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形势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来北京服装学院结合学校特点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文化培育、宣传载体打造、向上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多维、立体大宣传格局,有力地服务了学校全面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校园文化;创新队伍
多年来,北京服装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外树形象、内聚力量”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特点不断创新工作内容、方法、手段和载体,全面服务学校科学发展,形成了集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文化培育、宣传载体打造、向上氛围营造于一体的多维度、立体化宣传格局,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纺织服装高校作出了积极贡献。
充分认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在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文化多元的当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层宣传工作如果还只是停留在原有的思考上,就会有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甚至被忽视、厌倦的可能。只有着眼新情况、开拓新思路、提高针对性、不断创新工作,才能使宣传思想工作立于不败之地、发挥应有作用。
创新,是指更新、改变、创造新东西,含革新、使用新方法的意思,也可理解为在已有基础上加工、完善和改良。高校作为面向广大师生的基层单位,积极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是凝心聚力、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是虚功实做、增强宣传思想工作吸引力和感召力,将工作落到实处的需要。
积极探索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有效途径
1.从学校特点出发,创新师生思想政治教育
北京服装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其前身为1959年建校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87年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增添服装设计、经管等专业,努力建设以服装为主线,从面料开发到产品设计再到营销的一条龙服装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坚持“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建立了“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现代服装教学体系。目前,在学校8,000余名在校生和近800名的教职员工中,艺术和工、文类几乎各占一半,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找好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这样才能避免流于形式,才能为广大师生所接受,真正收到实效。
第一,理论武装有的放矢。每学期初,宣传部制定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下发至各个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做到学习有时间、有地点、有中心发言人、有考勤、有记录、有督查。学习形式多样,组织专题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定期举办专题报告和讲座,组织社会考察与参观活动。党委理论中心组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参观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国际时装周、京交会、宋庄画家村等;结合大学治理工作,参观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研究院、动画学院;结合廉政建设,参观北京市反腐倡廉法制教育基地。院系中心组先后组织参观中关村、798、房山韩村河等地。同时,结合重点时期工作为师生员工放映电影;引进“部长进校园”活动,邀请专家、名人面向全校师生作有影响力的大报告,助师生启发心智、拓展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第二,师德建设统分结合。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师德建设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自身修养,也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宣传部与人事处、工会等齐抓共管,建立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学校制定了《北京服装学院师德建设实施方案》,在全校开展教师三级培训: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纳入师德内容;青年教师师德培训班、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常抓不懈;针对老教师开展教授师德研讨班。每年教师节前夕,宣传部组织召开以师德为主题的座谈会,开展师德征文并结集印发,固化了师德教育成果;定期组织师德专场报告会;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两年一次的“北服师德现状问卷调查”,为党委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利用官网、院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宣传师德典型,营造尊师爱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校园氛围;建立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基地;组织一年一度的校“优秀德育奖”评选等,扩大了师德建设的影响,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第三,日常宣教落到实处。针对学校“艺工融合”的学科专业特点,将主题教育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第一、第二课堂,将主题教育与专业学习相融合,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育人。例如:建议专业课教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学生作业选题、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展、“弘扬雷锋精神”主题墙绘、“八荣八耻”漫画大赛、“北京精神”创意速写比赛,以及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党史知识答题竞赛等。从2004年开始,学校每年年底举办北服 “十大新闻”评选,师生全员参与投票,通过评选的过程回顾一年成绩、记载学校发展历程,激发师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从2013年起举办年度“感动北服人物”评选,以优秀典型感召师生,弘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精心培育,创新特色学校文化平台
