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置性作业,又称为前置性学习,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自主性的学习,它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初中语文的学科特点,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苏州园林》为例,浅谈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立足整体,明确目标
在进行说明文单元教学时,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堪称是说明文中的典范。所以在教学中,不妨以此篇作为教学的重点,以点带面地教会学生说明文的特点。但语文教材知识点多,没有必要在一篇课文里覆盖全部说明文的知识点,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取舍精当。叶圣陶的《苏州园林》,重在语言和结构,所以我的教学重点就确定为:其一,感受结构之美;其二,品味语言之美。当然,每篇文章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苏州园林》不仅是一篇普通的说明性文章,它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可以让学生走近园林,初步感受苏州的园林文化,所以本文还有一个教学重点——体味园林之美。
二、优化整合,有的放矢
1.导向性
前置性作业可以是下节课的重点甚至是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也能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如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之美”,我设计了下面这个前置作业:以某一段文字为例,找出这段文字中你认为语言运用方面的准确和生动之处。叶圣陶老先生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的这篇《苏州园林》在遣词造句上的精妙堪称是说明文中的“标本”,本课学习的重点也在于此。
2.层次性
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在布置前置作业时一定要面向全体,在作业的设计上要体现出梯度与层次,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题目, 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苏州园林》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中,有这样一条:文中为何不提及任何一个苏州园林的具体名称?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而言,在对本文说明对象的理解上可能会比较模糊,这样的问题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本文要说明的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3.趣味性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颇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 内容有创造性。比如前文所讲的《苏州园林》中提炼文章主要信息以及将文章内容重新排列组合这样的前置性作业,赋予了学生再加工再创造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写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 使之情绪高昂, 乐于思考, 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
如针对《苏州园林》的第一个教学重点——感受结构之美,我设计了下面两个前置性作业:其一,请选出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形成全文最主要的信息。其二,如果你将文章的内容重新排列组合,你会怎么做?《苏州园林》这篇文章在谋篇布局上很是讲究,从总写到分写,从主要到次要,从局部到细部,包括每一段里面的说明也很讲究,有严谨的说明顺序。这两个作业的形式,会让学生有一种主动探求,积极改动的兴趣,让他们在缩写改动之后,再对比原文,会更深刻体会叶圣陶老先生在篇章结构上的严谨有序,层次井然。
4.开放性
围绕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适时适量布置开放性作业, 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开放性要表现为有话题,可探究。文章最后一段说“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如果让你再介绍一点关于苏州园林的文化,你会介绍些什么呢?《苏州园林》这篇文章,不仅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见长,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设计这一题目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苏州园林的文化,从而加深对课文中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图画美,自然之趣的理解。
三、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着眼于单元教学的前置性作业,是让学生在展示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习得方法与技能,以此作为出发点,串联整个单元的课文,并能在自我学习中得到迁移和运用,体现“学”与“用”的结合,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充分做到整体教学。
如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通过对前置性作业的展示与分享,引导学生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说明语言的精妙之处。并引导学生归纳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生动各有哪几种类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个例展示交流,收集整理,达到类的认识。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前置性作业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让学生自主独立研读教材,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他们的探究学习,扩展学生的学科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传统的“有效教”转向學生的“有效学”,无疑是抓住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215006)
一、立足整体,明确目标
在进行说明文单元教学时,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堪称是说明文中的典范。所以在教学中,不妨以此篇作为教学的重点,以点带面地教会学生说明文的特点。但语文教材知识点多,没有必要在一篇课文里覆盖全部说明文的知识点,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取舍精当。叶圣陶的《苏州园林》,重在语言和结构,所以我的教学重点就确定为:其一,感受结构之美;其二,品味语言之美。当然,每篇文章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苏州园林》不仅是一篇普通的说明性文章,它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可以让学生走近园林,初步感受苏州的园林文化,所以本文还有一个教学重点——体味园林之美。
二、优化整合,有的放矢
1.导向性
前置性作业可以是下节课的重点甚至是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也能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如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之美”,我设计了下面这个前置作业:以某一段文字为例,找出这段文字中你认为语言运用方面的准确和生动之处。叶圣陶老先生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的这篇《苏州园林》在遣词造句上的精妙堪称是说明文中的“标本”,本课学习的重点也在于此。
2.层次性
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在布置前置作业时一定要面向全体,在作业的设计上要体现出梯度与层次,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题目, 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苏州园林》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中,有这样一条:文中为何不提及任何一个苏州园林的具体名称?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而言,在对本文说明对象的理解上可能会比较模糊,这样的问题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本文要说明的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3.趣味性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颇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 内容有创造性。比如前文所讲的《苏州园林》中提炼文章主要信息以及将文章内容重新排列组合这样的前置性作业,赋予了学生再加工再创造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写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 使之情绪高昂, 乐于思考, 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
如针对《苏州园林》的第一个教学重点——感受结构之美,我设计了下面两个前置性作业:其一,请选出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形成全文最主要的信息。其二,如果你将文章的内容重新排列组合,你会怎么做?《苏州园林》这篇文章在谋篇布局上很是讲究,从总写到分写,从主要到次要,从局部到细部,包括每一段里面的说明也很讲究,有严谨的说明顺序。这两个作业的形式,会让学生有一种主动探求,积极改动的兴趣,让他们在缩写改动之后,再对比原文,会更深刻体会叶圣陶老先生在篇章结构上的严谨有序,层次井然。
4.开放性
围绕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适时适量布置开放性作业, 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开放性要表现为有话题,可探究。文章最后一段说“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如果让你再介绍一点关于苏州园林的文化,你会介绍些什么呢?《苏州园林》这篇文章,不仅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见长,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设计这一题目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苏州园林的文化,从而加深对课文中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图画美,自然之趣的理解。
三、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着眼于单元教学的前置性作业,是让学生在展示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习得方法与技能,以此作为出发点,串联整个单元的课文,并能在自我学习中得到迁移和运用,体现“学”与“用”的结合,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充分做到整体教学。
如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通过对前置性作业的展示与分享,引导学生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说明语言的精妙之处。并引导学生归纳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生动各有哪几种类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个例展示交流,收集整理,达到类的认识。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前置性作业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让学生自主独立研读教材,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他们的探究学习,扩展学生的学科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传统的“有效教”转向學生的“有效学”,无疑是抓住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2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