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专业就业率高说明了啥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023061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某教育网站发布的《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自2010年到2015年,在硕士研究生各学科(不含艺术学科)中,哲学招生人数不及1万,仅是工学招生人数的零头。然而,近期北京市教委发布的《2016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在北京地区本科及以上的学生中,哲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最高。
  在流行的观念里,文史哲被视作冷门学科。但是,作为一个在中文系读了4年本科,且还要读两年研究生的人,我始终觉得就读这个专业三生有幸。与文字交游,拓宽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夕阳西下之际,文学的力量带人看见王维眼里的浑圆落日,让人体会瘦马边马致远的肝肠寸断。通过文字,能看到所有的人世,看到不存在的幻梦,也能听到沉默里的回声。
  文史哲报考人数比理工科少,有社会需求量的因素。文史哲专业不论是从就业面还是平均工资待遇,都处于弱势的地位,所以选择这些专业的人数必然较少。这不能全怪社会和人的功利。
  很多人对文史哲学科有一种偏见,觉得学中文就要当作家,学哲学就要成为思想家,学史学就要谱写历史。若真是这样,学习这些专业自然出路狭窄。
  对基础学科的需求,应渗透到各个领域和方向,既为大师提供土壤,也能协助建构社会整体人文环境。虽然艺术家和思想家不多,但是每个行业都需要艺术与思想之光。这样的社会环境已经离我们不远,哲学专业的高就业率就是苗头。
  很多父母希望子女选择就业机会更多的学科。这或许和那一代人所经历的物质匮乏时代有关,他们需要丰富的物質来保证内心的安全感。在我们这代人为人父母时,状况多少会有改观。我身边很多同龄人都希望孩子将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路。
  文史哲的相关工作,可谓润物无声,回报周期漫长,这也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让真正热爱的人留下来。作出这种选择,也许不会那么快就看到花和果,也暂时不会有什么名利回报,但能找到根深叶茂的踏实感和成就感。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1月11日)
  ■
  考生在积累材料时要关注一些社会时事类的素材,不要只注重人物素材。对事件素材考生要有意识地收集整理,这是考生形成自己的思维与拓宽视野的好方法。
其他文献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傲骨,即骨气,是气节,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中。  气节,是一种藐视权贵的狂气和坚持人格独立的硬气。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文典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介石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而这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
期刊
只因考百分,赏你一个吻;只因差几分,罚你一耳光。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考得好,家长喜上眉梢、学生喜笑颜开,“吻痕”如花,在脸上甜蜜绽放;考得不好,家长金刚怒目、学生愁眉苦脸,“耳光”如椒,在心头辛辣焦灼。  劝君莫唯分数论,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钱学森曾问到:“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一位富太太到寺院進香,看到一个叫戒痴的小和尚穿得很破烂。她问师父:“那个可怜的小和尚是谁?”师父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富太太觉得戒痴可怜。太太说:“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  其实,并不是寺里穷得没有钱给戒痴做衣服,而是戒痴太调皮,在寺里上上下下地跑,有时候还跑到山里爬树摘果子,给他做的每件新衣服都会很快被穿破。这次有施主指出了,师父便给
期刊
翻看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五年的作文题都以材料作文题的形式出现,都是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后,根据要求作文。题目要求中均有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等类似表述。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在读懂“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立意写作,那么读懂“材料内容及含意”就非常重要了。尤其是2015年开始使用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在原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
期刊
高考临近,很多考生都在为高考作文写不理想而焦虑不已“急来抱佛脚”时,便常会提及到这样一些问题,那就是要不要多背几篇“满分作文”或“高考范文”。這些作文有的语言优美,有的构思精巧,有的立意深刻,有的新意迭出,每一篇都有着独特的味道。在距离高考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背诵下来这样一些文章,语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但这并不是万能钥匙,考生应谨慎对待。  高考作文作为中学写作教学的“指挥棒”,其“评分标准”,意
期刊
离开老家已是第十一个年头了。往年这个时节,枝丫是新的,秃秃的小芽青葱得不晓世事,只顾亮着、绿着,再抽出更绿的条儿,一劲儿甩出更多生命力来,恰如当年的我。自上学以后,再也没有回过老屋了,不知道它是否和爷爷的牙一样被旱烟侵蚀得黝黑。  小时候,时常听到雨从屋檐漏下来,淅沥地打在明黄色的老旧窗框上。不时地,一些调皮的雨也会从窗框旁、玻璃边雀跃地逃出来,哗哗地浸染了墙根。冬天,雨变成了雪,变成了冰,冻在房
期刊
写作指导  一、多维度思考  多角度思维,是从一个信息点出发,发挥联想,不时地换个角度去想,从而引出不同的结果。考生只要从一点出发,向四面八方发散开来,把所能想到的角度都想到,以期寻求更多更新的思想,即可“优”中选“新”,“可”中选“特”。“顺则凡,逆则仙”,考生的思路若能跳出常规,就能避免平庸,开创一片新天地。  “多维度思考”对一篇文章能否写得深刻,能否增加得分有十分關键的作用。只有深入地多维
期刊
《孟子》有言:“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这就是成语“闻过则喜”的由来,它体现了子路宽广真诚的胸怀。人本来就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参照他人的评价来更好地了解并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让我们更轻易、频繁地对他人生活指指点点,殊不知,这样的评价有时也会演变成无形的“绑架”。  看见开豪车的年轻女子,有人评价“傍大款”;看见朋友圈里晒度假美景照片的,有人评价说“炫富”;看见公交
期刊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他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来到店里时,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脆。最后店员拿出价格昂贵的工艺碗,结果还是让他不甚满意。最后店员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拿着碗轻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鉴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店员一听,立即取来一只质量上好的碗交给他:“你用这只碗去试试
期刊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于2017年1月14日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供給侧”“工匠精神”“洪荒之力”“吃瓜群众”“蓝瘦,香菇”等词语上榜。  语言既是思想表达、人际交流的工具,也是公众心理、社会情绪的载体,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时代性。尤其是“人人都有麦克风”自媒体时代,网络为流行语的衍生、传播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隔三差五就有一个网络流行语诞生,通过病毒式传播,一天就能热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