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施工现场管理则是土建工程日常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只有切实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保证土建工程的质量。本文从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建筑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对策探讨
引言: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又是施工现场管理,它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在施工时对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声誉,使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
1.1企业管理不到位。
有些企业和部门漠视国家法律法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监管力度不够,忽视安全生产这一基础性工作,再加上一些项目经理及现场管理人员,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缺乏基本安全知识,不执行国家标准和规定,违章违规操作,且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疏于形式,使工人安全意识淡薄,从而成为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对建筑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2施工现场是施工生产要素的集中点。
其特點为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边性,人机的流动性并存。
由于人、材、机高度集中,存在着众多危险因素,这就决定了现场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多样性及持续性等。目前建筑施工安全领域的主要特点有:
(1)建设规模快速增长,施工难度加大,危险性也增大。
近几年,我国固定投资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建筑业总产值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建筑市场以高容量状态向前发展,专家预测这种状态至少要保持25—30年。
(2)工程建设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随着生产专业化,工程建设分工更细,新的经营模式,生产方式不断涌现,一些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施工企业,其安全生产保证能力与当前生产状况不相适应。
(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下。
工人的安全意识差,防护技能低,而职业技能的培训也远未达到要求。
2.建筑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2.1拉结筋的设置问题。
建筑的主体结构和填充墙之间的拉结筋设置很容易出现问题,现在已经舍弃了以往的甩筋的办法,而是直接植筋与主体结构之上。这就能够减少工作的难度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使得施工能够更容易的达到要求,而且价格上可以更加优惠。但是施工的时候由于人员的素质不齐等原因,也会造成施工上的问题,因此有以下的几点需要加强注意:
(1)技术工人需要持证上岗,专业性和工作的责任心是最首要的条件,工程负责人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查做好记录;
(2)在使用的材料商需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只能使用专用胶和专用固化剂,按规定时间限制去操作;
(3)植筋的时候需要规范化,只能是在混凝土上进行操作,而且操作的时候控制温度和深度以及一定的干燥程度等;
(4)完成植筋之后需要保持一段时间之内不受外界的干扰使其能够自行固化;
(5)加强植筋之后质量检测,保证质量到位而且没有污染。
2.2商品混凝土使用。
混凝土已经成为现在普遍使用在工程中的一种材料,但是其产品的类型多样,同时各有其性能的特点,所以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保证正确选择,使其各个方面能够达到工程的要求,保证质量。
(1)注意混凝土需要严格控制不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能在浇筑场出现被加水的现象,因为混凝土受到水灰比的影响较大,受到水的影响会直接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影响,灰水比越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高,水量过大的时候会使混凝土强度下降,甚至造成离析。
(2)注意混凝土在运输等情况中,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其塌落度会有一定的损失,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有较大幅度的损失就应该查明原因,如外加剂的加入量等需要严格控制。
(3)外加剂铝酸三钙在水泥中的加入量是有着严格要求的,供货方需要增加外加剂的指标来满足更加准确的混凝土使用要求。
(4)混凝土需要得到最佳的性能测试,加强浇筑之后对于表面的滚压,增加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增加质量监控和保护,避免产生裂缝。另外还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问题,在泵送的过程中需要就有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混凝土的流动性造成一些的问题。
2.3施工现场管理要以经济效益、科学合理、标准化、规范化为原则。
(1)加强技术指导。
施工现场由于机械种类多、施工流程和作业程序较为复杂,所涉及的技术种类繁多,强化技术指导是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基础措施也是重要措施。具体来讲,首先要熟悉图纸和施工合同,对工程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有准确的了解;其次要求技术指导人员和管理人员有十足的责任心和耐心,向作业人员详细讲解工序流程并作出严格的质量要求。
(2)强化材料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采购建筑材料时要对建材市场充分了解,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查,保证选购的材料价格合理以节约成本,保证材料质量过关以确保施工质量;规范施工现场的材料配置和取用,结合施工需要,合理分配材料,并对建筑材料的供应、运输、存放、取用等环节作出明确要求。
(3)采取协调和监督措施。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多种突发事件,如断电、停水、机械故障等,如果这些突发事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阻碍工程进展,甚至耽误工期。因而要做好施工现场各班组的协调工作,使其相互之间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及时反映和解决问题。
3.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3.1建立高效的施工管理体系。
