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的抽象性、概括性决定了课前预习是学生常规学习的一部分。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发现思维的“盲点”,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听讲,以提高听课效率。因此,预习作为学生独立探究的一种活动需要教师予以重视。教师只有加大课前预习力度,对这种行为持续地、有意识地进行指导,才能使其成为一种能力、一种习惯,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个性化预习
“个性化高效预习”就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预习策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高效获取知识。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学案预习策略、任务预习策略、动手操作预习策略和合作预习策略,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实现高效预习。
一、导学案预习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如何学习。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理解力不足,在预习中常常不知从何下手。导学案就像一盏指明灯,能够为学生指明预习的方向,讓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预习,从而提高预习的实效性[1]。
例如,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学生已经对“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的意义有初步的理解。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只需做好引导工作即可。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就能顺利得出5的乘法口诀。考虑到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设计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高效预习。导学案的内容包括预习目标、预习内容、预习要求、预习时间等。其中,预习目标是学生通过预习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对学生的预习发挥着指导、激励的作用。本节课的预习目标为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每一句口诀的来源和意义。预习的内容是根据福娃的主题图列算式。教师需要将这些图提前打印在导学案上:一套福娃图有5个福娃,学生需要分别求出2套、3套、4套福娃的个数……导学案上写有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两个空提醒学生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为创编5的乘法口诀做好充分的准备。预习要求是学生能够专心致志地投入预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提出要求,确保预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设计好导学案后,教师要提前发放到学生手中并在上课前收回,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记录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任务预习
任务预习就是教师为学生布置明确的、可操作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预习,避免预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种预习方法针对性强,适合一些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或需要统计的内容[2]。在任务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预习。
以二年级数学“购物”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实际调查。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调查”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学生不知道该调查什么、怎么调查。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数据调查内容,他们缺乏相关的学习经验。考虑到此,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预习法为学生提前布置好任务,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出内容翔实、条理清楚的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进行调查,如表1所示。
根据表格要求,学生来到超市调查5件商品的单价,然后根据自己的调查和思考填表。
教师制作好表格后只需让学生按照表格的内容进行调查即可。这样布置好既定任务的预习方法,既能取得良好的调查效果,又能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与同伴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三、动手操作预习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记忆和模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具体,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3]。小学数学中的很多公式、概念、定理等学生都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因此,教师也可以布置动手操作预习任务。教材中的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提前“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提前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比较、等活动中发现规律,感悟新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4]。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够获得对新知识的整体认知,对数学概念、公式等建立初步的感性认知,为后续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测量”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提前通过“量一量”感受1厘米、1分米、1米的实际长度,积累表象认知,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带着直观概念听课,加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进而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试想,若学生没有经过课前预习,不具备动手操作的经验,只是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去测量、探究,那么学生一边要忙于测量,一边要探究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慌乱中可能导致测量活动流于形式,从而影响课堂的实效性。因此,针对“教室有多长”这一内容,笔者设计了预习案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家客厅的长度,要求用三种测量工具分别测量、记录结果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从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喜欢这种预习方法。由此可见,动手操作预习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前预习中的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重视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本质。
四、合作预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启发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学习思路[5]。预习中,教师可以运用此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作,群策群力,在取长补短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前,教师就可以利用合作预习的方法让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小组中,有的学生负责收集各种三角形,有的学生准备测量工具,如量角器、直尺等。通过合作预习,学生想到了各种分类方法,如按角分、按边分等,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预习活动中常常有一些单靠学生一人力量很难完成的任务,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预习活动,使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数学教学富有时代气息。
网络时代,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笔者组建了以每六位学生家长为单位的微信群。笔者在每次新课前把预习案发到群里,先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然后约定好时间在微信群让学生轮流讲解自己的做法、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笔者发现,让学生直接在微信群里讨论预习主题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合作预习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总之,小学生数学个性化高效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真实体现,是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逐步实现自我发展,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对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种预习方法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坚定地贯彻这种预习方法,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赵文婷.低年级数学“学困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6):121-122.
齐非.奏响数学课堂的前奏: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J].教育现代化,2017,4(42):376-377.
