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它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守卫领土是动物的本能,是人类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渊源。岳飞发出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冯宛贞率众痛击英法联军,激起民族万丈豪情;《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
  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无名战士”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珍藏七根火柴,因为红军大部队正遭遇着恶劣环境的挑战,党更需要保存火种(《七根火柴》)。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党的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义》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应仅仅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有位教师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学生的情绪激昂,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一件小事》里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魂》中小姑娘牺牲自己的利益制止了一场野蛮的冲突,让人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可使学生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此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也有益于塑造健康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学习《晋祠》,学生深深陶醉于祖国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我出了一道训练题:由对周柏唐槐的描写展开想象,写成抒情散文片断。学生思路大开,有的想到古老的中华民族虽经沧桑却生机勃发,有的想到老年人饱经风霜又焕发青春,都很精彩。学了《窗》后,学生无不认为不临窗病友冷漠、自私、忘恩负义、见死不救的性格可鄙,于是在续文中让他转化,醒悟过来后继续给其他病友带来欢乐;还有的学生颇有心计地让他饱受精神折磨,从中体现了豁达、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审美取向。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恰当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要求学生向教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什么的。2009年,我校组织了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增进了对教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作法。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在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学生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了情操,了解了风土人情,锻炼了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饲养小动物的爱好,我也支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们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这能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绝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但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
其他文献
近年,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
一、指导学生将文字变为图画    初中语文第三册《白杨礼赞》主要通过对白杨形神俱美的描写来达到赞美北方军民的目的。那么,白杨树与北方军民之间有哪些相似点呢?我首先从研究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入手,让学生领会象征手法的精髓,抓住课文中的白杨树枝、干、叶、皮的逼真描写,引导学生对照这些描写的文字进行写生练习,把文字转变为图画。几分钟后,一棵棵“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所有丫枝一律向上”,“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
目的:探讨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干扰素+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后获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7年03月~2019年06月收治的8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41例
食用当季菜已越来越被很多人重视,并得到肯定。立夏吃蚕豆饭,正是应时。  蚕豆饭,顾名思义,就是要有蚕豆。现在菜场里,蚕豆季时,更多的是又大又糯的日本蚕豆,而做蚕豆饭,我更偏爱翠绿个小、有些脆感鲜甜的本地蚕豆,做出的蚕豆饭更碧绿生青。不过,本地蚕豆一般也就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然后就落市了。看到过别人做的蚕豆焖饭,是连带蚕豆皮跟米饭肉丁一起焖煮而成的,口感上粉质软糯,色泽上有些黯淡。我是“好色”的,更
期刊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正如他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性格的伟大,国外许多关于心理研究证明,同样智商的人的成就差别在非智力因素。可见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实践证明,注意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心理素质,可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2.理解《沁园春·雪》的思想内容,抒发的革命豪情。  3.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4.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  5.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重点、难点  本文重点是写法和主旨的理解;难点是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教学过程    一、利用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电教化手段,通过多媒体展示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在文学、法学、政治、经济等领域中早就普遍广泛地运用了。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有创造。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比较法。  作家由于思想素质、文化修养不同,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不相同的。为能把握文章的思想特征,领略文章的艺术特色,我们运用比较法教学是必要的。  再从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上看,运用比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感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阅读教学非常必要。这里的阅读是指“大阅读”,既指对课本知识的阅读,又指生活中对报刊杂志等的阅读,还指对校本教材或地方教材的阅读,我们称其为“开放式阅读”,惟其如此,才能真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高中生语言发展的特点来看,高中生已经进入了“文化语言”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