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事融入大班幼儿科学教育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下一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yuk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应能探索并发现创建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同时,《指南》提出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但是《指南》只给了我们方向,在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有待考量。本研究将故事融入到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育中,探讨将故事融入科学教育的可行性。
  关键词:故事;幼儿;科学教育
  一、什么是“故事融入科学教育”
  以故事融入科学教育是通过故事的内容引导教学,利用故事所发展的情境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以故事的情境规划动手做科学的主题与操作内容。利用故事特有的吸引力,让幼儿在“说故事”活动不仅只是被动地听故事、接收所要传达的故事内涵,也间接提供幼儿生活经验、提供想像空间等,这样更能激励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以及与教师进行科学概念的讨论。李飒英(2020)年提出:幼儿科学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幼儿的自主操作,幼儿在自主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科学概念。1
  因此,本研究的教学实施方式分为三阶段,其说明如下:(一)说故事阶段:此阶段利用绘本故事为教学活动的起点以引起幼儿的学习动机,并向幼儿提出故事主角所面临的困难、故事情境里是否具有逻辑性、相关科学概念等相关问题,以激励幼儿进行思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故事主角解决困难或回应故事中与科学相关的问题,此为“说故事阶段”。(二)动手做科学教学阶段:此阶段以物理概念的操作内容为主。由于幼儿必须通过不断地、反复地操作以建构其对科学概念的认知,所以教师可以问题为导向,设计相关实验,引导幼儿亲手制作成品、操作成品,并给予幼儿时间进行尝试与练习,为下一阶段理解相关科学概念奠定实践基础,当然,设计实验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2(三)延伸动手做科学阶段:经过“动手做科学教学阶段”之后,教师可伺机引入相关科学概念,并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拓展,以调动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拓宽幼儿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历程中幼儿的表现
  (一)幼儿能回应教师在活动期间所提出的问题
  1.说故事期间
  在建立幼儿与故事的关系期间,教师发现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总会有几位幼儿特别踊跃地发表其想法,同时,也总会有几位幼儿特别安静或者表情茫然地望着教师,仅以微笑回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一阶段,故事的作用主要是以支持和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为评价导向和目的。3笔者观察发现,幼儿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会根据故事情境的发展表达出不同于故事逻辑的看法,这说明故事的内容能够大大激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对故事情境发展合理性的产生质疑。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其逻辑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都得到发展。
  2.动手做科学期间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幼儿会来询问教师关于制作与操作发现的问题,并能根据其操作、比较的结果,做出相关的科学论点。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时候部分幼儿突发奇想的问题,反会激发其同伴进行新的尝试操作。幼儿在分享经验时,虽然不善于利用语言来表达,但能利用肢体语言来进行补充;而当幼儿使用其熟悉的材料时,他们能够联系到过去不同的学习经验并与教师分享,如幼儿会说:“老师把气球摩擦了几下之后,再放在头发上,头发会翘起来了。”
  综上所述,通过适当的引导提问,幼儿确实能有所回应,幼儿亦能表达出操作后的观察结果;再者,通过教师不断地提问与反问,能够发现幼儿呈现的想法是经过思考的,且部分回应也能符合科学概念。
  操作自制成品让幼儿产生成就感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幼儿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能感受到幼儿亲自操作自己作品的喜悦。由于动手做的过程很简单,可以在改变之后立即看到结果,这让幼儿能够立即获得满足,所以他们能不断地投入在这样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听到幼儿们发出惊喜的声音,有的幼儿还会主动将自己的成品或实验展示给教师看;在分享过程中,幼儿除了表现出操作的喜悦外,还可以通过作品的呈现看出幼儿的创意。由此可知,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喜爱动手操作的心理,更能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满足其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三)动手做教学提供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
  1.熟练操作技巧,合理利用材料
  在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在操作材料的时候会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产生新的发现和联想。比如说在做摩擦气球吸头发的实验时,幼儿会联想到用尺子摩擦吸纸屑的实验,合理运用“摩擦”的技巧;当材料不足时,幼儿会在周围寻找,观察其他幼儿使用的材料,再寻找替代品。这说明,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观察和总结的经验,他们能够发现一定的规律以及一些事物的共通性或差异性。
  2.寻求协助,模仿他人的经验
