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运用外语快速高效地阅读是其英语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情感因素是影响阅读理解最直接的因素,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态度、情绪、动机直接决定阅读的效果。情感策略应是教师和学生在阅读教学和提高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情感因素 情感策略 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英语教学的重点由研究如何教向如何学转变,学习策略的研究也由此逐渐发展起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其中情感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语学习的结果。
“阅读是通过视觉感知语言信号后大脑处理、加工与理解信息意义的心理过程”(左焕琪,2002:157)。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起作用的除了语言因素外,还有非语言因素。外语阅读的方式可分为精读(intensive reading)、泛读(extensive reading)、略读(skimming reading)、寻读(scanning reading)等。其中精读和泛读一直是外语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两者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精读为大量的泛度提供必要的词汇和语法基础培养阅读的准确性,而泛读教学则着重培养阅读理解的流利程度,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当代外语教学理论主张精读与泛读并重,甚至大力提倡泛读教学。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面对快速激增的信息和知识,大量而准确的阅读能为其提供各种社会场景中使用语言的实际范例,培养学生略读(skimming reading)、寻读(scanning reading)书籍、杂志等实际工作中十分需要的阅读能力,是其外语学习的重要目的,研究如何进行快速准确的阅读也显得非常必要。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因其自身的特点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对英语阅读中速度和准确性的提高有很迫切的需要。因此本文拟探讨情感策略对提高高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作用。
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运用的主要能力。尽管我们的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地注重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在影响外语阅读速度和准确性的诸多因素如词汇、语法知识、阅读技巧、背景知识等已有大量研究,但阅读中诸如动机、态度、个性特征等情感因素也是影响阅读理解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这些情感因素常常表现为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态度、焦虑、过度兴奋等。可以说,外语阅读教学中对学习者情感因素的控制和引导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束定芳,庄智象,1996:133)。
一、影响阅读效果的情感因素
传统的阅读教学侧重于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答题准确率,其教学过程通常是阅读、讲语法,做习题、对答案、讲答案,以纯知识学习为主,这种教学法“过分注重语言因素,不符合阅读的心理学理论,因此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方良,2005)。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能快速高效地看懂各类英语文章才是其英语阅读学习的主要目的。然而,在实际阅读中,有的学生平时的阅读能力尚可,但一到考试就不能发挥正常水平;有的学生在阅读中稍遇困难就表现出急躁和过度焦虑,从而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或虽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猜测词义、找主题句等),但却不能根据具体的阅读材料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等等。这些问题是词汇量、材料性质、阅读者视附视幅的大小、语言水平的高低等因素不能解释的,在很多情况下,阅读者的情感因素也可能决定阅读的效果。
从情感因素的角度来说,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兴趣
虽然近几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各种专为高职学生编写的阅读教材层出不穷,但它们在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问题。师资奇缺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大部分的教材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难度过大,生词量太大。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降,以致在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之间存在一个恶性循环。阅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习者对阅读能否产生浓厚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朱纯,1994:297.)。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枯燥的教学活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创造有趣多变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充分研究阅读教材从而发掘其中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知识,适当降低阅读难度,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引导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阅读的快乐,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2.阅读动机和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学生的阅读目的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工具型动机占主导。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或为了完成阅读任务,或为了通过考试而阅读。为完成任务而读会使阅读成为一种学习负担,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十分不利。英语是我们了解外族文化,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文化,从而融入国际生活的钥匙。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持积极态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外来文化中的积极方面。教师可利用影视、网络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认识、了解、接受优秀的外族文化,从而使起阅读目的多元化,达到综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并重。
3.学生的个性差异
现代的教学理论越来越注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其学习风格、方法策略、学习目的等等方面的不同,在阅读中表现为阅读能力和速度等的差异。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十分必要。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充分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的需要。
二、情感策略的实施
Oxford在“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中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其中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情感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一部分,包括降低焦虑感,自我鼓励和学习情绪的调整(Oxford,1990:17)。针对阅读教学中所涉及的情感因素,教师应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和运用相应的情感策略,以提高起阅读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
