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项内容,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学科素养内涵与学科背景、学科核心知识、教材内容发生关联落实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教学过程中。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有效化学课堂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然而在现代教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深入,板书逐渐成为了教师率性而为的即兴发挥。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创造出一个声情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形象媒介,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板书就不再重要。例如,分页呈现知识点的PPT幻灯片不断变化,不利于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公开教学展示、教师资格证申请者、应聘教师者在特定的条件下,没有或者不能用幻灯片时,良好的板书呈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教师(包括职前教师)各种级别的公开课或比赛课中,板书仍旧是评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板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是画龙点睛的教学艺术,也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新课程的化学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并优化教学设计。
一、板书的作用
1.吸引学生注意力
注意是人对一定对象的集中。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且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课堂上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听觉来获取信息的,但听觉并不是学生获取外部信息的唯一通道。特别是化学课,教师更应利用实验仪器、动画和视频等视觉信息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辅之以潇洒文字、形象符号、优美线条的艺术性板书,通过声音和视觉等不同信息刺激和相互印证,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巧妙结合,避免单调的听觉刺激引起的疲劳,帮助学生注意力集中。
2.优化知识记忆方法
板书以直观、真实地再现所学内容,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等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记忆。精心设计的板书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精简化、结构化,有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功能。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为了使知识在头脑中得以长期保存,学习者必须将所学的信息转换为便于储存的代码,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编码。而教师的板书过程就是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编码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将学习内容分类整理,找出共同之处或各部分之间层次关系的过程,是学生回忆学习内容的良好线索。
3.展现知识生成过程
好的板书是知识的提炼和浓缩,是教学内容的导读图,是知识重难点的显示屏。因此板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要点、结构,尤其是知识的动态学习过程,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脚手架,是所学知识内容的核心和实质所在。好的板书就是学生今后构建认知结构的模板。因此,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建构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板書的书写要求
板书的基本要求是:布局合理,条理清楚,书写工整,语言简明。从布局来看,据研究,人们对于不同位置内容观察频率是不同的:对左上方内容的观察频率最高,其次是左下方,右下方最低。这就要求教师在书写板书时,应采取从左至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用特殊的数字、箭头等符号,层次分明地将教授内容工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结合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使用准确规范的化学用语,同时注意语言的简练,使书写内容简捷而富有启发性。
其次,板书应该适时书写,示之有序。要把握板书的时机,何时出示大、小标题,何时出示规律和结论都要有周密考虑,做到及时、适时板书。如结论性板书要在逻辑推理之后出示,画图要边讲边画,这样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理解和记忆。
三、氨的教学背景分析
氨是元素化学知识内容,位于沪科版《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第4节。从教材的内容组织上看,本节内容包含“氮肥”、“氨”、“铵盐”等课题,旨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认识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由此建构“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本节课位于“氯气”、“硫”等元素知识以及“原子结构”“化学键”等理论知识之后,是以已有知识经验和理论为基础对元素化学学习方法的巩固和深化,同时也为合成氨、氨碱法等工业生产的学习和分析奠定了知识基础,为其他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思路。
氨既是氮的重要的化合物,也是工业上制铵盐和硝酸的重要化工原料,与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事业有着重要的联系。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力图为学生揭示化学在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上的重大贡献。对氨的性质及变化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和赞赏化学知识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氨”的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策略
1.归纳知识特征,关注知识点生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为了较好地呈现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教学中可以根据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按照物质的性质属性进行分类,将所授内容按照一定逻辑顺序列成若干条简明扼要的纲目,以便清楚地反映所授内容的属性,使教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见表1)。
表1所示板书呈现了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即先考察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再研究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根据性质得出用途。板书通过呈现简洁的重点词句,分层次、按部分列出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避免无关信息对学生注意力的干扰,使得知识的学习条理清楚,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记忆和归纳。 2.抽象变化脉络,关注化学学科意识
化学学科意识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反思、感悟、应用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总观性、概括性的上位认识。化学学科意识不是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但化学学科意识又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植于化学知识和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提炼形成的。化学学科意识一旦形成,对化学学习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结合实例认识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因此,基于氨教学后学生需要形成的学科意识可以是“通过科学技术能够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对人类更有价值的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知识发展的脉络,通过图表、序列和符号等形式清晰地显示物质的性质或转化,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形象,在展现知识相互之间的关系时,能够引起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思考、迁移和归纳。
