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孩子是一本书,每个孩子是一本有趣的书。丰富多彩,变化万千,我们要真正读懂、读透,我们要用心去欣赏、研读。多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使我养成了日常活动中和孩子交流的习惯。与孩子交流是一个奇妙的课程,你可以随他们奇特的思维跳跃、畅想,同时也能走入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需要,多角度地去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于是,平时我总把与孩子交流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记录下他们的快乐、他们的委屈、他们的忧伤、他们刹那间的灵感……也正是这些点滴给我的实践工作带来了灵感和启示。
片段一:“蚯蚓在跳舞”
户外活动,小钦儿蹲在花圃边聚精会神地看着,我问:“小钦儿,在干什么呀?”小钦儿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看蚯蚓跳舞呢!”我哈哈大笑:“你又在胡思乱想了。”小钦儿的小脸顿时失去了光彩,委屈地嘟着嘴,小声地说:“不是胡思乱想,不信你看,一只大的,一只小的,在扭来扭去的,不是在跳双人舞吗?”说完站在一边不说话了。顿时,我的心里颇不是滋味,赶紧搂住他:“哎呀,真是在跳舞呢!你观察得真仔细。”于是我又招来几个小朋友一起来看,“快来看小蚯蚓跳舞,是小钦儿发现的。”得意的笑脸刹那间又出现在小钦儿的脸上,他拉着我的手和小伙伴的手,眉飞色舞地讲了起来……
“小蚯蚓在跳舞”,这是多好的创意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或许,你就会被孩子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所打动。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片段二:“盒子妈妈找到橡皮泥宝宝”
这段时间,班里的橡皮泥经常失踪,而孩子们也多次告诉我“明明把橡皮泥拿回了家”。明明是一个男孩,最喜欢橡皮泥了,他用橡皮泥捏的小鸭小鸡非常逼真。我经过多次“侦察”,并没发现“可疑”情况。这天离园时间已过,有几个孩子没有被接走,明明也在其中,我就和他们整理美工区域。我拿着几个分量很轻的橡皮泥盒子说:“盒子妈妈好难过,因为它的橡皮泥宝宝不见了。”我观察明明的表情,发现他脸上掠过一丝不安。于是我继续说道:“就像你们的妈妈一样,如果找不到你们,妈妈是多么伤心啊。”明明一听,马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大团橡皮泥说:“老师,我把它送回家吧。”我激动地抱住他说:“好孩子,谢谢你。”第二天,我当着全班孩子表扬了明明,我没有说橡皮泥是明明拿了,而说是明明帮助盒子妈妈找到了它的宝宝。
孩子虽小,但同样有自己的人格,同样需要理解与尊重。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既要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要用心去观察孩子,读懂孩子这本书。
片段三:“小青虫要回家”
“我看见一只小青虫”,张成叫着,我和小朋友都围了过去,只见那只小青虫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它是不是死了呀?”“它睡着了吧?”“它害怕我们,不敢动吧?”……这时,小青虫动了一下,围在旁边的孩子都吓了一跳,“活了”“醒了”“哎呀”……胆小的张成一抬脚,“踩死它,它长得老可怕的。”“成成等一等。”我急忙阻止他,“你看这只小青虫多可怜呀,如果踩死它,它就回不了家,小青虫妈妈会难过的。”其他小朋友也使劲点头:“对,别踩它”“它很可怜”“让它回家吧”……最后我和小朋友得出一个结论——“让小青虫回家”。
由一只不动的“小青虫”联想到“小青虫死了,小青虫睡了,小青虫害怕了……”,说明孩子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千奇百怪的,也由张成想踩死小青虫,让我懂得:孩子小,还不懂得同情心的含义,要在日常活动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以上为例,正是孩子受到老师和孩子在交流中的影响,因而对一个小生命的态度由“杀生”到“放生”。
片段四:“我在找你呀”
