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每个现代人及眼前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而能换个角度思考现实、打破常规解决问题,正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显著特征之一。《最佳路径》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一篇课文。其讲述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在正为完成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焦躁不安时,恰好受到卖葡萄的老奶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启发,最终设计出了最佳路径的故事。这是个充满智慧和无限创意的故事。如果说课文就是一个例子、一个载体,那么,《最佳路径》就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教材。我们完全可以从学生学情出发,从“课文”要旨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疑为主线,循疑求索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可促进学生敏于发现、主动探究,从而激活、生成应有的创新精神。《最佳路径》中有不少让人意想不到、引人思考的地方。利用这一特点顺势而导,引领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学会自主质疑,就不难实现有效发展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系统预期。
为此,我在全文教学的预设中揿住了以下几个核心问题:1.大师为何会为这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2.为什么其他园主明知老太太这样卖的效果很好,却不去效仿?这两个问题,可谓涵盖全文。提出这两个问题,不仅可掌控全文的内在逻辑,也必能引导学生“有疑敢问”“有疑必问”“有疑善问”。
上课时,我让学生根据问题再提问题,并帮助学生梳理出了5个具体而紧要的问题:1.为什么老太太的葡萄总能最先卖完?2.为什么许多园主把葡萄提到路边卖,却很少有人停车去买?3.为什么被誉为世界建筑大师的格罗培斯竟设计不出可让自己满意的路径方案?4.为什么格罗培斯要求施工部“撒下草种、提前开放”?5.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是“最佳路径”?整合第1、2两个问题,可引导学生通过角色转换、想象体验等,明白两种卖葡萄方法的本质区别,并可让学生明白:读书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更要学会深入思考。进而,我又要求学生运用类似的方法探讨、解决剩余的问题。有此过程经历,最终点明作者以“最佳路径”为题的含义:格罗培斯巧借智慧的设计思路是最佳的;格罗培斯顺应人们需要,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最佳的……有此支撑,凭此演绎,整个教学效果的取得堪称水到渠成。
二、比较品味,深入研读
《最佳路径》中另有许多可启发学生互相比较、互相联系之处。如:可对其他园主与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和结果进行比较;可对路径设计的“微不足道”与格罗培斯的“大伤脑筋”进行比较;可对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方法与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进行比较……而所有这些,均可成为激起学生深入思考的关键所在。于是,我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情状,由扶到放安排了可作比较及品味的环节,使学生经反复、深入的阅读、讨论,理解了文字背后丰富的含义,也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灵动和智慧的闪烁。
当学生根据第3、4自然段分别提出“为什么许多园主把葡萄提到路边卖,却很少有人停车去买?”“为什么老太太的葡萄总能最先卖完?”时,我及时加以点拨:其实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思考会更有味道。谁来比较着说说?学生很快有了如下共性表述:一种是把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向游客吆喝叫卖;一种是让游客自己去葡萄园亲自采摘。随即,有位同学敏锐地发现:“其他园主不像老太太那样给予游客自由选择的机会。”说得多好啊!好就好在学生一下子抓住了文意的要核。
于是,我不失时机组织起后续研讨:1.大师为什么会为了这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2.为什么格罗培斯要求施工部“撒下草种、提前开放”?讨论前一题时,学生通过对“最微不足道”和“大伤脑筋”“50多次”“焦躁”等词语的比较,读出了文字背后格罗培斯“追求最佳、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特点。而在交流后一题时,有学生说:“因为格罗培斯也想像老太太一样给游客以自由,让游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便的道路。”此见解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因为他以这样的见解证明了自己已能掌握类比、推论的方法,并能自觉运用。
俄国心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比较是人最珍贵的智力因素,是人们辨别、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和观察、分析、综合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认识、才有创造。”善于比较,就善于联系、功于借鉴、敏于发现。为什么其他园主明知老太太这样卖的效果很好却不去效仿,而格罗培斯却能从中获得启示并很快设计出最佳路径?关键就是他善于比较,能触类旁通,能以最精到的方式方法去解决棘手的难题。
学会并运用比较,是强化思维、增进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阅读教学中能恰当运用比较的方法,那定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开放空间,乐于选择
《最佳路径》所蕴含的哲理是:顺乎自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格罗培斯的最佳设计正是完全尊重并顺应了游客的想法和需求。既然如此,那我们何不把课堂上的自由选择权及自主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呢?基于此,我在导入时让学生在“小标题串联法”和“抓核心词”中任选一种,由此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运用“比较、品味”等方法探究问题时,可任选一个重点进行探讨。作业设计中,也允许学生对本课的作业布置提出建议。如此处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学生要去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乐园游玩,亲眼欣赏那“优雅自然”的最佳路径;有学生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与大家共享“最佳路径”的独特魅力;有学生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展示自己学习本文后获得的真切启迪……
