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企业融资环境日趋良好的大环境下,一些中国企业为何开始考虑去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似乎一夜之间,赴日本上市开始受到中国企业关注。
2007年4月,总部位于北京的亚洲传媒在东京证交所(以下简称“东证”)创业板上市;2007年8月,中国博奇环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博奇环保)在东证主板上市。据了解,方正集团计划将其在日本的照排业务上市,金山软件将会把日本业务分拆出来在日本上市。
自萨班斯法案开始实施之后,国内企业放宽了眼光,着手考虑美国以外证券市场,国内一些企业已将触角伸向了东京证交所。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日本资本市场依然陌生,为了详解中国企业赴日本上市的一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证券中国区CEO岳志明及首家赴日上市的香港企业新华财经总裁李杰。
日本上市的中国企业表现良好
在日本上市的第一家中国企业是总部位于香港的新华财经,这是家总部位于香港、从事财经资讯服务的企业。其2004年底在日本上市集资3500万美元;2005年11月,该公司进行了第二次融资,计8500万美元。但究其股东背景及业务构成,新华财经并非是一个真正典型的中国企业。
内地企业赴日上市首当其冲的是亚洲传媒(即北京宽频网络),亚洲传媒2006年收入大约为2800万美元,总共发行5238万股,其主承销商就是野村证券。亚洲传媒业务源包括经营有线电视导视频道,并在导视频道上播送娱乐节目和商业广告;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合作,经营海外影视剧场业务;并代理各电视台的部分广告业务,如北京电视台新闻标板和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广告时段的代理。
两家企业均实现了一个第一,但企业背景各自不同、上市诉求也各有不同。新华财经注重于当时的上市环境,而投资亚洲传媒的红杉资本似乎更注重如何安然退出。
李杰告诉记者:“由于2003-2004年期间,香港创业板的融资环境并不理想,对我们这样的创业型风险投资公司不是很适合。而美国市场在安然事件之后监管要求变得复杂起来,导致上市成本比较高。东京证交所是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所,与亚洲其他市场相比,流动性和市盈率都不错,我们在综合考虑各地市场及其融资环境后做出了东证上市决定。”除此之外,新华财经还考虑到日本市场具有地域优势,与香港只有一个小时的时差,在东京上市就不至于白天工作晚上还要盯着股市走势。
据记者了解,野村证券也极其看重亚洲传媒的上市,并且还为后者投资了500万美元。岳志明说: “亚洲传媒不是一家简单的中国企业,野村证券花大力促成亚洲传媒成功上市是想作为中国企业去日本上市的一个标杆,力求股价稳定、二级市场活跃。”
新华财经近年在日本的表现也让李杰非常满意,他告诉记者:“新华财经在日本上市这几年间从该市场获得了业务拓展所必须的资金,2004年上市时公司并不盈利,但是我们的市值达到了4亿美元,成绩非常不错。”
两家企业在日本表现不错,自然得益于投资者的青睐。记者注意到,在亚洲传媒的股票分配中,个人股占到总额的65.6%、法人股占总额的34.4%,可以看出日本市场的个人投资者非常活跃。而如此多的个人投资者看中中国企业均源于一个特殊的背景。
中银香港助燃日本投资者热情
时间追溯到2002年,中银香港配备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岳志明回忆道:“当时中银香港在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国际配售部分启用了一项新的机制,即针对日本个人投资者的‘非挂牌日本公开招股’(简称POWL),这是中资企业第一次进行POWL。那时候野村证券非常重视,专门组织了一支涵盖地区性银行业、日本银行业及地区性经济的分析研究队伍全力投入,最后POWL共引发了8万日本富裕阶层投资者的29亿美元的订单需求,大大超过了原计划。中银香港在日本的‘非挂牌公开招股’的成功,很大程度帮助中银香港提高最终的IPO发行价格。”
据了解,当时日本的招股全由野村证券负责,POWL从累计订单过程一开始就引发了大额的需求,第一周达到了6亿美元以上。最终,日本投资者获得股票占上市发行股份总额的12%。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称,如果没有日本招股这部分,中银香港就不会有这么好的结果。
从2002年中银香港在日本成功招股之后,就形成了一个趋势:只要有国内大型国企在香港上市,肯定会有一部分股票要到日本去卖。以至于后来包括中国电信等中国大型股票招股,日本个人投资者都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
岳志明说:“日本是除香港以外有个人投资者可以参与购买中银香港上市招股的唯一国家,当时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机构投资者都十分重视那次招股。日本的散户对中国企业非常看好,他们不会只看市盈率,也不会只看价格区间,散户们对价格不会有太多的敏感度,他们只看这是不是家中国的企业。日本的那些散户投资者在中国的大型国企‘非挂牌日本公开招股’的时候,赚了很多钱,没有一个是亏损的,这让其尝到了甜头,更坚定一个信念,只要是中国的企业就能激起他们的投资欲望,甚至这些投资者没有特别的行业偏好。”
