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家马拉默德的长篇小说《杜宾的生活》,讲述的是一位美国中年知识分子的异化生活和悲剧命运,文章条理清晰,寓意明确。本文根据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及悲剧六要素,对此作品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一个解读该小说的新角度。
关键词:杜宾的生活;马拉默德;诗学;悲剧六要素
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仅详细地论述了艺术的本质和意义,而且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悲剧理论,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严肃、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运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杜宾的生活》完全符合这个定义。主人公杜宾及其他人的悲剧和命运贯穿于整个作品,好像所有的人都无法逃出它的手掌,杜宾、他的朋友、妻子以及情人,最后都过着事与愿违的生活。亚里士多德又进一步阐述,悲剧中两个最能打动人心的成分是属于情节的部分,即突转和发现”。本文将依据悲剧定义及六要素当中的情节和性格两要素,对《杜宾的生活》进行分析。
一、《杜宾的生活》中悲剧的基本定义体现
首先,严肃这个特点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矛盾重重,越南战争使人们感到困惑和不安。杜宾作为一个中年知识分子也受到了影响,他想追求幸福的生活,讨厌尼克松在电视上撒谎,而自己却不断欺骗妻子,维持婚外恋的乐趣,精神上十分苦恼。
其次,关于完整,它指在某个作品中,有一定长度模仿的行动必须包含有矛盾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在结构上三部分紧紧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杜宾一开始过着枯燥单调的生活,早上一起床喝杯咖啡然后散步,回来后开始写作。他会偶尔会和妻子围着煤气炉聊天,他会自己照着镜子发泄情绪,会感慨青春一去不复返。虽然生活每天如此,但是他好像没有厌烦过。但是,不平凡的人终究不会忍耐平淡无奇的生活,杜宾开始写《劳伦斯传》,这是一部脱离了他自己生活现状的人物传记。在写作中,杜宾不知不觉地将书中主人公的私生活和关于性的理论同他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他从情人芬妮的身上寻找失去的青春与活力。这样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完全不同,但是很快被妻子基蒂发现,于是妻子主动向他提出离婚,但杜宾却犹豫不决。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不断地与情人私通,有过冲突但又能言归于好,这对他的创作也起到了助推作用,但结局是悲惨的。通过杜宾的生活变化,故事矛盾的三部分紧紧相扣,达到统一。
二、《杜宾的生活》情节设置艺术
在悲剧的六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情节是悲剧的基础,也是悲剧的灵魂。悲剧艺术的目的就在于组织情节,而悲剧之所以能够让人惊心动魄,主要依靠突转和发现这两个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在《杜宾的生活》中,杜宾和他的妻子都出轨了,与各自的情人秘密联系。耐不住寂寞的他们,时长用电话联系。在小说的后半部分,芬妮和杜宾的关系趋于平和,但芬妮不时会打电话到他家里。为了不让妻子发现,杜宾对电话铃声极度紧张。当一次电话响时,他刚好接起,还以为是芬妮找自己,却意外发现原来是妻子的情人伊万。杜宾又紧张又激动,他自己被欺骗也成为受害者,他反而感到痛苦减轻了。突转可以使作品的情节跌宕起伏,让读者的情绪随着剧情的发展起伏。而突转朝着我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让人感到意外,增加作品的表现力。
发现是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在《杜宾的生活》中,一次杜宾去纽约访问几天,更多的是为了见情人芬妮。杜宾与芬妮在饭后散步时感到高兴和满足,但他突然发现城市湖边有一个小小的背影像极了自己的女儿毛德。毛德现在應该在大学上学,而不是出现在湖边,而且毛德居然依偎着一个比自己年龄还大的老头。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发现是最有力的表达,是符合情节发展的,通过合乎规律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引起读者的惊奇,杜宾的发现也完全符合这种表达。
三、人物性格在《杜宾的生活》中的精彩呈现
