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7年8月23—27日,在兰州和敦煌两地先后举办了“段文杰先生从事敦煌文物和艺术保护研究60年纪念活动”和“敦煌壁画艺术继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美术界、美术史学界及党政机关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和领导共2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为了系统总结这次盛会,敦煌研究院科研处收集整理了与这次会议相关的资料,由编辑部编辑出版了这期特刊。本期特刊共收文章将近30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23—27日,在兰州和敦煌两地先后举办了“段文杰先生从事敦煌文物和艺术保护研究60年纪念活动”和“敦煌壁画艺术继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美术界、美术史学界及党政机关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和领导共2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为了系统总结这次盛会,敦煌研究院科研处收集整理了与这次会议相关的资料,由编辑部编辑出版了这期特刊。本期特刊共收文章将近30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件、领导讲话和贺信。包括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甘肃省副省长成辉、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段文杰等的讲话,还有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的贺信,以及甘肃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关于授予段文杰先生终身成就奖的决定。二、专家、学者的发言稿。包括平山郁夫、柴剑虹、常沙娜、姜伯勤、樊锦诗、马世长、李其琼、赵声良和霍旭初等在座谈会上的发言。三、前言、介绍性文章和闭幕词。包括樊锦诗院长为段文杰先生画展和敦煌研究院作品展所写的两篇前言和学术会的一篇闭幕词,还有马少青、纪新民、李最雄等先生对相关会议的介绍性文章或致辞。四、综述、通讯报道和附录。收录了张培君和马强为学术会和作品展所写的两篇综述性文章,以及本刊编辑部介绍会议的两篇通讯报道。此外,还收录了这次会议的程序和代表名录。
除文字外,本期特刊还有24个页码的彩色图版,是对“纪念会”和“学术会”更直观、形象的说明。
(本刊编辑部)
其他文献
大洞龙明 著 丁淑君 译 内容摘要:本文叙述了鸠摩罗什一生的经历,以及对佛教的贡献和对日本佛教的重大影响。并结合考古材料,考察了鸠摩罗什的母亲的人种问题。 关键词:鸠摩罗什;佛教;龟兹;日本 中图分类号:B9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8)02-0062-03 对日本文化史的最大影响力 玄奘三藏法师的事迹,通过《西游记》等的传播,在日本连孩子
内容摘要:本文就榆林窟第20窟新发现的供养人身份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和探讨,认为其身份为瓜州归义军曹氏后期的节度使曹延禄夫妇供养像。 关键词:榆林窟第20窟;新发现;供养人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4)02—0019—04
内容摘要: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的黑水城藏品中有12幅表现星神的作品。本文第一次全面披露这批珍藏,并从文化、宗教、造像和风格等角度出发,对这些作品进行排比、考察分析其布局和图像的演变,从而揭示出11世纪至14世纪中亚与汉地流行的星宿崇拜的真实面貌。它们以汉式为主体,同时结合了希腊、印度与中亚的创造,呈现为一种“十字交汇文化”。 关键词:西夏绘画;黑水城;星宿崇拜;
内容摘要:关于敦煌莫高窟创建的原始动机,大多数专家公认与石碑记载中的乐傅“忽见金光,状有千佛”有关,但对所述的“金光”的认识与理解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认为所谓“金光”实为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即宝光,并对“状有千佛”等描写给出了较为确凿的证据。 关键词:莫高窟;创建理念;“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金光”;“佛光”;宝光 中图分类号:P4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
内容摘要:莫高窟第96窟(北大像)前第2层遗址非西夏遗址,为公元9s6年曹元忠夫妇主持重修北大像前殿堂楼阁的“二期工程”所留,唐、宋时代的的殿堂内西壁窟门两边原有与大像同时建造的四大天王塑像。 关键词:北大像;窟前遗址;宋初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3)05—0001—02
内容摘要:关于敦煌莫高窟第465窟断代,目前有吐蕃窟、蒙元窟、西夏窟等三种说法,本文介绍和分析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几种观点。 关键词:莫高窟;第465窟;断代;综述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3)05—0003—06
内容摘要:汉代泾阳县、乌氏县、月氏道城址的确定为泾河中上游汉代其他城址的进一步确定提供了地理坐标,对于研究汉代城镇的布局以及丝绸之路的走向大有裨益。文章通过历史文献研究、查阅考古资料、利用居延汉简做出判断,带着问题通过野外实地踏勘,确定了以上三个城址。 关键词:泾阳县;乌氏县;月氏道;城址 中图分类号:K8775,K9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8)02-00
内容摘要:对我国河西地区汉魏墓出土的多幅六博砖画和木俑博戏,作者以图像和文献相参照,重新确认砖画表现的形态应该是樗蒲和博塞而非六博。这一考证,不仅发现了弥足珍贵的樗蒲和博塞图像,而且也为人们研究河西地区博戏的演变和古人的游艺活动方式提供了实证。 关键词:博戏;樗蒲;博塞;体育 中图分类号:K87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1)02—0074—04 The
内容摘要:中国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受本土文化的支配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佛教流传的各个地区,佛教造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以犍陀罗、马吐拉、云冈、龙门以及我国的单独佛教造像为素材,对莫高窟第275窟为中心的北朝期石窟造像进行了比较研究。文中再次论证了莫高窟第275窟主尊交脚菩萨为弥勒造像,并对早期石窟造像中经常出现的阙形龛、倚坐像、半跏坐思惟菩萨、仰月冠、狮子座等问题做了多层面的比较研究,为
内容摘要:笔者近年整理并翻译与古代于阗有关的藏文文献,其中包括伯希和(P.Pelliot)于敦煌藏经洞发现的藏文文书P.t.960《于阗教法史》(Li yul chos kyi lo rgyus)。这份文书内容丰富繁杂,包括于阗建国传说、于阗的守护神名号、于阗的菩萨名号、于阗的著名佛寺、于阗佛法灭没经过,等等。笔者的工作主要是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IDP提供的彩色图版对文书重新做转写,同时利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