第一,打造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学校在2003年,举办了第一个全校性节日活动—“科学·艺术·时尚节”,取“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打造现代服装理念”之意,旨在集中展示办学成果,凸显学校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培育学校文化,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此活动将学术活动、作品展示、校企交流等集中推出,每届围绕一个主题,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2003年,以“现代服装—传统与时代、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为主题,通过静动态展示、论坛、展览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2004年,以“教育创造多彩校园”为主题,通过学生技能作品展示展卖一条街、“亮丽工作室”等突出学校特色;2006年,以“用知识服务社会”为主题,通过学生作品展示洽谈(交易)会、教师服装设计作品发布会等促进校企合作;2008年,以“创意编织奥运梦想”为主题,展示了奥运服装设计团队的工作过程及背后故事,彰显北服创作实力;2009年,以“历史成就今天”为主题,结合50周年校庆开展动静态展示、学术交流等活动;2010年,以“传承传统文化 激扬时尚青春”为主题,把传统文化元素和概念在时尚的舞台上巧妙演绎;2012年,以“科学融合艺术,创意引领时尚”为主题,结合学校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的开园,紧密围绕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举办纺织服装材料高层论坛、首都大学生创意集市、学校自主设计品牌发布会等,进一步彰显学校特色和学术科研成就;2013年,以“发现·传承·创新”为主题,与“垂衣裳—敦煌服饰艺术展”同时开幕,以多元立体方式展示敦煌艺术,开“敦煌服饰艺术”进校园之先河,调动了全校师生继承、创新的积极性。“节”的举办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文化建设,亦成为一年一度向社会集中展示北服的重要载体,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2004年举办的“大学生作品展示展卖一条街”的基础上,学校在高校当中率先发起创意集市,并成为北京市教工委主办的首届“北京市大学生创意集市”的承办单位,为推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首都大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首都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升,引导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服讲堂”是学校着力打造的又一文化建设品牌。每学期邀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为全校师生作报告,先后有吴建民、王民忠、高新民、孙建杭、孙机等名家做客学校,引导师生关注形势、聚焦热点、开阔视野、荡涤心灵,在师生中引起很大反响。
第二,借力学校大事,做好文化“文章”。学校以2009年学校50周年校庆为契机,系统整合资源,梳理学校历史和文化,结集成册《北服50年简史》、宣传画册,举办校史展并利用校史展成果在新教师入职、新生入学之际开展校史宣讲,进行学校文化认同教育,取得良好效果。为迎接2014年学校建校55周年,学校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大规模校训、校歌校内外征集活动,动员组织师生积极参与投票和创作。最终,隆重推出学校新校训—“弘毅日新 衣锦天下”,凝练了学校精神,明确了奋斗愿景,激发了爱校热情,增强了北服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此外,还拍摄、制作了首部北服形象片—“印象北服”,进一步彰显学校精神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
此外,还充分利用学校主办、承办重大教学、科研、文化活动的契机,如“新世纪的丝绸之路—中美大学生文化交流活动” “北服创新园”开园、“天工传习馆”开馆、“垂衣裳—敦煌服饰艺术展”等,大力做好宣传策划和氛围营造,邀请社会媒体参加,校内外宣传报道形成声势,在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构建北服特色大学文化,并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润物无声地融入师生心田。
第三,完善文化“硬件”,构建多彩校园。学校统一规划设计并大力推广和使用本校专业教师设计的学校视觉识别系统(VI), 用于学校导视系统、宣传材料、校院系旗、名片、门牌、班车、网站等处,新建筑落成后也都按照学校专业教师设计的学校视觉识别系统进行装修,学校形象更加完整、和谐。学校规划建造了具有历史内涵和文化韵味、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校园景点设施,如中山装雕塑广场、雕塑花园、咖啡书屋等,皆已成为师生休闲留影的首选和毕业生对母校美好回忆之所在。学校还把民族服饰博物馆搬到了网上,并建设北服特色资源库,将资源共享于社会。北服特色学校文化在一系列固化的过程中加以完善和提升,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陶冶着一批又一批的北服人。
3.拓宽宣传视角,创新工作载体
随着门户网站、微博、微信、飞信、QQ等强调互动性、超文本传输的新媒体兴起,传统的大学文化传播路径面对挑战。学校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打造“纸媒、网媒、掌媒”三媒一体宣传平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搜索,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创新。从四个着力点拓展文化建设的新阵地,用时尚的语言、全新的视角宣传学校发展,引发师生共鸣。