《诗学》认为性格是现实人物的抉择,而言语、思想和形象都是为塑造人物的性格服务的,可见性格的重要性。在《杜宾的生活》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性格突出的人物形象。当面对不同的生活变故时,每个人物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在小说中,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状,主人公惶恐、焦虑、无所适从和敏感的人物性格状态在文中展露无遗。杜宾有自己的追求却一直犹豫苦恼。可悲的家庭背景,是他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直到三十出头,他才与寡妇基蒂结婚,但之后的生活他是孤独的。他想舒缓烦闷的心情,每天坚持散步以期在大自然中找到解脱,但无济于事。他有自己的写作事业,但却因与情人芬妮难以启齿的关系而不能专心投入。虽然在内心深处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且会感到力不从心,江郎才尽,但他始终做不出决定。在不断地撒谎和欺骗中掩饰自己与芬妮的关系,即使被妻子发现后,他也不愿意与妻子离婚,内心苦恼和家庭问题既无力解决又无法回避。
杜宾一直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出路,只能维持现状并继续困惑下去。杜宾的妻子基蒂没有什么文化,虽然只是个家庭主妇,但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个性和追求着自己的幸福。她与丈夫同床异梦,虽然平时对丈夫体贴照顾但又坚持独立不屈服。她想办法从这个形如虚设的家中脱离出来。在寻求摆脱痛苦现状的过程中,她选择了与精神医生私通,这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情况更加复杂和糟糕。情人芬妮执着地追求现代妇女的个性自由。因为她从小失去母爱,自己过着放荡淫乱的生活。但她很快认清现实并能反思自我,最终成为一个沉着、坚定而有个性的女人。她不断寻找自己的完美爱情,不顾一切地爱着杜宾。她以为自己找到了想要的生活,但杜宾没有和妻子离婚,使她过着悲哀、难于启齿的第三者生活。这就是性格悲剧因素的体现之处。
《杜宾的生活》符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展示了马拉默德对现实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心灵上的痛苦与不幸,以此激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起到净化人心灵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贝纳德·马拉默德.杜宾的生活[M].杨仁敬,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3]路潇潇.威廉·杜宾异化生活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
关键词:杜宾的生活;马拉默德;诗学;悲剧六要素
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仅详细地论述了艺术的本质和意义,而且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悲剧理论,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严肃、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运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杜宾的生活》完全符合这个定义。主人公杜宾及其他人的悲剧和命运贯穿于整个作品,好像所有的人都无法逃出它的手掌,杜宾、他的朋友、妻子以及情人,最后都过着事与愿违的生活。亚里士多德又进一步阐述,悲剧中两个最能打动人心的成分是属于情节的部分,即突转和发现”。本文将依据悲剧定义及六要素当中的情节和性格两要素,对《杜宾的生活》进行分析。
一、《杜宾的生活》中悲剧的基本定义体现
首先,严肃这个特点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矛盾重重,越南战争使人们感到困惑和不安。杜宾作为一个中年知识分子也受到了影响,他想追求幸福的生活,讨厌尼克松在电视上撒谎,而自己却不断欺骗妻子,维持婚外恋的乐趣,精神上十分苦恼。
其次,关于完整,它指在某个作品中,有一定长度模仿的行动必须包含有矛盾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在结构上三部分紧紧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杜宾一开始过着枯燥单调的生活,早上一起床喝杯咖啡然后散步,回来后开始写作。他会偶尔会和妻子围着煤气炉聊天,他会自己照着镜子发泄情绪,会感慨青春一去不复返。虽然生活每天如此,但是他好像没有厌烦过。但是,不平凡的人终究不会忍耐平淡无奇的生活,杜宾开始写《劳伦斯传》,这是一部脱离了他自己生活现状的人物传记。在写作中,杜宾不知不觉地将书中主人公的私生活和关于性的理论同他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他从情人芬妮的身上寻找失去的青春与活力。这样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完全不同,但是很快被妻子基蒂发现,于是妻子主动向他提出离婚,但杜宾却犹豫不决。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不断地与情人私通,有过冲突但又能言归于好,这对他的创作也起到了助推作用,但结局是悲惨的。通过杜宾的生活变化,故事矛盾的三部分紧紧相扣,达到统一。