1.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尽管适当程度的焦虑和紧张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和速度,但过度的焦虑却会产生负面作用,表现为急躁,缺乏兴趣和毅力,难以树立信心,稍有困难就逃避退缩,甚至自我放弃等。过度焦虑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不适应、阅读材料难度过大,担心老师和同学的负面评价等等。过度的焦虑是阅读中最直接、最难以克服的障碍,因此降低焦虑感是有效阅读的第一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以下方法尽可能帮助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的课堂环境,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其需要。通过言语、身体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的尝试。教师还应当意识到自身的个性魅力与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亲和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学生学习上的焦虑感。”(张琼,2004:395)
(2)强化学生的策略意识。必要的学习策略的培训能使学生了解学习策略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在阅读中,适当的紧张可促使其集中注意力,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引起过度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阅读理解的失败。因此在阅读中要学会有张有弛,既不能过于放松,也要避免过度的紧张。
(3)正确使用其他教学辅助手段。如进行阅读前利用广播录音、电影片段等是学生较容易地进入状态,避免枯燥乏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自我鼓励
很多调查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往往表现出不自信。尤其是高职学生,词汇量小,知识面窄,阅读方法单一,技巧缺乏。而且在大学里由于学习难度较中学加大,外部压力减小,学习时间减少,学习效果不明显,因而容易在学习成绩和自信心之间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认识其心理状态,不但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还要让学生学会自我鼓励,因为“最有用的鼓励——在很多自主学习环境中唯一可得到的鼓励来自于学生自己。”(Oxford,1990:143)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优势,对其优势进行正面评价,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我鼓励。
(1)根据自己的优势在课外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自我训练以获得成就感以树立提高阅读能力的信心。
(2)对所面临的困难要做充分的估计,然后做出有意义的尝试。如词汇是学生在阅读中的一大难题,有的学生在阅读中一遇到生词就裹足不前。其实在任级别的阅读中中都会碰到生词,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不查字典也能完成阅读任务。
(3)教会学生对自己通过努力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和奖励,通过积极的归因,确立下一个目标。
3.自我情绪的调整
如果学生不了解自己的感觉且不了解自己如此感觉的原因,他就不可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正面影响。情绪调整对于识别妨碍学习的消极态度和情绪特别重要(Oxford,1990:144)。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的各种情绪变化,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积极的动机态度。“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束定芳,庄智象,1996:47)
Krashen“情感过滤”假设,缺乏自信心或产生焦虑会造成“无意识”的情感过滤,阻碍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深刻印象,在阅读中则表现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失败。在阅读教学中,情感因素可以说是进行有效的阅读理解活动的第一步。因此情感策略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首先要考虑的学习策略问题。
参考文献
[1]方良.阅读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J].科技资讯,2005(23).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张琼.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焦虑及期望的调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6):394-397.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4.
[5]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Oxford,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Boston: Heinte & Heinte Publishers,1990.
[关键词]情感因素 情感策略 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英语教学的重点由研究如何教向如何学转变,学习策略的研究也由此逐渐发展起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其中情感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语学习的结果。
“阅读是通过视觉感知语言信号后大脑处理、加工与理解信息意义的心理过程”(左焕琪,2002:157)。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起作用的除了语言因素外,还有非语言因素。外语阅读的方式可分为精读(intensive reading)、泛读(extensive reading)、略读(skimming reading)、寻读(scanning reading)等。其中精读和泛读一直是外语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两者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精读为大量的泛度提供必要的词汇和语法基础培养阅读的准确性,而泛读教学则着重培养阅读理解的流利程度,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当代外语教学理论主张精读与泛读并重,甚至大力提倡泛读教学。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面对快速激增的信息和知识,大量而准确的阅读能为其提供各种社会场景中使用语言的实际范例,培养学生略读(skimming reading)、寻读(scanning reading)书籍、杂志等实际工作中十分需要的阅读能力,是其外语学习的重要目的,研究如何进行快速准确的阅读也显得非常必要。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因其自身的特点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对英语阅读中速度和准确性的提高有很迫切的需要。因此本文拟探讨情感策略对提高高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作用。
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运用的主要能力。尽管我们的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地注重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在影响外语阅读速度和准确性的诸多因素如词汇、语法知识、阅读技巧、背景知识等已有大量研究,但阅读中诸如动机、态度、个性特征等情感因素也是影响阅读理解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这些情感因素常常表现为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态度、焦虑、过度兴奋等。可以说,外语阅读教学中对学习者情感因素的控制和引导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束定芳,庄智象,1996:133)。
一、影响阅读效果的情感因素
传统的阅读教学侧重于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答题准确率,其教学过程通常是阅读、讲语法,做习题、对答案、讲答案,以纯知识学习为主,这种教学法“过分注重语言因素,不符合阅读的心理学理论,因此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方良,2005)。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能快速高效地看懂各类英语文章才是其英语阅读学习的主要目的。然而,在实际阅读中,有的学生平时的阅读能力尚可,但一到考试就不能发挥正常水平;有的学生在阅读中稍遇困难就表现出急躁和过度焦虑,从而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或虽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猜测词义、找主题句等),但却不能根据具体的阅读材料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等等。这些问题是词汇量、材料性质、阅读者视附视幅的大小、语言水平的高低等因素不能解释的,在很多情况下,阅读者的情感因素也可能决定阅读的效果。
从情感因素的角度来说,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兴趣
