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问题串”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j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是的,今天的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课堂,而问题是培养创造力的根源。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提出问题,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问题串”。
  一.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问题串”,顾名思义,是由几个问题组成的一组问题。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每一章节都有“问题串”。这些“问题串”都是围绕相同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组成“问题串”的各个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关系,而数学教师在运用这些“问题串”的时候,需要仔细揣摩,明确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问题串”。其中,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尤为重要。
  根据小学生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穿插一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训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而数学教材中的“问题串”,恰恰为教师引领学生动手操作做了铺垫。比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数松果》,教材一共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数一数,填一填,一堆有几个松果?两堆呢?”这时,教师会根据情境图,引导学生用圆片,小棒等代替松果摆一摆,边摆边数,然后填表格,学生从表格中发现规律。学生通过摆一摆的过程,初步建立一堆松果是5个,2堆松果是10个……问题二“算一算,说一说。”有的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摆一摆,一行是5个松果,表示1个5,列式1×5=5,口诀“一五得五”。两行是10个松果,表示2个5,列式2×5=10,口诀“二五一十”……这样借助“问题串”中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需要动手摆一摆,自然地编出5的乘法口诀。
  数学教师借助“问题串”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直观操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能力,使数学课堂更加生活化。
  二.有选择地使用“问题串”中的问题。
  组成教材中“问题串”的各个问题,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关系。有的问题之间是没有前后相互联系的并列关系;有的是前一个为后一个服务的递进关系,这种关系的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无论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在运用“问题串”中的这些问题的时候,都要深入研究教材,了解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有选择地使用“问题串”,而不是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
  比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小蝌蚪的成长》,教材中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412-89,教师引导学生用口算的方法,数线法,拨计数器,以及竖式计算等方法解决412-89等于多少。授課中强调列竖式的方法,强化本课的重点:三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而第二个问题: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514-126的竖式计算,也就是说,需要解决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虽然这两个问题都是退位减法,但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区别是一个减两位数,一个减三位数,这时,有的教师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之后,并没有出示第二个问题,而是问学生:412-89你会做,那么,514-126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有了第一个问题打基础,514-126并不难解决。这样,虽然没有出示第二个问题,但仍然解决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竖式的计算,达到了教学目标。
  其实,教材中的“问题串”,只是引领教师把握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依据,但教师在使用这些问题时,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有选择使用教材。
  三.适当地改变“问题串”中的问题。
  教材中的“问题串”的设计,以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先学后教的形式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掌握知识点。不过,教师运用“问题串”中的问题的时候,并不是说非要按照教材中问题设计的模式一模一样地逐条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改变“问题串”中的问题,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出示“问题串”,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达到省时高效。
  比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电影院》,教材中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估一估,电影院的座位够吗?学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21×26,再估算,知道座位够不够。第二个问题:算一算,电影院有多少个座位?学生再理解题意,列式21×26,然后,探究21×26的计算方法。实际上,这两个问题的依次提出,学生需要两次列出算式。授课中,我先提出“问题串”中的第二个问题,学生列出算式21×26时,接着我加了一个问题,你估一估座位够不够?学生根据算式进行估算后,我引导学生,那么,到底够不够?算一算,21×26等于多少就知道了。这样,学生就不用两次分析题意,两次列式,节省了时间,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在使用教材中“问题串”的时候,需要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既要充分利用好“问题串”,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问题进行筛选,挖掘问题,合理地创编问题,使“问题串”的运用达到高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数学教师们,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问题串”吧!
其他文献
前言:  數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整合是社会发展,经济社会转型对人才的要求。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数学与各个领域都有了紧密联系,它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优化方案、给我们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产品。这需要我们培养应用型人才,扎实他们的数学素养,为更好的与其他学科产生互动打下基础。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 《中等职
期刊
摘要:就目前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尽管趣味性教学法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但是依旧有不少的教师对于趣味性教学法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如何有效展开趣味性教学活动的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践行。鉴于此,本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的趣味性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实践  引言: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都被一种枯燥的公式或复杂的理论所笼
期刊
摘要:高职德育模式优化的必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应当从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建设校园德育文化软环境、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加大学生社团管理力度等几方面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德育;优化  当前网络信息化发展的情况下,社会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高职学生接触的信息面日益复杂,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主体意识也产生变化,原有的德育
期刊
摘要:在一个学校中,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就是班级,通过班级,学校可以进行有效组织文娱活动和教学活动。而小学生的管理关键就在于班级的管理,班级管理关键又在于班主任的管理,如果班主任能将小学班级管理好的话,那么这个班级的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开展。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管理的引导者和带领者,在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方面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学习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更是连接家长、学校与学生三者之间的纽
期刊
摘要:写作教学与课外资源的整合是当前语文教学界的一大热点,不少老师尝试利用课外资源与写作的交互碰撞,为学生带来别样的写作体验。本文以赵志祥老师执教的《兔子与庄子》一课进行分析,探求课外资源在写作教学中的创新开发。  关键词:写作教学;课外资源;绘本  当前,课外资源在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发成为不少教师尝试的新模式,由此衍生了不少写作创新课,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究竟选择何种资源,如何挖掘其教学闪光点,
期刊
摘要:人们对教育发展的关注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渐渐提升,人们的思想也随着社会在不断进步,素质教育是要求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都要发展,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德育发展结合中学自身素养的发展,是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时效性的工作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中学生综合素质可以通过中学课堂上的有效引导进行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
期刊
摘要:核心素養理念引导之下,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开展理解性教学,更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内容整合能力,知识建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全面认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够联系生活经验,开展创新性学习,从而更好的达成高中物理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物理;深度学习;探究;创新  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的学习中,习作方面的学习举足轻重。学习过程中,关于习作方面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教师和学生,学生在遇到写作的问题时经常会陷入烦躁情绪中,想不到自己的写作主题、写作思路。而小学高段时又是为学生学习写作打下厚实基础的黄金时间,所以在初步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写作意识,开拓学生逻辑有序的写作思路,挖掘学生写作方面的潜能;联系学生教学低段和高段的教学,做到承前启后,明晰小学中段学习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的技巧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的实践应用能力。文章从多个层面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从根本上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期刊
摘要:数学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的最佳时期,小学时期也是为学生未来高层次数学学习打好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高年级数学知识的难度有所增加,而且数学知识的体系也更加复杂,尤其是到了六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要想学生的数学成绩优异,教师就要在此阶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