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教学的根本宗旨应当在于激发创新潜能,培育数学学科的创新思维。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应清晰地认识到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转化为教学实践。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在当前教育改革实施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而在这其中,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首要条件,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横向发展思维能力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能够有效树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本文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创新能力谈谈一些有效的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情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活跃。一年级学生好奇心重,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利用小故事、谜语、角色扮演等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解决问题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学生普遍都会觉得解决问题是一件既困难又枯燥的事情。因此,对学习解决问题存在畏难情绪,抱着消极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本人利用“黑猫警长查案”的小故事,为教学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作准备。故事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教师让学生边看挂图边听故事,而教师则边讲故事边把故事的概要及数据归纳成表格形式,帮助学生消化故事内容。故事结尾要求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帮助黑猫警长作出正确的判断。学生兴趣盎然,边听故事边启动思维,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并通过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终于帮助黑猫警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然后,老师抓住同学们情绪高涨这一契机,让他们模仿老师去改编故事,看谁讲得最好。从听故事到编故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学生再接触到其它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会觉得:哦!这些题目其实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只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很容易解答。从而为他们扫除了思想上的“拦路虎”,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学习中。
二、调动多种感官,培养自主探究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识才是最有效的。要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创造出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编排丰富的、充足的、较为感性的游戏活动。给学生创设活动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放手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21点”游戏就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基础上设计的游戏练习。它是四人进行的一个数卡游戏,先由小组长把四份数卡洗匀,由第一人起每人轮流摸两张数卡,算一算数卡之和是否等于或接近21,相差太远的可以再摸数卡,当几张数卡之和等于21算胜出;不等于21时,不管是比21大,还是比21小,谁离21更近谁就胜出。这个游戏可使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法计算中各种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位的加法、不进位的加法)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从而达到熟练计算100以内数的加法的目的,比起单一、枯燥的笔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21点”游戏也能培养学生运用观察、猜想、推理等手段探索不同的游戏策略,并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进行游戏策略的优化。游戏中,学生要取胜就要想出适当的方法,还要进行游戏策略的思考,“当拿到第一、二张数卡后还要不要卡呢?两卡之和是几?和21相差多少?再要卡会出现什么情况?其他同学要卡的情况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思考都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通过游戏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游戏中,学生大量的合作玩游戏,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因享受合作的快乐而主动去表达自己的意见,主动和别人交往。
三、鼓励敢于创新,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想别人想不到、找别人找不到的方法和窍门去解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从低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尝试,鼓励他们多思、多试,激发学生勇于求异、敢于创新。
例如,在教学31-7这道题可以怎样口算时?学生很快想出了算加法想减法的方法,因为7+24=31,所以31-7=24。这时老师问“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学生接着想出了11-7+20=24的这种方法,教师对于这种不同的方法给予及时肯定,并且对学生的敢于求异进行大力的表扬。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想出了许许多多的方法,有10-7+21=24、31-1-6=24、31-10+3=24等等。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评价,尊重学生的意见,相信他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既不把教师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又保护了学生这种求异思维,创新精神的萌芽,使学生逐渐培养勇于探索问题的精神。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只要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調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就能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热情,培养创造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博.浅析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100—101.
[2]马晶.小学低学段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改进的案例分析[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4,(06):9—10.
[3]王秋丽.试析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10):114—11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在当前教育改革实施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而在这其中,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首要条件,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横向发展思维能力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能够有效树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本文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创新能力谈谈一些有效的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情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活跃。一年级学生好奇心重,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利用小故事、谜语、角色扮演等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解决问题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学生普遍都会觉得解决问题是一件既困难又枯燥的事情。因此,对学习解决问题存在畏难情绪,抱着消极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本人利用“黑猫警长查案”的小故事,为教学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作准备。故事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教师让学生边看挂图边听故事,而教师则边讲故事边把故事的概要及数据归纳成表格形式,帮助学生消化故事内容。故事结尾要求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帮助黑猫警长作出正确的判断。学生兴趣盎然,边听故事边启动思维,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并通过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终于帮助黑猫警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然后,老师抓住同学们情绪高涨这一契机,让他们模仿老师去改编故事,看谁讲得最好。从听故事到编故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学生再接触到其它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会觉得:哦!这些题目其实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只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很容易解答。从而为他们扫除了思想上的“拦路虎”,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学习中。
二、调动多种感官,培养自主探究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识才是最有效的。要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创造出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编排丰富的、充足的、较为感性的游戏活动。给学生创设活动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放手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21点”游戏就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基础上设计的游戏练习。它是四人进行的一个数卡游戏,先由小组长把四份数卡洗匀,由第一人起每人轮流摸两张数卡,算一算数卡之和是否等于或接近21,相差太远的可以再摸数卡,当几张数卡之和等于21算胜出;不等于21时,不管是比21大,还是比21小,谁离21更近谁就胜出。这个游戏可使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法计算中各种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位的加法、不进位的加法)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从而达到熟练计算100以内数的加法的目的,比起单一、枯燥的笔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21点”游戏也能培养学生运用观察、猜想、推理等手段探索不同的游戏策略,并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进行游戏策略的优化。游戏中,学生要取胜就要想出适当的方法,还要进行游戏策略的思考,“当拿到第一、二张数卡后还要不要卡呢?两卡之和是几?和21相差多少?再要卡会出现什么情况?其他同学要卡的情况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思考都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通过游戏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游戏中,学生大量的合作玩游戏,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因享受合作的快乐而主动去表达自己的意见,主动和别人交往。
三、鼓励敢于创新,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想别人想不到、找别人找不到的方法和窍门去解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从低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尝试,鼓励他们多思、多试,激发学生勇于求异、敢于创新。
例如,在教学31-7这道题可以怎样口算时?学生很快想出了算加法想减法的方法,因为7+24=31,所以31-7=24。这时老师问“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学生接着想出了11-7+20=24的这种方法,教师对于这种不同的方法给予及时肯定,并且对学生的敢于求异进行大力的表扬。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想出了许许多多的方法,有10-7+21=24、31-1-6=24、31-10+3=24等等。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评价,尊重学生的意见,相信他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既不把教师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又保护了学生这种求异思维,创新精神的萌芽,使学生逐渐培养勇于探索问题的精神。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只要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調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就能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热情,培养创造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博.浅析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100—101.
[2]马晶.小学低学段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改进的案例分析[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4,(06):9—10.
[3]王秋丽.试析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10):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