是的,全世界GDP超过10%的国家有几个?这种非挂牌公开招股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在最快捷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利用到日本个人投资者的庞大金融资产。在这个特殊的“非挂牌日本公开招股”的背景下,成就了日本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热情,也在很大程度为包括亚洲传媒在内的中国企业在日本成功上市、让投资者买账做了铺垫。
赴日本上市应注意的问题
日本的会计准则是想赴日本上市的中国企业需要格外注意的。
李杰介绍:“日本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很大差别,这主要是由对商誉摊销的处理方法不同造成的。东京证交所的主板实力很强,流动性好,但其他一些成长性板块,如创业板就不太适合,因为流动性不好。此外,由于结算和交收系统比较特殊,国际投资者投资日本市场会不太方便。”
李杰提醒欲赴日本上市的企业:“东京证交所资料报备要使用日文,财务报告也要采纳日本会计准则,这是主要的差异。东京证交所与美国市场很像,采用季度报告的体制,并要遵照JSOX(日本版的萨奥法案),而香港证交所采用的是半年度报告,也不需要提供业绩预测。”
东证对上市企业的审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企业的持续性及收益性;第二是企业信息的公开状况,包括资料是否全面、准确,会计组织的完备状况,公司按季度公布业绩的状况。第三是对公司董事等的审查。东证会对欲上市企业做面对面的亲自登门调查,并不仅仅限于资料审查。
在东证的审查中,极为看重公司经营的健全性,重点调查该公司与其特别利害关系人、人事关系或资本关系的企业及其他特定企业及人员之间,有无以不利条件进行的交易,有无不正当地流失本应归属于股东的利益。
岳志明建议:“企业要提早进行会计审计,最好有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场。企业还需要有懂日语的人才,并不是上市后就没事了,需要对投资者进行长期的宣传工作。”
一般认为,赴日本上市的企业需要与日本存在关系,比如股东、合作伙伴等。李杰告诉记者:“任何在日本市场有重要业务的公司都适合在日本上市。选择在哪里上市不应该基于所处行业,而应基于自己获得资金后的业务拓展计划。”
据岳志明透露,目前已经有境内的一些制造业、服务业以及高科技企业向野村证券表达了赴日上市意愿。岳志明认为,制造业企业赴日上市会有很好的前景,“日本是一个以制造业见长的国家,‘二战’后,日本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制造业上,日本的国民对制造业企业有特殊的偏爱”。
似乎一夜之间,赴日本上市开始受到中国企业关注。
2007年4月,总部位于北京的亚洲传媒在东京证交所(以下简称“东证”)创业板上市;2007年8月,中国博奇环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博奇环保)在东证主板上市。据了解,方正集团计划将其在日本的照排业务上市,金山软件将会把日本业务分拆出来在日本上市。
自萨班斯法案开始实施之后,国内企业放宽了眼光,着手考虑美国以外证券市场,国内一些企业已将触角伸向了东京证交所。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日本资本市场依然陌生,为了详解中国企业赴日本上市的一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证券中国区CEO岳志明及首家赴日上市的香港企业新华财经总裁李杰。
日本上市的中国企业表现良好
在日本上市的第一家中国企业是总部位于香港的新华财经,这是家总部位于香港、从事财经资讯服务的企业。其2004年底在日本上市集资3500万美元;2005年11月,该公司进行了第二次融资,计8500万美元。但究其股东背景及业务构成,新华财经并非是一个真正典型的中国企业。
内地企业赴日上市首当其冲的是亚洲传媒(即北京宽频网络),亚洲传媒2006年收入大约为2800万美元,总共发行5238万股,其主承销商就是野村证券。亚洲传媒业务源包括经营有线电视导视频道,并在导视频道上播送娱乐节目和商业广告;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合作,经营海外影视剧场业务;并代理各电视台的部分广告业务,如北京电视台新闻标板和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广告时段的代理。
两家企业均实现了一个第一,但企业背景各自不同、上市诉求也各有不同。新华财经注重于当时的上市环境,而投资亚洲传媒的红杉资本似乎更注重如何安然退出。
李杰告诉记者:“由于2003-2004年期间,香港创业板的融资环境并不理想,对我们这样的创业型风险投资公司不是很适合。而美国市场在安然事件之后监管要求变得复杂起来,导致上市成本比较高。东京证交所是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所,与亚洲其他市场相比,流动性和市盈率都不错,我们在综合考虑各地市场及其融资环境后做出了东证上市决定。”除此之外,新华财经还考虑到日本市场具有地域优势,与香港只有一个小时的时差,在东京上市就不至于白天工作晚上还要盯着股市走势。
据记者了解,野村证券也极其看重亚洲传媒的上市,并且还为后者投资了500万美元。岳志明说: “亚洲传媒不是一家简单的中国企业,野村证券花大力促成亚洲传媒成功上市是想作为中国企业去日本上市的一个标杆,力求股价稳定、二级市场活跃。”
