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uuhh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果光用口头语言实施教学,则未免显得单调、枯燥、呆板,难以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教师能够重视及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就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教学效果。音乐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包括语言表达、歌曲范唱、钢琴伴奏等,而易被忽略的体态语言也是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体态语言即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体态语言来配合口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也弥补了口头语言的某些不足,使得教师能更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交流情感。为此,我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体态语言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一、体态语言应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
  体态语言是直接用形象诉诸视觉器官的表达方式,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它能将情感之类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直观的形象,化繁琐的语言表达为简单的、直观的动作、姿态,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记忆。
  我在上《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课时,充分运用了体态语言,把本课的难点变得既形象又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歌曲的重点与难点。如第一句“雪花晶晶亮呀啊,雪花亮晶晶,雪花带来一个冬天的梦”,这一乐句出现了音乐上行和音乐下行的旋律走向,在学唱这句乐句时,学生难以把握,他们认为这种旋律很抽象、很空洞。借此,我运用了雪花飘的手势,让学生根据我的体态动作来体会音高的走向,同时让学生明白音高是怎样通过手势进行变化的。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音乐旋律的走向来创编更适合的体态律动。可见,借用体态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进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体态语言应与口头语言有效结合
  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教师的语言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教师的语言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恰当地、灵活地有效结合,才能把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打开,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合理地运用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口头语言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能够快速地从教师的口中获取知识,当然如果能在口头语言之上再融入恰当的体态语言,学生便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
  我在上《妈妈格桑拉》一课时,让学生初次聆听这首歌曲后,问:“这首歌曲中最能让你记得住的是哪一句歌词?”学生一齐回答:“妈妈格桑拉。”接着我说道:“同学们,老师读两遍《妈妈格桑拉》,请仔细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结果学生很容易听出来了。第一遍朗读的时候,老师的声音高,力度强,体态上表现得很激动。而第二遍朗读时,老师的声音低,力度弱,体态很放松。通过体态语言与口头语言的有机结合,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学生马上能够领会和接收我传达的信息。所以,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行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体态语言与口头语言的自然结合,合二为一,使得两种语言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体态语言应遵循准确性、共意性和灵活性的原则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和准确地运用体态语言,遵循准确性、共意性和灵活性的原则。
  我们知道,准确性原则是体态语言的“生命”,如果体态语言失去了准确性,交流也就无意义了。一般来说,准确性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表露情感应准确;第二,象征性动作应准确;第三,运用说明事物的体态语言应准确。
  在课堂教学中,共意性原则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运用体态语言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收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不能理解教师所运用的体态语言,或者师生双方对同一体态语言有不同的理解,都将有碍于课堂中信息的传递。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体态语言必须是师生双方都能领会的。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也可以有自己的特定风格,但在运用前须与学生达成默契,方才有效。
  灵活性原则是教师教育机智、教学灵活的体现。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时机,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都应该选择不同的体态语言,这些都是灵活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如果违背了这些要求,体态语言不但不能发挥其积极的效应,反而会给教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教师和蔼的面容能给孩子以温馨,亲切的眼神能给孩子以启迪,形象的手势能给孩子以感染。在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音乐教师应科学、合理、艺术地运用体态语言,充分发挥其作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意境带到课堂中。
  (责编 钟伟芳)
其他文献
当今的美术教坛上,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解,学生听练”的“讲——听——练”方式。这种方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师运用通俗的教学语言,授之于学生的听觉系统,从而达到指导学生练习、创作的目的。它成为一种最为常见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然而,美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而学生获取艺术灵感的方式是多途径的、立体化的。不同的学生对艺术有着不同的敏感程度,故而仅凭此种授业方式,难以适应不同的授课对象的需求,难以适应不同
借班上课指的是教师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上课环境,给一批素不相识的学生上课,师生彼此之间不熟悉亦不了解,与常规课堂有着很大的差别。无疑,这给执教者和学生都增加了难度。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听课人数的增加。  听课教师人数多,少则十几,多则几百上千。课堂上众多听课教师间点评交流时的议论纷纷会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干扰学生学习,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2.上课地点的变换。  借班上课大多安排在多功
[摘 要]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前提的。古诗词的学习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强学生的语感。教师可通过诵读积累、唤醒激趣、感悟运用、学习创造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潜能。  [关键词]古诗词 运用 教材空间 潜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7-00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情景一:体育课上玩“追逐跑”,在后面追的学生小邦总是用手指狠狠地戳在前面跑的小兵,遭到小兵的多次埋怨。这是一种没有冲突但是却偶然发生攻击性的行为。  情景二:技巧课上,小德和小健同时跑向垫子,都想自己先开始。他们为了谁能优先而展开了激烈的争吵。不久,他们开始又推又拽,攻击性由此产生。学生们行为的目的是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起对物件的控制。遗憾的是,他们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是伤害性的。  情景三:听到
[摘 要]预习卡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而设立的,旨在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依据学生实际有效设计预习卡并正确实施,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关键词]预习卡 实施 讨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39  “预习卡”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而设立的,它旨在通过教
[摘 要]英语情境化教学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情境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4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学
[摘 要]水墨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历代文人墨客非常喜欢的一种绘画形式,不求形似,只重神韵,是我国古典绘画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儿童学习水墨画有助于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导向,力求将现行小幅水墨课程与可利用资源有机结合,探索符合学生学习小幅水墨画的优化模式,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儿童 小幅水墨画 误区 问题 探索  [中图分类号]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改革教育与教学工作,他从现实出发,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三句话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教育领域内它仍历久弥新,具有先进性。在语文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实用性非常强,充满无限魅力。  生活教育理论的魅力首先应体现在语文教材中。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
有效生成,即课堂上临时产生的、经教师合理利用后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有促进作用的生成信息.教师应该善于及时捕捉课堂的有效生成,并巧妙利用,使之为学生学习服务.现列举几类常见的教学课堂有效生成及其应对策略,与同仁们探讨。  一、提前生成——顺水推舟  提前生成,即教师在教学第一环节时,学生就生成了下一环节、下一课时,甚至下一学段的知识。而这种提前的生成经常是在少部分学生中产生的,且它们对自己提出的这个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培养未来社会栋梁之才的重任,展开教学创新研究符合社会发展大势。创新设计,不仅是一种教学改革措施,还是一种教学意识。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设计优化活动,能够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度,为学生的品德和行为成长带来更强劲的动力。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设计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