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但不能走极端,不能让学生“喜欢怎样就怎样”、“想怎样就怎样”。需知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自主学习 自由化 反思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由于受到多年来形成的一些落后、陈旧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理解等。新课改虽已推行数年,目前的教学中仍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模式,在课改实践中出现了很多令人困惑和担忧的现象,特别是课堂教学中误把放任自流当作新理念下的“自主学习”等,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的失落,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些个人的粗浅看法。
1.误把放任自流当自主学习
教学中有的教师走进教室让学生自己读书,然后自己提问,接着小组讨论解释,最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作汇报或每人汇报一个问题。而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有的在课堂上随意溜达,有的在讲台前等待,有的干脆低头看教案,以为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这是彻头彻尾的放任自流,是无效的“放羊式”教学,误把这种放任自流当作了“自主”学习。教学工作中教与学的本质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而所的辩证统一。因此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应是旁观者。教学中若不顾情况,不问内容,一味让学生只凭兴趣爱好去如此“自主学习”,必然导致课堂学习的无序、无效。而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我们教师应该做到全程的参与并做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参与学生共同学习。比如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各种活动指导,研究性学习指导,包括提问、讨论、表达、交流等技能,都得一点一滴地培养。当学生迷失学习方向时,教师要当好“指南针”,使学生辨清方向;当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时,教师要找到其“兴奋点”,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投入;当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时,教师要成为“领头人”,解惑者和学生一道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究。
尚有,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科学地思维,保持课堂的张力。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不断的思考和弓l导过程中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如此,方能不致于在课堂教学中误把放任自流当作自主学习,从而丧失教学应有的主体地位。
2.混乱无序非民主平等
我们常常看到,在一些公开课上,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讲话或者搞小动作;有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没几个认真倾听的,只管自己小声说话;做作业时,有学生在信手涂鸦;开展小组合作时,个别学生嗓门特响,全然不顾别人的存在等。其实,这一表面上看来热闹非凡,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却透出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片面与错误的理解——认为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的办法就是允许在课堂上走来走去,自由组合;认为这是在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培养自主意识与能力;认为这是在促进孩子们的个性发展。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学秩序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新课程提倡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激发学生求知的火花,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下去认识、理解,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强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训练。
3.自由发挥不等于独特体验
对同一文本,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理解,这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的道理。小学生亦是如此,可是因为其生活的积累,知识的积累,阅读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认知往往与文本的意蕴会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是些不着边际的空想与瞎想。这样一些时候,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不应一味地去迁就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进入角色,逐渐与文本的场景融合,情感发生共鸣,从而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与感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受到教育和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但不能走极端,不能让学生“喜欢怎样就怎样”、“想怎样就怎样”。需知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中之重。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对课改的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和再认识,在反思和实践中逐渐将新课程的理念内化为我们个人的实际教学行为。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自主学习 自由化 反思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由于受到多年来形成的一些落后、陈旧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理解等。新课改虽已推行数年,目前的教学中仍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模式,在课改实践中出现了很多令人困惑和担忧的现象,特别是课堂教学中误把放任自流当作新理念下的“自主学习”等,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的失落,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些个人的粗浅看法。
1.误把放任自流当自主学习
教学中有的教师走进教室让学生自己读书,然后自己提问,接着小组讨论解释,最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作汇报或每人汇报一个问题。而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有的在课堂上随意溜达,有的在讲台前等待,有的干脆低头看教案,以为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这是彻头彻尾的放任自流,是无效的“放羊式”教学,误把这种放任自流当作了“自主”学习。教学工作中教与学的本质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而所的辩证统一。因此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应是旁观者。教学中若不顾情况,不问内容,一味让学生只凭兴趣爱好去如此“自主学习”,必然导致课堂学习的无序、无效。而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我们教师应该做到全程的参与并做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参与学生共同学习。比如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各种活动指导,研究性学习指导,包括提问、讨论、表达、交流等技能,都得一点一滴地培养。当学生迷失学习方向时,教师要当好“指南针”,使学生辨清方向;当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时,教师要找到其“兴奋点”,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投入;当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时,教师要成为“领头人”,解惑者和学生一道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究。
尚有,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科学地思维,保持课堂的张力。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不断的思考和弓l导过程中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如此,方能不致于在课堂教学中误把放任自流当作自主学习,从而丧失教学应有的主体地位。
2.混乱无序非民主平等
我们常常看到,在一些公开课上,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讲话或者搞小动作;有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没几个认真倾听的,只管自己小声说话;做作业时,有学生在信手涂鸦;开展小组合作时,个别学生嗓门特响,全然不顾别人的存在等。其实,这一表面上看来热闹非凡,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却透出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片面与错误的理解——认为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的办法就是允许在课堂上走来走去,自由组合;认为这是在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培养自主意识与能力;认为这是在促进孩子们的个性发展。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学秩序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新课程提倡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激发学生求知的火花,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下去认识、理解,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强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训练。
3.自由发挥不等于独特体验
对同一文本,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理解,这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的道理。小学生亦是如此,可是因为其生活的积累,知识的积累,阅读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认知往往与文本的意蕴会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是些不着边际的空想与瞎想。这样一些时候,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不应一味地去迁就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进入角色,逐渐与文本的场景融合,情感发生共鸣,从而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与感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受到教育和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但不能走极端,不能让学生“喜欢怎样就怎样”、“想怎样就怎样”。需知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中之重。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对课改的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和再认识,在反思和实践中逐渐将新课程的理念内化为我们个人的实际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