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实施,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虽然目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度分析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并且意识到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语文教师应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发挥出阅读教学的价值,真正完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习惯是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但是由于教材的限制,容易致使学生失去兴趣。为了改善该问题,可以充分地运用课外读物,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有利于学生形成阅读习惯,从而可以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
新课改不仅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努力创新的新要求,更加对新时期进行人才培养策略和方向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来说,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需要完成的重点任务和难点任务。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不断创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小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各种需求,真正帮助小学生得到阅读领域的提升和进步。现如今,小学生成长发育的速度非常迅速,认知新事物的能力也是非常强悍的,如果教師始终对当代小学生进行传统阅读教育培养,那么小学生将会认为阅读教学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进而厌烦阅读教学。为了使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创新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使小学生完全投入到阅读学习中。通过这样的阐述,可以看出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之所以要不断创新,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满足小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需求。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展开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习惯使用“阅读+课堂讲解”的方式,想让学生在课堂中消化课文内容,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致使这种方式成为限制学生想象力的不良因素。并且,有些教师没有创新使用其他方法,没有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这会致使学生缺乏更多的阅读学习方法,不利于提升学习效果。很多低年级教师也没有真正在教学课堂中花费固定的教学时间凝聚在引导学生展开健康阅读并指导学生养成自身富有个人特色的阅读习惯上。
三、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开设课外阅读赏析课,提高阅读质量
无论是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还是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文本,亦或是丰富课外阅读的手段,皆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所做的一种准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在自主阅读方面还是比较欠缺主动性的,阅读的能力也并不是很强。因此,语文教师应定期在班级内部举办课外阅读赏析课,让学生基于自身所阅读的内容在课堂内部进行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在赏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效率。例如《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这本课外阅读文本,是小学生必读的一个内容。教师可以每周选择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在课堂中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其中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去学习。其次在课堂中对文本粗略阅读,了解文本讲述的内容。如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所讲述的就是一个孩童家庭里的生活故事。随后结合文本中所拥有的插图对内容进行理解,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对于低年龄的学生而言,主要训练阅读的兴趣、技巧,内部情感的挖掘通常会比较难,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气氛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是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环节的。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的环境。首先应在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如在学校内部粘贴横幅,“热爱书籍,享受阅读”,在每个班级内部也要设计阅读的口号,并将其粘贴在教室的两旁。其次定期举办校园阅读比赛,对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全校表扬,并颁布荣誉证书。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班级内部设置图书角,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便利。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文化,激发低年级学生对书籍阅读的兴趣。
(三)打好阅读基础,助力阅读起步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形成,甚至他们对书籍的认识都是模糊的,认为书就是故事书、绘本,更谈不上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和阅读思考等,这就需要教师科学、系统地引导。
1.提高朗读水平,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要借助朗读来重塑学生思维,并理解所读的文字。因此,教师要经常开展朗读活动,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让学生接受文字的熏陶,从而喜欢上阅读。
2.提高竞争意识,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
教师要善于借助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鼓励、奖励一些“先进”,从而带动一批又一批“追随者”,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机制,不断地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好的服务。例如,开展“一日领诵积分”活动。前一天晚上教师发布朗诵内容,学生录制朗诵音频,争取领诵名额,教师选出三名学生,第二天在班级内领诵,领诵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升级为“小导师”,每人带5名学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措施,一方面会逐渐提升学生参与语文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会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这对学生具有促学作用。因此,需要教师重视该习惯的培养工作,不仅要在课堂中强调,而且要联合家长共同帮助学生,为形成阅读习惯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韩海云.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的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04):19.
[2]罗惠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家长,2019(09):104-105.
[3]周洁雅.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引导实践[J].科普童话,2019(09):54.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习惯是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但是由于教材的限制,容易致使学生失去兴趣。为了改善该问题,可以充分地运用课外读物,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有利于学生形成阅读习惯,从而可以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
新课改不仅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努力创新的新要求,更加对新时期进行人才培养策略和方向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来说,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需要完成的重点任务和难点任务。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不断创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小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各种需求,真正帮助小学生得到阅读领域的提升和进步。现如今,小学生成长发育的速度非常迅速,认知新事物的能力也是非常强悍的,如果教師始终对当代小学生进行传统阅读教育培养,那么小学生将会认为阅读教学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进而厌烦阅读教学。为了使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创新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使小学生完全投入到阅读学习中。通过这样的阐述,可以看出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之所以要不断创新,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满足小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需求。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展开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习惯使用“阅读+课堂讲解”的方式,想让学生在课堂中消化课文内容,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致使这种方式成为限制学生想象力的不良因素。并且,有些教师没有创新使用其他方法,没有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这会致使学生缺乏更多的阅读学习方法,不利于提升学习效果。很多低年级教师也没有真正在教学课堂中花费固定的教学时间凝聚在引导学生展开健康阅读并指导学生养成自身富有个人特色的阅读习惯上。
三、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开设课外阅读赏析课,提高阅读质量
无论是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还是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文本,亦或是丰富课外阅读的手段,皆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所做的一种准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在自主阅读方面还是比较欠缺主动性的,阅读的能力也并不是很强。因此,语文教师应定期在班级内部举办课外阅读赏析课,让学生基于自身所阅读的内容在课堂内部进行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在赏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效率。例如《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这本课外阅读文本,是小学生必读的一个内容。教师可以每周选择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在课堂中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其中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去学习。其次在课堂中对文本粗略阅读,了解文本讲述的内容。如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所讲述的就是一个孩童家庭里的生活故事。随后结合文本中所拥有的插图对内容进行理解,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对于低年龄的学生而言,主要训练阅读的兴趣、技巧,内部情感的挖掘通常会比较难,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气氛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是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环节的。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的环境。首先应在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如在学校内部粘贴横幅,“热爱书籍,享受阅读”,在每个班级内部也要设计阅读的口号,并将其粘贴在教室的两旁。其次定期举办校园阅读比赛,对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全校表扬,并颁布荣誉证书。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班级内部设置图书角,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便利。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文化,激发低年级学生对书籍阅读的兴趣。
(三)打好阅读基础,助力阅读起步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形成,甚至他们对书籍的认识都是模糊的,认为书就是故事书、绘本,更谈不上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和阅读思考等,这就需要教师科学、系统地引导。
1.提高朗读水平,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要借助朗读来重塑学生思维,并理解所读的文字。因此,教师要经常开展朗读活动,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让学生接受文字的熏陶,从而喜欢上阅读。
2.提高竞争意识,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
教师要善于借助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鼓励、奖励一些“先进”,从而带动一批又一批“追随者”,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机制,不断地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好的服务。例如,开展“一日领诵积分”活动。前一天晚上教师发布朗诵内容,学生录制朗诵音频,争取领诵名额,教师选出三名学生,第二天在班级内领诵,领诵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升级为“小导师”,每人带5名学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措施,一方面会逐渐提升学生参与语文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会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这对学生具有促学作用。因此,需要教师重视该习惯的培养工作,不仅要在课堂中强调,而且要联合家长共同帮助学生,为形成阅读习惯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韩海云.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的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04):19.
[2]罗惠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家长,2019(09):104-105.
[3]周洁雅.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引导实践[J].科普童话,2019(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