新华财经近年在日本的表现也让李杰非常满意,他告诉记者:“新华财经在日本上市这几年间从该市场获得了业务拓展所必须的资金,2004年上市时公司并不盈利,但是我们的市值达到了4亿美元,成绩非常不错。”
两家企业在日本表现不错,自然得益于投资者的青睐。记者注意到,在亚洲传媒的股票分配中,个人股占到总额的65.6%、法人股占总额的34.4%,可以看出日本市场的个人投资者非常活跃。而如此多的个人投资者看中中国企业均源于一个特殊的背景。
中银香港助燃日本投资者热情
时间追溯到2002年,中银香港配备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岳志明回忆道:“当时中银香港在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国际配售部分启用了一项新的机制,即针对日本个人投资者的‘非挂牌日本公开招股’(简称POWL),这是中资企业第一次进行POWL。那时候野村证券非常重视,专门组织了一支涵盖地区性银行业、日本银行业及地区性经济的分析研究队伍全力投入,最后POWL共引发了8万日本富裕阶层投资者的29亿美元的订单需求,大大超过了原计划。中银香港在日本的‘非挂牌公开招股’的成功,很大程度帮助中银香港提高最终的IPO发行价格。”
据了解,当时日本的招股全由野村证券负责,POWL从累计订单过程一开始就引发了大额的需求,第一周达到了6亿美元以上。最终,日本投资者获得股票占上市发行股份总额的12%。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称,如果没有日本招股这部分,中银香港就不会有这么好的结果。
从2002年中银香港在日本成功招股之后,就形成了一个趋势:只要有国内大型国企在香港上市,肯定会有一部分股票要到日本去卖。以至于后来包括中国电信等中国大型股票招股,日本个人投资者都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
岳志明说:“日本是除香港以外有个人投资者可以参与购买中银香港上市招股的唯一国家,当时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机构投资者都十分重视那次招股。日本的散户对中国企业非常看好,他们不会只看市盈率,也不会只看价格区间,散户们对价格不会有太多的敏感度,他们只看这是不是家中国的企业。日本的那些散户投资者在中国的大型国企‘非挂牌日本公开招股’的时候,赚了很多钱,没有一个是亏损的,这让其尝到了甜头,更坚定一个信念,只要是中国的企业就能激起他们的投资欲望,甚至这些投资者没有特别的行业偏好。”
是的,全世界GDP超过10%的国家有几个?这种非挂牌公开招股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在最快捷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利用到日本个人投资者的庞大金融资产。在这个特殊的“非挂牌日本公开招股”的背景下,成就了日本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热情,也在很大程度为包括亚洲传媒在内的中国企业在日本成功上市、让投资者买账做了铺垫。
赴日本上市应注意的问题
日本的会计准则是想赴日本上市的中国企业需要格外注意的。
李杰介绍:“日本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很大差别,这主要是由对商誉摊销的处理方法不同造成的。东京证交所的主板实力很强,流动性好,但其他一些成长性板块,如创业板就不太适合,因为流动性不好。此外,由于结算和交收系统比较特殊,国际投资者投资日本市场会不太方便。”
李杰提醒欲赴日本上市的企业:“东京证交所资料报备要使用日文,财务报告也要采纳日本会计准则,这是主要的差异。东京证交所与美国市场很像,采用季度报告的体制,并要遵照JSOX(日本版的萨奥法案),而香港证交所采用的是半年度报告,也不需要提供业绩预测。”
东证对上市企业的审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企业的持续性及收益性;第二是企业信息的公开状况,包括资料是否全面、准确,会计组织的完备状况,公司按季度公布业绩的状况。第三是对公司董事等的审查。东证会对欲上市企业做面对面的亲自登门调查,并不仅仅限于资料审查。
在东证的审查中,极为看重公司经营的健全性,重点调查该公司与其特别利害关系人、人事关系或资本关系的企业及其他特定企业及人员之间,有无以不利条件进行的交易,有无不正当地流失本应归属于股东的利益。
岳志明建议:“企业要提早进行会计审计,最好有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场。企业还需要有懂日语的人才,并不是上市后就没事了,需要对投资者进行长期的宣传工作。”
一般认为,赴日本上市的企业需要与日本存在关系,比如股东、合作伙伴等。李杰告诉记者:“任何在日本市场有重要业务的公司都适合在日本上市。选择在哪里上市不应该基于所处行业,而应基于自己获得资金后的业务拓展计划。”
据岳志明透露,目前已经有境内的一些制造业、服务业以及高科技企业向野村证券表达了赴日上市意愿。岳志明认为,制造业企业赴日上市会有很好的前景,“日本是一个以制造业见长的国家,‘二战’后,日本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制造业上,日本的国民对制造业企业有特殊的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