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课程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内的一场巨大变革。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该如何把握新课程,教学新课程,领会新课程目标的精神和理念呢?通过对新课程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应明白,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在这个核心思想的指导下,新课程的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
那么,如何教学才能算是关注学生,才能叫做以人为本呢?基本一致的看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说,这种提法是很好的。但是,很多教师或者说很多教育官员,可能对这句话的理解有失偏颇。他们总是一味强调,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多讲,讲多了便是没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便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于是,那些什么阅读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等,一下子被抬到了过高的位置。甚至成了无所不通、无所不用的万能教学法。而具有千年历史的讲授式教学法却一下子又被贬到了十八层地狱。评课教师和教育官员们评判一节课的好坏,往往也是看课堂上有没有小组学习活动,有没有设疑释疑环节、有没有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如果有,那就是一堂好课,如果没有,那便是扼杀学生个性发展,是没有以人为本的课堂。我们要承认,问题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等教学法,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地不断地探索总结并具有很多优越性和可行性的一些教学方法。但是,很多人却在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有意的或过分的去打压传统的一些教学法,特别是讲授式教学法,更是众矢之的。
一、对讲授式教学法的再认识
任何教学法,都必须要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启发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发展具有指导性,这样的教学法才是好的教学法。于是,便有了启发式的说法,其实,启发式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更不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一种教学法,它是一种教学追求。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法,都应该对学生具有启发性。
讲授法不等同于毫无启发性的填鸭式、注入式。精当的讲解,本身就要具有启发性。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所采用的教法不该是单一的,应是多种教法的艺术整合。我们的教学应努力追求方法多样、灵活。如果教法单一、一成不变,那么,再好的教法也是不好的。再说,世上原本就没有哪一种教法是最好最通用的,说它好,也仅只是相对而已,或者说,适用范围较广而已。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对象以及不同的实施者,需要采用的往往是不同的教法,所谓“因材施教”即是如此。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盲目地去否定某种教学法,也不能盲目地去崇拜某种教学法,甚至是强行推行。当然,不同的教学法也有其优劣可比性,因为,教学既无法也有法。无法指的是教学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有法指的是教学有其内在的基本规律。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探索其中的规律,在把握基本规律的同时,能灵活运用多种教法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受到教学的生动有趣,学生才会感受到学习的无限快乐。
二、讲授式教学法的优势所在
简单地说,讲授式教学法即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然而,它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渗透于其它教法中,其它教法也必须借助它去完成的一种教法。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是离不开教师的适当讲解和点评的。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法,它自有其优势:首先,从学生接受的知识量来说,教师精当适宜、饱含思想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如果不分轻重难易,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自己去合作一番、讨论一阵、探究一下,学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学来说,也没有这么多的教学时间。其次,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来看,教师正确的指导讲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而很多却毫无方法可言。无论有或没有,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性讲解。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我们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至少也不是很差的,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一些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如果完全靠学生自己去摸索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不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形成的方法未见得有效。所以,教师精当的讲授,不但能直接大量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第三,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特别是语文教师,教师讲解的语言如果诙谐幽默、激情四射、层次清楚、逻辑严密,不仅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它还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生能从教师的语言中感受到汉语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油然而生对祖国的敬意。有了这种思想基础,学生对中华文化自然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讲授式应把握好讲“点”与讲“量”
作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我们既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盲目否定它的存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对于教学而言,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在于如何讲,讲什么。首先,要准确把握讲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借助教学参考书籍,努力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确定好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要详讲,哪些要略讲。对于教材重点、难点,教师就应大胆的讲,透彻的讲,确实做到讲于当讲。而对于那些学生通过思考,通过小范围集体讨论就能自行理解的内容,教师就没有必要去多费口舌。
例如,在教学茅盾《白杨礼赞》一文时,我们就应该把握文中那些使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要抓住拟人句中那些关键词,如“倔强挺立”“对抗着”“努力向上”“靠紧团结”“傲然挺立”“坚强不屈”等,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词语进行分析讲解,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除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找寻并分析那些表明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如“不平凡的”“我赞美”“惊奇”“极普通”“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些词语,通过精当的讲解和引导,学生才能真正体会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再如,在教学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由于文章篇幅较长,而且内容也易于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宜以讲授法、朗读法为主,更多的应采用设疑式、讨论式教学法。如果这样的文章,教师还要按部就班,逐句逐段的去讲,那就会把原本生动有趣的内容上得索然无味。
其次,教师还要注意讲“量”适当,要做到讲思结合、讲练结合。难度较大的文章虽然需要较多的讲解。但是,也要切忌“满堂灌、一言堂”的情况出现。即便是难度较大的文章,教师也要合理调配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无论讲得多好,只要是一言堂,最终必然是教师疲劳不堪,学生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不是来讲书的。如果一堂课下了,教师还“讲”兴未尽,这样的教学就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了。有些教师,逐字逐句,不分主次轻重的讲,总想面面“讲”到。特别是在教学文言文时,很多教师更是不遗余力,一字都不放过。学校组织公开课教学时,很多教师都喜欢选择文言文,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简单,学生译一遍,教师再译一遍,一句一句的讲完译完就行了。殊不知,对于文言文的讲也是很有讲究的,该讲的词不讲,不该讲的词左讲右讲。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既重视讲,又特别强调如何讲、讲什么的教育家。他以他的教学实践为我们指出了教师应如何对待讲的问题。他要求自己,对于该讲之处一定要讲,且讲得精,讲得透,对于不该讲之处则一字不讲。我想,这应该就是讲授式教学法的精要之所在。