第一,紧紧服务学校大事。结合校庆、主题教育活动、党代会及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等学校大事,在学校官网及时、连续开展新闻报道,开设专题网站,策划热点选题,采访相关师生,集中宣传报道,深度剖析解读,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言说方式,扩大文化育人覆盖面,很好地营造了主流舆论氛围。
第二,镜头对准基层师生。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之一,学校在官网、院报上开设北服人物、新闻追踪等专栏,深入教研一线采访,广泛宣传优秀师生的突出事迹,报道丰硕成果背后严谨治学的作风、求实创新的品格、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勇攀高峰的勇气。2014年,学校共发布各类专访百余篇,受到师生广泛关注。
第三,打造“微”平台,发掘校园亮点。开通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介入师生关心的舆论场。2012年,学校官方微博开通,用以发布学校资讯,利用转发、评论、对话、私信等方式进行互动,展现校园风貌,传递精神理念,实现网上和网下教育的有机结合。2013年5月4日,学校官方微信上线,在栏目设置上下足功夫,先后开设了“北服要闻”“创意北服”“舌尖北服”“范儿·北服”等多个生动、亮眼的栏目,及时推送图文并茂的学校要闻、资讯,“官微”关注量在短期内迅速攀升,仅“舌尖北服”第一期的阅读量就达到日均7,000人。还积极进行“议题设置”,开展“北服故事”栏目征集,吸引师生、校友关注、参与。发布内容和时间上则充分考虑师生的浏览意愿和浏览时段,以便师生、校友、社会人士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学校的进步与发展,受众在交流和沟通中达成共识,传播实效在互动中得以实现。
第四,宣传片直观展现学校成就。宣传片是展示学校成就的最直观载体。近几年来,先后制作校庆宣传片《华彩50》、党代会专题片《回眸·展望》、每年制作学校“十大新闻”揭晓专题片以及“感动北服年度人物”揭晓专题片,全面生动地呈现了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各方面的成就,在校园电视及网络平台上滚动播放,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4.健全体制机制,建强创新队伍
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既需要体制机制作为支撑,更离不开一支讲政治、肯吃苦、高素质、肯创新、奋发有为的工作队伍。学校组建了一支由党委宣传部和院系部处主管宣传的负责人(处级)、宣传委员(宣传员)共同组成的专兼职宣传工作队伍,其中,基层的宣传员也同时兼做部门的信息员、网络监管员。还组建了学生记者团和信息员队伍,学生记者实施派驻各部门制度和每周例会制度。宣传部适时开展队伍培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创新意识和宣传业务能力,并引入评优激励机制,已经形成了领导重视、层层负责、广泛关注的好传统。
在创新驱动下,近年来,学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已经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二级院系具体落实、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充满活力的大宣传格局。宣传思想工作在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引导师生思想舆论、服务学校全面发展、提高学校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完成学校中心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朱光好系学校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李艺英]
关键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校园文化;创新队伍
多年来,北京服装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外树形象、内聚力量”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特点不断创新工作内容、方法、手段和载体,全面服务学校科学发展,形成了集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文化培育、宣传载体打造、向上氛围营造于一体的多维度、立体化宣传格局,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纺织服装高校作出了积极贡献。
充分认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在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文化多元的当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层宣传工作如果还只是停留在原有的思考上,就会有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甚至被忽视、厌倦的可能。只有着眼新情况、开拓新思路、提高针对性、不断创新工作,才能使宣传思想工作立于不败之地、发挥应有作用。
创新,是指更新、改变、创造新东西,含革新、使用新方法的意思,也可理解为在已有基础上加工、完善和改良。高校作为面向广大师生的基层单位,积极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是凝心聚力、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是虚功实做、增强宣传思想工作吸引力和感召力,将工作落到实处的需要。
积极探索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有效途径
1.从学校特点出发,创新师生思想政治教育
北京服装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其前身为1959年建校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87年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增添服装设计、经管等专业,努力建设以服装为主线,从面料开发到产品设计再到营销的一条龙服装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坚持“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建立了“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现代服装教学体系。目前,在学校8,000余名在校生和近800名的教职员工中,艺术和工、文类几乎各占一半,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找好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这样才能避免流于形式,才能为广大师生所接受,真正收到实效。
