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代表着班级的形象。班级文化一方面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
班级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 “精神文化”。三者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又互为表里、密不可分。一般来说,班主任接班初期可能更注重班级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确实,“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制度文化”在建立班集体初期和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的环境育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我觉得班级文化建设最终要落实到“班级精神文化”上。也就是班集体中的每个人都要将班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内化,即: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融化到骨子里,并用“班级精神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之所以这样说,我觉得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最初表现形式都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文化”,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最终表现形式都是一种“隐性文化”,只能通过学生们的精神文化表现出来。可以说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高级级阶段。下面我就从班级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和高级级阶段两个层面谈一谈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是怎样进行探索的。
一、要充分发挥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的陶冶功能
班级环境的美化是班级文化建设初级阶段中物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甚至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的作用。”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充分挖掘教室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美的环境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它虽然“桃李不言”,却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因此,每次接新班,我都会和学生们一起建立生物角、图书角、荣誉角、作业评比展板、“每日青春寄语”的书写等一系列内容。生物角的建立培养孩子们的学科学习兴趣。图书角有助于孩子们形成海量阅读的习惯,提高人文素养。作业评比展板、荣誉角的建设一方面培养训练了孩子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促进其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而“每日青春寄语”的书写,传递了正能量。从而使孩子们在熏陶渐染中“润物细无声”的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二、抓住契机促进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向制度文化建设的转化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生物角的绿植茂盛的生长、金鱼在鱼缸里悠闲的游着。教室里讲台、桌椅摆放的井井有条;地面、储物柜纤尘不染。许多老师到我们班都会惊异地问我说“你们班一天要做多少次卫生呀?”。其实我们班从来不做值日,我班“不做值日”的理念,就是在我的推动下形成的。我校王校长说过“教室卫生不是扫出来的,而是保出来的”,“一日三扫”不如“随时在保”。当发现某位同学脚下的废纸时,我不是正颜厉色的批评,而是弯下腰捡起来。在我的率先垂范下,我班形成了每天课后不做值日而时刻在保洁的规矩,并经全体同学同意后固化成我班卫生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比如我班的“每日青春寄语”,它的书写是由全体同学按学号逐一进行的。内容也是同学自己搜集经我审批后书写的。除名言警句外,大多是一些看似特别小的提示或要求。如:开学初的“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请不要迟到”;“老师们都期待着看见咱们的劳动果实——请按时交作业”。到后来的“明亮的教室永远干净”“神圣是教室永远安静”等等。这些我会在每周的班会中作总結,并将其中有益的内容经全体同学同意后固化成我班的管理制度。
三、充分利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制约功能,引导激励学生向班级文化建设的高级阶段——班级精神文化的转化
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人为灌输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我班的班级管理制度都是师生共同制定、并一致认同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我班的班规没有一条大道理,有的只是小规矩。班规中不提“热爱学习”、“尊敬老师”只说“必须交作业”、“不会的题当天问”;“见老师问好”、“进办公室喊报告”。做不到的话不说,说了的就必须做到。
而且这些制度制定后,还会时刻随着时间、情景的变化而经同学讨论后改变。并在制度的宣传和落实方面“做足”文章,将“硬制度”和“软管理”相结合。在执行班级制度的过程中,我时刻会注意自己的率先垂范作用。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只有以身作则、躬身实践,方可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班级制度会对班级成员的言行起着有形或无形的约束作用,久而久之就会转化为班级风气。再通过耐心、细致地说服工作和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实现由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向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转化的这一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通过以上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逐步形成的。班级精神文化引导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从学生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来。
总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只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标出发,利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相信我们的班集体一定具有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健康的班级舆论;和谐的师生关系;牢固的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
班级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 “精神文化”。三者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又互为表里、密不可分。一般来说,班主任接班初期可能更注重班级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确实,“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制度文化”在建立班集体初期和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的环境育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我觉得班级文化建设最终要落实到“班级精神文化”上。也就是班集体中的每个人都要将班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内化,即: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融化到骨子里,并用“班级精神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之所以这样说,我觉得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最初表现形式都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文化”,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最终表现形式都是一种“隐性文化”,只能通过学生们的精神文化表现出来。可以说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高级级阶段。下面我就从班级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和高级级阶段两个层面谈一谈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是怎样进行探索的。
一、要充分发挥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的陶冶功能
班级环境的美化是班级文化建设初级阶段中物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甚至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的作用。”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充分挖掘教室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美的环境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它虽然“桃李不言”,却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因此,每次接新班,我都会和学生们一起建立生物角、图书角、荣誉角、作业评比展板、“每日青春寄语”的书写等一系列内容。生物角的建立培养孩子们的学科学习兴趣。图书角有助于孩子们形成海量阅读的习惯,提高人文素养。作业评比展板、荣誉角的建设一方面培养训练了孩子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促进其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而“每日青春寄语”的书写,传递了正能量。从而使孩子们在熏陶渐染中“润物细无声”的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二、抓住契机促进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向制度文化建设的转化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生物角的绿植茂盛的生长、金鱼在鱼缸里悠闲的游着。教室里讲台、桌椅摆放的井井有条;地面、储物柜纤尘不染。许多老师到我们班都会惊异地问我说“你们班一天要做多少次卫生呀?”。其实我们班从来不做值日,我班“不做值日”的理念,就是在我的推动下形成的。我校王校长说过“教室卫生不是扫出来的,而是保出来的”,“一日三扫”不如“随时在保”。当发现某位同学脚下的废纸时,我不是正颜厉色的批评,而是弯下腰捡起来。在我的率先垂范下,我班形成了每天课后不做值日而时刻在保洁的规矩,并经全体同学同意后固化成我班卫生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比如我班的“每日青春寄语”,它的书写是由全体同学按学号逐一进行的。内容也是同学自己搜集经我审批后书写的。除名言警句外,大多是一些看似特别小的提示或要求。如:开学初的“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请不要迟到”;“老师们都期待着看见咱们的劳动果实——请按时交作业”。到后来的“明亮的教室永远干净”“神圣是教室永远安静”等等。这些我会在每周的班会中作总結,并将其中有益的内容经全体同学同意后固化成我班的管理制度。
三、充分利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制约功能,引导激励学生向班级文化建设的高级阶段——班级精神文化的转化
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人为灌输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我班的班级管理制度都是师生共同制定、并一致认同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我班的班规没有一条大道理,有的只是小规矩。班规中不提“热爱学习”、“尊敬老师”只说“必须交作业”、“不会的题当天问”;“见老师问好”、“进办公室喊报告”。做不到的话不说,说了的就必须做到。
而且这些制度制定后,还会时刻随着时间、情景的变化而经同学讨论后改变。并在制度的宣传和落实方面“做足”文章,将“硬制度”和“软管理”相结合。在执行班级制度的过程中,我时刻会注意自己的率先垂范作用。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只有以身作则、躬身实践,方可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班级制度会对班级成员的言行起着有形或无形的约束作用,久而久之就会转化为班级风气。再通过耐心、细致地说服工作和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实现由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向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转化的这一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通过以上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逐步形成的。班级精神文化引导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从学生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来。
总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只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标出发,利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相信我们的班集体一定具有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健康的班级舆论;和谐的师生关系;牢固的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