(作者单位:655800云南省罗平县马街第一中学)
那么,如何教学才能算是关注学生,才能叫做以人为本呢?基本一致的看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说,这种提法是很好的。但是,很多教师或者说很多教育官员,可能对这句话的理解有失偏颇。他们总是一味强调,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多讲,讲多了便是没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便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于是,那些什么阅读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等,一下子被抬到了过高的位置。甚至成了无所不通、无所不用的万能教学法。而具有千年历史的讲授式教学法却一下子又被贬到了十八层地狱。评课教师和教育官员们评判一节课的好坏,往往也是看课堂上有没有小组学习活动,有没有设疑释疑环节、有没有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如果有,那就是一堂好课,如果没有,那便是扼杀学生个性发展,是没有以人为本的课堂。我们要承认,问题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等教学法,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地不断地探索总结并具有很多优越性和可行性的一些教学方法。但是,很多人却在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有意的或过分的去打压传统的一些教学法,特别是讲授式教学法,更是众矢之的。
一、对讲授式教学法的再认识
任何教学法,都必须要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启发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发展具有指导性,这样的教学法才是好的教学法。于是,便有了启发式的说法,其实,启发式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更不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一种教学法,它是一种教学追求。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法,都应该对学生具有启发性。
讲授法不等同于毫无启发性的填鸭式、注入式。精当的讲解,本身就要具有启发性。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所采用的教法不该是单一的,应是多种教法的艺术整合。我们的教学应努力追求方法多样、灵活。如果教法单一、一成不变,那么,再好的教法也是不好的。再说,世上原本就没有哪一种教法是最好最通用的,说它好,也仅只是相对而已,或者说,适用范围较广而已。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对象以及不同的实施者,需要采用的往往是不同的教法,所谓“因材施教”即是如此。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盲目地去否定某种教学法,也不能盲目地去崇拜某种教学法,甚至是强行推行。当然,不同的教学法也有其优劣可比性,因为,教学既无法也有法。无法指的是教学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有法指的是教学有其内在的基本规律。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探索其中的规律,在把握基本规律的同时,能灵活运用多种教法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受到教学的生动有趣,学生才会感受到学习的无限快乐。
二、讲授式教学法的优势所在
简单地说,讲授式教学法即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然而,它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渗透于其它教法中,其它教法也必须借助它去完成的一种教法。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是离不开教师的适当讲解和点评的。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法,它自有其优势:首先,从学生接受的知识量来说,教师精当适宜、饱含思想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如果不分轻重难易,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自己去合作一番、讨论一阵、探究一下,学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学来说,也没有这么多的教学时间。其次,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来看,教师正确的指导讲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而很多却毫无方法可言。无论有或没有,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性讲解。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我们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至少也不是很差的,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一些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如果完全靠学生自己去摸索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不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形成的方法未见得有效。所以,教师精当的讲授,不但能直接大量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第三,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特别是语文教师,教师讲解的语言如果诙谐幽默、激情四射、层次清楚、逻辑严密,不仅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它还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生能从教师的语言中感受到汉语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油然而生对祖国的敬意。有了这种思想基础,学生对中华文化自然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讲授式应把握好讲“点”与讲“量”
作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我们既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盲目否定它的存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对于教学而言,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在于如何讲,讲什么。首先,要准确把握讲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借助教学参考书籍,努力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确定好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要详讲,哪些要略讲。对于教材重点、难点,教师就应大胆的讲,透彻的讲,确实做到讲于当讲。而对于那些学生通过思考,通过小范围集体讨论就能自行理解的内容,教师就没有必要去多费口舌。
例如,在教学茅盾《白杨礼赞》一文时,我们就应该把握文中那些使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要抓住拟人句中那些关键词,如“倔强挺立”“对抗着”“努力向上”“靠紧团结”“傲然挺立”“坚强不屈”等,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词语进行分析讲解,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除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找寻并分析那些表明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如“不平凡的”“我赞美”“惊奇”“极普通”“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些词语,通过精当的讲解和引导,学生才能真正体会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再如,在教学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由于文章篇幅较长,而且内容也易于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宜以讲授法、朗读法为主,更多的应采用设疑式、讨论式教学法。如果这样的文章,教师还要按部就班,逐句逐段的去讲,那就会把原本生动有趣的内容上得索然无味。
其次,教师还要注意讲“量”适当,要做到讲思结合、讲练结合。难度较大的文章虽然需要较多的讲解。但是,也要切忌“满堂灌、一言堂”的情况出现。即便是难度较大的文章,教师也要合理调配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无论讲得多好,只要是一言堂,最终必然是教师疲劳不堪,学生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不是来讲书的。如果一堂课下了,教师还“讲”兴未尽,这样的教学就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了。有些教师,逐字逐句,不分主次轻重的讲,总想面面“讲”到。特别是在教学文言文时,很多教师更是不遗余力,一字都不放过。学校组织公开课教学时,很多教师都喜欢选择文言文,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简单,学生译一遍,教师再译一遍,一句一句的讲完译完就行了。殊不知,对于文言文的讲也是很有讲究的,该讲的词不讲,不该讲的词左讲右讲。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既重视讲,又特别强调如何讲、讲什么的教育家。他以他的教学实践为我们指出了教师应如何对待讲的问题。他要求自己,对于该讲之处一定要讲,且讲得精,讲得透,对于不该讲之处则一字不讲。我想,这应该就是讲授式教学法的精要之所在。
(作者单位:655800云南省罗平县马街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