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中图分类号】G611
孔子是儒家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历来被奉为“万世师表” 是中国教育的开创者,其思想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影响至深,特别是其终身致力于教育的追求与探索,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如何做人,而且更是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对我们中职院校礼仪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就几点启示做简单论述
一、人而不仁,如礼何?---加强师德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四德”建设提到事关和谐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建设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该率先垂范, 良好的德行也是为人师者应具备的重要品质。“其身正,不令则行”,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品行发展。特别是礼仪教育,并非是讲一些简单的技巧和规范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处事方法、一种做人态度。
当前社会处于一个经济转型时期,道德观念滑坡,拜金私欲等种种复杂观念冲击并影响着校园净土。教师若没有一定的精神境界支持,没有一定的内省功夫,没有道德的自我约束力的生成,仅仅为金钱或其他而执教的话,师德便成为一个道德的空场。一个没有爱心责任心整天利欲熏心的教师,很难想象他会用心去教学生。连孔子也曾经感叹“知德者鲜矣”!然而他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在那个诸国纷争的乱世奔走呼号,以最大的热忱投身教育。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教师学习的准则。“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这些深深卷入了教育生活的美好语词,散发着历久弥新、炽烈、耀眼的光芒。做为教师应该以孔子为榜样以自己的赤子之心以及对学生的真实了解为基础,“吾日三省吾身”时刻用自己的心去审问自己的品德行为,以提高自己的修养。
二、修身以敬---尊敬是礼仪的本质和前提
礼者,敬人也。礼就是尊敬他人,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具体方式。我们学习礼仪既要坚持尊重为本,又要掌握必要的表达方式,这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自我修养。《周易》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礼仪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学会基本的沟通技巧,更是为了让他们的心灵获得熏陶,成为一个有用之才,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孔子在日常生活中就非常重视礼节。他尊礼,守礼,行礼,并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一种自我修养。 当做官的人,穿丧服的人,还有盲人路过他面前,不管这个人多么年轻,他也一定要站起来;如果他要从这些人面前经过,他就小步快走,这表示对这些人的一种尊敬。 对有官位的人,应该表示尊敬;对身上戴孝的人,他们是遭遇不幸者,也应该表示尊敬。对盲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弱势群体”,更应该表示尊敬。这就是一种礼仪,这就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孔夫子在其他场合也是这么做的。乡亲们一起行乡饮酒礼,仪式结束后,孔子总是要等扶手杖的老人出门后,自己才走,绝不与老人抢行。乡亲们举行驱除疫鬼的仪式,孔子一定穿着朝服,恭敬地站在东面的台阶上 。
这都是一些很小的礼节。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么琐碎的小事都这么认真,犯得上吗?其实个人的礼仪修养恰恰体现在这些小事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学习礼仪正是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春风沂水从游乐—创新高效课堂
《论语》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孔子与他的学生们在课间进行关于个人志向的交谈原文四百余字,这就是有名的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不清楚这一情景到底是正式的课堂还是课下的一种闲谈,但就是这样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就足以让现代古板的课堂教学相形见绌。现代学生知识面较宽,思想较活跃,对新事物渴求较高,彰显个性自我愿望强烈。因此,古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学习的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教学方式,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更新教学方式,创建融洽的教学气氛。孔子开篇便讲到,以吾一日长乎尔,我也不过就大你们几岁,不要顾虑我是老师,言外之意就是你们敞开心扉该说说。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中职院校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备受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斥责,因此其自尊心自信心都受到了伤害,对前途感到渺茫,纪律涣散,思想懈怠。在现实的礼仪教学中,老师应该以尊重为前提,百倍的爱心关心爱护這些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如果我们的教学方式或者传授的知识没有贴近时下这些思想千差万别的当代学生的内心,那我们所谓的说教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因此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真正蹲下来看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走进学生的心田,播种知识的种子,才可能收获丰收的喜悦。
不论优劣对错,各扬其长。中职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虽然有很多弱点,但他们也有很多优点,例如头脑聪明,自尊心强,有进步的愿望等等,在现实礼仪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一些特殊场景,让他们感受成功的,自信的一面,让他们获得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自然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孔子也是有正常感情的人,他的学生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所以当他听到曾点的论断便不由自主的感叹“吾与点也”。作为老师他并没有评判孰优孰劣,孰对孰错,此即所谓“发乎情而止乎礼”。“礼”使他们彼此的关爱、尊重、理解与体贴个体生命的独立性。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孔子用他鲜活的生命体验告诉我们仅对学生的爱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教学内容和方法,在现实的礼仪教学中真正体会到这些,才能真正的带领学生“春风沂水从游乐”。
综述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职业教育家”,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自他之后儒家思想便落地生根发芽,绵延千年,如涓涓细流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周子曰:“圣人所以圣者,诚而已。” 教师只有虔诚地付出自己的一片仁心,才能创造让学生永远受益的求学历程。
