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在文人画史上,吴镇是一位创作过大量渔父图和渔父词的艺术家,《渔父图》的真正魅力不仅体现在其绘画技法上,更体现在其意境上。渔父的概念,在中国绘画及哲学史上代代的演变和传承,渔隐的意境,是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们始终追求的理想境界。本文通过对吴镇及其《渔父图》的浅析,探寻这位传奇艺术家独特的生命智慧。
【关键词】:吴镇;渔父;构图;意境
一、中国古代“渔父”话题的源起
渔父,这一话题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辞》中有《渔父》篇,而关于作者的说法并无定论,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是屈原被流放后,政治上遭受迫害,个人人生遇到了磨难,处在困顿之境遇下所创作出来的作品。而茅盾的《楚辞与中国神话》和郭沫若的《屈原研究》认为并不是屈原的作品,是屈原的学生宋玉或战国时期楚国的人所作。以上观点各有主张,但说服力似乎都不够充分。现代学者在诸书中反复的论证,认为是屈原作品,文中以问答的方式表明自己的高尚品德,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洁身自好,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庄子》杂篇中也有《渔父》,篇文中的“渔父”为一名捕鱼的老人,通过与孔子的对话以及对孔子的批评,讽刺了儒家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思想,并借此表达了庄学提倡的顺应一切,还归自然的道家法则。此后,渔父的形象成为“渔隐”的代表,直至唐代才发生了转变。诗词文赋、 绘画音乐皆见之。词歌中山水的素朴秀丽,神情的悠然自得,都洋溢着浓浓的诗情画意。而诗词里所体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由于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渔父艺术逐渐由歌颂隐者转变为歌颂禅者。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历史上的渔父形象的铺垫,才有了吴镇的“渔隐”心境和“渔父”艺术以及他的《渔父图》。
二、吴镇的“渔父”之美
相比于元四家中的其他画家,王蒙热衷于仕途,结交众多达官贵人,只因时局动荡,才暂时选择归隐,而倪瓒早期的作品人物也多为风流名士,后来随着政局的改变,境遇的不同而产生了心境的变化,从比喻的意义上来说,倪瓒更像是屈原,不仅有洁癖,更是寧死也不愿意沾染世俗。而吴镇,则像是劝说屈原的渔父,心中坦然,外界纷繁杂乱,内心自有乾坤。吴镇平生所作《渔父图》甚多,现如今存世的有四幅,其中景物基本相似,共同的特征是所有的作品中都有一个超然脱俗的“渔父”,驾一叶扁舟或垂钓或泛舟逍遥游荡于开阔的水面之上。我们以其中一幅为例,浅析吴镇的“渔父”之美。
(一)画面构成形式
首先,在构图上来看,画面上端为起伏绵延的远山丛树,流泉曲水,中下端为近景,画平坡老树,相互交融,坡旁水泽,小舟闲泊。一渔夫头戴草笠,一手扶浆,一手执竿,坐船垂钓。整幅画“三段式”构图明显,从这种简约的画面中,仿佛可以看到他隐遁避世的思想情趣。其次,从他的笔墨特点来看,整幅画以水墨为主,善用柔润的线条勾勒山石轮廓,创造性的披麻皴法,罩上一层淡墨,然后再用浓墨点染,使画面浓厚而湿润,气韵更加生动,更有水墨效果。吴镇在这片天地里,又以“渔父”的形象为自我化身,使自己的心境在自己营造的理想之境里得到慰藉。而画中题诗,以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愤懑,是元代画作的时代特征。纵观中国绘画,在元代以前的绘画中,像这样以诗文和印章直接融合画面,相互补充结合的形式是没有的。这种在画上题诗的形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满足了画家们抒情泄愤的情感需要,因此,成为了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镇在《渔父图》等作品中的题画诗,也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表白。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表白来探寻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更好的体会他想表达的“渔隐”主题。
(二)内在绘画情感
以上对吴镇的绘画技巧的探析,我们不难发现,《渔父图》的真正魅力不仅表现在技法上,更体现在其意境上。渔民生活与山居不同,时常伴随着风险,没有山里中的宁静,渔父或钓、或捕,总在“风波”中生活,出入风雨,随波踏浪,是渔父生活的常态。吴镇的《渔父图》相关作品,画面总多萧瑟,没有可以依赖的宁静港湾,多是暮色苍茫,以一叶扁舟之微薄,横江海之上,渔父们在辽阔的江河中隨意荡舟,以心中的平和去融会外界的波澜,所以吴镇的《渔父图》表现的是内心的平和宁静,而不仅仅是外在身体的隐遁避世之举。这种心如止水,顺应万物的思想,是吴镇在渔父艺术中的思想凝聚,他以诗画的形式,传达了自己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解读。强调内在心性的修养,这样的思想在文人画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结语:
通过《渔父图》可以看出吴镇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绘画上,以抒写个人胸臆为重,是一个对人的生命价值意义有重要发现的智者,他的渔父艺术描绘了中国文人画史上较为绚烂的篇章之一,他的长处并不仅仅表现在他高超的笔墨技巧上,而更多体现在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正如他的题画诗所表达的那样,一叶扁舟荡然水上,让我们体悟到了“游于天地间,超脱归于自然”的至美感受。
参考文献:
[1]《楚辞》林家骊 译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5年1月
[2]《庄子》孙通海 译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6年1月
[3]《南画十六观》朱良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7月第1版
[4]《山水画纵横谈》王伯敏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10年1月第1版
[5]《元四家》杨建峰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4月
作者简介:马艺铭(1989—),女,汉族,籍贯:辽宁省灯塔市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美术理论。