  在制作螺旋桨时,幼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比较,但他们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时,幼儿会向老师提问。教师发现,当教师无暇顾及时,幼儿也会主动地向同伴提出解决制作上问题的建议,或彼此互相协助;在动手操作环节,幼儿们会彼此互相模仿操作的方式,比如用气球摩擦可以吸住头发,幼儿会观察其他同伴是怎么摩擦的然后进行模仿。
  (四)部分幼儿回应故事情境问题符合科学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给幼儿制造一个困难情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有计划有目标的问题,让每位幼儿都有表达想法的机会,并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教师发现幼儿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好,例如:在讨论“如果没有电梯,怎么帮助两个人上去顶楼天台?”这个问题时,幼儿进行了激烈的谈论,有的表示有可以甩一根绳子上去再往上爬,有的说可以从旁边的楼顶搭个天桥走过来,有的则认为可以借助直升机等等;又比如说在讨论“小熊怎么将箱子从山顶运回山脚的树洞?”这个问题时,有的幼儿提出可以架一个超级滑梯,并表示滑梯的一端可以放在坡上最高的地方,而且滑道要直一点,这样箱子就会掉得快一些。这说明幼儿在故事情境中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感受到了万有引力以及斜面的坡度与物体速度之间的关系。   另外,通过教师更深入的引导,部分幼儿的表达能够基本符合科学概念并且产生了具有一定逻辑的想法。例如在探讨杂技人怎么走钢丝的问题时,教师故意将钢丝弄得弯弯的并提问:“这样的钢丝就可以用了吗?”有的幼儿用手做出了拉的动作,有的幼儿说:“要将钢丝弄直,这样走钢丝的人才不会掉下去。”甚至有幼儿能表达出更多元的想法,如有的幼儿说:“我想到一个好方法,如果担心走钢丝的人掉下去的话,可以背上降落伞,这样子“咻”的掉下去也不会摔倒了。”可见通过故事情境的引导以及教师提问与科学相关的问题,幼儿确实能展现出符合科学的、逻辑的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综上所述,“故事融入科学教育”确实能让促进幼儿科学相关能力的发展。在说故事的过程中,幼兒能被故事的内容刺激而去思考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但满足幼儿喜爱操作物体的心理,而且能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个探究的过程让幼儿产生了好奇心,从而更深入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去思考与科学相关的内容,并通过他的作品展现其创意以及在科学上的想法,如:逻辑思考、科学技巧、科学概念、知识等。
  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展现出细腻的观察力
  在活动分享环节,教师发现幼儿在实际操作过以后获得了相关的经验,大部分幼儿都能将其经历的过程与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描述得很详细,比如说杂技人走钢丝,幼儿观察提出弯弯的钢丝会让杂技人掉下去,要将它扯平;在帮助小熊运箱子时,幼儿提出要将“斜坡”做得陡一点,这样箱子会“滑”得快一些;在制作彩虹实验中,幼儿提醒同伴去注意镜子插入水中的角度,从而制作出彩虹;这些都表示幼儿在进行观察,观察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一项重要技能,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比较持久的感知觉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导幼儿根据活动的任务来进行观察,这使幼儿观察的有意性逐渐加强,并能够注意到事物之间的关系。
  三、“故事融入科学教育”的可行性
  (一)“故事融入科学教育”对幼儿学习有帮助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认识到幼儿的身体、心理和各项知觉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教师对幼儿的学习过程须持耐心的态度,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了解每个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去提供帮助。在观察中教师发现班上有两位幼儿个性较内向害羞、较没有自信,但经过参与“故事融入科学教育”课程之后,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逐渐增加,能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也能独立完成动手做的目标。例如:幼儿A本来是拿到材料以后不敢去尝试操作的小朋友,于是教师每次活动时都会跟他一起去完成,鼓励他参与到活动中。现在他一拿到材料,就能够尝试独立完成,而且十分的投入。
  (二)“故事融入科学教育”能促进亲子互动
  大部分家长表示幼儿回家会跟他们分享在幼儿园做的实验,并找来相关材料继续操作。当幼儿在家呈现当天所学的内容时,家长发现孩子十分细心,并开心的沉浸其中。也有家长指出这个活动让亲子之间的互动更为积极、融洽,家长也对这种利用故事让幼儿掌握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的方式给予肯定;教师亦发现活动的内容能勾起部分家长们儿时游戏的回忆,无形中让亲子链接更加紧密。
  (三)幼儿喜爱“故事融入科学教育”
  幼儿喜爱动手做的活动是毋庸置疑的,除了能够利用制作的作品与家长进行良性的互动外,这种通过故事情境引导的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的科学教育,亦能激发幼儿主动、持续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幼儿在进行“走钢丝”实验的过程中,会发现增加吸管两端的重量能让走钢丝的人站得更稳,这些通过动手操作而获得的发现,大大的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探究的欲望。
  幼儿是一个天生的科学家和探索者,他们在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形成积极的态度,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积累科学经验。因此,我们应多为幼儿创设情境,将故事融入到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并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获取科学知识经验,支持和引导幼儿经历科学家探究的过程,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飒英.化学小实验融入幼儿科学教育中的作用及情景策略分析[J].新西部,2020(06):152+158.