张志新.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16):79-80.
谭建明.小学数学预习方法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有感[J].学周刊,2016(35):139-140.
刘小芳.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个性化预习
“个性化高效预习”就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预习策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高效获取知识。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学案预习策略、任务预习策略、动手操作预习策略和合作预习策略,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实现高效预习。
一、导学案预习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如何学习。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理解力不足,在预习中常常不知从何下手。导学案就像一盏指明灯,能够为学生指明预习的方向,讓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预习,从而提高预习的实效性[1]。
例如,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学生已经对“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的意义有初步的理解。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只需做好引导工作即可。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就能顺利得出5的乘法口诀。考虑到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设计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高效预习。导学案的内容包括预习目标、预习内容、预习要求、预习时间等。其中,预习目标是学生通过预习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对学生的预习发挥着指导、激励的作用。本节课的预习目标为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每一句口诀的来源和意义。预习的内容是根据福娃的主题图列算式。教师需要将这些图提前打印在导学案上:一套福娃图有5个福娃,学生需要分别求出2套、3套、4套福娃的个数……导学案上写有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两个空提醒学生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为创编5的乘法口诀做好充分的准备。预习要求是学生能够专心致志地投入预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提出要求,确保预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设计好导学案后,教师要提前发放到学生手中并在上课前收回,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记录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任务预习
任务预习就是教师为学生布置明确的、可操作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预习,避免预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种预习方法针对性强,适合一些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或需要统计的内容[2]。在任务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预习。
以二年级数学“购物”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实际调查。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调查”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学生不知道该调查什么、怎么调查。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数据调查内容,他们缺乏相关的学习经验。考虑到此,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预习法为学生提前布置好任务,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出内容翔实、条理清楚的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进行调查,如表1所示。
根据表格要求,学生来到超市调查5件商品的单价,然后根据自己的调查和思考填表。
教师制作好表格后只需让学生按照表格的内容进行调查即可。这样布置好既定任务的预习方法,既能取得良好的调查效果,又能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与同伴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三、动手操作预习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记忆和模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具体,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3]。小学数学中的很多公式、概念、定理等学生都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因此,教师也可以布置动手操作预习任务。教材中的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提前“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提前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比较、等活动中发现规律,感悟新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4]。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够获得对新知识的整体认知,对数学概念、公式等建立初步的感性认知,为后续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测量”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提前通过“量一量”感受1厘米、1分米、1米的实际长度,积累表象认知,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带着直观概念听课,加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进而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试想,若学生没有经过课前预习,不具备动手操作的经验,只是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去测量、探究,那么学生一边要忙于测量,一边要探究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慌乱中可能导致测量活动流于形式,从而影响课堂的实效性。因此,针对“教室有多长”这一内容,笔者设计了预习案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家客厅的长度,要求用三种测量工具分别测量、记录结果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从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喜欢这种预习方法。由此可见,动手操作预习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前预习中的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重视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本质。
四、合作预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启发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学习思路[5]。预习中,教师可以运用此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作,群策群力,在取长补短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前,教师就可以利用合作预习的方法让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小组中,有的学生负责收集各种三角形,有的学生准备测量工具,如量角器、直尺等。通过合作预习,学生想到了各种分类方法,如按角分、按边分等,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预习活动中常常有一些单靠学生一人力量很难完成的任务,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预习活动,使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数学教学富有时代气息。
网络时代,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笔者组建了以每六位学生家长为单位的微信群。笔者在每次新课前把预习案发到群里,先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然后约定好时间在微信群让学生轮流讲解自己的做法、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笔者发现,让学生直接在微信群里讨论预习主题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合作预习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总之,小学生数学个性化高效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真实体现,是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逐步实现自我发展,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对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种预习方法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坚定地贯彻这种预习方法,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赵文婷.低年级数学“学困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6):121-122.
齐非.奏响数学课堂的前奏: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J].教育现代化,2017,4(42):376-377.
张志新.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16):79-80.
谭建明.小学数学预习方法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有感[J].学周刊,2016(35):139-140.
刘小芳.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