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引领、驱动学生勤于思索、善于质疑、工于发现、乐于比较、精于选择,我们的课堂阅读就必定能成为滋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片肥沃土壤。
(孙琦,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215000)
责任编辑:赵赟
一、疑为主线,循疑求索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可促进学生敏于发现、主动探究,从而激活、生成应有的创新精神。《最佳路径》中有不少让人意想不到、引人思考的地方。利用这一特点顺势而导,引领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学会自主质疑,就不难实现有效发展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系统预期。
为此,我在全文教学的预设中揿住了以下几个核心问题:1.大师为何会为这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2.为什么其他园主明知老太太这样卖的效果很好,却不去效仿?这两个问题,可谓涵盖全文。提出这两个问题,不仅可掌控全文的内在逻辑,也必能引导学生“有疑敢问”“有疑必问”“有疑善问”。
上课时,我让学生根据问题再提问题,并帮助学生梳理出了5个具体而紧要的问题:1.为什么老太太的葡萄总能最先卖完?2.为什么许多园主把葡萄提到路边卖,却很少有人停车去买?3.为什么被誉为世界建筑大师的格罗培斯竟设计不出可让自己满意的路径方案?4.为什么格罗培斯要求施工部“撒下草种、提前开放”?5.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是“最佳路径”?整合第1、2两个问题,可引导学生通过角色转换、想象体验等,明白两种卖葡萄方法的本质区别,并可让学生明白:读书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更要学会深入思考。进而,我又要求学生运用类似的方法探讨、解决剩余的问题。有此过程经历,最终点明作者以“最佳路径”为题的含义:格罗培斯巧借智慧的设计思路是最佳的;格罗培斯顺应人们需要,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最佳的……有此支撑,凭此演绎,整个教学效果的取得堪称水到渠成。
二、比较品味,深入研读
《最佳路径》中另有许多可启发学生互相比较、互相联系之处。如:可对其他园主与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和结果进行比较;可对路径设计的“微不足道”与格罗培斯的“大伤脑筋”进行比较;可对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方法与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进行比较……而所有这些,均可成为激起学生深入思考的关键所在。于是,我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情状,由扶到放安排了可作比较及品味的环节,使学生经反复、深入的阅读、讨论,理解了文字背后丰富的含义,也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灵动和智慧的闪烁。
当学生根据第3、4自然段分别提出“为什么许多园主把葡萄提到路边卖,却很少有人停车去买?”“为什么老太太的葡萄总能最先卖完?”时,我及时加以点拨:其实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思考会更有味道。谁来比较着说说?学生很快有了如下共性表述:一种是把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向游客吆喝叫卖;一种是让游客自己去葡萄园亲自采摘。随即,有位同学敏锐地发现:“其他园主不像老太太那样给予游客自由选择的机会。”说得多好啊!好就好在学生一下子抓住了文意的要核。
于是,我不失时机组织起后续研讨:1.大师为什么会为了这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2.为什么格罗培斯要求施工部“撒下草种、提前开放”?讨论前一题时,学生通过对“最微不足道”和“大伤脑筋”“50多次”“焦躁”等词语的比较,读出了文字背后格罗培斯“追求最佳、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特点。而在交流后一题时,有学生说:“因为格罗培斯也想像老太太一样给游客以自由,让游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便的道路。”此见解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因为他以这样的见解证明了自己已能掌握类比、推论的方法,并能自觉运用。
俄国心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比较是人最珍贵的智力因素,是人们辨别、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和观察、分析、综合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认识、才有创造。”善于比较,就善于联系、功于借鉴、敏于发现。为什么其他园主明知老太太这样卖的效果很好却不去效仿,而格罗培斯却能从中获得启示并很快设计出最佳路径?关键就是他善于比较,能触类旁通,能以最精到的方式方法去解决棘手的难题。
学会并运用比较,是强化思维、增进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阅读教学中能恰当运用比较的方法,那定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开放空间,乐于选择
《最佳路径》所蕴含的哲理是:顺乎自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格罗培斯的最佳设计正是完全尊重并顺应了游客的想法和需求。既然如此,那我们何不把课堂上的自由选择权及自主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呢?基于此,我在导入时让学生在“小标题串联法”和“抓核心词”中任选一种,由此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运用“比较、品味”等方法探究问题时,可任选一个重点进行探讨。作业设计中,也允许学生对本课的作业布置提出建议。如此处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学生要去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乐园游玩,亲眼欣赏那“优雅自然”的最佳路径;有学生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与大家共享“最佳路径”的独特魅力;有学生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展示自己学习本文后获得的真切启迪……
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引领、驱动学生勤于思索、善于质疑、工于发现、乐于比较、精于选择,我们的课堂阅读就必定能成为滋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片肥沃土壤。
(孙琦,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215000)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