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遵循小学生特点及思维品质的发展,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供商榷。
一、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情趣。如教学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例:9 2运用凑十法,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实物图和图解,结合操作活动。"想:9加1得10,10加1行11"。9 2=11的思路,再引导学生把思路迁移到学习例2:9 3、9 7。
2、要重视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自觉性
(1)读说训练.小学生好说好动,善于模仿,开口讀的记忆方法比默记的效果好,多种感官同时参加学习的效率高。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情况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反过来,由于语言的经常磨练,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这此有利特点和根据思维的发展与语言训练的辩证关系,注意加强说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的有效手段,在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说算理、讲思路。
(2)说理训练.计算与解答应用题,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如14-9=?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迅速说出得数,还会讲出是这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开始解答简单应应用题时,就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训练,如第二册第90页例6:"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图示是实物图和文字表达的长方条形图结全。图分成哪两部分?怎样算红花的朵数?"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直观图示和操作活动,按照"想"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依次说出:红花的朵数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要计算红花的朵数,就是把红花中两部分的朵数结全起来。
(3)表述整数四则坚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能根据法则,结合竖式计算,口头表述演算过程。有条理的边想、边说、边算。既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法则中顺利步入运算之门,保证多数学生初期运算的正确性,又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第二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中的进位加例3:34 28=()。竖式的下面写上:"个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学生开始计算进位加时,容易忘记进上来的1,为了避免遗忘,强调要把进上来的1先加上,但仍有部分学生要忘记。为此,在教学的初期,可教给学生口头表述演算过程的方法:个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十位上1加3得4,再加2得6,十位上写6;和是62。
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思考问题严密、敏捷、反应迅速等。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很重要,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要重视双基训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想出合理、敏捷解决问题的方法。
1、基础题要教好练透。使学生弄清算理,掌握计算思路。
2、简缩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口算速度。简缩思维过程,就是口算时中间环节的计算要短暂地保留在记忆中,这需要一定灵敏的瞬时暗记能力。开始小学生缺乏这些能力,通过训练,就能逐步适应,从而提高口算速度,达到了口算训练过程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例如第四、六册的减法与乘法口算例题:58-26=32(想:58-20=38,38-6=32),14×3=42(想:10×3=30,4×3=12,30 12=42)。
以上两道例题,分别是两步和三步的口算题,先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口算训练,到了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把口算中间环节--口算结果暗记来来,以最后一步口算出得数。
3、抓联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其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规律性的东西。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学时9 3需要详尽表述口算过程(9和1凑成10,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经过一些练习,学生掌握口算步骤以后,引导学生在题组9 2、9 3、......9 9的练习中,找规律简化思维过程。经过观察比较,学生就会领悟到"9"加几,只要把加上的数分出1与9凑成10,剩几就是十几。找出了规律,最后省略思维过程,直接得出结果。这样既使计算准确又提高了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能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灵活地转换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灵活运用知识来处理问题,学习时能举一反三,迁移能力强。
1、综合训练.例如,教学了运算定律和一些性质后,在学生掌握了各种简算方法的基础上,可设计一些综合训练题。如1÷125、1.25×8.8、180÷4÷5、18.74-1.45×2-1.51等让学生运用口算和简算综合进行计算:
1÷125[想:(1×8)÷(125×8)=8÷1000]=0.008
1.25×8.8=1.25×8 1.25×0.8=10 1=11
180÷4÷5[想:180÷(4×5)=180÷20]=9
18.74-1.45×2-15.1=18.74-2.9-15.1=18.74-(2.9 15.1)=0.74
以上的综合练习题,学生进行计算时,需要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等较复杂的思维活动,需要灵活、准确地应用学过的运算规律、运算顺序与性质及充分运用口算能力,才能算得合理、正确和迅速。
2、变式练习.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如四则计算,可变换数据、运算符号或计算步数,在训练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又能排除各种干扰,自觉认真审题,不断提高计算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可变换叙述形式、变换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叙术顺序等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提高应用题解答的能力。在几何教学中可改变图形的形状、方位等形式。这样,既可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图形,更准确地感知其本质特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灵活性。
3、一题多解
(1)选择解法.小学教材中有些应用题可以用多种解法。比较哪一种解法简便。在解法没有指定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较佳的解法。
(2)多种解法.一题多解的练习要注意适时、适量。一般按不同的学段所学的知识要求,在组织复习时,选出或补充一、两道题让学生进行多解,解后要注意比较讲评。
