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rts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这样一段话:“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可见,新课改在强调阅读的基础上十分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非常关注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就只能是空谈。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在我们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没能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物的情感、命运化作自己的情感体验,融进自己的认知世界。而是仅仅将其作为知识传授,即教师对所讲读的内容没有与之产生自己内在的情感共鸣,文学作品中的个体形态没能成为教师生命体悟中的一部分,即便是有,也往往由于教师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或感知的疲惫性,只是简简单单地将统一的共识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授课内容又怎能让学生为之动容,又如何让学生从中体味出大自然丰富多彩和人生百味呢?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真正理解作品。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位优秀的的教师都是情感极为丰富的人。教育工作充满诸多的艰辛与不易,如果我们能够满怀喜悦,充满情感和活力去对待,那么我们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完成它,甚至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的使命。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语文是对诗意的追求,语文是要呵护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语文是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所有这些理想的实现,无不需要情感的支撑。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有情感。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必须能做到以情情感。如果一个老师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语言平白,情感淡漠,只是做一番干巴巴的分析讲解,其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课文,如果说教师缺少了情感基调,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呢?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李镇西也认为:“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语文教师当然不一定是诗人,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感染学生——对任何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说,她讲《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他就是深刻同情二战中苦难人民的罗森塔尔;她讲《小狗包弟》,他就是深感愧疚的巴金;他讲《雨巷》,他就是满怀惆怅和失落的戴望舒。
  可以说,缺乏了情感,就暗淡了教育,缺乏了情感,就断了教育的血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只有充满情感地去面对,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爱它,才能真正获得事业的成功,享受成功的幸福。
  那么,语文老师的情感从何而来呢?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教学的爱,应该是情感的源头活水。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等都有一段为走上讲台而执著追求的感人故事。他们也正是凭借着对语文教育满腔热忱的爱,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上做出非凡的业绩。于漪老师的语文课总是充满情感,这不能说那不是她爱的表达与倾诉。有了爱心带来的情感,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引导。情感来自自信。语文教师要做文本作者的“知音”。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文本,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熟悉教案,才会成竹在胸,充满自信;才可能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风度翩翩,声情并茂,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有了自信带来的情感,可以营造语文教学的生动气氛,开辟语文教学的崭新天地。
  从学生这一方来说,情感也至关重要。情感的愉悦往往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催化剂,有情感体悟的东西最容易被感知、消化、理解,否则,学生很难融入其中。而且,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的语文必然饱含着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命运,情感不够细腻的学生,很难很好地解读课文、理解课文、走近作者,往往只停留在表层,在饱含情感洋溢的情感的文字前,内心却“波澜不惊”。这样学习,又怎能让学生不“游离”其外呢。
  新课程内容的调整更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性,而这种“联系性”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以往的那些虽是经典名篇的课程内容,由于时间或空间的距离,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说已经很难解读,如鲁迅先生的很多优秀作品被从中学课本中删去也有这样的原因。虽然我们经常教导他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远离的感觉实在让他们难以有情感上的体悟,这种没有体悟的求知能让我们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吗?而这一具有选择性、时代性且切合学生情感体悟的改革,正应了学生心灵深处久违了的呼声。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早就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语文就是生活。而生活本身就少不了体验、品味、参悟。在情感体悟中,教师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持续深入的体悟,解读其丰富的意蕴。教师发乎于心、形之于辞的情感体悟,必会感染学生,在学生的内心激起层层美丽的涟漪;而作为学习主人身份的学生,则在动之于情、感之于理的体悟中,解读课文,走近作者,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应努力让学生用多情兼情感去收获人生感悟,收获人间真爱,在通达事理、明辨是非中提高理解力。
其他文献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双语学校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少地方出现了双语班、民族班。凉山彝族地区的彝汉双语教育突飞猛进,也有了很大的成就。身为一名彝族教师,本人认为在凉山地区进行彝汉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彝族地区的学生很快掌握汉语,更快捷的理解和掌握各学科知识。  一、彝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要获取现代文明、学习先进知识,必须掌握汉语  不掌握汉语制约着彝族地区经济、教育、文化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德育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注重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对德育的重视不仅仅是体现在开设思想品德课,而且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渗透一些德育内容。例如德育教育就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系统、专门地接触语言文字就是从小学语文教学开始的。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主要从我国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的现状以及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两方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识字任务有明确的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这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艰巨的学习任务。那么教师如何把这一艰巨的任务变成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活动,突破教学难点呢?  我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出一些识字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让汉字“生动形象”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多层砖混房屋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提高多层砖混房屋的施工质量,积累多层砖混房屋的施工经验,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多层砖混房屋; 施工; 问题; 措施;  前言  近十几年来,兴建了大量的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住宅、办公楼、教学楼、食堂、礼堂和仓库等房屋普遍采取砖混结构形式。其建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安居"问
期刊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一、在有声诵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三、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之,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握住新课标的要求,在打牢学生基础的前提下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循序渐进,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 诵读 师生互动  
摘要:但随着挤塑板在工程中的大量使用,在外墙保温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的问题,本文重点针对河北省外粘挤塑板(XPS板)外墙外保温做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外粘 挤塑板 外墙外保温问题  目前河北省常见的外粘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做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粘模塑板(EPS板)外墙外保温做法,另一种就是外粘挤塑板(XPS板)外墙外保温做法。两种做法形式相似,都是在工程主体完成后,先用粘结材料把保温板粘结在砌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