“老师,老师,你到哪里去了?”班上的调皮生赵宇轩跑过来抱着我的腿。我忙问:“怎么了?看把你急得,又发生什么事了?”“我在找你呀,刚才我看不见你了,我问了好多小朋友呢,他们都不知道你上哪儿去了。”听到此,我顿时心里酸酸的,这位平时不知被我批评多少次的孩子,却在心里喜欢着我,在他们的心里我们老师的地位是如此之高,孩子见不着老师,就像小鸟失去大树的依靠一样。我忙蹲下来抱着他说:“我去倒垃圾了,下次我干什么去,一定会告诉你和小朋友好吗?”“好的,我们去哪儿也告诉你。”我的眼里、心里,涌出一股热流,正是这些孩子教会了我寻找简单的快乐,教会了我真诚,教会了我去爱、去关心、去付出……同时也感受着他们的爱,感受着幸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幼儿园)
片段一:“蚯蚓在跳舞”
户外活动,小钦儿蹲在花圃边聚精会神地看着,我问:“小钦儿,在干什么呀?”小钦儿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看蚯蚓跳舞呢!”我哈哈大笑:“你又在胡思乱想了。”小钦儿的小脸顿时失去了光彩,委屈地嘟着嘴,小声地说:“不是胡思乱想,不信你看,一只大的,一只小的,在扭来扭去的,不是在跳双人舞吗?”说完站在一边不说话了。顿时,我的心里颇不是滋味,赶紧搂住他:“哎呀,真是在跳舞呢!你观察得真仔细。”于是我又招来几个小朋友一起来看,“快来看小蚯蚓跳舞,是小钦儿发现的。”得意的笑脸刹那间又出现在小钦儿的脸上,他拉着我的手和小伙伴的手,眉飞色舞地讲了起来……
“小蚯蚓在跳舞”,这是多好的创意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或许,你就会被孩子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所打动。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片段二:“盒子妈妈找到橡皮泥宝宝”
这段时间,班里的橡皮泥经常失踪,而孩子们也多次告诉我“明明把橡皮泥拿回了家”。明明是一个男孩,最喜欢橡皮泥了,他用橡皮泥捏的小鸭小鸡非常逼真。我经过多次“侦察”,并没发现“可疑”情况。这天离园时间已过,有几个孩子没有被接走,明明也在其中,我就和他们整理美工区域。我拿着几个分量很轻的橡皮泥盒子说:“盒子妈妈好难过,因为它的橡皮泥宝宝不见了。”我观察明明的表情,发现他脸上掠过一丝不安。于是我继续说道:“就像你们的妈妈一样,如果找不到你们,妈妈是多么伤心啊。”明明一听,马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大团橡皮泥说:“老师,我把它送回家吧。”我激动地抱住他说:“好孩子,谢谢你。”第二天,我当着全班孩子表扬了明明,我没有说橡皮泥是明明拿了,而说是明明帮助盒子妈妈找到了它的宝宝。
孩子虽小,但同样有自己的人格,同样需要理解与尊重。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既要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要用心去观察孩子,读懂孩子这本书。
片段三:“小青虫要回家”
“我看见一只小青虫”,张成叫着,我和小朋友都围了过去,只见那只小青虫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它是不是死了呀?”“它睡着了吧?”“它害怕我们,不敢动吧?”……这时,小青虫动了一下,围在旁边的孩子都吓了一跳,“活了”“醒了”“哎呀”……胆小的张成一抬脚,“踩死它,它长得老可怕的。”“成成等一等。”我急忙阻止他,“你看这只小青虫多可怜呀,如果踩死它,它就回不了家,小青虫妈妈会难过的。”其他小朋友也使劲点头:“对,别踩它”“它很可怜”“让它回家吧”……最后我和小朋友得出一个结论——“让小青虫回家”。
由一只不动的“小青虫”联想到“小青虫死了,小青虫睡了,小青虫害怕了……”,说明孩子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千奇百怪的,也由张成想踩死小青虫,让我懂得:孩子小,还不懂得同情心的含义,要在日常活动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以上为例,正是孩子受到老师和孩子在交流中的影响,因而对一个小生命的态度由“杀生”到“放生”。
片段四:“我在找你呀”
“老师,老师,你到哪里去了?”班上的调皮生赵宇轩跑过来抱着我的腿。我忙问:“怎么了?看把你急得,又发生什么事了?”“我在找你呀,刚才我看不见你了,我问了好多小朋友呢,他们都不知道你上哪儿去了。”听到此,我顿时心里酸酸的,这位平时不知被我批评多少次的孩子,却在心里喜欢着我,在他们的心里我们老师的地位是如此之高,孩子见不着老师,就像小鸟失去大树的依靠一样。我忙蹲下来抱着他说:“我去倒垃圾了,下次我干什么去,一定会告诉你和小朋友好吗?”“好的,我们去哪儿也告诉你。”我的眼里、心里,涌出一股热流,正是这些孩子教会了我寻找简单的快乐,教会了我真诚,教会了我去爱、去关心、去付出……同时也感受着他们的爱,感受着幸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