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民歌教学新探

来源 :新课程研究(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nu9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无价瑰宝,千百年来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中以欣赏、学唱等形式融入了大量不同地区的优秀民歌.然而,受到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不足的限制,若仅仅采用聆听、模仿等常规又略显枯燥的教学方法,很难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易感受到各地民歌的韵味.若以民歌中“方言”这一特点为切入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则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民歌,从而喜爱、传承民歌.
其他文献
好的课堂,带给学生的必定是一次有深度的学习、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一种快乐的高级体验.这一切都离不开课堂上看似普通的“儿童好问题”.文章介绍了“儿童好问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儿童好问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类型,并探索了“儿童好问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成策略.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以课程教学为载体的德育是最基本、最自然的德育形式.学科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前深入备课,找到教学内容与德育的结合点,并精心设计教学;在课中灵活运用适当的资源和教学方法,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同时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后利用丰富的实践活动,厚植德育情怀,如此,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目的.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道德品质需培养、思想观念待塑造,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就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法治意识,并积极发挥自身的德育职能,将德育渗透至日常教学中,从而达成以道德浸润学生心灵,以法治规则塑造学生行为习惯的目的.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多层面、多维度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
言语表达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备的重要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言语表达受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语法错误、使用不当等问题.对处于言语表达形成关键期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要运用教材中优秀的母语表达范式来规范学生的言语表达,逐步提升学生运用母语的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德育课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新时代的德育必须注重实践和创新,切实推动家校合作,以引导学生正确传承和践行优良品德,从而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习得知识,更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知识学习过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这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让学生能更加系统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合理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起到强化互动、优化教学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提问的相关对策,以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精选、设计科学,采取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兼顾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每个单元都实现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统一和融合.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语文要素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注重语文要素“点”与“面”的螺旋式发展,注重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效联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大量的无序和随意现象,很多教师是在低层次的实践中摸索成长,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从生命的高度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树立建构主义教学观,运用启智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启智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个环节:开放式导入——动态生成,互动深化——巩固练习,当堂检测——开放式小结,其核心理念是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唤醒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识字既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又是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前提,因此,强化识字教学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识字的重点在于识字形、思内涵、善表达,需要学生将汉字的读认写与字义以及汉字使用结合起来,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可借助微课,从情景造势、掌握规律、表情达意三个维度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识字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育部将体能模块纳入了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必修必选内容.作为全新的必修模块,体能模块因此也成了近期高中体育课改的探讨热点.体能模块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能,而且在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中起着主导作用.文章以上海市第一中学开设的专项化课程为例,以高中体能模块为主线,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以周期性训练为原则,从一般体能到专项体能,从单个知识点到整体知识体系,就体能模块的结构化教学案例设计做一些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