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话悲凉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fanni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硬汉形象”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但是,“硬汉”内心精神世界受到欲望驱力而呈现非单一性。本文以拉康欲望理论的三个方面——他者欲望、欲望不可能性和无意识的欲望来分析桑迪亚哥的另一面形象。
  关键词:海明威 《老人与海》 拉康 欲望理论
  中图分类号:I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5-0081-01
  海明威于在古巴创作的《老人与海》,分别在1953年和1954年荣获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笔下的老人被较多评论家和读者们认为是硬汉,是一个能被打坏,但绝不会打败的铮铮硬汉。但笔者却认为,除以上众所周知的观点外,老人只是一位凄凉的硬汉子。桑迪亚哥在书中无母、无妻、无子、无鱼,这么一个“四无”老人的晚年或多或少都是悲凉的,是什么样的驱力使得一位老人可以忍受84天一无所获的失落?
  一、老人的欲望就是他者欲望的体现
  拉康欲望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即“人的欲望就是他者的欲望”。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他者指代的是“他人”或者“小他者”,而在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索绪尔和雅各布森语言学的引入,人的欲望就是大他者的欲望,不单单是象征秩序中他人主体的欲望,更确切的是指主体在象征秩序中的欲望。简单来说,小他者是生活中的他者;而大他者是无意识认知,如语言文化规律法则等,是一种他在性的结构力量。
  桑迪亚哥渴望通过捕获大鱼,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尤其是小男孩这个小他者的认可,老人竭力塑造心目中理想的他者形象。其实,老人始终都渴望得到家人的爱。他的欲望缺失是由于对母亲这个大写他者的欲望,而当他意识到这个原始欲望始终不能被实现,欲望主体转而投注欲望,寻求他者。“父亲”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欲望主体的真正承认是由一个第三者——大他者来实施完成。面对小男孩,桑迪亚哥希望自己是小男孩的父亲,成为小男孩的父亲,是替代的一个能指。老人希望小男孩是自己的孩子,在老人出海捕鱼的过程中,老人有感而发“要是小男孩在就好了”多达八次。
  “他眺望着海面,发现他此刻是多么孤单……于是他发觉,一个人在海上是永远不会感到孤单的。”那么老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感到孤独呢?事实上,毋庸置疑,桑迪亚哥是孤独的。他眺望着水面, 在一望无际的浩瀚大海面前,在无意识层面,老人孤独感被激发出来,但当他看到海面上的一群野鸭时,他又仿佛看到了镜像中的自己,从欲望的主体转换为欲望的他者,在凝视他者的同时也在凝视自己。其实,自己是有伴的,小男孩不就是自己的伴嘛,按照小男孩的期许,按照他人指给自己的理想形象看自己,以使自己成为令人满意的,值得爱的对象。因此,老人又故作坚强地自我暗示,一个人在海上是不会孤单的。
  二、老人欲望的不可能性
  “我恨抽筋,他想。这是对自己身体的背叛行为……但是抽筋,是丢自己的脸,尤其是一个人独自待着的时候。”
  其实,桑迪亚哥是令人同情的。欲望主体深陷他者欲望的漩涡里,不可自拔。食物中毒而呕吐是一种在别人面前丢脸的事情,由于身体不适而产生正常的生理反应,在老人意识里是丢人的,老人把欲望主体性的获得建构在他者的场域中,其实是他自我的分裂与否定。而老人自己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也忍受不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抽筋的手也使老人感到丢脸,其实,老人真正反感的是由于对欲望主体认识的支离破碎,左手是自我整体的一个部分,老人不能完完全全接受自我,这个现象衍化出老人在他者欲望中的奴隶性,这种主奴关系使老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欲望而屈从并接受他者的欲望,就像器官移植中自身免疫细胞自然地对外界影响产生排异反应。
  三、老人的无意识的欲望
  拉康认为“言语是欲望进入象征秩序的通道,也是欲望得到承认认可和辨认的场所”。欲望主体一直处在矛盾状态,老人的欲望变成了循环性的一个欲望对另一个欲望的替代,在无意识的场景中,桑迪亚哥既对于这条大马林鱼表示同情与尊敬,又坚定自己屠杀它的决心。这时的老人是一个分裂的主体,而且其中的分裂是不可弥合的。这条大马林鱼即像老人的投射,没有食物,陷入困境,即将死去;而老人的处境并不比手中的猎物乐观,生活不景气,陷入捕不到鱼的困境,逐渐老去面临死亡。因此,老人看见水中的鱼就像看见镜子里的自己,悲悯之心油然而生。在老人的无意识里,没有人有资格吃这条鱼,这条鱼曾经是多么雄伟高贵;同样,没有人有资格嘲笑老人江郎才尽,他曾经拥有多少輝煌的战绩。老人依旧要杀掉马林鱼,同样,老人也将被他者的欲望幻影折磨到底。把他者的欲望看作自己的欲望实则是主体欲望的幻想,主体身上所启动的不是对于欲望的满足,而是摧残。
  四、结语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老人最后拖回来的是一架巨大的鱼骨,老人对孩子说自己失败了, 而这句坦白,是老人脱胎换骨的成长,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的客观评价。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走出欲望的牢笼,卸下伪装的自己,把坚强降解,与面具分离,不再活在他人的欲望阴影下。
  参考文献:
  [1]厄尼斯特·海明威. 老人与海[M].北京:海豚出版社.
  [2]吴琼.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于蕾
其他文献