施工现场管理要结合工程对象规模、特点及要求,确定施工项目的管理目标,建立适应项目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使项目班子能精干高效地运转。对于项目明确了总体管理目标后,还要明确施工期间各阶段的分目标,即工程质量、进度等产品成果性目标,工程成本、劳动生产率等管理效率性目标。落实制定的目标: (1)要落实目标的责任主体,即谁对目标负责;
(2)要明确目标主体的责、权、利;
(3)要落实对目标责任主体进行检查、监督的上一级负责人及手段;
(4)要落实目标实现的保证条件。
具体来说:施工现场管理的首要条件,是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分工明确,管理到位,责任到岗位,加上企业的管理体系提供的监督和保证,最终实现项目的各项目标。
3.2加强人才培养计划。
在人才的培养上企业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懂得选拔人才,重视人才和培养人才,使人才资源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人才的凝聚力得到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需要对于人才的培养计划加强重视,注重挖掘人员的长期潜力,懂得创新和发展,不能目光短浅。人才培养计划离不开有组织的培训,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人才能力的培养,如利用企业内部培训、企业外送培训和鼓励人才自学等方式形成专业化的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应具有针对性,专业化和技术化,使得人才队伍发展更加全面齐全。
3.3加强企业机制改革,提高企业效益。
建筑工程是一个长期实施的过程,其中涉及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建筑施工管理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企业需要对施工的全部过程进行责任明确和完善管理的系统化,保证职责在确定的人手里,并且实施到位。这样就要求企业加强改革机制,建立责任机制,将人力、财力等明确化,形成一个系统化专业化的结构,在管理上才能够更加到位。
3.4用核心力量武装企业,资源共享。
技术上的创新是企业流动的血液,企业要想取得好的效益,需要保证技术力量处于尖端优势地位。技术上的革新要求新的技术和工艺上得到改革,按照市场需求去进行技术创新,保证抢占市场先机,根据市场的不同发展和要求去进行技术的改革。
(1)企业需要取得技术先机,在行业之中占得优势,这是竞争中最重要的一点。
(2)在对于新技术的开发上,需要注意各种创新技术的利用,用最先进的装备来提高施工水平,保证技术和施工效率同步提高,保证企业稳定的技术水平。
(3)企业要实现资源共享和战略联盟,加强各大企业之间的交流,实现资源的优化,与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开展合作,互相提高技术和技能,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前段性。
4.结束语
施工现场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要想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就一定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组织施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为企业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帆.建筑施工企业强化现场管理探析[J];企业研究;2011年14期.
[2]李伟.浅析土建施工现场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0期.
[3]谢建军,闫峻.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4]杨澍.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才智;2011年22期.
[5]陈振武.浅谈如何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J];科学之友;2011年16期.
[6]吴云.论施工项目现场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0期.
【关键词】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对策探讨
引言: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又是施工现场管理,它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在施工时对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声誉,使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
1.1企业管理不到位。
有些企业和部门漠视国家法律法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监管力度不够,忽视安全生产这一基础性工作,再加上一些项目经理及现场管理人员,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缺乏基本安全知识,不执行国家标准和规定,违章违规操作,且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疏于形式,使工人安全意识淡薄,从而成为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对建筑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2施工现场是施工生产要素的集中点。
其特點为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边性,人机的流动性并存。
由于人、材、机高度集中,存在着众多危险因素,这就决定了现场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多样性及持续性等。目前建筑施工安全领域的主要特点有:
(1)建设规模快速增长,施工难度加大,危险性也增大。
近几年,我国固定投资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建筑业总产值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建筑市场以高容量状态向前发展,专家预测这种状态至少要保持25—30年。
(2)工程建设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随着生产专业化,工程建设分工更细,新的经营模式,生产方式不断涌现,一些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施工企业,其安全生产保证能力与当前生产状况不相适应。
(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下。
工人的安全意识差,防护技能低,而职业技能的培训也远未达到要求。
2.建筑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2.1拉结筋的设置问题。
建筑的主体结构和填充墙之间的拉结筋设置很容易出现问题,现在已经舍弃了以往的甩筋的办法,而是直接植筋与主体结构之上。这就能够减少工作的难度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使得施工能够更容易的达到要求,而且价格上可以更加优惠。但是施工的时候由于人员的素质不齐等原因,也会造成施工上的问题,因此有以下的几点需要加强注意:
(1)技术工人需要持证上岗,专业性和工作的责任心是最首要的条件,工程负责人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查做好记录;
(2)在使用的材料商需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只能使用专用胶和专用固化剂,按规定时间限制去操作;
(3)植筋的时候需要规范化,只能是在混凝土上进行操作,而且操作的时候控制温度和深度以及一定的干燥程度等;