第一,理论武装有的放矢。每学期初,宣传部制定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下发至各个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做到学习有时间、有地点、有中心发言人、有考勤、有记录、有督查。学习形式多样,组织专题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定期举办专题报告和讲座,组织社会考察与参观活动。党委理论中心组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参观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国际时装周、京交会、宋庄画家村等;结合大学治理工作,参观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研究院、动画学院;结合廉政建设,参观北京市反腐倡廉法制教育基地。院系中心组先后组织参观中关村、798、房山韩村河等地。同时,结合重点时期工作为师生员工放映电影;引进“部长进校园”活动,邀请专家、名人面向全校师生作有影响力的大报告,助师生启发心智、拓展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第二,师德建设统分结合。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师德建设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自身修养,也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宣传部与人事处、工会等齐抓共管,建立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学校制定了《北京服装学院师德建设实施方案》,在全校开展教师三级培训: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纳入师德内容;青年教师师德培训班、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常抓不懈;针对老教师开展教授师德研讨班。每年教师节前夕,宣传部组织召开以师德为主题的座谈会,开展师德征文并结集印发,固化了师德教育成果;定期组织师德专场报告会;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两年一次的“北服师德现状问卷调查”,为党委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利用官网、院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宣传师德典型,营造尊师爱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校园氛围;建立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基地;组织一年一度的校“优秀德育奖”评选等,扩大了师德建设的影响,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第三,日常宣教落到实处。针对学校“艺工融合”的学科专业特点,将主题教育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第一、第二课堂,将主题教育与专业学习相融合,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育人。例如:建议专业课教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学生作业选题、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展、“弘扬雷锋精神”主题墙绘、“八荣八耻”漫画大赛、“北京精神”创意速写比赛,以及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党史知识答题竞赛等。从2004年开始,学校每年年底举办北服 “十大新闻”评选,师生全员参与投票,通过评选的过程回顾一年成绩、记载学校发展历程,激发师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从2013年起举办年度“感动北服人物”评选,以优秀典型感召师生,弘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精心培育,创新特色学校文化平台
第一,打造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学校在2003年,举办了第一个全校性节日活动—“科学·艺术·时尚节”,取“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打造现代服装理念”之意,旨在集中展示办学成果,凸显学校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培育学校文化,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此活动将学术活动、作品展示、校企交流等集中推出,每届围绕一个主题,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2003年,以“现代服装—传统与时代、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为主题,通过静动态展示、论坛、展览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2004年,以“教育创造多彩校园”为主题,通过学生技能作品展示展卖一条街、“亮丽工作室”等突出学校特色;2006年,以“用知识服务社会”为主题,通过学生作品展示洽谈(交易)会、教师服装设计作品发布会等促进校企合作;2008年,以“创意编织奥运梦想”为主题,展示了奥运服装设计团队的工作过程及背后故事,彰显北服创作实力;2009年,以“历史成就今天”为主题,结合50周年校庆开展动静态展示、学术交流等活动;2010年,以“传承传统文化 激扬时尚青春”为主题,把传统文化元素和概念在时尚的舞台上巧妙演绎;2012年,以“科学融合艺术,创意引领时尚”为主题,结合学校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的开园,紧密围绕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举办纺织服装材料高层论坛、首都大学生创意集市、学校自主设计品牌发布会等,进一步彰显学校特色和学术科研成就;2013年,以“发现·传承·创新”为主题,与“垂衣裳—敦煌服饰艺术展”同时开幕,以多元立体方式展示敦煌艺术,开“敦煌服饰艺术”进校园之先河,调动了全校师生继承、创新的积极性。“节”的举办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文化建设,亦成为一年一度向社会集中展示北服的重要载体,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2004年举办的“大学生作品展示展卖一条街”的基础上,学校在高校当中率先发起创意集市,并成为北京市教工委主办的首届“北京市大学生创意集市”的承办单位,为推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首都大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首都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升,引导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服讲堂”是学校着力打造的又一文化建设品牌。每学期邀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为全校师生作报告,先后有吴建民、王民忠、高新民、孙建杭、孙机等名家做客学校,引导师生关注形势、聚焦热点、开阔视野、荡涤心灵,在师生中引起很大反响。