摘要:共情是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的能力。适当的共情对来访者和心理咨询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果共情能力过强,就会进入他人的“情绪磁场”中,对于心理咨询师自身及心理咨询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在情绪和行为上通过建立清晰的自我边界就可以解决共情中的过度卷入问题,本文即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自我边界 共情 过度卷入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使高校图书馆使用情况得到改善,并且适应如今的网络时代,发挥其最大利用价值,这是我们当前应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网络时代 使用情况 现状  中图分类号:G2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总结了选用学生管理员所获得的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管理需要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勤工助学 学生管理员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16-02  西南林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一所林业本科院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
摘要: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得到了深入进展,人们对居住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城市的宜居性建设,满足人们的需要。城市宜居性,包含居住的环境和生态两方面问题,本文以吉林市为例,通过分析城市宜居化的影响因素,希望可以为城市的宜居化建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宜居化 吉林市 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62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明确中职学校课程培养特点,明确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原则和方向,探究以需求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建设,仅供参考。  关键词:需求 中职学校 会计专业 课程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021-02  中职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服务于经济市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这就要求
摘要:本文基于探讨高校传统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旨在教育公平的视角下探索“阶梯式”资助育人体系。“阶梯式”资助育人,即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帮扶。该体系注重“扶困·励志·强能”三位一体,既在经济上帮助学生,又在能力上锻炼学生,在精神上培育学生,从而实现资助与育人的双重功能。  关键词:教育公平 阶梯式 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随着对日贸易的不断增加,近些年,在高校日语专业不断增设的同时,办学缺少因地制宜的自身特色已经成为国内教育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在这种新形势下地方性高校日语专业,应该何去何从则直接关系到其专业的去留问题。本文分析目前地方性高校日语专业在定位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作者所在高校湖北文理学院的实际,分析其日语专业在专业特色化建设上的相关举措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地方性高校特色化日语专业建设提供
摘要:现代旅游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交通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旅游交通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所以可以说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的基础。由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我国采取的是“先游后旅,旅滞游难”的发展模式,而这种发展模式就导致了我国交通业发展的不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再加上不恰当的旅游规划,严重影响了旅游产品的开发。针对这种情况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进程。高等教育的跨文化管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来华留学教育方面,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在文化上的差异及留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留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将从来华留学教育的视角进一步讨论我国高等教育的跨文化管理战略。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来华留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019-02  国
摘要:一些含有情感体验的《背影》教学设计,有的在关于作者真情的体验环节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没能体现出亲情的复杂性;有的虽达到了应有的深度,也指出了亲情的复杂性,但在教学中使用了较多作者与其父亲关系的资料,而没有充分利用《背影》文本。笔者以为,立足于《背影》文本语段进行教学设计,也能把作者对于父爱由抗拒到领受的过程揭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及亲情的复杂,进而明确作者《背影》写作的情感契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