(4)完成植筋之后需要保持一段时间之内不受外界的干扰使其能够自行固化;
(5)加强植筋之后质量检测,保证质量到位而且没有污染。
2.2商品混凝土使用。
混凝土已经成为现在普遍使用在工程中的一种材料,但是其产品的类型多样,同时各有其性能的特点,所以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保证正确选择,使其各个方面能够达到工程的要求,保证质量。
(1)注意混凝土需要严格控制不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能在浇筑场出现被加水的现象,因为混凝土受到水灰比的影响较大,受到水的影响会直接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影响,灰水比越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高,水量过大的时候会使混凝土强度下降,甚至造成离析。
(2)注意混凝土在运输等情况中,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其塌落度会有一定的损失,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有较大幅度的损失就应该查明原因,如外加剂的加入量等需要严格控制。
(3)外加剂铝酸三钙在水泥中的加入量是有着严格要求的,供货方需要增加外加剂的指标来满足更加准确的混凝土使用要求。
(4)混凝土需要得到最佳的性能测试,加强浇筑之后对于表面的滚压,增加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增加质量监控和保护,避免产生裂缝。另外还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问题,在泵送的过程中需要就有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混凝土的流动性造成一些的问题。
2.3施工现场管理要以经济效益、科学合理、标准化、规范化为原则。
(1)加强技术指导。
施工现场由于机械种类多、施工流程和作业程序较为复杂,所涉及的技术种类繁多,强化技术指导是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基础措施也是重要措施。具体来讲,首先要熟悉图纸和施工合同,对工程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有准确的了解;其次要求技术指导人员和管理人员有十足的责任心和耐心,向作业人员详细讲解工序流程并作出严格的质量要求。
(2)强化材料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采购建筑材料时要对建材市场充分了解,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查,保证选购的材料价格合理以节约成本,保证材料质量过关以确保施工质量;规范施工现场的材料配置和取用,结合施工需要,合理分配材料,并对建筑材料的供应、运输、存放、取用等环节作出明确要求。
(3)采取协调和监督措施。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多种突发事件,如断电、停水、机械故障等,如果这些突发事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阻碍工程进展,甚至耽误工期。因而要做好施工现场各班组的协调工作,使其相互之间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及时反映和解决问题。
3.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3.1建立高效的施工管理体系。
施工现场管理要结合工程对象规模、特点及要求,确定施工项目的管理目标,建立适应项目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使项目班子能精干高效地运转。对于项目明确了总体管理目标后,还要明确施工期间各阶段的分目标,即工程质量、进度等产品成果性目标,工程成本、劳动生产率等管理效率性目标。落实制定的目标: (1)要落实目标的责任主体,即谁对目标负责;
(2)要明确目标主体的责、权、利;
(3)要落实对目标责任主体进行检查、监督的上一级负责人及手段;
(4)要落实目标实现的保证条件。
具体来说:施工现场管理的首要条件,是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分工明确,管理到位,责任到岗位,加上企业的管理体系提供的监督和保证,最终实现项目的各项目标。
3.2加强人才培养计划。
在人才的培养上企业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懂得选拔人才,重视人才和培养人才,使人才资源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人才的凝聚力得到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需要对于人才的培养计划加强重视,注重挖掘人员的长期潜力,懂得创新和发展,不能目光短浅。人才培养计划离不开有组织的培训,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人才能力的培养,如利用企业内部培训、企业外送培训和鼓励人才自学等方式形成专业化的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应具有针对性,专业化和技术化,使得人才队伍发展更加全面齐全。
3.3加强企业机制改革,提高企业效益。
建筑工程是一个长期实施的过程,其中涉及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建筑施工管理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企业需要对施工的全部过程进行责任明确和完善管理的系统化,保证职责在确定的人手里,并且实施到位。这样就要求企业加强改革机制,建立责任机制,将人力、财力等明确化,形成一个系统化专业化的结构,在管理上才能够更加到位。
3.4用核心力量武装企业,资源共享。
技术上的创新是企业流动的血液,企业要想取得好的效益,需要保证技术力量处于尖端优势地位。技术上的革新要求新的技术和工艺上得到改革,按照市场需求去进行技术创新,保证抢占市场先机,根据市场的不同发展和要求去进行技术的改革。
(1)企业需要取得技术先机,在行业之中占得优势,这是竞争中最重要的一点。
(2)在对于新技术的开发上,需要注意各种创新技术的利用,用最先进的装备来提高施工水平,保证技术和施工效率同步提高,保证企业稳定的技术水平。
(3)企业要实现资源共享和战略联盟,加强各大企业之间的交流,实现资源的优化,与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开展合作,互相提高技术和技能,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前段性。
4.结束语
施工现场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要想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就一定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组织施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为企业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帆.建筑施工企业强化现场管理探析[J];企业研究;2011年14期.
[2]李伟.浅析土建施工现场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0期.
[3]谢建军,闫峻.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4]杨澍.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才智;2011年22期.
[5]陈振武.浅谈如何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J];科学之友;2011年16期.
[6]吴云.论施工项目现场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