孔子是儒家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历来被奉为“万世师表” 是中国教育的开创者,其思想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影响至深,特别是其终身致力于教育的追求与探索,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如何做人,而且更是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对我们中职院校礼仪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就几点启示做简单论述
一、人而不仁,如礼何?---加强师德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四德”建设提到事关和谐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建设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该率先垂范, 良好的德行也是为人师者应具备的重要品质。“其身正,不令则行”,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品行发展。特别是礼仪教育,并非是讲一些简单的技巧和规范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处事方法、一种做人态度。
当前社会处于一个经济转型时期,道德观念滑坡,拜金私欲等种种复杂观念冲击并影响着校园净土。教师若没有一定的精神境界支持,没有一定的内省功夫,没有道德的自我约束力的生成,仅仅为金钱或其他而执教的话,师德便成为一个道德的空场。一个没有爱心责任心整天利欲熏心的教师,很难想象他会用心去教学生。连孔子也曾经感叹“知德者鲜矣”!然而他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在那个诸国纷争的乱世奔走呼号,以最大的热忱投身教育。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教师学习的准则。“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这些深深卷入了教育生活的美好语词,散发着历久弥新、炽烈、耀眼的光芒。做为教师应该以孔子为榜样以自己的赤子之心以及对学生的真实了解为基础,“吾日三省吾身”时刻用自己的心去审问自己的品德行为,以提高自己的修养。
二、修身以敬---尊敬是礼仪的本质和前提
礼者,敬人也。礼就是尊敬他人,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具体方式。我们学习礼仪既要坚持尊重为本,又要掌握必要的表达方式,这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自我修养。《周易》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礼仪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学会基本的沟通技巧,更是为了让他们的心灵获得熏陶,成为一个有用之才,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孔子在日常生活中就非常重视礼节。他尊礼,守礼,行礼,并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一种自我修养。 当做官的人,穿丧服的人,还有盲人路过他面前,不管这个人多么年轻,他也一定要站起来;如果他要从这些人面前经过,他就小步快走,这表示对这些人的一种尊敬。 对有官位的人,应该表示尊敬;对身上戴孝的人,他们是遭遇不幸者,也应该表示尊敬。对盲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弱势群体”,更应该表示尊敬。这就是一种礼仪,这就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孔夫子在其他场合也是这么做的。乡亲们一起行乡饮酒礼,仪式结束后,孔子总是要等扶手杖的老人出门后,自己才走,绝不与老人抢行。乡亲们举行驱除疫鬼的仪式,孔子一定穿着朝服,恭敬地站在东面的台阶上 。
这都是一些很小的礼节。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么琐碎的小事都这么认真,犯得上吗?其实个人的礼仪修养恰恰体现在这些小事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学习礼仪正是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春风沂水从游乐—创新高效课堂
《论语》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孔子与他的学生们在课间进行关于个人志向的交谈原文四百余字,这就是有名的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不清楚这一情景到底是正式的课堂还是课下的一种闲谈,但就是这样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就足以让现代古板的课堂教学相形见绌。现代学生知识面较宽,思想较活跃,对新事物渴求较高,彰显个性自我愿望强烈。因此,古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学习的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教学方式,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更新教学方式,创建融洽的教学气氛。孔子开篇便讲到,以吾一日长乎尔,我也不过就大你们几岁,不要顾虑我是老师,言外之意就是你们敞开心扉该说说。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中职院校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备受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斥责,因此其自尊心自信心都受到了伤害,对前途感到渺茫,纪律涣散,思想懈怠。在现实的礼仪教学中,老师应该以尊重为前提,百倍的爱心关心爱护這些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如果我们的教学方式或者传授的知识没有贴近时下这些思想千差万别的当代学生的内心,那我们所谓的说教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因此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真正蹲下来看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走进学生的心田,播种知识的种子,才可能收获丰收的喜悦。
不论优劣对错,各扬其长。中职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虽然有很多弱点,但他们也有很多优点,例如头脑聪明,自尊心强,有进步的愿望等等,在现实礼仪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一些特殊场景,让他们感受成功的,自信的一面,让他们获得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自然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孔子也是有正常感情的人,他的学生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所以当他听到曾点的论断便不由自主的感叹“吾与点也”。作为老师他并没有评判孰优孰劣,孰对孰错,此即所谓“发乎情而止乎礼”。“礼”使他们彼此的关爱、尊重、理解与体贴个体生命的独立性。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孔子用他鲜活的生命体验告诉我们仅对学生的爱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教学内容和方法,在现实的礼仪教学中真正体会到这些,才能真正的带领学生“春风沂水从游乐”。
综述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职业教育家”,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自他之后儒家思想便落地生根发芽,绵延千年,如涓涓细流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周子曰:“圣人所以圣者,诚而已。” 教师只有虔诚地付出自己的一片仁心,才能创造让学生永远受益的求学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