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谈读书》一文的写作特色

来源 :语文建设·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的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1597年出版了一部《随笔集》,其中收录十篇短文,之后又扩充了两次,最终收录了五十八篇短文。这些文章文字较少,篇幅很短,而且文意也不难理解,语句节奏感很强,而且文中有很多格言警句。在这五十八篇短文中,既有叙事也有议论。很多都是从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出发,由此引申,带出一个社会共性的问题,或者大部分人都比较关心的话题。作者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展开,最终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带给读者启迪。培根的文章之所以会表现这些特点,与当时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文艺复兴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人文主义打破神学统治地位,从而赋予人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很多人文主义者希望人能够变得更加完美。为了救治人身上的弊病,所以当时的很多文章都带有教诲的意味。这类文章论述非常精辟,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而培根正是最早写作这类文章的,因而被后世称为“不仅开英国散文之先河,而且堪称后世散文大家之楷模”。
  《谈读书》是《随笔录》中的一篇,虽然篇幅短小,但富含深刻的意义,把读书的方法和好处都阐述得非常透彻。文章中用到了很多庄重而又典雅的词语,在用词方面非常讲究,而且句子的节奏感很强,蕴含哲理,所以读起来非常顺畅。句式上更多是采用并列句式,使得句子的语言和语意更为平衡。作者非常善于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而且在说明道理的时候深入浅出,除了连接词以外,基本都是名言警句,文意简洁但非常有说服力。加强对文章写作特色的分析,对理解作者的思想非常有帮助,下文从词语、句式以及修辞等方面来分析。
  一、词语分析
  《谈读书》一文中用到了很多古语词,使得语言显得典雅而又庄重,给人厚重感。作者在选词的时候,多用词义非常明确的词语,没有选用一些谦逊或者模棱两可的词语。除此之外,文中用到的某些词语的词义乃至语法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些词语的使用也为这篇文章打上特定历史时期的烙印。作者在文中还用到了拉丁语,这是作者自己的偏好,认为拉丁语能够存在很长时间,有利于给文章制定特殊的历史格调,增加古色古香的气息,比如,“专心学问者,性格也受陶冶”。与此同时,文中还用到了“点缀”“性格”“矛盾”“驳斥”等词语,这些词语带有庄严的色彩,比较适合正式场合。
  二、句式分析
  《谈读书》一文中主要用到了并列句、省略句以及复合句等句式。
  1.并列句
  这篇文章因为篇幅较短,所以句式也相对单一。全文十九句。从全文的句式来看,整体结构是比较均衡的,而且读起来平实大方,不会有矫揉造作之感。但是,作者还是非常重視长短句的交替使用,从而避免在文中出现太多整齐划一的句式,让人读起来太过单调和乏味,也让整个文章更加有节奏感。“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几句在结构上排列得非常整齐,每一段所表达的主题也非常鲜明。仔细阅读会发现,并列的句子前面都省略了相同的内容,并且重点突出,让人一目了然。读者在阅读时思路会很清晰,读来朗朗上口。而且这种均衡排列的句式给人一种排山倒海的感觉,所形成的气势非常有说服力。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很明显,这里的并列句和上面是不一样的,这里用到了很多连词,而且每一个分句也不像上面的句子那么急促,而且多是描述性的语言,推理性很强。作者在这里重点分析读书能给人带来收获,虽然有些人能够处理好细节问题,但要做到纵观全局、统筹策划则必须要好学、多读书、多思考才行。这里的长句和短句给人不一样的感觉:短句干净利落,让人读过之后有至理名言、毋庸置疑的感觉,令人受教;长句因为有连词连接,而且语气舒缓,给人陈述、推理的空间,能带给人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2.省略句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这一句的结构也非常紧凑,而且表意突出,从而达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文中先后用到了“不可、不可、亦不可”三个否定词,整个句子排列得非常整齐,从而强烈地表达出作者不赞成的态度以及强烈的预期。最后用到了“而应”来收尾,“而”是一个转折词,使文章的语气从否定转向了肯定,让人有一种突然明朗的感觉,能够留给读者很深的印象,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复合句
  复合句的使用往往能够表现出特殊的写作功能,也就是把事物之间很多复杂的关系体现出来。复合句包含主句和从句,主句一般都有独立的结构,从句则依附于主句,并对主句作补充和解释。“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主句通过一个连词引出从句,从句虽然语义比较复杂,但条理非常清楚,这恰好是并列句无法体现出来的。
  三、修辞分析
  1.排比
  排比是把有着相同结构、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成一串,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结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三个句子语气一致,说理透彻。这种排比结构整齐而又严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从而提升了语言的表现力。其节奏虽然不像诗一样固定而有规律,但作者在写作时特别注意这一点,尽量使文中句子的节奏互相适应,利用节奏来重点突出语义。英国一些早期的散文中很多都用到了排比句,而在《谈读书》这篇文章中,作者为了使整篇文章更加有节奏,在使用排比句的同时,还交替使用并列句以及复合句,最大限度地突出语句的节奏感。
  2.比喻
  比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法,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用简单的事物比喻复杂的事物,深入浅出地讲明道理。比如,“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等。如果不用这么形象的比喻,很难让读者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文中所用的比喻既恰到好处又十分形象,令人信服。
  《谈读书》全文风格虽然松散,但同样很讲究修辞,所以文中处处可见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因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读书的重要作用,而且作者一直都相信读书就是救治人们精神疾病的一副良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作者这种为了人的自我完善而确信必然能够达到目的的抱负,也反映了在当时特殊历史时期人类崇尚理性的特点。人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具有无限的潜力,相信自己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为了表现作者理性及自信的态度,整篇文章体现出简洁大方的风格,言简意赅,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鞭辟入里,从而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空间。
  本文主要从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谈读书》的写作特色。对于中学生来说,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除了要掌握这篇文章所讲的读书方法之外,还要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目的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分析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甄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匀将研究对象分为56例对
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捆绑式评价,可有效地激励、唤醒与鼓舞每一个学生,激发其潜能。在教学中将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
介绍了祁县昌源河河道基本情况,在分析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堤防建设、控导护岸、裁弯取直、生物防护方面对河道进行治理,工程实施后,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经
以《全国藻类试点监测技术规程》为依据,对文峪河水库进行每月一次的藻类监测.了解了水库的藻类密度和种类组成,分析了藻类组成和优势种的季节分布特征.通过对水库富营养化状
目的 探索社区老年人群生活满意度的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 1 51 6例社区老人进行截断面调查 ,调查工具为《上海市社区老人健康问卷 2 0 0 0版》。结果 成功老龄、常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语出《邹忌讽齐王纳谏》,对其中的“门庭若市”的“门庭”一词,初中语文教材没有解释,各类成语词典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释为“门前”,如《汉语大词典》释“门庭若市”为:“门前像集市一样。”另一种是释为“门前和庭院”,如中华书局出版的《汉语成语大词典》释“门庭若市”为:“门前和庭院就像集市一样。”粗略一看,这两种解释的差别并不大,似乎也都讲得通。但如果结合文章的语境来看,
介绍了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概况,根据设计的输水线路走向方案,从输水管线干线线路、规划及施工情况对比北线、中线、南线等各方案的各项设计指标及输送参数。从实施难度、工程
实验是我们探究世界的一种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的探究能力.本文就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谈谈自己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