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实践育人契合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符合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也是新时代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华中师范大学逻辑学课程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提出“三加三入”的实践育人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学术+志愿”、“专业+实践”的三重实践形式的结合,将逻辑知识植入小组活动、逻辑方法渗入科研项目、逻辑素养融入社会服务,充分发挥逻辑学课堂的育人功能,对课程思政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机 构】
: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7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育人契合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符合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也是新时代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华中师范大学逻辑学课程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提出“三加三入”的实践育人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学术+志愿”、“专业+实践”的三重实践形式的结合,将逻辑知识植入小组活动、逻辑方法渗入科研项目、逻辑素养融入社会服务,充分发挥逻辑学课堂的育人功能,对课程思政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高水平科研队伍的后备力量.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尽早发现拔尖创新人才并为其提供脱颖而出和顺利成长的通道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北京八中、人大附中、镇海中学等高中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多层次人才成长提供个性化的通道;高品质高中和未来学校是英才儿童成长的客观条件保障,高品质高中凝练立意高远的理念系统,构建“一二三四五”发展引领框架、建构与时俱进的实践体系、突出校情的独特优势为英才儿童提供客观条件;未来学校具备共建共管共享的教育共同体、建立智能化教学环境、云端教育活动成为常态、线上管理成为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培养中学思政课教师为目标.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理论课内涵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作用举足轻重.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中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和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推行,对中学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任务新挑战.面对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立足中学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需要,适应未来教育发展大趋势,统筹“供给侧标准”和“需求侧标准”的“逻辑互动”,在人才培养中改革课程结构,提高理论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学实践技能、现代信息技术、专业认同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积极融
高校教师权益救济是依法治教的重要表现,是维护教师队伍稳定和壮大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我国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维度.当前教师权益救济制度包括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种,二者由于处理范畴、执行基础不同,处于明显的割裂状态,使高校教师权益救济制度本身产生了桎梏.由于教师地位和权利结构不明确,高校教师与学校权益关系复杂,且以申诉制度为代表的行政救济制度在程序上、受理范围、时限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申诉制度效力不强.由于教师权利结构不明确,再加上高校属于学术自治的范畴,在没有具体程序法法理依据时候,司法救济难以对高校与教师之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用精密透视的方式探寻和解释职前语文教师在行动研究情境中PCK发展的特征,并对行动研究在职前语文教师PCK培养中的价值进行微观审视.使用在双路径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的解释性框架,一位语文职前教师与专家团队在行动研究中PCK发展的内涵被深度发掘.结果显示,行动研究触发和加速职前语文教师PCK要素发展迭代;行动研究促进职前语文教师PCK学习方式的变化;行动研究是语文职前教师剥离、整合和转化PCK的理想情境.建议:针对职前语文教师PCK发展的迭代情况,做好针对性行动研究设计;针对职前语文教师PC
量感是当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举足轻重的内容,培养量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任务.学生要明确量感的概念,厘清量感和数感的关系,教师抓住量感培养的几个维度,使学生实现量感从直观感知到理性推理的发展.学生可以在体验中初步感知度量意识、在情境中理解度量单位、在数学推理中掌握度量策略,完善“量”的认知结构,培养量感.
2016年与2019年英国《教师工作量调查报告》公布了英国中小学授课教师、中层领导和高层领导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分配情况,探讨了这三类教师对其所承担的工作量与工作量超负荷问题的看法.研究发现:英国中小学教师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其原因在于:国际测试带来的压力;国内教育政策变动与审查需要带来的额外工作量;学校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对各类教师支持力度不足;教师误读工作目标,部分工作程序烦琐.我国应借鉴英国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的经验,就中小学教师减负问题,可采取如下措施:开展周期性教师工作量调查,了解教师的工作量实际;制
“走出洞穴,融入世界”是全世界各国人民一直以来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始终吻合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共”的原初要义.纵观人类史,古今中外众多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很多理论建构和实践行动都蕴含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义,都非常形象地折射了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学认知,本质上都是助推人类命运走向共同道路.从机体论审视这些先贤和学者之言,其中充满着基于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符号世界这三象世界协作运行而产生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资借鉴的包容性智慧,三象世界浑然一体,经大学这个符号系统助推人获得五种互动性思维,大学培养的人在这
以计划行为理论和探究教学研究为基础,根据文献研究和开放式问卷得到中学物理教师探究教学行为的凸显信念,构建了理论假设模型,提出研究假设.结合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检验了研究假设并得到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促进中学物理教师探究教学实施的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核心素养类绩效预期、物理成绩类绩效预期、指令性规范、控制力、学生能力.阻碍中学物理教师探究教学实施的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评价制度、时间和精力.研究还表明尽管当前国内“探究”课程的实施比较缓慢,但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不仅有理论表现而且有现实存在.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是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屡禁不止、轰轰烈烈开展的总根源之一.因此,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势必由“以教学为中心”向“以课程为中心”转变.“以课程为中心”是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推进的“助推器”.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排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淡化学校的其他任务.学校“以课程为中心”比起“以教学为中心”具有很多优势,它可以包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完成学校的任务,更有助于发挥教学的作用.在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实践和决策中应确立“
真实性评价是美国教育者对标准化测验批判反思的产物,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完成真实性任务来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真实发展情况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这一评价方式符合我国“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借助拟真的评价任务、多样的评价方法、明晰的评价标准和真实可靠的评价信息,解决了该课程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评价难题:评价目标具有生活性、评价领域较为复杂、评价过程难以排除主观倾向、评价结果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为使真实性评价更好地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转变评价观念、深化理论学习,结合实际教学创造性地使用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