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口号响彻全国,一些教师积极行动起来了,但也有教师无动于衷,甚至还出现“不愿发展”的情况,为何会这样呢?
  反思一下我们周边教师的生存状态:教育竞争激烈,社会、学校对中考、高考升学的压力,使得老师不得不为分数提心吊胆;为了提高升学率,许多老师不得不赶着学生在题海中挣扎;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但似乎总有改不完的作业,总有处理不完的杂事;由于工作的强压力和超负荷,教师身心实已疲惫到极点,教师已经成为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一些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认为教师工作既琐碎又心烦,周而复始,平淡乏味。或者一部分教师就会缺乏教育理想与追求,自甘平庸,觉得教师专业化发展可望而不可及。
  要改变这种状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社会和学校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给教师以激励、推动、帮扶甚至鞭策;同时,教师个人也要增强发展意识,积极主动地发展。
  一、自我——让教师主动起来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主动发展。教师要成为名师,自身的内驱力最为重要。内驱力从哪里来?从兴趣来,从责任来,从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中来。
  1.实现自我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生命关照
  教育无论从起源还是从性质上说,都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基于人的内在需要。教师要走向专业化,其前提假设和内在的动力同样是来自于教师职业的现实。个体只有在主体性的引导下,在教育实践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实现自我定位、自我教育,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教师的职业生活存在三种状态:生存、奉献、发展。仅仅为生存,生命便不自由,会十分累;仅仅为奉献,甘当红烛,要求人人如此不太现实。既为生存,也为发展,既为“育人”,也为“育己”,将工作与生活统一起来,教师的生命才更有意义。
  欧元之父蒙代尔说:“诺贝尔奖获得者往往每天工作18个小时,一生劳碌却丝毫不觉其苦。”为什么?因为他们“真正对自己的学科感兴趣”,“只有你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快乐的,才可成功”。
  2.追求超越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想境界
  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为未来社会培养人,追求超越是教育的内在品质。就教师而言,这种超越品质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层面:就个体自我发展而言,超越现实的自我,是追求自我存在的一种理想状态;就与课程的关系而言,教师要超越以书面文件形式存在的制度课程,从而建构一种包含自身经验与对未来构想的新课程;就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而言,教育要通过反思,引领、超越现实存在的文化,从而追求一种理想的、面向未来的社会文化。概括地讲,教育的超越品质在于它的“未来意义”与建构本质。
  教师的工作的确十分辛苦。但是,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理想与教书育人工作有机结合,去追求超越,你就会把教学工作视为促进学生和自身共同发展的有益活动,你就会为了享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而努力愉快地工作。
  为什么有的教师下了班还在查资料改讲义而不觉其苦?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到课堂就身心兴奋、活力四射?因为他们懂得从职业过程中感悟人生的幸福和意义。在课堂上他们彻底打开自己的生命,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沉思、一起震撼,全然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获得了生命的高峰体验。就拿我自己来讲吧,在我们昆阳三中任副校长时,分管学校德育工作、负责初三段工作、还有联系英语教研组的工作,同时任教初三两个班的科学,忙得的确够呛但同时感觉很是享受。为什么呢?因为可以与大家一起努力拼搏,互相鼓劲,然后去享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学生的满意与微笑!
  二、自在——让环境活跃起来
  一提起“自在”我们就会想到“轻松”,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个词对于教师职业来讲好像是一种奢侈。个性的张扬让世界五彩缤纷而充满诗意,而繁琐与束缚让教师失去创造力。所以我们学校有责任为教师创设自在的学习工作环境,让教师的职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追求。
  1.在人文关怀中感受“自在”
  都说“触及心灵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同样的,“触及心灵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给予教师人文关怀,就要走进他们的现实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主动和他们多交流,多沟通,努力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现实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切实体现用事业、用感情凝聚人心,让教师工作起来舒心踏实,感觉到“自在”。
  2.在好学求知中体验“自在”
  “学习即成长”,求知是人发展的基础,学习的过程与生命的成长过程融为一体。学校要尽可能地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教师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的学,源自于不断反省自身的使命。我有幸于2004年考取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师从杨天平教授,攻读教育管理专业,于2008年毕业获硕士学位。通过那几年的努力学习,再对自己以前的工作进行反思,感觉收获很大。以前思考最多的是怎样“管”好这一块工作,现在明白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树立的是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因为工作是靠大家干出来的,我所做的就是创造条件为大家服务,同时勇于承担老师工作中的失误与责任。这样一想,工作更舒心了,效果也更好了。所以我会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老师多读书,虽然学校教育经费比较紧张,但还是想方设法争取经费把图书室、阅览室装饰得更加温馨舒适,供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阅读,同时每个学期给每位老师发一本好书,供我们老师抽空阅读并书写心得,第二个学期开学时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我们的老师现在已习惯于这么做了。
  3.在团队协作中凝成“自在”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以期共赢,单打独斗是很难出成绩的。我们昆阳三中现在的工作环境和谐、舒心,靠的正是教师的团结协作。全体教师亲如一家人,互相帮助,资源共享,信息通用,从不设防。互相切磋交流,互相坦诚肺腑,使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得以传扬,让新教师的敏锐思维羽翼渐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让大家在奋发向上的团队中共同成长。
  三、自为——让追求的脚步不要停止下来
  教育活动的存在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促进人的生成。教育不仅促进学生人性的生成,也同时促进教师的人性生成。教育始于生命,达于精神。教育活动的开展既需要自然生命这一现实基础,又要提升人的生命境界、完善人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的价值生命。自为,这理所当然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高境界。
  1.道德生命是教师专业化应追求的人格境界
  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是教师要确立追求的人格境界,这是在终极关怀的意义上理解教师、理解教育活动,不是把专业化的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更新、知识结构的完善,因此就不会把教师职业活动看作是一种技能性的工作,变成教师实现谋生目的的一种手段。对理想人格的设定与追求,自然就贯彻在教育中,教育是要关注如何使人成为有德性的人。
