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学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命脉。但是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不愿意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搜肠刮肚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来。加之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作文水平的提高比起中学生来更有难度。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他们下笔有神,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呢?我认为在教授小学生作文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兴趣当先,让其乐于表达
学习在于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会有意无意地去学、去记、去运用。孩子初学写作,会认为写作高深莫测,是个很玄妙的东西,十分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会对写作文产生排斥感,从心里生发出一种厌烦和畏惧感。这要求我们先要消除疑虑,培养孩子们对于写作的乐趣,让他们知道写作无非是自己心灵的表达,就像平时聊天一样,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我首先注意抓好以说促写,先安排一些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的题目,如“我的同学”、“我的学校”、“我的家乡”等。其次,我经常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觉有话可写,还要安排相当数量的口头作文。如可以利用讲故事,指导学生把故事讲得流利、清晰;或者组织学生续写故事,让某一个学生讲故事的开头,其他学生把这个故事接下去,这样,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就千差万别,故事的结局就千变万化;或者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班上的某一位同学,然后不指名地用口语或文字描述其特征,叫另一个同学猜他是谁,猜对了,说明这位同学的描写是准确的。这样通过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兴趣大大提高,作文水平有所长进。再是要把写作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写好小练笔。有趣的动物、植物,自己最爱玩的游戏。还可以让孩子抓住他人生中某些第一次的独特体验,第一次去炒菜、第一次演讲、第一次学骑车,等等。了解他们的喜好和生活,更好地指导孩子的写作实践。激发他的写作欲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阅读摘记,积累素材
素材是文章的元素,没有它,文章无法组成。要广积素材就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广阔的视野从哪里来?所以必须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从书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在书中与名人交流;在书中游历山川河流;从书中感悟人生……加强有效阅读指导,以读促写,指导学生加强字、词、句的积累。 尤其才初学写作的学生,词句贫乏,缺乏积累,视野狭窄。要想使学生在写作上进步快,就必须加大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因此,我首先进行以下训练:
1利用课文内容来积累。 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荷花》这课后,就让学生写熟悉的一种花,用景物作铺垫。
2运用日记本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有效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一次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参加完一次课外实践活动,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3鼓励学生多读书来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响应上级的号召,我们学校开展了“学校图书超市、班级图书角、家庭图书柜”等活动,在学生中间征集了喜欢阅读的书籍,推荐给学生,每学期评出了“读书小状元”“读书小能手”“读书小冠军”等同学,真正调动了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其目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利用阅读课、课前、课余的时间开展读书活动。另外,我更是注重利用好学校阅览室,指导学生阅读,并在他们阅读之前,明确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并组织学生交流笔记,通过这一渠道让学生坚持积累好词好句好文,扩大知识面,写出美文的读后感,为写作提供源泉,打下基础。之后,有时还把好的读书笔记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学习,以此激励他们,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操作观察,丰富生活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认识事物、感悟道理,然后再进行写作,就会写出生活中有真情实感。可以说,不吃柿子就不知道柿子的滋味。经历这样一种体验,就会有创作的素材,就会有写作的激情,文章也就会有真情实感。写作前,我让学生做一些亲身体验活动,譬如让学生端盆月季花带到学校,仔细观察它的枝、干、花的形状、颜色,摸摸它的刺,闻闻它的香味,再闭上眼睛想一想,风儿吹来,它会怎样?加以联想,挖掘出它更深层的体验。做些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写作起来是一定会感兴趣的。像此类的活动,我们可以多搞一些,如让学生捡一片树叶,捧一捧白雪,捎一个西红柿等,观看它的形状和颜色,尝一尝它的味道……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印象是最深刻的,自然而然就可以把他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使作文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写作中也要宽容有些学生的用词不当,一些不成熟的观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像小草一样的自由成长,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四互评互学,共同进步
"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很多人都知道这样的道理。《红楼梦》也是曹雪芹先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精心修成的正果。正如肖复兴先生所说:"修改不仅是修文字,实际上是修对事物的认识,修思想的模糊"。的确,写作是整理自己对于事物的体验、梳理自己的思想,再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修改是对自己创作的自省,是写作思维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把作文批改权交给学生,并不是教师可以减轻工作量,高枕无忧,反而工作更多了。因为教师要作恰当的引导和指点,设法教会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这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逐步提高学生对作文批改的认识,端正其态度。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在引导、转化学生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让他们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品味出学习的乐趣,才会不怕写作文,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学生就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提高,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总之,基础教育新课程作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只要老师们勇于做作文教学的有心人,使小学生对作文不再有神秘感和恐惧感,在习作练习中领悟到写作是一种需要、一种乐趣。我相信,这样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兴趣当先,让其乐于表达
