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一)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定位及作用分析
1.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
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包括扩大现有农业规模和开发各种新项目,这些都意味着当地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增加,无论是增加经营品种还是扩大农业园生产面积都需要增加人手。
2.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拓展市民生活空间。
观光旅游农业能够满足城市居民追求返璞归真的需要,摆脱城市的喧嚣,工作紧张,生活繁杂带来的心理压力,为地处闹市、整天忙于工作的市民提供一片宁静的休闲空间,弥补城市文化的不足,更直接为我国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教育旅游、假日旅游、休闲旅游等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3.为市民尤其是学生提供体验农业的机会。
市民对农业园一般都比较注重实地体验,在农园里,市民通过参加各种田间劳动,不仅可以亲自体验农耕文化,享受到劳动带来的乐趣,而且可以从中学习农作技术,了解植物生长习性,从而达到接近自然、修生养性的目的。农园还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农林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为他们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4.提高农村的土地利用率。
发展观光农业不仅可以消除我国某些地区出现的土地抛荒与水域闲置现象,而且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传统农业的土地利用模式主要是平面结构,而观光旅游农业在各种现代生产技术的支持下,其土地利用模式则是以立体结构为主,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可以使农业生产克服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受制于土地自然供给的缺陷。
5.有助于吸引资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发展观光旅游农业一方面可以使一些具有创业精神的人由此获得实验场地,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有所成而又无用武之地之人发挥专业所长、大显身手,由此带动相关部门和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观光旅游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
传统农业作为一种弱势产业,其比较利益相对较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经济不仅可以通过增加农产品销售量、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而且能把农业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和生态效益等无形产品转化为经济收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而大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2.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观光旅游农业具有产业带动性,它打破了传统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能够扩大饮食服务业、工艺制作业、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的市场需求,从而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整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我国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基本都转移到大中城市,并不能直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而观光旅游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导游、服务人员,还需要大量从事商场、交通、住宿、饮食、文化等行业的人员,能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因此,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将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4.有利于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观光旅游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使得其从业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城市中科学文化等方面素质相对较高的市民,通过与都市游客的接触、学习和交流,促进了新观念、新知识及现代意识的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5.有利于加速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打破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而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旅游者的吃、住、行等问题,这就直接推动了当地宾馆业、交通业等行业的发展,因此,随着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不断加强,交通、商业、旅游服务业也会随之得到相应发展,这就客观上为乡村的城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加速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三)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观光旅游农业模式
1.观赏型旅游模式。
观赏型旅游模式是通过观赏达到旅游的目的,以眼观为主,让游客在观赏的过程中得以心旷神怡,通过参观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居民建筑、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业生产景观,由此了解当地传统文化、风俗民情和农业生产过程。
2.实践型旅游模式。
实践型旅游模式以亲身体验为特点,主要包括品尝型旅游模式、操作型旅游模式、学习型旅游模式。品尝型旅游模式,比如可以让游客直接品尝各种新鲜的、无公害的农产品,游客通过品尝这些真正的绿色产品达到零距离亲近自然的目的;操作型旅游模式主要是通过让游客亲身体验各种相对轻松的农活,既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增广见闻,又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学习型旅游模式主要是在观光旅游的同时,通过导游的讲解,让游客学习到各种农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的观赏型的农作物可以给人思想上的启迪,比如映山红,可以让游客记住我国革命历史,永远记住无数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让人们的心灵得以洗礼,品位得以提升,境界得以升华。
3.综合型旅游模式。
观赏型和实践型的旅游模式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的,综合型旅游模式就是把实践型和观赏型旅游模式结合起来,让游客进行全方位的旅游观赏的同时还亲身体验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四)农业观光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方向之一,在我国发展观光农业,有着众多有利条件。
1.观光农业投入少、收益高。观光农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
2.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并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具备发展观光农业的天然优势。
3.观光农业的一大特征是它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为观光农业增强了吸引力。
(五) 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建议
观光休闲农业虽是一项极具潜力的产业,但也要注意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如不顾条件一哄而上、项目论证牵强、资源利用不堪承载、环境污染等问题。
1. 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观光休闲农业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价值,尤其是对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经济发展多极增长趋势越来越明显,必须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农业资源的多样性功能,对观光休闲农业给予必要的宣传引导,支持其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一项新的产业。
2.抓住重点、搞好规划。立足我市为农业大市,以特色农业为主,按照资源特点、区域位置、产业优势等标准,选择一批有一定基础的村或社作为重点,建立观光休闲农业示范点、示范园区、示范带,给予一定的扶持,争取形成规模,取得效益。
3.突出特点,抓住优势。在进行观光休闲农业设计运作时,要突出特色,以特色占领市场,保持发展的持续性。首先是要突出农村这个中心环节,其次是要突出乡土气息,另外要抓住地域特色,避免千人一面、雷同模仿。从实际出发,努力挖掘,形成共同繁荣的旅游农业新局面。
