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还应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探索,具体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方面,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实践探索;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一、实践探索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
比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中,让你判断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第一个可以用眼睛看,但是眼睛看经常会出现错误,你把正方形摆在正中位置,他能认出来,如果旋转45 度很多孩子认为它不是正方形。所以光靠眼睛看是不够的,那最好的方法就是量一量,量四个边相等就是。但是没有尺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就要交给学生去思考,学生可以把正方形对折,但是对折得到的不一定是正方形,对折得到的可能是长方形,那怎么办,还得斜过来折。所以这样的时候,老师不要告诉学生怎么做,适当地“装装傻”,这种探索的经历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二)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和安排,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师的讲授必不可少,但是语言应该尽可能的简洁,对整节课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四年级下册的《求大数目的近似數》,书上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是一段小字部分,一下子出现了很多陌生的名词,比如尾数,保留万位……,如果老师不去解释这些名词,学生理解起来困难重重。那么这时候教师就举例说明什么是尾数?保留到万位表示什么意思?学生需要怎么做?……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
(三)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探索实践的课堂,一般来说都会需要学生合作。老师就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常见的游戏教学,我们设计游戏的时候不能是为了看上去热闹而走过场。比如说《可能性》一课中,老师经常设计摸球游戏,老师先和学生一起来玩:老师准备两个袋子一个全部放白球,另一个袋子放8个红球,1个白球。先用第一个袋子,让男女生上来摸球,规定:摸到白球算男孩赢,摸到红球算女孩赢。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理解关键词:可能,不可能,一定。
二、基于实践探索的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对事物的观察、分析以及概括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逻辑思维在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解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比如简便计算25×44=?学生看见25,往往会立马去找4,于是变成25×4+40,因为44可以分成4+40,但是却遗漏了括号。还有一部分学生首先考虑的就是乘法分配律,于是变成了25×(4+40)=25×4+25×40=100+1000=1100,这样做,虽然做对了,也基本符合我们对于简算的要求,但是这题还可以把44看成4×11,那么就可以利用乘法结合律变成(25×4)×11=100×11=1100,这样更简单。所以思维方式的模式化就会导致思维的欠缺和丧失,在思维碰撞的时候能能够辨析或者体会出哪种方法更优?择优选用,能说出某种方法的优点,这是一种素养!
(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运用形象化教学手段
形象化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中运用图片、视频和实物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定量的感性材料自主地在大脑中建立对数学知识的直观印象,从而起到促进知识理解的作用[2]。以55-23+45-77为例,孩子们很容易混淆运算符号,但是我在教学的时候,先让孩子们观察有哪些运算符号?明确是加减混合运算,都是同一级的。看清每一个数之前的符号,把第一个数55看成火车头,不能改变,其他的数和符号看成一节节的车厢,记住符号跟着数来跑,这样很轻松就可以得到=55+45-23-77,然后再观察是否可以继续简便。学生刚接触简便计算,单纯用理论的方法讲解收效甚微,可以利用孩子们的认识去记忆分析。火车的头不会变,但是火车身后的车厢位置可以变换,通过这种形象的比喻从而突破了难点。
2.运用数形结合方法
在数学的学习中,数与形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能够起到有效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作用,让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能够运用数与形互相转化的方法。在计算“1/2+1/4+1/8+1/16”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更为简便的计算方法,由于每一项的分母都是前一项的一半,在同一个正方形中分别表示出这些分数,最后可以发现:要求1/2+1/4+1/8+1/16的和,实际上就是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也就是用单位“1”减去空白部分1/16,通过数形结合,把一个连加的分数计算变成了一步分数减法计算,可谓化繁为简!
(三)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拓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起到关键作用,有效提升学习积极性与数学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进行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
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自主进行问题的探究和思考。比如教师在讲解完某一知识点以后,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教师提供一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内容对解题方式与思路进行研究讨论[3]。在学生完成讨论后,每组由一名同学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最后教师总结每个小组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通过小组讨论,能够起到拓展思维方式,培养发散性思维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对于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综上所述:基于实践探索培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方面。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在坚持实践探索的思想,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并能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准确应用。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我们的数学教育目标不是让孩子们做多少数学题,而是要点燃他们学习数学的火焰让孩子们尽情地去探索并且大胆实践!