学习在于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会有意无意地去学、去记、去运用。孩子初学写作,会认为写作高深莫测,是个很玄妙的东西,十分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会对写作文产生排斥感,从心里生发出一种厌烦和畏惧感。这要求我们先要消除疑虑,培养孩子们对于写作的乐趣,让他们知道写作无非是自己心灵的表达,就像平时聊天一样,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我首先注意抓好以说促写,先安排一些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的题目,如“我的同学”、“我的学校”、“我的家乡”等。其次,我经常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觉有话可写,还要安排相当数量的口头作文。如可以利用讲故事,指导学生把故事讲得流利、清晰;或者组织学生续写故事,让某一个学生讲故事的开头,其他学生把这个故事接下去,这样,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就千差万别,故事的结局就千变万化;或者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班上的某一位同学,然后不指名地用口语或文字描述其特征,叫另一个同学猜他是谁,猜对了,说明这位同学的描写是准确的。这样通过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兴趣大大提高,作文水平有所长进。再是要把写作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写好小练笔。有趣的动物、植物,自己最爱玩的游戏。还可以让孩子抓住他人生中某些第一次的独特体验,第一次去炒菜、第一次演讲、第一次学骑车,等等。了解他们的喜好和生活,更好地指导孩子的写作实践。激发他的写作欲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阅读摘记,积累素材
素材是文章的元素,没有它,文章无法组成。要广积素材就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广阔的视野从哪里来?所以必须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从书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在书中与名人交流;在书中游历山川河流;从书中感悟人生……加强有效阅读指导,以读促写,指导学生加强字、词、句的积累。 尤其才初学写作的学生,词句贫乏,缺乏积累,视野狭窄。要想使学生在写作上进步快,就必须加大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因此,我首先进行以下训练:
1利用课文内容来积累。 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荷花》这课后,就让学生写熟悉的一种花,用景物作铺垫。
2运用日记本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有效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一次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参加完一次课外实践活动,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3鼓励学生多读书来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响应上级的号召,我们学校开展了“学校图书超市、班级图书角、家庭图书柜”等活动,在学生中间征集了喜欢阅读的书籍,推荐给学生,每学期评出了“读书小状元”“读书小能手”“读书小冠军”等同学,真正调动了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其目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利用阅读课、课前、课余的时间开展读书活动。另外,我更是注重利用好学校阅览室,指导学生阅读,并在他们阅读之前,明确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并组织学生交流笔记,通过这一渠道让学生坚持积累好词好句好文,扩大知识面,写出美文的读后感,为写作提供源泉,打下基础。之后,有时还把好的读书笔记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学习,以此激励他们,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操作观察,丰富生活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认识事物、感悟道理,然后再进行写作,就会写出生活中有真情实感。可以说,不吃柿子就不知道柿子的滋味。经历这样一种体验,就会有创作的素材,就会有写作的激情,文章也就会有真情实感。写作前,我让学生做一些亲身体验活动,譬如让学生端盆月季花带到学校,仔细观察它的枝、干、花的形状、颜色,摸摸它的刺,闻闻它的香味,再闭上眼睛想一想,风儿吹来,它会怎样?加以联想,挖掘出它更深层的体验。做些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写作起来是一定会感兴趣的。像此类的活动,我们可以多搞一些,如让学生捡一片树叶,捧一捧白雪,捎一个西红柿等,观看它的形状和颜色,尝一尝它的味道……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印象是最深刻的,自然而然就可以把他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使作文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写作中也要宽容有些学生的用词不当,一些不成熟的观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像小草一样的自由成长,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四互评互学,共同进步
"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很多人都知道这样的道理。《红楼梦》也是曹雪芹先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精心修成的正果。正如肖复兴先生所说:"修改不仅是修文字,实际上是修对事物的认识,修思想的模糊"。的确,写作是整理自己对于事物的体验、梳理自己的思想,再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修改是对自己创作的自省,是写作思维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把作文批改权交给学生,并不是教师可以减轻工作量,高枕无忧,反而工作更多了。因为教师要作恰当的引导和指点,设法教会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这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逐步提高学生对作文批改的认识,端正其态度。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在引导、转化学生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让他们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品味出学习的乐趣,才会不怕写作文,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学生就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提高,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总之,基础教育新课程作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只要老师们勇于做作文教学的有心人,使小学生对作文不再有神秘感和恐惧感,在习作练习中领悟到写作是一种需要、一种乐趣。我相信,这样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