图2所示板书呈现了自然界中氮元素转化的路劲,巧妙借助工业合成氨和氮肥的工业生产原理,根据转化关系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在完善氮肥认知范围的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体会科学技术在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对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关键作用,树立化学学科的正面价值,形成统摄思维。
3.建构思维导图,关注化学认知视角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课程目标是“通过观察能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作为5个核心素养维度之一,体现这一方面的课程目标和学习要求应关贯穿在化学学习中。这一课程目标要落实到教学设计,尤其是板書设计中,就要求板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识物质变化发生的宏观现象,并能够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解释,同时能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从而让学生建构其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思想和方法。
图3所示板书设计很好地揭示了从宏观现象到微观本质再到符号表征的过程。该板书巧妙借助氨的“红色喷泉”和“魔棒生烟”两个实验,呈现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即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性质时,首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宏观现象,然后揭示它的微观原因,而微观原因又是与物质的性质有关系的。这些性质可能是物理性质,也可能是化学性质。如果是物理性质,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描述;如果是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或电离方程式表达。在黑板上呈现板书时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知过程,而这种将学习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显性化的板书,有利于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启发学生对未知物质性质学习进行类比,掌握了研究物质性质及变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从而很好地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把多样性和选择性作为其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板书要有利于多种目标的达成。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更加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从备课开始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关注学生知识构建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见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最显著的基本特征。作为一名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应该积极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反复雕琢,不断实践,使每一份板书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艺术精品。
(收稿日期:2019-01-28)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有效化学课堂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然而在现代教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深入,板书逐渐成为了教师率性而为的即兴发挥。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创造出一个声情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形象媒介,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板书就不再重要。例如,分页呈现知识点的PPT幻灯片不断变化,不利于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公开教学展示、教师资格证申请者、应聘教师者在特定的条件下,没有或者不能用幻灯片时,良好的板书呈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教师(包括职前教师)各种级别的公开课或比赛课中,板书仍旧是评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板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是画龙点睛的教学艺术,也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新课程的化学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并优化教学设计。
一、板书的作用
1.吸引学生注意力
注意是人对一定对象的集中。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且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课堂上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听觉来获取信息的,但听觉并不是学生获取外部信息的唯一通道。特别是化学课,教师更应利用实验仪器、动画和视频等视觉信息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辅之以潇洒文字、形象符号、优美线条的艺术性板书,通过声音和视觉等不同信息刺激和相互印证,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巧妙结合,避免单调的听觉刺激引起的疲劳,帮助学生注意力集中。
2.优化知识记忆方法
板书以直观、真实地再现所学内容,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等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记忆。精心设计的板书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精简化、结构化,有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功能。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为了使知识在头脑中得以长期保存,学习者必须将所学的信息转换为便于储存的代码,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编码。而教师的板书过程就是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编码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将学习内容分类整理,找出共同之处或各部分之间层次关系的过程,是学生回忆学习内容的良好线索。
3.展现知识生成过程
好的板书是知识的提炼和浓缩,是教学内容的导读图,是知识重难点的显示屏。因此板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要点、结构,尤其是知识的动态学习过程,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脚手架,是所学知识内容的核心和实质所在。好的板书就是学生今后构建认知结构的模板。因此,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建构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板書的书写要求