关键词:实践探索;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一、实践探索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
比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中,让你判断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第一个可以用眼睛看,但是眼睛看经常会出现错误,你把正方形摆在正中位置,他能认出来,如果旋转45 度很多孩子认为它不是正方形。所以光靠眼睛看是不够的,那最好的方法就是量一量,量四个边相等就是。但是没有尺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就要交给学生去思考,学生可以把正方形对折,但是对折得到的不一定是正方形,对折得到的可能是长方形,那怎么办,还得斜过来折。所以这样的时候,老师不要告诉学生怎么做,适当地“装装傻”,这种探索的经历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二)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和安排,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师的讲授必不可少,但是语言应该尽可能的简洁,对整节课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四年级下册的《求大数目的近似數》,书上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是一段小字部分,一下子出现了很多陌生的名词,比如尾数,保留万位……,如果老师不去解释这些名词,学生理解起来困难重重。那么这时候教师就举例说明什么是尾数?保留到万位表示什么意思?学生需要怎么做?……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
(三)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探索实践的课堂,一般来说都会需要学生合作。老师就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常见的游戏教学,我们设计游戏的时候不能是为了看上去热闹而走过场。比如说《可能性》一课中,老师经常设计摸球游戏,老师先和学生一起来玩:老师准备两个袋子一个全部放白球,另一个袋子放8个红球,1个白球。先用第一个袋子,让男女生上来摸球,规定:摸到白球算男孩赢,摸到红球算女孩赢。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理解关键词:可能,不可能,一定。
二、基于实践探索的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对事物的观察、分析以及概括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逻辑思维在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解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比如简便计算25×44=?学生看见25,往往会立马去找4,于是变成25×4+40,因为44可以分成4+40,但是却遗漏了括号。还有一部分学生首先考虑的就是乘法分配律,于是变成了25×(4+40)=25×4+25×40=100+1000=1100,这样做,虽然做对了,也基本符合我们对于简算的要求,但是这题还可以把44看成4×11,那么就可以利用乘法结合律变成(25×4)×11=100×11=1100,这样更简单。所以思维方式的模式化就会导致思维的欠缺和丧失,在思维碰撞的时候能能够辨析或者体会出哪种方法更优?择优选用,能说出某种方法的优点,这是一种素养!
(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运用形象化教学手段
形象化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中运用图片、视频和实物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定量的感性材料自主地在大脑中建立对数学知识的直观印象,从而起到促进知识理解的作用[2]。以55-23+45-77为例,孩子们很容易混淆运算符号,但是我在教学的时候,先让孩子们观察有哪些运算符号?明确是加减混合运算,都是同一级的。看清每一个数之前的符号,把第一个数55看成火车头,不能改变,其他的数和符号看成一节节的车厢,记住符号跟着数来跑,这样很轻松就可以得到=55+45-23-77,然后再观察是否可以继续简便。学生刚接触简便计算,单纯用理论的方法讲解收效甚微,可以利用孩子们的认识去记忆分析。火车的头不会变,但是火车身后的车厢位置可以变换,通过这种形象的比喻从而突破了难点。
2.运用数形结合方法
在数学的学习中,数与形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能够起到有效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作用,让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能够运用数与形互相转化的方法。在计算“1/2+1/4+1/8+1/16”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更为简便的计算方法,由于每一项的分母都是前一项的一半,在同一个正方形中分别表示出这些分数,最后可以发现:要求1/2+1/4+1/8+1/16的和,实际上就是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也就是用单位“1”减去空白部分1/16,通过数形结合,把一个连加的分数计算变成了一步分数减法计算,可谓化繁为简!
(三)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拓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起到关键作用,有效提升学习积极性与数学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进行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
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自主进行问题的探究和思考。比如教师在讲解完某一知识点以后,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教师提供一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内容对解题方式与思路进行研究讨论[3]。在学生完成讨论后,每组由一名同学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最后教师总结每个小组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通过小组讨论,能够起到拓展思维方式,培养发散性思维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对于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综上所述:基于实践探索培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方面。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在坚持实践探索的思想,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并能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准确应用。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我们的数学教育目标不是让孩子们做多少数学题,而是要点燃他们学习数学的火焰让孩子们尽情地去探索并且大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