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而我国传统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还有很多问题,大学毕业生"高分低能"现象非常突出。这就要求我们从小抓起,从小学抓起,培养学生综合的素质,学生学生能力的提高,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小学生年龄小,刚刚进入校园学习,具备很强的可塑性。这也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有效的利用教学实践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 良好的习惯。即具有各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学生学习必须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这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最为重要: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的习惯;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善于提问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规范、整洁书写的习惯。
2、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即具有热爱学习的感情,有认真学习的激情。只有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才能真正落实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对你的课堂产生反感!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比如:学生对教师"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反感,对课后作业机械重复的抄写的反感,对教师歧视学困生的反感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自己不喜欢的,眉头都皱起来了的,这课还怎么上?还能有什么效果?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
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实验与推广,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特别是数学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掌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巨大空间。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涵盖面十分广泛,如操作、观察、讨论、合作学习、猜想等,都是实践活动;到社会上调查、收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是数学实践活动。它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彻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它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最新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主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因此,它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我们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各种颜色的、大小不同的图形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的活动,看谁拼得快、图案多。活动过程中,学生精神抖擞,非常活跃,急于表现自己的意识特别强。拼得快的学生到台前展示时,稍有落后的学生急得直搔小脑袋,不甘落后地苦思冥想。这种活动的确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有的拼出了房子、大树、小马,有的拼出了美丽的风景画,还有的拼出了奥特曼,虽然不太像,但的确有新意,看得出学生都在用心思考、探究创造了。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知识源于生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他们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探索精神。同时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后,我们开展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前让学生自备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商品,并让他们自己标明价格,贴在准备的物品上,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学生推荐出"柜台经理""收银员""售货员"的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此外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有哪些促销手段,在"小小商店"中进行展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在每个柜台前各组成员都各自为政,"推销"自己的"商品",有的学生还用"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奖促销"的口号来招揽"顾客",学生拿出准备的"纸币"去争先购买,个个都显得很有经济头脑,很有经济意识。在此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加深认识了人民币,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金融、商业、科技等行业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这并不是我们学数学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再创造、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
如在学习"分类"之前,先让学生回家去做调查,生活中什么地方有分类这个问题,他们又是怎样分的。然后让生汇报调查结果:"商店里有分类,饼干放在一起,蔬菜放在一起,饮料放在一起……""我家的衣柜里,妈妈把我们三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格里……"学生从生活中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这时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分类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面前的商品进行分类,并给自己组的"柜台"命名。任务明确后,至于学生在操作时如何分工,如何将商品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通过"分类"的具体研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了时间后,我们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制作钟面,然后在钟面上拨出学过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几时了等时间,并设计出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开展了"实际测量"的实践活动:测量同学的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项目,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长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3、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竞争
数学实践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但由于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容易养成惟我独尊的性格,不会倾听别人,不会欣赏别人,同时,由于我校是一个农村小学,许多孩子性格比较腼腆,不善于同别人交流和沟通。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应关注学生间的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识打基础。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有观摩别人的机会;有自己成功的机会,也有自己在大家面前失败的时候;有头头是道说理的时候,也有推翻自己去承认别人的时候。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竞争,能使他们认识到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真理、对待荣誉,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如在"我们的校园"这一课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结合,分别组建出跳绳组、跑步组、乒乓球组等,至于组中谁任组长,谁先跳,谁数数,谁发口令,全留给学生自己处理,给学生充分合作、充分交流的空间。再如"小小商店"这一课中,让学生带着"纸币"到自己喜欢的"柜台"中"购物"时,学生买哪件商品,买卖时如何讨价还价,教师都应放心地让学生去交流、去合作。
通过多年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探索、开展,使我深深体会到: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看待周围的客观事物,用数学的方法去处理、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趣味中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生年龄小,刚刚进入校园学习,具备很强的可塑性。这也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有效的利用教学实践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 良好的习惯。即具有各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学生学习必须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这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最为重要: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的习惯;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善于提问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规范、整洁书写的习惯。
2、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即具有热爱学习的感情,有认真学习的激情。只有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才能真正落实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对你的课堂产生反感!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比如:学生对教师"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反感,对课后作业机械重复的抄写的反感,对教师歧视学困生的反感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自己不喜欢的,眉头都皱起来了的,这课还怎么上?还能有什么效果?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
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实验与推广,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特别是数学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掌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巨大空间。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涵盖面十分广泛,如操作、观察、讨论、合作学习、猜想等,都是实践活动;到社会上调查、收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是数学实践活动。它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彻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它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最新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主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因此,它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我们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各种颜色的、大小不同的图形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的活动,看谁拼得快、图案多。活动过程中,学生精神抖擞,非常活跃,急于表现自己的意识特别强。拼得快的学生到台前展示时,稍有落后的学生急得直搔小脑袋,不甘落后地苦思冥想。这种活动的确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有的拼出了房子、大树、小马,有的拼出了美丽的风景画,还有的拼出了奥特曼,虽然不太像,但的确有新意,看得出学生都在用心思考、探究创造了。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知识源于生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他们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探索精神。同时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后,我们开展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前让学生自备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商品,并让他们自己标明价格,贴在准备的物品上,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学生推荐出"柜台经理""收银员""售货员"的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此外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有哪些促销手段,在"小小商店"中进行展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在每个柜台前各组成员都各自为政,"推销"自己的"商品",有的学生还用"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奖促销"的口号来招揽"顾客",学生拿出准备的"纸币"去争先购买,个个都显得很有经济头脑,很有经济意识。在此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加深认识了人民币,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金融、商业、科技等行业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这并不是我们学数学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再创造、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
如在学习"分类"之前,先让学生回家去做调查,生活中什么地方有分类这个问题,他们又是怎样分的。然后让生汇报调查结果:"商店里有分类,饼干放在一起,蔬菜放在一起,饮料放在一起……""我家的衣柜里,妈妈把我们三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格里……"学生从生活中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这时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分类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面前的商品进行分类,并给自己组的"柜台"命名。任务明确后,至于学生在操作时如何分工,如何将商品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通过"分类"的具体研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了时间后,我们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制作钟面,然后在钟面上拨出学过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几时了等时间,并设计出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开展了"实际测量"的实践活动:测量同学的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项目,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长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3、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竞争
数学实践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但由于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容易养成惟我独尊的性格,不会倾听别人,不会欣赏别人,同时,由于我校是一个农村小学,许多孩子性格比较腼腆,不善于同别人交流和沟通。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应关注学生间的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识打基础。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有观摩别人的机会;有自己成功的机会,也有自己在大家面前失败的时候;有头头是道说理的时候,也有推翻自己去承认别人的时候。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竞争,能使他们认识到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真理、对待荣誉,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如在"我们的校园"这一课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结合,分别组建出跳绳组、跑步组、乒乓球组等,至于组中谁任组长,谁先跳,谁数数,谁发口令,全留给学生自己处理,给学生充分合作、充分交流的空间。再如"小小商店"这一课中,让学生带着"纸币"到自己喜欢的"柜台"中"购物"时,学生买哪件商品,买卖时如何讨价还价,教师都应放心地让学生去交流、去合作。
通过多年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探索、开展,使我深深体会到: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看待周围的客观事物,用数学的方法去处理、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趣味中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