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现状,提出合理的评定标准、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初中阶段贫困生档案、加强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思想教育等认定工作的改进措施,力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构建统一的资助数据集合,以保证资助资源的能够合理地进行分配,实现教育公平,保障贫困生的受教育权,提供更合理的机制,为贫困生认定工作提供有效的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义务教育(初中);贫困生认定;对策
一、义务教务(初中)阶段贫困生认定工作现状综述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教育重要阶段,初中贫困生问题亟待解决,党和政府对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贫困生问题十分重视,国内众多学者对此问题展开了积极研究。
从国家政策角度来看,学生资助义务教育阶段的政策包括:免学杂费、免费教科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四个方面。其中的免学杂费和免教科书费发范围是针对所有学生和针对试点地区的营养改善计划,这三部分资助政策都是由对象确定的,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需要认定与筛选,这就为贫困生的生活补助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资助政策上的标准,地方、学校的具体认定工作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贫困生是否可以接收到来自国家的经济补助。
刘泽云在《我国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分析》中指出我国现行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存在着“贫困生甄别困难,学校工作压力大”的问题,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于现在的学校中,有的时候,学校会出现老师辛苦,学校担责,家长不满等现实困境。从这些学者的研究来看,他们针对上述问题制定的对策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合理确定评定标准,统筹定位资助政策目标,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加强监督管理等,对学生资助的对象与主体、标准与形式、效果与伦理做出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宝贵意见。这些建议,有利于对学生资助政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可以发现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发展中提出修正措施。
虽然我国学者针对贫困生认定工作展开了积极研究并日益广泛和深化,但综观目前我国的研究成果,研究大多集中于高等教育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研究或者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资助政策研究,而对义务教育(初中)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在城市务工的农村子女在城市上学这部分贫困生群体研究更少。还有一部分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化节奏加快,带来的一些“城中村”学生要适应城市发展,转变角色,“城中村”这部分学生的贫困认定工作研究也很少。
综上所述,尽管研究者们对学生资助政策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围绕高等教育,少有涉及义务教育,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很少涉及城市义务教育中一些特殊贫困生的资助情况。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而可以沿着义务教育(初中)贫困生认定工作展开深入研究。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虽然从学生自主报名,到提供证明材料,到贫困生资格认定,再到补助的发放,每个环节的工作安排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但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还是会有很多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定对象界定缺乏操作性
学校虽然制定了相关贫困生认定的制度、条件、认定标准,但在具体操作中,因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导致界定困难。当前认定贫困生多是依靠贫困生申请、地区证明、学校对照认定标准查验,教育局再进行审核确认等形式,学校在标准下很难具体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真实家庭情况,对于贫困生界定具有被动性、缺乏操作性。
2.认定过程存在漏洞
首先,证明材料可信度低。贫困生证明作为学校判断的重要依据,它是由村委会、乡镇府开具,面对乡里乡亲,只要学生提出申请,基层办事人员一般也乐意帮助学生出具贫困生证明;有了这份证明后,后面的程序相对容易,这样贫困学生的可信程度就大大降低,致使学校认定工作难度较大。
其次,实地走访调查不充分。班主任老师在认定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在贫困生认定之初,班主任也刚接触这个班级,对于学生的情况了解不深,贫困生困难程度很难准确把握,影响学校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贫困生认定工作对策
1.扩宽贫困生资助资金来源
对于贫困生资助资金来源的问题,在国家实施的“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下,还应大力鼓励社会对贫困生的捐助,通过建立校友会等方式向优秀毕业生进行募捐,筹集资金,鼓励本校优秀毕业生积极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挥名人效应,鼓励学生向参与捐助的优秀毕业生学习,组织校内募捐,鼓励爱心传递。引起社会各阶层对贫困的关注,鼓励社会人士对贫困生进行帮扶,使得更多的贫困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募集资助资金来源。
2.完善健全贫困生认定机制
强化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健全贫困生认定的相关措施和标准,制定贫困生管理办法,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学生个人诚信系统、建立学校与政府协同监管机制、制定相对公平有效的评定标准;另一方面还应建立贫困生资助档案,加强贫困生信息库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义务教育阶段建立贫困生信息库,有助于为高中阶段及高等教育贫困生认定工作提供有力依据,便于对贫困生进行跟踪管理。
3.注重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经济问题虽是贫困学生面临的最迫切问题,但仅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贫困生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做好贫困生工作不仅要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还要给予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心理疏导的目的是使貧困生消除心理障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加强学生的自强意识,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实际,积极进行自我调节,在心理上战胜贫困和挫折。
小结
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贫困生认定工作程序合理规范,同时各级部门做好监督,提升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精准程度,确保资助落到真正需要的困难学生身上,实现教育公平、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楚天.陕西省普通高中贫困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9.