  [2]张一凡.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学习故事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康雨晴.5-6岁幼儿前科学概念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D].四川师范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其更在于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促进学生在生活当中的主体性发展。为此,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并切实的开展好“解决问题”教学,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成效,从而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与发展。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与学习认识,首先简单分析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性
期刊
摘 要:高校考试管理是高职学校教学的核心,它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人才培训提供评估、反馈和激励措施。高校考试工作对优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直接作用。为此,本文收集并分析了该阶段大学考试管理的一般问题,并提出了适当的措施来加强考试管理,以提高考试管理的效率并创造优秀的教学风格和出色的学习风格、考试风格,促进人才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考务管理;工作  引言  近年来,职业高等
期刊
摘 要: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规则意识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但是如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以及习惯,却是众多家长和幼儿教师们所头疼的问题。文中,主要就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与习惯养成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规则意识;习惯  2020年伊始,一场百年不遇的新冠病毒疫情几乎波及到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时至今日,全人类仍在同心协力抗战疫情。而新冠疫情不仅对
期刊
摘 要:现如今,对于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转变困境的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特殊责任和使命。因此,学校担负着培养学生知识掌握的重任。而学生的思维活动大多是借助课堂教学来实现的,那么这就意味着课堂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渠道。作为数学教师,应以教材作为媒介,活用教材内容,将创新能力与教学过程相沟通。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中学数学教学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我们每个人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第一步,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其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学校教育不能与社会、与生活实践相割裂,强调“生活即教育”。这一教育理念与幼儿园美术教育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将生活教育理念运用于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是一项重要的实践创新,本文主要在简要分析幼儿园美术教育应遵循的教育原则的基础上,重点对如何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实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期刊
摘 要:美术课程作为美育的主要阵地,在小学阶段值得关注。尤其是课程改革提出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因此,学校更加需要把握美术教学的重要价值。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对美术课程核心素养形成准确理解,通过合理策略将核心素养融入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培育。本文立足美术教学,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出生活化教学、游戏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不同策略,以此全面优化美术课堂。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核心素养;生活化
期刊
摘 要:儿童善于发现、乐于探索,他们是积极向上的,尽管对很多事不甚了解,但有着最纯真、最敏感的心,最能体会爱和欢乐、痛和伤感,阅读不仅能帮助他们增加语言积累,更能帮助他们获得情感体验。作为教师就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体验式教学,将情感体验渗透到学生的阅读之中,使其完善人格、建立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式教学  体验就是以对事物产生的真切感受为基础生成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情
期刊
摘 要:0~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文中,以笔者弟弟作为观察对象,并以此为基础就18个月儿童的语言发展进行了分析,以期为0~3岁儿童语言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儿童;语言发展;语言理解  0~3岁是人一生中掌握言语最迅速的时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儿童的言语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一方面会随着神经系统、发音器官及与人的交往过程而逐渐成熟,一方面又存在着较为明显
期刊
摘 要:在小学经典诵读当中融入音乐教学可以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力,为小学生呈现更加丰富具有想象力的音乐课堂,能够激发和鼓励小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生经典诵读插上音乐的翅膀为题进行研究,探索音乐和经典诵读的融合方式,巧妙地运用经典诵读元素和音乐元素,让经典诵读增加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促进小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经典诵读;音乐  音乐和朗读可谓亲密无间,早在中国古代就有
期刊
摘 要:夜曲是最能突出肖邦“诗人”气质的一种钢琴体裁,为大多数人所喜爱,其中降b小调夜曲是肖邦最为哀伤的作品之一。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流畅,曲风宁静悠远,并且有着较强的歌唱性与抒情性,创作方面也极具肖邦的个人特色,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恰当的调式交替手法使得降b小调夜曲更加具有魅力。  关键词:降b小调夜曲;创作手法;情感表达  肖邦一生创作了21首夜曲,大致可分为早期(1830年)以前、中期(183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