  关注生命、关注现实的传统,促使教师注重自我修养,使知识、情感、意志取得和谐发展,健全教师的人格,建立起对社会、对人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2.忧患意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尊德性、道学问,要求培养个人关心他人和社会的整体意识,是教师专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换言之,专业化不仅要完善个人的素质,也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必须要渗透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把个体的完善与社会、群体的步结合起来。
  从这一点上讲教师专业化,是基于能否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忧虑与危机感,这种对生命的忧虑成了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相反,没有这种危机感,人就会丧失进取心,正如古人所说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事实上,教师专业化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动力,来提升教师品质的宝贵精神财富。
  立足于对现实生命呵护的维度去理解教师专业化,自然地就能够开辟教师自我发展的道路,有助于教师关注自身、关注学生,就能避免把教师与学生理解成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工具,由此才能领悟韩愈所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真义。
其他文献
如何发挥城市重点中学的带动辐射作用,带动偏远地区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让更多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同样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这一直以来是边远地区老师和学子们的期盼,也是教育行政部门要解决的难题。  在陕西师大附中采访,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看到了希望。  校长边团结在陕西师大附中工作了30多年。他说,陕西师大附中是一所百年名校。背靠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的丰富教育资源,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
期刊
目前,我们的教育存在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就是教学的高耗低效,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领导管得苦,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却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了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课业负担过重,固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是从教育内部来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时下,新课程改革在学校教育中正如火如茶地进行。新课程的实施,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
期刊
随着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我校开始了在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与实践的探索尝试。那时的国内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几乎是一页白纸。2002年5月,经过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我校召开了《首届模拟古代五项奥运会》,掀开了中国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与实践探索的崭新一页。继而学校提出“在奥运会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素质的小公民”的核心理念,羊坊店中心小学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在青少年中较为全面的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学校。
期刊
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谈如何给予学生上课时,讲过这样一段话:“高中的学生们太累了,我能给他们提供一小块撒欢打滚的草坪,也算是尽了点人道主义吧……。我不但允许学生哄堂大笑,甚至还在课堂上对那些出洋相的学生表示感谢,因为他们给大家带来了欢乐。我多么希望学生们的脸上永远都是阳光、海水、春风……”这是魏书生的口才艺术。我认为做任何工作都要讲究艺术。校长工作的艺术是办好一所学校的重要条件,是一名成功校长必须
期刊
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坚持“建精品中职学校,创精品重点专业”的办学方针,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建设,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初级人才为目标,面向职业教育,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主动服务于西部经济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为中职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摸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并收到了明显成效。学校被评为“国重”以来,在四川省教育厅
期刊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赤子之忱。从踏入教育战线的那天起,这句话就成了徐高校长的人生信条。从教三十多年来,“让人生因教育而精彩”成为他穷其一生的教育追求。   2003年,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徐高在历经小学班主任、初中语文教师、高中英语教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乡镇中心校长、电大学生处副主任兼中文教师和政治辅导员以及教育局秘书等岗位的锤炼后,因工作需要,重新回到了教师
期刊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为人之师,当是学生之楷模。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学习上刻苦,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水平;在工作上能吃苦,才能备透课,上好课,育好人;在生活上艰苦,才能防止物欲横流的沾染,保持师者的高风亮节;在做人上清净纯洁,才能堪作学生的师表,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教师这个职业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必须有“蜡烛”的献身精神,也要有“人梯”的奉献意识。只要有辛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是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所有文化现象的总和。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文化是一片土壤,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的文化,它的每一个成员就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迅速成长。  关键词:五行德育环境  一、校园背景  校门口的喷泉假山叫“水文轩”,教学楼旁边的愚公移山雕塑命名为“土本堂”,体育场看台布满红色火焰图案称为“火景苑”……“构建‘五行’为主题的生本教育,打造‘五行’校园景观只是第一步。
期刊
北京市昌平区阳坊中心小学由中心校阳坊小学和完小校后白虎涧小学、四家庄小学组成,学校有三分之一的生源是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阳坊中心小学校长王孟如说:“很多父母忙于生意疏于照顾孩子,缺少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光凭学校教育提升育人质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两条腿走路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学校历来都很注重和家长的沟通。”   主管德育的主任胡亚丽告诉记者:“我经常听到家长说‘现在把孩子全权托给学校,我们就省
期刊
几年来,我校致力打造儒家文化育人特色,辅以关注学生人格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最终以儒家传统教育思想为核心,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公民教育,形成“育人为本”的“情志教育”教学运行系统。与此同时,我校六门毕业检测学科的A生均率和B生均率从2008年的全市最低水平连续四年攀升,到2012年,A生均率上升到12.63%,B生均率上升到35.86%,D等级居全区第一,其中有三科D等级为零,一举跨入本区初中先进行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