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的本质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成为写作教学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引进对话教学,目的就是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成为写作教学的主人,从而激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的水平。笔者认为在对话中开展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导语激趣,预设氛围
在教学导入阶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导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探究的原始动力,有了好奇心,学生便会有兴趣对话题作进一步的探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就有了基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是作文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可根据写作教学的需要灵活设计,做到“导”要精彩,语言精练、简明、准确,体现语言的魅力,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这样的导语,不但能唤起学生情感体验,激起学生写作的冲动,而且,能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定格在亲情友情之中,避免了学生不着边际的漫想,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进入思维的最佳状态。
二、探讨话题,激活思维
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作文话题。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如果学生此时无话可说,课堂气氛沉闷,对话教学就无法展开。因此,教师要尽力调控好学生情绪,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发言,共同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是开展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例如下面这个教学片断:
师:关于最难忘的人的话题,哪位同学先说一说,大家分享一下?
生1:今生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的一个初中同学。是他给了我很大的学习帮助,在他的监督鼓励下,我才考到这里来。我和他一起的好多事让我感动,比如,有一次把我从网吧里逮出来,我发火了……
生2:中考成绩不理想,我心里十分难过。父亲默默地走到我身边,用手摸了摸了我的头,轻声地说了一句“别灰心”,让我感到莫大的安慰。
……
这个案例中,学生在教师有效调控之下,敞开了心扉,说出了自己的最深感触。这一环节的教学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下一环节的对话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文本探秘,揭示目标
借助教材,教师把提示和要求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阅读,目的是实现人与文本材料的对话,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探究本课的教学目标,即写人叙事要有真情实感,要写自己深有感触的事,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捕捉真情实感。“生活中其实并不缺乏美,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要注意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写作的素材。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读教材中的《话题探讨》,学生自然会发现自己平时无话可说的原因。如有的同学说:“我们有时候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写,可能是我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司空见惯了,正如书中说的一样,‘面对一个生活场景,一句真情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
俗话说“唯有真情好文章”,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我们的生活,就一定能发现我们身边的真情、人性中的闪光点,就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些美的东西、感人的东西写出来。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范文引导,展开对话
这一过程是作文对话教学的中心环节。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激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对话的共鸣源。这一共鸣源就是教师提供的课堂范文或教师的“下水文”,或平时报刊里的典范文章。“下水文”能让教师以学生的视角进行创作,使教师真切体会到学生要什么,明白在作文教学中要教什么;报刊中选取的典范文章要情真意切,字字珠玑。这些文章极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自然作文对话教学也要流畅有序。并且,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如选择一首符合范文主题情感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欣赏范文,加深学生对范文的理解。学生在欣赏后,最关键的是要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写什么、怎样写。
我在《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在钢琴曲《懂你》的音乐中阅读范文《细节》,并让学生分组探讨“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文章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主题”、“在具体写作中,作者又是运用了哪些手法”等问题。经过探讨,各组进行推荐汇报,然后,教师在汇报中给予适当的点拨。学生很自然地达成了目标。下面截取汇报片断:
生1:老师,我觉得写文章关键在于材料的选择,范文中选取的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能表现这对老年夫妇真挚的爱情。(师板书:选取典型)
生2:写人叙事,最主要的是要紧扣细节,生命中花开季节也许就一个微笑,也许是不经意的一句话。《红楼梦》中王熙凤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让我们至今回味无穷。(师板书:细节刻画)
生3:教师,我认为光有细节描写还不行,关键在于文句优美。
师:对,语言是文章的外在表现,优美的语言来自于作者平日的积累,当然,还有语言锤炼和修辞。大家还记得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吗?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式,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师板书:锤炼语言,巧用修辞)
在整个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师生有说有笑,学生兴趣盎然,师生之间、学生书本之间的对话流畅,同时,教师在每一次的师生交流中,及时地归结了写作知识。
五、作业生成,达成对话
作文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写作。开展写作实践是为最终实现作文对话教学服务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既紧扣教学目标,又留有一定弹性选择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作文教学后,我给学生留了作业——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体裁不限的作文。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差异,告诉学生也可以另选话题。这样,既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巩固课堂教学中学到的写作知识,亲身体验写作技法,如主题的确立、材料的选择、细节的运用等,又充分考虑到学生差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写作能力上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六、自我评价,巩固对话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作文评价不仅是教师的事情,更是学生的事情。新课标指出:“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新课标这一陈述告诉我们,作文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评价形式是多样的。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应积极实施多元评价,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评价参与,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不足与优点,吸取他人的长处,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在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侧重关注学生作文时的情感、态度,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学生写作时的兴趣、动机、意志等。既要让学生从评价中得知自己的不足,更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
王尚文先生说过:“听、说、读、写实质上是一种对话活动,听、说、读、写能力实质上是一种对话能力。”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入对话教学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主动地接受写作教学,掌握写作要领,明白写作目的,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转引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王荣生.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和活力.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导语激趣,预设氛围
在教学导入阶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导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探究的原始动力,有了好奇心,学生便会有兴趣对话题作进一步的探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就有了基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是作文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可根据写作教学的需要灵活设计,做到“导”要精彩,语言精练、简明、准确,体现语言的魅力,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这样的导语,不但能唤起学生情感体验,激起学生写作的冲动,而且,能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定格在亲情友情之中,避免了学生不着边际的漫想,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进入思维的最佳状态。
二、探讨话题,激活思维
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作文话题。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如果学生此时无话可说,课堂气氛沉闷,对话教学就无法展开。因此,教师要尽力调控好学生情绪,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发言,共同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是开展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例如下面这个教学片断:
师:关于最难忘的人的话题,哪位同学先说一说,大家分享一下?
