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业已凸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崇尚创新已成为奔腾全球的滚滚潮流。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创新,才能培养出应用型、能力型具有创新思维,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通过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新,有不当之处,望赐教!
1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改变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对历史科学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的怀疑、对尚不理解历史问题的探索,都是强烈求知欲的表现。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老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的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坚决克服那种课堂上老师是主演,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要让师生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只有这样,学生才敢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创设一些问题预设,制造一些悬念,这种问题的设置,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使内容符合教学内容和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预设的问题最好是逆向思维的、散发思维的问题。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迫使学生由被动灌输变成主动的探索,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如在讲古代文明史发展时,教师提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亚非,但为什么现在最发达的地区却在欧美?这样的质疑,既能使学生思考多种答案,又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既挖掘了学生的智力,又诱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得到了学习历史的快乐,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留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许多历史教学案例都说明只要我们肯给学生自主的权力,学生是完全能够学好的,而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表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师应加强学习,加大对历史学科的探讨和研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便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
常人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自己都搞不清楚,只是“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会觉得乏味,难以听懂,甚至不想学,也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上课时多穿插一些内容、故事,以及和事件相关的一些内容,和当地人文环境历史背景相结合,这样就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看一些参考资料和跟本学科相关的科目,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以增长知识面,开阔视野。教师一定不能只满足现有的知识,更不能认为自己就是当地的权威。要知道时代在高速发展,那么要求教师要有教高业务素质。我们千万不能像毛泽东同志笔下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敬业精神,要经常给自己充“电”。
3教师还要科学的制订具体教学目标,合理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和新课改相吻合,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要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和一般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具体制订每一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制订上述三维目标时,要综合考虑、三者兼顾、有轻有重、有机整合。要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之中。
高中历史新教材精心选取了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应具备的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基本史实,采用了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理论与观点,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成的教材资源。要在认真研究、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围绕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突出人类创造历史与认识历史的主体作用,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制订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操作性、针对性、层次性。教师在把握教材实质的同时,要活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可适当打破教材中单一目、课、单元、主题之间的界限,对教学内容作一定的调整、补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灵活运用“情境活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根本的目的是把历史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简化,使学生乐学,肯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会与观念,在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最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学相长。
4评价体系的改变,实施多元化得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多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科学的兴趣
教师要改变只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注重书面考试形式,注重以分数衡量学生成绩的传统、片面的历史学业评价模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提供实施多化元评价体系,力求全面、公正、客观的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课堂评价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特别应重视学生互评的结果,让学生在亲自体验评价的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评价方式要多样,要实施多种评价的方式,采取如历史小报、历史故事会、历史主题辩论赛、历史知识竞赛等方式,结合平时作业、书面考查成绩,对学生做出综合评定。教师要建立和健全激励学生长远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潜能,要大力张扬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多元评价发挥激励学生自主发展的良好效应。
总之,高中历史学是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教得枯燥单调,学生不能学得乏味无趣,要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历史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根本上抛弃旧的教育观念,走出误区,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顺应时代的呼唤。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新世纪创新型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1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改变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对历史科学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的怀疑、对尚不理解历史问题的探索,都是强烈求知欲的表现。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老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的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坚决克服那种课堂上老师是主演,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要让师生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只有这样,学生才敢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创设一些问题预设,制造一些悬念,这种问题的设置,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使内容符合教学内容和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预设的问题最好是逆向思维的、散发思维的问题。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迫使学生由被动灌输变成主动的探索,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如在讲古代文明史发展时,教师提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亚非,但为什么现在最发达的地区却在欧美?这样的质疑,既能使学生思考多种答案,又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既挖掘了学生的智力,又诱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得到了学习历史的快乐,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留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许多历史教学案例都说明只要我们肯给学生自主的权力,学生是完全能够学好的,而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表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师应加强学习,加大对历史学科的探讨和研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便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
常人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自己都搞不清楚,只是“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会觉得乏味,难以听懂,甚至不想学,也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上课时多穿插一些内容、故事,以及和事件相关的一些内容,和当地人文环境历史背景相结合,这样就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看一些参考资料和跟本学科相关的科目,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以增长知识面,开阔视野。教师一定不能只满足现有的知识,更不能认为自己就是当地的权威。要知道时代在高速发展,那么要求教师要有教高业务素质。我们千万不能像毛泽东同志笔下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敬业精神,要经常给自己充“电”。
3教师还要科学的制订具体教学目标,合理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和新课改相吻合,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要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和一般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具体制订每一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制订上述三维目标时,要综合考虑、三者兼顾、有轻有重、有机整合。要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之中。
高中历史新教材精心选取了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应具备的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基本史实,采用了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理论与观点,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成的教材资源。要在认真研究、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围绕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突出人类创造历史与认识历史的主体作用,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制订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操作性、针对性、层次性。教师在把握教材实质的同时,要活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可适当打破教材中单一目、课、单元、主题之间的界限,对教学内容作一定的调整、补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灵活运用“情境活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根本的目的是把历史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简化,使学生乐学,肯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会与观念,在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最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学相长。
4评价体系的改变,实施多元化得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多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科学的兴趣
教师要改变只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注重书面考试形式,注重以分数衡量学生成绩的传统、片面的历史学业评价模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提供实施多化元评价体系,力求全面、公正、客观的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课堂评价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特别应重视学生互评的结果,让学生在亲自体验评价的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评价方式要多样,要实施多种评价的方式,采取如历史小报、历史故事会、历史主题辩论赛、历史知识竞赛等方式,结合平时作业、书面考查成绩,对学生做出综合评定。教师要建立和健全激励学生长远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潜能,要大力张扬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多元评价发挥激励学生自主发展的良好效应。
总之,高中历史学是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教得枯燥单调,学生不能学得乏味无趣,要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历史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根本上抛弃旧的教育观念,走出误区,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顺应时代的呼唤。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新世纪创新型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