[2]张琼.肇源县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救助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王沛然.中国教育扶贫发展历程、问题与展望[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6):289-292.
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关键词:义务教育(初中);贫困生认定;对策
一、义务教务(初中)阶段贫困生认定工作现状综述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教育重要阶段,初中贫困生问题亟待解决,党和政府对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贫困生问题十分重视,国内众多学者对此问题展开了积极研究。
从国家政策角度来看,学生资助义务教育阶段的政策包括:免学杂费、免费教科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四个方面。其中的免学杂费和免教科书费发范围是针对所有学生和针对试点地区的营养改善计划,这三部分资助政策都是由对象确定的,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需要认定与筛选,这就为贫困生的生活补助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资助政策上的标准,地方、学校的具体认定工作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贫困生是否可以接收到来自国家的经济补助。
刘泽云在《我国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分析》中指出我国现行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存在着“贫困生甄别困难,学校工作压力大”的问题,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于现在的学校中,有的时候,学校会出现老师辛苦,学校担责,家长不满等现实困境。从这些学者的研究来看,他们针对上述问题制定的对策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合理确定评定标准,统筹定位资助政策目标,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加强监督管理等,对学生资助的对象与主体、标准与形式、效果与伦理做出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宝贵意见。这些建议,有利于对学生资助政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可以发现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发展中提出修正措施。
虽然我国学者针对贫困生认定工作展开了积极研究并日益广泛和深化,但综观目前我国的研究成果,研究大多集中于高等教育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研究或者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资助政策研究,而对义务教育(初中)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在城市务工的农村子女在城市上学这部分贫困生群体研究更少。还有一部分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化节奏加快,带来的一些“城中村”学生要适应城市发展,转变角色,“城中村”这部分学生的贫困认定工作研究也很少。
综上所述,尽管研究者们对学生资助政策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围绕高等教育,少有涉及义务教育,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很少涉及城市义务教育中一些特殊贫困生的资助情况。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而可以沿着义务教育(初中)贫困生认定工作展开深入研究。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虽然从学生自主报名,到提供证明材料,到贫困生资格认定,再到补助的发放,每个环节的工作安排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但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还是会有很多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定对象界定缺乏操作性
学校虽然制定了相关贫困生认定的制度、条件、认定标准,但在具体操作中,因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导致界定困难。当前认定贫困生多是依靠贫困生申请、地区证明、学校对照认定标准查验,教育局再进行审核确认等形式,学校在标准下很难具体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真实家庭情况,对于贫困生界定具有被动性、缺乏操作性。
2.认定过程存在漏洞
首先,证明材料可信度低。贫困生证明作为学校判断的重要依据,它是由村委会、乡镇府开具,面对乡里乡亲,只要学生提出申请,基层办事人员一般也乐意帮助学生出具贫困生证明;有了这份证明后,后面的程序相对容易,这样贫困学生的可信程度就大大降低,致使学校认定工作难度较大。
其次,实地走访调查不充分。班主任老师在认定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在贫困生认定之初,班主任也刚接触这个班级,对于学生的情况了解不深,贫困生困难程度很难准确把握,影响学校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贫困生认定工作对策
1.扩宽贫困生资助资金来源
对于贫困生资助资金来源的问题,在国家实施的“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下,还应大力鼓励社会对贫困生的捐助,通过建立校友会等方式向优秀毕业生进行募捐,筹集资金,鼓励本校优秀毕业生积极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挥名人效应,鼓励学生向参与捐助的优秀毕业生学习,组织校内募捐,鼓励爱心传递。引起社会各阶层对贫困的关注,鼓励社会人士对贫困生进行帮扶,使得更多的贫困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募集资助资金来源。
2.完善健全贫困生认定机制
强化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健全贫困生认定的相关措施和标准,制定贫困生管理办法,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学生个人诚信系统、建立学校与政府协同监管机制、制定相对公平有效的评定标准;另一方面还应建立贫困生资助档案,加强贫困生信息库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义务教育阶段建立贫困生信息库,有助于为高中阶段及高等教育贫困生认定工作提供有力依据,便于对贫困生进行跟踪管理。
3.注重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经济问题虽是贫困学生面临的最迫切问题,但仅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贫困生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做好贫困生工作不仅要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还要给予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心理疏导的目的是使貧困生消除心理障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加强学生的自强意识,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实际,积极进行自我调节,在心理上战胜贫困和挫折。
小结
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贫困生认定工作程序合理规范,同时各级部门做好监督,提升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精准程度,确保资助落到真正需要的困难学生身上,实现教育公平、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楚天.陕西省普通高中贫困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9.
[2]张琼.肇源县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救助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王沛然.中国教育扶贫发展历程、问题与展望[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6):289-292.
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 河南 郑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