生1:今生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的一个初中同学。是他给了我很大的学习帮助,在他的监督鼓励下,我才考到这里来。我和他一起的好多事让我感动,比如,有一次把我从网吧里逮出来,我发火了……
生2:中考成绩不理想,我心里十分难过。父亲默默地走到我身边,用手摸了摸了我的头,轻声地说了一句“别灰心”,让我感到莫大的安慰。
……
这个案例中,学生在教师有效调控之下,敞开了心扉,说出了自己的最深感触。这一环节的教学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下一环节的对话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文本探秘,揭示目标
借助教材,教师把提示和要求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阅读,目的是实现人与文本材料的对话,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探究本课的教学目标,即写人叙事要有真情实感,要写自己深有感触的事,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捕捉真情实感。“生活中其实并不缺乏美,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要注意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写作的素材。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读教材中的《话题探讨》,学生自然会发现自己平时无话可说的原因。如有的同学说:“我们有时候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写,可能是我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司空见惯了,正如书中说的一样,‘面对一个生活场景,一句真情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
俗话说“唯有真情好文章”,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我们的生活,就一定能发现我们身边的真情、人性中的闪光点,就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些美的东西、感人的东西写出来。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范文引导,展开对话
这一过程是作文对话教学的中心环节。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激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对话的共鸣源。这一共鸣源就是教师提供的课堂范文或教师的“下水文”,或平时报刊里的典范文章。“下水文”能让教师以学生的视角进行创作,使教师真切体会到学生要什么,明白在作文教学中要教什么;报刊中选取的典范文章要情真意切,字字珠玑。这些文章极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自然作文对话教学也要流畅有序。并且,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如选择一首符合范文主题情感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欣赏范文,加深学生对范文的理解。学生在欣赏后,最关键的是要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写什么、怎样写。
我在《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在钢琴曲《懂你》的音乐中阅读范文《细节》,并让学生分组探讨“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文章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主题”、“在具体写作中,作者又是运用了哪些手法”等问题。经过探讨,各组进行推荐汇报,然后,教师在汇报中给予适当的点拨。学生很自然地达成了目标。下面截取汇报片断:
生1:老师,我觉得写文章关键在于材料的选择,范文中选取的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能表现这对老年夫妇真挚的爱情。(师板书:选取典型)
生2:写人叙事,最主要的是要紧扣细节,生命中花开季节也许就一个微笑,也许是不经意的一句话。《红楼梦》中王熙凤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让我们至今回味无穷。(师板书:细节刻画)
生3:教师,我认为光有细节描写还不行,关键在于文句优美。
师:对,语言是文章的外在表现,优美的语言来自于作者平日的积累,当然,还有语言锤炼和修辞。大家还记得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吗?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式,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师板书:锤炼语言,巧用修辞)
在整个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师生有说有笑,学生兴趣盎然,师生之间、学生书本之间的对话流畅,同时,教师在每一次的师生交流中,及时地归结了写作知识。
五、作业生成,达成对话
作文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写作。开展写作实践是为最终实现作文对话教学服务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既紧扣教学目标,又留有一定弹性选择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作文教学后,我给学生留了作业——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体裁不限的作文。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差异,告诉学生也可以另选话题。这样,既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巩固课堂教学中学到的写作知识,亲身体验写作技法,如主题的确立、材料的选择、细节的运用等,又充分考虑到学生差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写作能力上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六、自我评价,巩固对话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作文评价不仅是教师的事情,更是学生的事情。新课标指出:“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新课标这一陈述告诉我们,作文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评价形式是多样的。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应积极实施多元评价,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评价参与,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不足与优点,吸取他人的长处,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在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侧重关注学生作文时的情感、态度,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学生写作时的兴趣、动机、意志等。既要让学生从评价中得知自己的不足,更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
王尚文先生说过:“听、说、读、写实质上是一种对话活动,听、说、读、写能力实质上是一种对话能力。”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入对话教学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主动地接受写作教学,掌握写作要领,明白写作目的,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转引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王荣生.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和活力.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