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得到提高。本文从中学英语核心素养出发,以人教版必修一First Impressions为例,借助平板电脑,探索高中英语阅读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并为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提供有益的支撑。
关键词:核心素养;翻转课堂;平板电脑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 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述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Jona Bergmann和Aaron Sams利用录屏软件录制PPT并附上讲解的声音,然后上传到网络上以供缺课的学生课后学习。后来这一教学模式被称为“翻转课堂”。伴随着新高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方面有作用,因此本文将如何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作为研究重点。
本文将以人教版必修一Welcome Unit中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中的First Impressions的教学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翻转课堂实例
(一)教材分析
文章First Impressions以时间为线索,主要讲述了Han Jing步入高中第一天经历的焦虑、开心、苦恼以及自信的过程。该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但是文章里出现了不少生字词和短语(senior,outgoing,impression,concentrate on,awkward,junior)给学生的阅读理解上造成了一定困难。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新生。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是英语基础一般。部分学生在识读单词和文章理解上有困难。因此,教师通过平板电脑,把提前录好的词汇读音以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生词释义传递给学生,在预习环节就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阅读氛围。
(三)教学步骤
Step 1:课前自主预习
在英语阅读课预习阶段,教师根据文章设立了相对应的阅读题目,并将录制的重难点词汇和重难点句子的视频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把控视频播放的速度和次数,这不仅能使学生对陌生词汇的理解程度得以提高和增强,也能够帮助学生从预习开始就能充分利用时间,适应英语阅读氛围和环境,在预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教师在预习阶段给出的视频中部分单词和阅读题如下:
单词:
adj.焦虑的 adj.恼怒的 adj.惊吓的
阅读题:
1.Why did Han Jing feel anxious before school?
2.How was her first maths class?
3.What happened in the chemistry class? What would you do if this happened to you?
4.What did Han Jing learn from her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 school?
視频中,教师已经把重难点单词的读音和中文释义已经进行讲解,并且根据文章给出了相对应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也能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Step 2:课堂活动探究
学生通过学习平板电脑中的视频,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师生一起完成了作业答疑、合作探究和互动交流活动,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索。本节课的课堂活动主要包括学生个体展示、师生交流和学生合作交流。
1.学生个体展示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本节课,教师利用平板电脑随机抽取与学生自愿举手相结合,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包括单词拼读、分享入学第一天的感受、回答预习阶段布置的问题等。一方面,这对学生来说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能够增强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学生在准备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做大量准备,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2.师生交流
课堂上,教师通过平板电脑,可以监测到学生完成练习的速度和质量,并能根据此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适当调整,然后把剩余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任务驱动下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在学生遇到难题时给予及时帮助。这样能促进对症下药,能避免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听不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适当的帮助。 3.学生合作交流
在課堂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合作形式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布置的任务,能够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在交流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
Step 3:课后评价巩固
课后评价是师生在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后,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也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本节课,课后评价主要分为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
1.教师评价
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进行时,教师首先利用平板电脑随机抽取学生回答课前预习的问题,其次通过平板电脑监测学生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并在课堂上给予口头上的评价。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课后作业来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周测分数。通过课中、课后多时段评价,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也能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平时更加重视英语学习。
2.生生互评
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可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同时也可以请其他同学对该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本节课,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第一天进入高中的感想,学生们非常踊跃,纷纷举手上台,其中个别同学对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没有把握,如单词不会读,句子结构有缺失,但是在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帮助下,都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这样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能帮助上台展示的学生纠正错误或者提出建议,另一方面对台下的同学也能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作用。生生互评的环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课堂中的注意力,也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学生自评
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束之后,学生都会有一个单元测试,学生可以通过测试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另外,教师鼓励学生设置错题本,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三、总结
本节课教师利用平板电脑,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评价引导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既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今后的阅读课堂中要不断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10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周帆,袁燕华,陈岳庆.2018.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构建模式[J].文教资料,(2):221-222.
关键词:核心素养;翻转课堂;平板电脑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 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述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Jona Bergmann和Aaron Sams利用录屏软件录制PPT并附上讲解的声音,然后上传到网络上以供缺课的学生课后学习。后来这一教学模式被称为“翻转课堂”。伴随着新高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方面有作用,因此本文将如何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作为研究重点。
本文将以人教版必修一Welcome Unit中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中的First Impressions的教学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翻转课堂实例
(一)教材分析
文章First Impressions以时间为线索,主要讲述了Han Jing步入高中第一天经历的焦虑、开心、苦恼以及自信的过程。该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但是文章里出现了不少生字词和短语(senior,outgoing,impression,concentrate on,awkward,junior)给学生的阅读理解上造成了一定困难。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新生。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是英语基础一般。部分学生在识读单词和文章理解上有困难。因此,教师通过平板电脑,把提前录好的词汇读音以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生词释义传递给学生,在预习环节就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阅读氛围。
(三)教学步骤
Step 1:课前自主预习
在英语阅读课预习阶段,教师根据文章设立了相对应的阅读题目,并将录制的重难点词汇和重难点句子的视频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把控视频播放的速度和次数,这不仅能使学生对陌生词汇的理解程度得以提高和增强,也能够帮助学生从预习开始就能充分利用时间,适应英语阅读氛围和环境,在预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教师在预习阶段给出的视频中部分单词和阅读题如下:
单词:
adj.焦虑的 adj.恼怒的 adj.惊吓的
阅读题:
1.Why did Han Jing feel anxious before school?
2.How was her first maths class?
3.What happened in the chemistry class? What would you do if this happened to you?
4.What did Han Jing learn from her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 school?
視频中,教师已经把重难点单词的读音和中文释义已经进行讲解,并且根据文章给出了相对应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也能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Step 2:课堂活动探究
学生通过学习平板电脑中的视频,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师生一起完成了作业答疑、合作探究和互动交流活动,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索。本节课的课堂活动主要包括学生个体展示、师生交流和学生合作交流。
1.学生个体展示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本节课,教师利用平板电脑随机抽取与学生自愿举手相结合,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包括单词拼读、分享入学第一天的感受、回答预习阶段布置的问题等。一方面,这对学生来说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能够增强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学生在准备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做大量准备,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2.师生交流
课堂上,教师通过平板电脑,可以监测到学生完成练习的速度和质量,并能根据此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适当调整,然后把剩余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任务驱动下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在学生遇到难题时给予及时帮助。这样能促进对症下药,能避免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听不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适当的帮助。 3.学生合作交流
在課堂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合作形式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布置的任务,能够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在交流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
Step 3:课后评价巩固
课后评价是师生在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后,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也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本节课,课后评价主要分为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
1.教师评价
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进行时,教师首先利用平板电脑随机抽取学生回答课前预习的问题,其次通过平板电脑监测学生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并在课堂上给予口头上的评价。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课后作业来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周测分数。通过课中、课后多时段评价,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也能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平时更加重视英语学习。
2.生生互评
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可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同时也可以请其他同学对该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本节课,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第一天进入高中的感想,学生们非常踊跃,纷纷举手上台,其中个别同学对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没有把握,如单词不会读,句子结构有缺失,但是在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帮助下,都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这样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能帮助上台展示的学生纠正错误或者提出建议,另一方面对台下的同学也能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作用。生生互评的环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课堂中的注意力,也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学生自评
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束之后,学生都会有一个单元测试,学生可以通过测试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另外,教师鼓励学生设置错题本,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三、总结
本节课教师利用平板电脑,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评价引导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既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今后的阅读课堂中要不断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10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周帆,袁燕华,陈岳庆.2018.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构建模式[J].文教资料,(2):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