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要把聋校新课程标准进一步进行解析,使其变得清晰、易操作,从而将单薄的教材变得立体、丰富,更便于聋生的学习和吸收;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帮助聋生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移动媒体学习语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有效提高聋校语文教学效果;聋校低年级聋生受听力障碍影响,语言发展进程缓慢,语言表达不清晰,语言理解不到位,制约了语文素养的养成。为了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落实新课标精神,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低年级聋生语文学习特点,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字:以生为本;生本化;促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11月,聋校语文新课标千呼万唤始出来,新教材也火热出炉,该教材是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形成。我国聋教育水平地区差距较大,聋生个体差异极大,使得新课标、新教材对聋校语文教师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我们清醒的意识到:1必须将课程和聋生的发展相结合,以促进聋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从聋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这就是多年以来聋教育一直在坚持的课程价值观:课程生本化,即以生为本,把教材与聋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使得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都成为课程资源。接下来就以聋校语文新教材第二册中《大小多少》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谈一谈。
一、改造教材为“学材”,儿歌贯穿课堂
聋校新课标的研制采取的是基本标准模式,即绝大多数聋生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的标准。聋校新教材则是以新课标为依据,面向多数聋生。由于学前康复和随班就读的有效推进,使得真正到聋校来就读的聋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弱,并且在障碍程度、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聋生学习能力灵活使用教材,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聋校新课程标准进一步进行解析,使其变得清晰、易操作,从而将单薄的教材变得立体、丰富,更便于聋生的学习和吸收。
基于此,我联系我班聋生词汇量少、理解能力不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的儿歌进行了改编,进行语言拓展训练,并始终贯穿其中。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唱读儿歌“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同时出示文中插图,补充儿歌“黄牛大,猫儿小”。在新授中进行看实物说句子的练习中,同样结合儿歌进行补充“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黄牛大猫儿小,黄牛比猫儿大”,和“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黄牛大猫儿小,黄牛比猫儿大,猫比黄牛小。”如此一来,儿歌就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不仅能够加强聋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能够在过程中让聋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此外,本课教学重点就是学习句式“什么比什么大,什么比什么小”这个句子看似简单,实质上暗藏了词语的学习和句子“什么大,什么小”的学习,创编新儿歌就在在教学上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聋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课文插图,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设计教学环节。首先选取出聋生已认识的物体,比较其大小,通过多种事物的比较,聋生分清楚“什么大,什么小”,之后再学习句子“什么比什么大,什么比什么小”,其中插入学习词语“比”,遵循了词不离句的原则。
二、丰富活动为“资源”,精彩吸引聋生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帮助聋生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移动媒体学习语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有效提高聋校语文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选择用希沃软件代替了常规的ppt。
首先在本课的导入阶段,我采用了“听声辨物”的形式,首先让聋生听一听、猜一猜带来的朋友是谁,当聋生猜不出来时,我利用了希沃软件的擦除功能,缓缓的将“黄牛、猫”带到了聋生的眼前,这个过程牢牢的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快速的进入到课堂之中,对学习内容充满了好奇。
其次是在课间,一节课40分钟对于一年级的聋生而言显得稍稍长了些,他们的注意力不可能持续这么久,那么用什么方法使得聋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之上呢?我选用了希沃软件中特有的“竞技比赛”,让聋生两人一组,在飞快落下的字群众,找到本课的生字“比”,这项活动是我们在课堂上常常玩的一个活动,因此在本课的课堂上,我讲清楚游戏规则后,聋生就兴奋的投入到了游戏中,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调适了课堂节奏,拉回了聋生的注意力,也是巩固了本课所教新知,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
三、多种策略为“手段”, 有效引领聋生
新课标着眼于聋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但聋校低年级聋生受听力障碍影响,语言发展进程缓慢,语言表达不清晰,语言理解不到位,制约了语文素养的养成。为了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落实新课标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低年级聋生语文学习特点,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
1.注重朗读指导,通过教师指导,帮助聋生形成语感,正确理解句意。
一年级聋生由于缺乏口语基础,在读句子时经常会出现断词断句的现象,影响句意理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和往常一样,注意强化朗读指导,通过反复练习、反复诵读,帮助聋生正确朗读句子,形成语感、理解句义,内化语言规则。
2.口手结合,通过趣味填图,帮助聋生积累词句,提高书面语表达能力。
新课标要求聋生“学习运用基本的句式写句子。能依据图片内容或生活場景,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本堂课的学习重点之一就是句式“什么比什么大(小)”,课堂上通过让聋生多形式的朗读儿歌、图片比较,让聋生理清思路,明白大小关系。由于我班聋生识字量少,书写能力较低,因此在巩固环节,采用了“认一认、填一填、说一说”的趣味填图形式让聋生动脑、动手又动口,因为减少了文字介入,聋生反而能更快的触类旁通,迅速并正确的完成了练习,如此就增加了语言综合实践的机会,不断积累、内化,形成能力。
《特殊需要行动纲领明确》明确指出:“特殊需要教育体现了所有儿童都可以从中获益的已证明是合理的教育原则,并设想人的差异是正常的,学习必须据此来适应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儿童去适应预先规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速度和性质的假设”。2因此我们在聋语文的课程建设上,必须做到“以生为本”,既要促进全体聋生的发展,也要促进聋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童国嘉 生本化:现代课堂教学的意识自觉 《教育纵横》2006年02期