(一)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定位及作用分析
1.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
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包括扩大现有农业规模和开发各种新项目,这些都意味着当地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增加,无论是增加经营品种还是扩大农业园生产面积都需要增加人手。
2.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拓展市民生活空间。
观光旅游农业能够满足城市居民追求返璞归真的需要,摆脱城市的喧嚣,工作紧张,生活繁杂带来的心理压力,为地处闹市、整天忙于工作的市民提供一片宁静的休闲空间,弥补城市文化的不足,更直接为我国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教育旅游、假日旅游、休闲旅游等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3.为市民尤其是学生提供体验农业的机会。
市民对农业园一般都比较注重实地体验,在农园里,市民通过参加各种田间劳动,不仅可以亲自体验农耕文化,享受到劳动带来的乐趣,而且可以从中学习农作技术,了解植物生长习性,从而达到接近自然、修生养性的目的。农园还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农林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为他们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4.提高农村的土地利用率。
发展观光农业不仅可以消除我国某些地区出现的土地抛荒与水域闲置现象,而且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传统农业的土地利用模式主要是平面结构,而观光旅游农业在各种现代生产技术的支持下,其土地利用模式则是以立体结构为主,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可以使农业生产克服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受制于土地自然供给的缺陷。
5.有助于吸引资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发展观光旅游农业一方面可以使一些具有创业精神的人由此获得实验场地,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有所成而又无用武之地之人发挥专业所长、大显身手,由此带动相关部门和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观光旅游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
传统农业作为一种弱势产业,其比较利益相对较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经济不仅可以通过增加农产品销售量、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而且能把农业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和生态效益等无形产品转化为经济收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而大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2.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观光旅游农业具有产业带动性,它打破了传统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能够扩大饮食服务业、工艺制作业、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的市场需求,从而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整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我国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基本都转移到大中城市,并不能直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而观光旅游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导游、服务人员,还需要大量从事商场、交通、住宿、饮食、文化等行业的人员,能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因此,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将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4.有利于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观光旅游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使得其从业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城市中科学文化等方面素质相对较高的市民,通过与都市游客的接触、学习和交流,促进了新观念、新知识及现代意识的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5.有利于加速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打破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而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旅游者的吃、住、行等问题,这就直接推动了当地宾馆业、交通业等行业的发展,因此,随着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不断加强,交通、商业、旅游服务业也会随之得到相应发展,这就客观上为乡村的城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加速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三)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观光旅游农业模式
1.观赏型旅游模式。
观赏型旅游模式是通过观赏达到旅游的目的,以眼观为主,让游客在观赏的过程中得以心旷神怡,通过参观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居民建筑、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业生产景观,由此了解当地传统文化、风俗民情和农业生产过程。
2.实践型旅游模式。
实践型旅游模式以亲身体验为特点,主要包括品尝型旅游模式、操作型旅游模式、学习型旅游模式。品尝型旅游模式,比如可以让游客直接品尝各种新鲜的、无公害的农产品,游客通过品尝这些真正的绿色产品达到零距离亲近自然的目的;操作型旅游模式主要是通过让游客亲身体验各种相对轻松的农活,既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增广见闻,又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学习型旅游模式主要是在观光旅游的同时,通过导游的讲解,让游客学习到各种农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的观赏型的农作物可以给人思想上的启迪,比如映山红,可以让游客记住我国革命历史,永远记住无数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让人们的心灵得以洗礼,品位得以提升,境界得以升华。
3.综合型旅游模式。
观赏型和实践型的旅游模式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的,综合型旅游模式就是把实践型和观赏型旅游模式结合起来,让游客进行全方位的旅游观赏的同时还亲身体验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四)农业观光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方向之一,在我国发展观光农业,有着众多有利条件。
1.观光农业投入少、收益高。观光农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
2.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并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具备发展观光农业的天然优势。
3.观光农业的一大特征是它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为观光农业增强了吸引力。
(五) 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建议
观光休闲农业虽是一项极具潜力的产业,但也要注意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如不顾条件一哄而上、项目论证牵强、资源利用不堪承载、环境污染等问题。
1. 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观光休闲农业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价值,尤其是对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经济发展多极增长趋势越来越明显,必须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农业资源的多样性功能,对观光休闲农业给予必要的宣传引导,支持其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一项新的产业。
2.抓住重点、搞好规划。立足我市为农业大市,以特色农业为主,按照资源特点、区域位置、产业优势等标准,选择一批有一定基础的村或社作为重点,建立观光休闲农业示范点、示范园区、示范带,给予一定的扶持,争取形成规模,取得效益。
3.突出特点,抓住优势。在进行观光休闲农业设计运作时,要突出特色,以特色占领市场,保持发展的持续性。首先是要突出农村这个中心环节,其次是要突出乡土气息,另外要抓住地域特色,避免千人一面、雷同模仿。从实际出发,努力挖掘,形成共同繁荣的旅游农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