这样,让学生从多解度进行思考,既开阔思路,又有利于思维灵活性培养。
一、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情趣。如教学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例:9 2运用凑十法,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实物图和图解,结合操作活动。"想:9加1得10,10加1行11"。9 2=11的思路,再引导学生把思路迁移到学习例2:9 3、9 7。
2、要重视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自觉性
(1)读说训练.小学生好说好动,善于模仿,开口讀的记忆方法比默记的效果好,多种感官同时参加学习的效率高。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情况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反过来,由于语言的经常磨练,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这此有利特点和根据思维的发展与语言训练的辩证关系,注意加强说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的有效手段,在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说算理、讲思路。
(2)说理训练.计算与解答应用题,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如14-9=?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迅速说出得数,还会讲出是这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开始解答简单应应用题时,就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训练,如第二册第90页例6:"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图示是实物图和文字表达的长方条形图结全。图分成哪两部分?怎样算红花的朵数?"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直观图示和操作活动,按照"想"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依次说出:红花的朵数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要计算红花的朵数,就是把红花中两部分的朵数结全起来。
(3)表述整数四则坚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能根据法则,结合竖式计算,口头表述演算过程。有条理的边想、边说、边算。既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法则中顺利步入运算之门,保证多数学生初期运算的正确性,又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第二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中的进位加例3:34 28=()。竖式的下面写上:"个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学生开始计算进位加时,容易忘记进上来的1,为了避免遗忘,强调要把进上来的1先加上,但仍有部分学生要忘记。为此,在教学的初期,可教给学生口头表述演算过程的方法:个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十位上1加3得4,再加2得6,十位上写6;和是62。
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思考问题严密、敏捷、反应迅速等。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很重要,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要重视双基训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想出合理、敏捷解决问题的方法。
1、基础题要教好练透。使学生弄清算理,掌握计算思路。
2、简缩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口算速度。简缩思维过程,就是口算时中间环节的计算要短暂地保留在记忆中,这需要一定灵敏的瞬时暗记能力。开始小学生缺乏这些能力,通过训练,就能逐步适应,从而提高口算速度,达到了口算训练过程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例如第四、六册的减法与乘法口算例题:58-26=32(想:58-20=38,38-6=32),14×3=42(想:10×3=30,4×3=12,30 12=42)。
以上两道例题,分别是两步和三步的口算题,先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口算训练,到了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把口算中间环节--口算结果暗记来来,以最后一步口算出得数。
3、抓联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其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规律性的东西。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学时9 3需要详尽表述口算过程(9和1凑成10,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经过一些练习,学生掌握口算步骤以后,引导学生在题组9 2、9 3、......9 9的练习中,找规律简化思维过程。经过观察比较,学生就会领悟到"9"加几,只要把加上的数分出1与9凑成10,剩几就是十几。找出了规律,最后省略思维过程,直接得出结果。这样既使计算准确又提高了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能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灵活地转换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灵活运用知识来处理问题,学习时能举一反三,迁移能力强。
1、综合训练.例如,教学了运算定律和一些性质后,在学生掌握了各种简算方法的基础上,可设计一些综合训练题。如1÷125、1.25×8.8、180÷4÷5、18.74-1.45×2-1.51等让学生运用口算和简算综合进行计算:
1÷125[想:(1×8)÷(125×8)=8÷1000]=0.008
1.25×8.8=1.25×8 1.25×0.8=10 1=11
180÷4÷5[想:180÷(4×5)=180÷20]=9
18.74-1.45×2-15.1=18.74-2.9-15.1=18.74-(2.9 15.1)=0.74
以上的综合练习题,学生进行计算时,需要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等较复杂的思维活动,需要灵活、准确地应用学过的运算规律、运算顺序与性质及充分运用口算能力,才能算得合理、正确和迅速。
2、变式练习.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如四则计算,可变换数据、运算符号或计算步数,在训练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又能排除各种干扰,自觉认真审题,不断提高计算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可变换叙述形式、变换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叙术顺序等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提高应用题解答的能力。在几何教学中可改变图形的形状、方位等形式。这样,既可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图形,更准确地感知其本质特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灵活性。
3、一题多解
(1)选择解法.小学教材中有些应用题可以用多种解法。比较哪一种解法简便。在解法没有指定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较佳的解法。
(2)多种解法.一题多解的练习要注意适时、适量。一般按不同的学段所学的知识要求,在组织复习时,选出或补充一、两道题让学生进行多解,解后要注意比较讲评。
这样,让学生从多解度进行思考,既开阔思路,又有利于思维灵活性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