2.谭秀菁 以生为本,构建聋教育课程新体系《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04期
3.蒋建秋 统整与编织学科课程生本化的路径探微 《江苏教育》2018年5月
关键字:以生为本;生本化;促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11月,聋校语文新课标千呼万唤始出来,新教材也火热出炉,该教材是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形成。我国聋教育水平地区差距较大,聋生个体差异极大,使得新课标、新教材对聋校语文教师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我们清醒的意识到:1必须将课程和聋生的发展相结合,以促进聋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从聋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这就是多年以来聋教育一直在坚持的课程价值观:课程生本化,即以生为本,把教材与聋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使得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都成为课程资源。接下来就以聋校语文新教材第二册中《大小多少》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谈一谈。
一、改造教材为“学材”,儿歌贯穿课堂
聋校新课标的研制采取的是基本标准模式,即绝大多数聋生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的标准。聋校新教材则是以新课标为依据,面向多数聋生。由于学前康复和随班就读的有效推进,使得真正到聋校来就读的聋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弱,并且在障碍程度、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聋生学习能力灵活使用教材,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聋校新课程标准进一步进行解析,使其变得清晰、易操作,从而将单薄的教材变得立体、丰富,更便于聋生的学习和吸收。
基于此,我联系我班聋生词汇量少、理解能力不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的儿歌进行了改编,进行语言拓展训练,并始终贯穿其中。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唱读儿歌“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同时出示文中插图,补充儿歌“黄牛大,猫儿小”。在新授中进行看实物说句子的练习中,同样结合儿歌进行补充“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黄牛大猫儿小,黄牛比猫儿大”,和“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黄牛大猫儿小,黄牛比猫儿大,猫比黄牛小。”如此一来,儿歌就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不仅能够加强聋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能够在过程中让聋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此外,本课教学重点就是学习句式“什么比什么大,什么比什么小”这个句子看似简单,实质上暗藏了词语的学习和句子“什么大,什么小”的学习,创编新儿歌就在在教学上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聋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课文插图,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设计教学环节。首先选取出聋生已认识的物体,比较其大小,通过多种事物的比较,聋生分清楚“什么大,什么小”,之后再学习句子“什么比什么大,什么比什么小”,其中插入学习词语“比”,遵循了词不离句的原则。
二、丰富活动为“资源”,精彩吸引聋生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帮助聋生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移动媒体学习语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有效提高聋校语文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选择用希沃软件代替了常规的ppt。
首先在本课的导入阶段,我采用了“听声辨物”的形式,首先让聋生听一听、猜一猜带来的朋友是谁,当聋生猜不出来时,我利用了希沃软件的擦除功能,缓缓的将“黄牛、猫”带到了聋生的眼前,这个过程牢牢的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快速的进入到课堂之中,对学习内容充满了好奇。
其次是在课间,一节课40分钟对于一年级的聋生而言显得稍稍长了些,他们的注意力不可能持续这么久,那么用什么方法使得聋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之上呢?我选用了希沃软件中特有的“竞技比赛”,让聋生两人一组,在飞快落下的字群众,找到本课的生字“比”,这项活动是我们在课堂上常常玩的一个活动,因此在本课的课堂上,我讲清楚游戏规则后,聋生就兴奋的投入到了游戏中,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调适了课堂节奏,拉回了聋生的注意力,也是巩固了本课所教新知,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
三、多种策略为“手段”, 有效引领聋生
新课标着眼于聋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但聋校低年级聋生受听力障碍影响,语言发展进程缓慢,语言表达不清晰,语言理解不到位,制约了语文素养的养成。为了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落实新课标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低年级聋生语文学习特点,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
1.注重朗读指导,通过教师指导,帮助聋生形成语感,正确理解句意。
一年级聋生由于缺乏口语基础,在读句子时经常会出现断词断句的现象,影响句意理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和往常一样,注意强化朗读指导,通过反复练习、反复诵读,帮助聋生正确朗读句子,形成语感、理解句义,内化语言规则。
2.口手结合,通过趣味填图,帮助聋生积累词句,提高书面语表达能力。
新课标要求聋生“学习运用基本的句式写句子。能依据图片内容或生活場景,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本堂课的学习重点之一就是句式“什么比什么大(小)”,课堂上通过让聋生多形式的朗读儿歌、图片比较,让聋生理清思路,明白大小关系。由于我班聋生识字量少,书写能力较低,因此在巩固环节,采用了“认一认、填一填、说一说”的趣味填图形式让聋生动脑、动手又动口,因为减少了文字介入,聋生反而能更快的触类旁通,迅速并正确的完成了练习,如此就增加了语言综合实践的机会,不断积累、内化,形成能力。
《特殊需要行动纲领明确》明确指出:“特殊需要教育体现了所有儿童都可以从中获益的已证明是合理的教育原则,并设想人的差异是正常的,学习必须据此来适应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儿童去适应预先规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速度和性质的假设”。2因此我们在聋语文的课程建设上,必须做到“以生为本”,既要促进全体聋生的发展,也要促进聋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童国嘉 生本化:现代课堂教学的意识自觉 《教育纵横》2006年02期
2.谭秀菁 以生为本,构建聋教育课程新体系《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04期
3.蒋建秋 统整与编织学科课程生本化的路径探微 《江苏教育》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