【摘要】:在文人画史上,吴镇是一位创作过大量渔父图和渔父词的艺术家,《渔父图》的真正魅力不仅体现在其绘画技法上,更体现在其意境上。渔父的概念,在中国绘画及哲学史上代代的演变和传承,渔隐的意境,是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们始终追求的理想境界。本文通过对吴镇及其《渔父图》的浅析,探寻这位传奇艺术家独特的生命智慧。
【关键词】:吴镇;渔父;构图;意境
一、中国古代“渔父”话题的源起
渔父,这一话题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辞》中有《渔父》篇,而关于作者的说法并无定论,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是屈原被流放后,政治上遭受迫害,个人人生遇到了磨难,处在困顿之境遇下所创作出来的作品。而茅盾的《楚辞与中国神话》和郭沫若的《屈原研究》认为并不是屈原的作品,是屈原的学生宋玉或战国时期楚国的人所作。以上观点各有主张,但说服力似乎都不够充分。现代学者在诸书中反复的论证,认为是屈原作品,文中以问答的方式表明自己的高尚品德,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洁身自好,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庄子》杂篇中也有《渔父》,篇文中的“渔父”为一名捕鱼的老人,通过与孔子的对话以及对孔子的批评,讽刺了儒家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思想,并借此表达了庄学提倡的顺应一切,还归自然的道家法则。此后,渔父的形象成为“渔隐”的代表,直至唐代才发生了转变。诗词文赋、 绘画音乐皆见之。词歌中山水的素朴秀丽,神情的悠然自得,都洋溢着浓浓的诗情画意。而诗词里所体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由于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渔父艺术逐渐由歌颂隐者转变为歌颂禅者。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历史上的渔父形象的铺垫,才有了吴镇的“渔隐”心境和“渔父”艺术以及他的《渔父图》。
二、吴镇的“渔父”之美
相比于元四家中的其他画家,王蒙热衷于仕途,结交众多达官贵人,只因时局动荡,才暂时选择归隐,而倪瓒早期的作品人物也多为风流名士,后来随着政局的改变,境遇的不同而产生了心境的变化,从比喻的意义上来说,倪瓒更像是屈原,不仅有洁癖,更是寧死也不愿意沾染世俗。而吴镇,则像是劝说屈原的渔父,心中坦然,外界纷繁杂乱,内心自有乾坤。吴镇平生所作《渔父图》甚多,现如今存世的有四幅,其中景物基本相似,共同的特征是所有的作品中都有一个超然脱俗的“渔父”,驾一叶扁舟或垂钓或泛舟逍遥游荡于开阔的水面之上。我们以其中一幅为例,浅析吴镇的“渔父”之美。
(一)画面构成形式
首先,在构图上来看,画面上端为起伏绵延的远山丛树,流泉曲水,中下端为近景,画平坡老树,相互交融,坡旁水泽,小舟闲泊。一渔夫头戴草笠,一手扶浆,一手执竿,坐船垂钓。整幅画“三段式”构图明显,从这种简约的画面中,仿佛可以看到他隐遁避世的思想情趣。其次,从他的笔墨特点来看,整幅画以水墨为主,善用柔润的线条勾勒山石轮廓,创造性的披麻皴法,罩上一层淡墨,然后再用浓墨点染,使画面浓厚而湿润,气韵更加生动,更有水墨效果。吴镇在这片天地里,又以“渔父”的形象为自我化身,使自己的心境在自己营造的理想之境里得到慰藉。而画中题诗,以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愤懑,是元代画作的时代特征。纵观中国绘画,在元代以前的绘画中,像这样以诗文和印章直接融合画面,相互补充结合的形式是没有的。这种在画上题诗的形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满足了画家们抒情泄愤的情感需要,因此,成为了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镇在《渔父图》等作品中的题画诗,也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表白。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表白来探寻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更好的体会他想表达的“渔隐”主题。
(二)内在绘画情感
以上对吴镇的绘画技巧的探析,我们不难发现,《渔父图》的真正魅力不仅表现在技法上,更体现在其意境上。渔民生活与山居不同,时常伴随着风险,没有山里中的宁静,渔父或钓、或捕,总在“风波”中生活,出入风雨,随波踏浪,是渔父生活的常态。吴镇的《渔父图》相关作品,画面总多萧瑟,没有可以依赖的宁静港湾,多是暮色苍茫,以一叶扁舟之微薄,横江海之上,渔父们在辽阔的江河中隨意荡舟,以心中的平和去融会外界的波澜,所以吴镇的《渔父图》表现的是内心的平和宁静,而不仅仅是外在身体的隐遁避世之举。这种心如止水,顺应万物的思想,是吴镇在渔父艺术中的思想凝聚,他以诗画的形式,传达了自己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解读。强调内在心性的修养,这样的思想在文人画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结语:
通过《渔父图》可以看出吴镇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绘画上,以抒写个人胸臆为重,是一个对人的生命价值意义有重要发现的智者,他的渔父艺术描绘了中国文人画史上较为绚烂的篇章之一,他的长处并不仅仅表现在他高超的笔墨技巧上,而更多体现在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正如他的题画诗所表达的那样,一叶扁舟荡然水上,让我们体悟到了“游于天地间,超脱归于自然”的至美感受。
参考文献:
[1]《楚辞》林家骊 译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5年1月
[2]《庄子》孙通海 译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6年1月
[3]《南画十六观》朱良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7月第1版
[4]《山水画纵横谈》王伯敏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10年1月第1版
[5]《元四家》杨建峰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4月
作者简介:马艺铭(1989—),女,汉族,籍贯:辽宁省灯塔市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美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