板书的基本要求是:布局合理,条理清楚,书写工整,语言简明。从布局来看,据研究,人们对于不同位置内容观察频率是不同的:对左上方内容的观察频率最高,其次是左下方,右下方最低。这就要求教师在书写板书时,应采取从左至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用特殊的数字、箭头等符号,层次分明地将教授内容工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结合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使用准确规范的化学用语,同时注意语言的简练,使书写内容简捷而富有启发性。
其次,板书应该适时书写,示之有序。要把握板书的时机,何时出示大、小标题,何时出示规律和结论都要有周密考虑,做到及时、适时板书。如结论性板书要在逻辑推理之后出示,画图要边讲边画,这样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理解和记忆。
三、氨的教学背景分析
氨是元素化学知识内容,位于沪科版《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第4节。从教材的内容组织上看,本节内容包含“氮肥”、“氨”、“铵盐”等课题,旨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认识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由此建构“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本节课位于“氯气”、“硫”等元素知识以及“原子结构”“化学键”等理论知识之后,是以已有知识经验和理论为基础对元素化学学习方法的巩固和深化,同时也为合成氨、氨碱法等工业生产的学习和分析奠定了知识基础,为其他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思路。
氨既是氮的重要的化合物,也是工业上制铵盐和硝酸的重要化工原料,与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事业有着重要的联系。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力图为学生揭示化学在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上的重大贡献。对氨的性质及变化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和赞赏化学知识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氨”的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策略
1.归纳知识特征,关注知识点生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为了较好地呈现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教学中可以根据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按照物质的性质属性进行分类,将所授内容按照一定逻辑顺序列成若干条简明扼要的纲目,以便清楚地反映所授内容的属性,使教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见表1)。
表1所示板书呈现了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即先考察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再研究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根据性质得出用途。板书通过呈现简洁的重点词句,分层次、按部分列出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避免无关信息对学生注意力的干扰,使得知识的学习条理清楚,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记忆和归纳。 2.抽象变化脉络,关注化学学科意识
化学学科意识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反思、感悟、应用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总观性、概括性的上位认识。化学学科意识不是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但化学学科意识又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植于化学知识和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提炼形成的。化学学科意识一旦形成,对化学学习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结合实例认识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因此,基于氨教学后学生需要形成的学科意识可以是“通过科学技术能够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对人类更有价值的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知识发展的脉络,通过图表、序列和符号等形式清晰地显示物质的性质或转化,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形象,在展现知识相互之间的关系时,能够引起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思考、迁移和归纳。
图2所示板书呈现了自然界中氮元素转化的路劲,巧妙借助工业合成氨和氮肥的工业生产原理,根据转化关系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在完善氮肥认知范围的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体会科学技术在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对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关键作用,树立化学学科的正面价值,形成统摄思维。
3.建构思维导图,关注化学认知视角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课程目标是“通过观察能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作为5个核心素养维度之一,体现这一方面的课程目标和学习要求应关贯穿在化学学习中。这一课程目标要落实到教学设计,尤其是板書设计中,就要求板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识物质变化发生的宏观现象,并能够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解释,同时能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从而让学生建构其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思想和方法。
图3所示板书设计很好地揭示了从宏观现象到微观本质再到符号表征的过程。该板书巧妙借助氨的“红色喷泉”和“魔棒生烟”两个实验,呈现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即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性质时,首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宏观现象,然后揭示它的微观原因,而微观原因又是与物质的性质有关系的。这些性质可能是物理性质,也可能是化学性质。如果是物理性质,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描述;如果是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或电离方程式表达。在黑板上呈现板书时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知过程,而这种将学习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显性化的板书,有利于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启发学生对未知物质性质学习进行类比,掌握了研究物质性质及变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从而很好地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把多样性和选择性作为其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板书要有利于多种目标的达成。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更加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从备课开始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关注学生知识构建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见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最显著的基本特征。作为一名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应该积极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反复雕琢,不断实践,使每一份板书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艺术精品。
(收稿日期:201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