二、《杜宾的生活》情节设置艺术
在悲剧的六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情节是悲剧的基础,也是悲剧的灵魂。悲剧艺术的目的就在于组织情节,而悲剧之所以能够让人惊心动魄,主要依靠突转和发现这两个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在《杜宾的生活》中,杜宾和他的妻子都出轨了,与各自的情人秘密联系。耐不住寂寞的他们,时长用电话联系。在小说的后半部分,芬妮和杜宾的关系趋于平和,但芬妮不时会打电话到他家里。为了不让妻子发现,杜宾对电话铃声极度紧张。当一次电话响时,他刚好接起,还以为是芬妮找自己,却意外发现原来是妻子的情人伊万。杜宾又紧张又激动,他自己被欺骗也成为受害者,他反而感到痛苦减轻了。突转可以使作品的情节跌宕起伏,让读者的情绪随着剧情的发展起伏。而突转朝着我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让人感到意外,增加作品的表现力。
发现是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在《杜宾的生活》中,一次杜宾去纽约访问几天,更多的是为了见情人芬妮。杜宾与芬妮在饭后散步时感到高兴和满足,但他突然发现城市湖边有一个小小的背影像极了自己的女儿毛德。毛德现在應该在大学上学,而不是出现在湖边,而且毛德居然依偎着一个比自己年龄还大的老头。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发现是最有力的表达,是符合情节发展的,通过合乎规律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引起读者的惊奇,杜宾的发现也完全符合这种表达。
三、人物性格在《杜宾的生活》中的精彩呈现
《诗学》认为性格是现实人物的抉择,而言语、思想和形象都是为塑造人物的性格服务的,可见性格的重要性。在《杜宾的生活》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性格突出的人物形象。当面对不同的生活变故时,每个人物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在小说中,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状,主人公惶恐、焦虑、无所适从和敏感的人物性格状态在文中展露无遗。杜宾有自己的追求却一直犹豫苦恼。可悲的家庭背景,是他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直到三十出头,他才与寡妇基蒂结婚,但之后的生活他是孤独的。他想舒缓烦闷的心情,每天坚持散步以期在大自然中找到解脱,但无济于事。他有自己的写作事业,但却因与情人芬妮难以启齿的关系而不能专心投入。虽然在内心深处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且会感到力不从心,江郎才尽,但他始终做不出决定。在不断地撒谎和欺骗中掩饰自己与芬妮的关系,即使被妻子发现后,他也不愿意与妻子离婚,内心苦恼和家庭问题既无力解决又无法回避。
杜宾一直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出路,只能维持现状并继续困惑下去。杜宾的妻子基蒂没有什么文化,虽然只是个家庭主妇,但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个性和追求着自己的幸福。她与丈夫同床异梦,虽然平时对丈夫体贴照顾但又坚持独立不屈服。她想办法从这个形如虚设的家中脱离出来。在寻求摆脱痛苦现状的过程中,她选择了与精神医生私通,这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情况更加复杂和糟糕。情人芬妮执着地追求现代妇女的个性自由。因为她从小失去母爱,自己过着放荡淫乱的生活。但她很快认清现实并能反思自我,最终成为一个沉着、坚定而有个性的女人。她不断寻找自己的完美爱情,不顾一切地爱着杜宾。她以为自己找到了想要的生活,但杜宾没有和妻子离婚,使她过着悲哀、难于启齿的第三者生活。这就是性格悲剧因素的体现之处。
《杜宾的生活》符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展示了马拉默德对现实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心灵上的痛苦与不幸,以此激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起到净化人心灵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贝纳德·马拉默德.杜宾的生活[M].杨仁敬,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3]路潇潇.威廉·杜宾异化生活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