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缨

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hd546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2年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200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获博士学位。1987年至2008年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重彩画研究会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长。
  部分展览及获奖:
  1987年至2006年间举办个人画展8次,曾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第八届全国美展”、“第十届全国美展”、“百年中国画展”、“新中国油画回顾展”等重要画展并多次获奖。
  收藏与出版: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油画博物馆、珠海古元美术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出版有《潘缨画集》《艺术之维—潘缨》《潘缨重彩画技法》《潘缨没骨画技法》《少数民族中国画名家系列—潘缨》《中国画名家画库人物卷—潘缨》《潘缨艺术创作状态》等。
其他文献
当代的艺术世界不断产生新的样式和新的观看方式,其中,独立动画就是一种。将影像动起来,这本来是人类的一个古老梦想,中国过去有皮影,西方在近代更是不断发明技术手段,试图将连续的图画动起来,如将若干张图画在机器上并置起来,快速叠放,使人的视觉产生观看动态的图像的印象。特别是当现代社会发明了电影这一技术后,人们对图画动起来有了新的知识和能力,使动画终于成为一种新型的图像表现方式。这和摄影技术的发明有些类似
期刊
建筑史如果只以风格和类型来定义建筑和划分建筑时代,《庇护所》这本书里所记录的东西,基本上不在标准和正统建筑史的视野之内,那么《庇护所》这本“野史”描述了什么呢?我以为,它除了记录了不同时代和地域,不同部落和人群的生活方式之外,更多的是现代人、特别是一些逃离大都市生活的年轻人,在乡间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庇护所就是他们的住所。  或许和庇护所最近和最多的话题应该是如何建房子。《庇护所》一书花了
期刊
自从1992年从中央美院硕士毕业后,于凡就开始组建自己的工作室,由于各种缘由,几经辗转先后在北京近郊的定福庄、798艺术区、环铁将府庄园等地成立过工作室。于凡现在的工作室位于远离城市喧嚣的黑桥艺术区D区,自2009年入驻至今已有3年时间。工作室占地总面积约2400平米,其中房屋与院落各占一半面积,这里也是黑桥艺术区最大的工作室之一。工作室的建筑样式整体呈L形,周围环绕着一百多棵槐树,随着四季的更替
期刊
国内有支付能力的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美国来读书,可是真要说美国的学校哪里好,知其所以然的未必有多少。美国的常春藤大学有名,很多人都知道。可是光有十家常春藤并不构成美国教育的全部,而且常春藤大学并不是孤立的象牙塔,它是美国教育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我最近有两次在美国“推销”美术史专业的经验,觉得可以和读者分享,它是很具体的教育措施,美国教育的优势其实就是从这一点点的细节积累出来的。  女儿念高中了,她们
期刊
在架上绘画遭到强烈质疑的今天,谈及写实绘画的终结早已不再是艺术圈的什么新鲜话题,更何况冷军先生的油画作品既不是“前卫”的装置艺术,又不是反叛的“现代艺术”,或者全感官的“新媒体”艺术。但是,当你驻足在冷军的作品面前,把当代艺术加给你的蒙蔽和成见,像剥笋一样一层层剥开;当你的双眼充斥着极端写实的油画技巧、极其简洁的整体与极尽丰富的细节之时,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来自生理的震撼,这震撼穿透层层油彩直抵本
期刊
空白:一个空无一物的博物馆,观众被要求将目光投向一面白墙,一个空架子,一间空荡荡的展厅。“关于空白及类似空白的绘画”十九世纪的艺评家如此评论着英国艺术家透纳的晚期作品。如今,透纳的这些作品被看做是寻找另外一种绝美境界的精神状态。 张恩利的画引起的就是类似的感触:第一眼看上去,这是些画在很大的画布上的平常之物,画面到处是空白,画的手法也稀松。大画布、日常生活用品和景象、画面的空白连同颜料涂在画布上的
期刊
罗玛:我很好奇为什么你的作品总能带来意外—这显然让人无从回答,还是换个角度吧,谈谈你童年记忆中最难忘或是最揪心的事?  臧坤坤:我想我的成长优势可能就在于我的父母不太管我,所以打小就很野,干了很多不怕死的事儿,比如说青岛那种靠海靠山的地势,爬悬崖游野海是很危险的,现在想想都后怕,那时候就经常背着父母干。记得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问自己“敢不敢去找我爸?”然后有一个声音在我脑袋里说“敢”,我就走着去了
期刊
我爱徐克02  60cm×16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期刊
无穷之地  24cm×26cm 纸本水墨 2014年
期刊
十多年前,本人曾写过一篇题为《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区别和分界》的短文(载《美术观察》杂志2001年第5期),此文虽然阐述了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特征,却未论及二者时间上的划分,而且,当时“后现代主义”被中国艺术界所热捧,“当代艺术”这个概念尚不清晰,也不像今天这么流行。由于西方现代、后现代和当代艺术的时间划分及其差异始终是我国学术界尚不明了但又需要厘清的问题,因此,笔者在上述文章的基础上,擴大论述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