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合作学习是课内合作学习的扩展和补充。因此课外合作学习应当在课内合作学习开展一段时间并有一定成效取得后后再实施。教师首先应当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小组的建立,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并有效的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并及时评价和反馈,从而确保有效有序的进行课外合作学习。
一、课外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课外小组合作学习首要问题是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数量不能太多,时间也不宜太长,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由于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学习总体成绩比较差,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比较大。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每个小组的成员要按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面及合适的男女比例搭配好,这样既節约时间,又节约时间方便灵活,还可让好的学生带动差的,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补,并选一名科学成绩好、性格开朗、有一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组织好小组讨论,协调分工组内成员等。
二、合作学习任务的选择
课外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内容简单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学习任务不仅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同时也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言之有物。
任务1、教学重难点——小组合作互助攻坚
小组合作互助攻坚是调动学生内因积极性的最佳手段。如果把教学中突破重点和突破难点看作是登山旅行的话,教师的帮办式教学相当于缆车直达,而小组合作徒步自助观光,虽然会遇到的困难非常多但它会让学生欣赏到不同的阶段的不同的风景,收获各不相同,当最终到达顶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时学生会获得切身情感体验更多。因此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拼搏、去体验学习中无比艰辛与无穷乐趣并存的美妙境界。
如在突破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我取了锌、铁、铜三种金属和盐酸、硫酸二种酸类,引导课外合作小组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按学生逻辑思路教学设计开展主题式探究:两种典型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氢气→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跟酸反应生成氢气呢?(问题一)→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何排列呢?请同学设计实验检验一下?你是依据什么来判断它们的强弱呢?(问题二)→又如何来排列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呢?你又是依据什么来判定这些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设计实验来验证(问题三)→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任务2.开放性内容——小组合作思绪飞扬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设计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课外小组合作在解决开放性习题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内容与形式上都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在科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如在《水的浮力》一节教学时,学生对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存在许多的认知模糊。光凭教材中一个实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为此,我把此实验部分演示改为课外小组合作探索。由于课堂内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六个因素有关(物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的形状、液体密度、物体密度、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体积),如要依次进行研究需要的时间很长,根本无法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上述任务,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课堂上有重点地分别落实以上前二项猜想。其余的内容留于课外小组合作学习。现列举其中一个小组经讨论以后的探究过程如下:
猜测:(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器材: 体积为10cm3的铝柱和铁柱各一个,烧杯一只 测力计一个,水。
实验方案: ①用测力计测出铝柱和铁柱在空气中的重力分别为0.27N与0.79N。
②测出铁柱和铝柱在水中浸没时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0.17N与0.69N。
③计算出铝柱和铁柱分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0.1N和0.1N。
实验结论: 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任务3、现实性内容——小组合作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性,深刻感知科学知识与生活密切关系又对现实生活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课外小组合作能更好地对组内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协调,让他们深刻感悟学以致用的内涵,所以教师要精心谋划不放过能够锻炼他们的任何一个机会。如《杠杆》一节,在了解了杠杆的工作原理后,为了让学生更灵活、更透彻地掌握知识,并能在实际中去运用它,把学生进行分组,带到户外,拿撬棍搬石头,用杆秤称物体,用扫帚扫地,用钓鱼杆钓鱼,用剪刀、钉锤等等。在事实面前,学生不仅对杠杆应用理解更深,而且学会了生产技能,此时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用力的感受,讲讲这是什么道理。让学生了解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这样,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学会了使用这些生产工具,学会了方法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三、进行必要的有效指导
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展开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什么呢?不是观望,不是等待,不能袖手旁观,也不是做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讨论中,认真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活动,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认知的进程,讨论的焦点等,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结:“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有机地把课内合作学习与课外合作学习联系起来,以促进消化课内知识并吸收、迁移。课内外结合,发挥综合效应,“拓展学生学习科学和使用科学的渠道”,真正实现大的科学教学观。
【参考文献】
【1】《“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30日
【2】王俊,《运用“四位一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陈琳等.《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一、课外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课外小组合作学习首要问题是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数量不能太多,时间也不宜太长,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由于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学习总体成绩比较差,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比较大。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每个小组的成员要按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面及合适的男女比例搭配好,这样既節约时间,又节约时间方便灵活,还可让好的学生带动差的,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补,并选一名科学成绩好、性格开朗、有一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组织好小组讨论,协调分工组内成员等。
二、合作学习任务的选择
课外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内容简单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学习任务不仅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同时也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言之有物。
任务1、教学重难点——小组合作互助攻坚
小组合作互助攻坚是调动学生内因积极性的最佳手段。如果把教学中突破重点和突破难点看作是登山旅行的话,教师的帮办式教学相当于缆车直达,而小组合作徒步自助观光,虽然会遇到的困难非常多但它会让学生欣赏到不同的阶段的不同的风景,收获各不相同,当最终到达顶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时学生会获得切身情感体验更多。因此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拼搏、去体验学习中无比艰辛与无穷乐趣并存的美妙境界。
如在突破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我取了锌、铁、铜三种金属和盐酸、硫酸二种酸类,引导课外合作小组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按学生逻辑思路教学设计开展主题式探究:两种典型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氢气→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跟酸反应生成氢气呢?(问题一)→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何排列呢?请同学设计实验检验一下?你是依据什么来判断它们的强弱呢?(问题二)→又如何来排列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呢?你又是依据什么来判定这些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设计实验来验证(问题三)→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任务2.开放性内容——小组合作思绪飞扬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设计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课外小组合作在解决开放性习题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内容与形式上都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在科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如在《水的浮力》一节教学时,学生对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存在许多的认知模糊。光凭教材中一个实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为此,我把此实验部分演示改为课外小组合作探索。由于课堂内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六个因素有关(物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的形状、液体密度、物体密度、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体积),如要依次进行研究需要的时间很长,根本无法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上述任务,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课堂上有重点地分别落实以上前二项猜想。其余的内容留于课外小组合作学习。现列举其中一个小组经讨论以后的探究过程如下:
猜测:(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器材: 体积为10cm3的铝柱和铁柱各一个,烧杯一只 测力计一个,水。
实验方案: ①用测力计测出铝柱和铁柱在空气中的重力分别为0.27N与0.79N。
②测出铁柱和铝柱在水中浸没时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0.17N与0.69N。
③计算出铝柱和铁柱分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0.1N和0.1N。
实验结论: 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任务3、现实性内容——小组合作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性,深刻感知科学知识与生活密切关系又对现实生活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课外小组合作能更好地对组内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协调,让他们深刻感悟学以致用的内涵,所以教师要精心谋划不放过能够锻炼他们的任何一个机会。如《杠杆》一节,在了解了杠杆的工作原理后,为了让学生更灵活、更透彻地掌握知识,并能在实际中去运用它,把学生进行分组,带到户外,拿撬棍搬石头,用杆秤称物体,用扫帚扫地,用钓鱼杆钓鱼,用剪刀、钉锤等等。在事实面前,学生不仅对杠杆应用理解更深,而且学会了生产技能,此时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用力的感受,讲讲这是什么道理。让学生了解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这样,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学会了使用这些生产工具,学会了方法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三、进行必要的有效指导
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展开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什么呢?不是观望,不是等待,不能袖手旁观,也不是做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讨论中,认真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活动,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认知的进程,讨论的焦点等,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结:“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有机地把课内合作学习与课外合作学习联系起来,以促进消化课内知识并吸收、迁移。课内外结合,发挥综合效应,“拓展学生学习科学和使用科学的渠道”,真正实现大的科学教学观。
【参考文献】
【1】《“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30日
【2】王俊,《运用“四位一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陈琳等.《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