第二,借力学校大事,做好文化“文章”。学校以2009年学校50周年校庆为契机,系统整合资源,梳理学校历史和文化,结集成册《北服50年简史》、宣传画册,举办校史展并利用校史展成果在新教师入职、新生入学之际开展校史宣讲,进行学校文化认同教育,取得良好效果。为迎接2014年学校建校55周年,学校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大规模校训、校歌校内外征集活动,动员组织师生积极参与投票和创作。最终,隆重推出学校新校训—“弘毅日新 衣锦天下”,凝练了学校精神,明确了奋斗愿景,激发了爱校热情,增强了北服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此外,还拍摄、制作了首部北服形象片—“印象北服”,进一步彰显学校精神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
此外,还充分利用学校主办、承办重大教学、科研、文化活动的契机,如“新世纪的丝绸之路—中美大学生文化交流活动” “北服创新园”开园、“天工传习馆”开馆、“垂衣裳—敦煌服饰艺术展”等,大力做好宣传策划和氛围营造,邀请社会媒体参加,校内外宣传报道形成声势,在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构建北服特色大学文化,并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润物无声地融入师生心田。
第三,完善文化“硬件”,构建多彩校园。学校统一规划设计并大力推广和使用本校专业教师设计的学校视觉识别系统(VI), 用于学校导视系统、宣传材料、校院系旗、名片、门牌、班车、网站等处,新建筑落成后也都按照学校专业教师设计的学校视觉识别系统进行装修,学校形象更加完整、和谐。学校规划建造了具有历史内涵和文化韵味、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校园景点设施,如中山装雕塑广场、雕塑花园、咖啡书屋等,皆已成为师生休闲留影的首选和毕业生对母校美好回忆之所在。学校还把民族服饰博物馆搬到了网上,并建设北服特色资源库,将资源共享于社会。北服特色学校文化在一系列固化的过程中加以完善和提升,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陶冶着一批又一批的北服人。
3.拓宽宣传视角,创新工作载体
随着门户网站、微博、微信、飞信、QQ等强调互动性、超文本传输的新媒体兴起,传统的大学文化传播路径面对挑战。学校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打造“纸媒、网媒、掌媒”三媒一体宣传平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搜索,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创新。从四个着力点拓展文化建设的新阵地,用时尚的语言、全新的视角宣传学校发展,引发师生共鸣。
第一,紧紧服务学校大事。结合校庆、主题教育活动、党代会及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等学校大事,在学校官网及时、连续开展新闻报道,开设专题网站,策划热点选题,采访相关师生,集中宣传报道,深度剖析解读,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言说方式,扩大文化育人覆盖面,很好地营造了主流舆论氛围。
第二,镜头对准基层师生。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之一,学校在官网、院报上开设北服人物、新闻追踪等专栏,深入教研一线采访,广泛宣传优秀师生的突出事迹,报道丰硕成果背后严谨治学的作风、求实创新的品格、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勇攀高峰的勇气。2014年,学校共发布各类专访百余篇,受到师生广泛关注。
第三,打造“微”平台,发掘校园亮点。开通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介入师生关心的舆论场。2012年,学校官方微博开通,用以发布学校资讯,利用转发、评论、对话、私信等方式进行互动,展现校园风貌,传递精神理念,实现网上和网下教育的有机结合。2013年5月4日,学校官方微信上线,在栏目设置上下足功夫,先后开设了“北服要闻”“创意北服”“舌尖北服”“范儿·北服”等多个生动、亮眼的栏目,及时推送图文并茂的学校要闻、资讯,“官微”关注量在短期内迅速攀升,仅“舌尖北服”第一期的阅读量就达到日均7,000人。还积极进行“议题设置”,开展“北服故事”栏目征集,吸引师生、校友关注、参与。发布内容和时间上则充分考虑师生的浏览意愿和浏览时段,以便师生、校友、社会人士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学校的进步与发展,受众在交流和沟通中达成共识,传播实效在互动中得以实现。
第四,宣传片直观展现学校成就。宣传片是展示学校成就的最直观载体。近几年来,先后制作校庆宣传片《华彩50》、党代会专题片《回眸·展望》、每年制作学校“十大新闻”揭晓专题片以及“感动北服年度人物”揭晓专题片,全面生动地呈现了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各方面的成就,在校园电视及网络平台上滚动播放,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4.健全体制机制,建强创新队伍
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既需要体制机制作为支撑,更离不开一支讲政治、肯吃苦、高素质、肯创新、奋发有为的工作队伍。学校组建了一支由党委宣传部和院系部处主管宣传的负责人(处级)、宣传委员(宣传员)共同组成的专兼职宣传工作队伍,其中,基层的宣传员也同时兼做部门的信息员、网络监管员。还组建了学生记者团和信息员队伍,学生记者实施派驻各部门制度和每周例会制度。宣传部适时开展队伍培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创新意识和宣传业务能力,并引入评优激励机制,已经形成了领导重视、层层负责、广泛关注的好传统。
在创新驱动下,近年来,学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已经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二级院系具体落实、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充满活力的大宣传格局。宣传思想工作在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引导师生思想舆论、服务学校全面发展、提高学校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完成学校中心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朱光好系学校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李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