虽然近几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各种专为高职学生编写的阅读教材层出不穷,但它们在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问题。师资奇缺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大部分的教材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难度过大,生词量太大。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降,以致在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之间存在一个恶性循环。阅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习者对阅读能否产生浓厚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朱纯,1994:297.)。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枯燥的教学活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创造有趣多变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充分研究阅读教材从而发掘其中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知识,适当降低阅读难度,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引导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阅读的快乐,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2.阅读动机和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学生的阅读目的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工具型动机占主导。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或为了完成阅读任务,或为了通过考试而阅读。为完成任务而读会使阅读成为一种学习负担,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十分不利。英语是我们了解外族文化,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文化,从而融入国际生活的钥匙。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持积极态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外来文化中的积极方面。教师可利用影视、网络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认识、了解、接受优秀的外族文化,从而使起阅读目的多元化,达到综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并重。
3.学生的个性差异
现代的教学理论越来越注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其学习风格、方法策略、学习目的等等方面的不同,在阅读中表现为阅读能力和速度等的差异。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十分必要。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充分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的需要。
二、情感策略的实施
Oxford在“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中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其中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情感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一部分,包括降低焦虑感,自我鼓励和学习情绪的调整(Oxford,1990:17)。针对阅读教学中所涉及的情感因素,教师应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和运用相应的情感策略,以提高起阅读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
1.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尽管适当程度的焦虑和紧张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和速度,但过度的焦虑却会产生负面作用,表现为急躁,缺乏兴趣和毅力,难以树立信心,稍有困难就逃避退缩,甚至自我放弃等。过度焦虑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不适应、阅读材料难度过大,担心老师和同学的负面评价等等。过度的焦虑是阅读中最直接、最难以克服的障碍,因此降低焦虑感是有效阅读的第一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以下方法尽可能帮助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的课堂环境,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其需要。通过言语、身体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的尝试。教师还应当意识到自身的个性魅力与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亲和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学生学习上的焦虑感。”(张琼,2004:395)
(2)强化学生的策略意识。必要的学习策略的培训能使学生了解学习策略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在阅读中,适当的紧张可促使其集中注意力,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引起过度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阅读理解的失败。因此在阅读中要学会有张有弛,既不能过于放松,也要避免过度的紧张。
(3)正确使用其他教学辅助手段。如进行阅读前利用广播录音、电影片段等是学生较容易地进入状态,避免枯燥乏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自我鼓励
很多调查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往往表现出不自信。尤其是高职学生,词汇量小,知识面窄,阅读方法单一,技巧缺乏。而且在大学里由于学习难度较中学加大,外部压力减小,学习时间减少,学习效果不明显,因而容易在学习成绩和自信心之间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认识其心理状态,不但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还要让学生学会自我鼓励,因为“最有用的鼓励——在很多自主学习环境中唯一可得到的鼓励来自于学生自己。”(Oxford,1990:143)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优势,对其优势进行正面评价,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我鼓励。
(1)根据自己的优势在课外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自我训练以获得成就感以树立提高阅读能力的信心。
(2)对所面临的困难要做充分的估计,然后做出有意义的尝试。如词汇是学生在阅读中的一大难题,有的学生在阅读中一遇到生词就裹足不前。其实在任级别的阅读中中都会碰到生词,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不查字典也能完成阅读任务。
(3)教会学生对自己通过努力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和奖励,通过积极的归因,确立下一个目标。
3.自我情绪的调整
如果学生不了解自己的感觉且不了解自己如此感觉的原因,他就不可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正面影响。情绪调整对于识别妨碍学习的消极态度和情绪特别重要(Oxford,1990:144)。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的各种情绪变化,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积极的动机态度。“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束定芳,庄智象,1996:47)
Krashen“情感过滤”假设,缺乏自信心或产生焦虑会造成“无意识”的情感过滤,阻碍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深刻印象,在阅读中则表现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失败。在阅读教学中,情感因素可以说是进行有效的阅读理解活动的第一步。因此情感策略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首先要考虑的学习策略问题。
参考文献
[1]方良.阅读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J].科技资讯,2005(23).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张琼.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焦虑及期望的调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6):394-397.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4.
[5]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Oxford,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Boston: Heinte & Heinte Publishers,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