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过渡语的运用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12345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过渡语是教师语言素养的一方面,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如果将课堂的每个环节比喻成珍珠,那过渡语就像是一条丝线,将各个环节串接在一起,形成一节完整的课。在听许多优秀教师讲课时,经常能感觉整节课如行云流水一般,各个知识点的衔接都能做到天衣无缝。而多数新手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常常忽视过渡语的作用。化学学科知识点具有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特征,因此对于新手化学教师来说注重知识点间的联系,合理设计和运用过渡语至关重要。那么,常见的高中化学课堂过渡类型有哪些呢?
  一、巧设悬念,激发式过渡
  悬念的设置应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的主要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巧设悬念,要求教师不急于将结论直接告知学生,而是创设一个悬而未答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欲答不能,欲罢不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创设的悬念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更高的思维层面,从而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例如,在讲授“物质的检验”这堂课时,关于SO2-4的检验方法,教师在教学时提出以下一系列的问题:(1)给你一瓶无色的溶液,如何检验该溶液中含有SO2-4?(2)如果在待测溶液中加入BaCl2產生白色沉淀,是否能证明待测液中含有SO2-4?(3)当往待测溶液中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时,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能证明待测液中一定含有SO2-4?(4)检验待测液中是否含有SO2-4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激发式过渡是在设有悬念的教学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打开。这种过渡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行。
  二、创设情境,画面式过渡
  创设情境是践行新课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可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讲述化学史实、欣赏一幅图、设计简单的活动等方式呈现出一种情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画面,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入境,便可行云流水般过渡到新课或下一环节的教学。画面式的过渡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旨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教材中每节课的开头都设置了“联想·质疑”模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鉴这个模块给出的情境进行课程导入,也可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更为生动的教学情境。将学生不由自主地吸引到课堂中,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鲁科版必修一中“化学中的常用物理量——物质的量”一课,教师以“请同学快速阅读‘联想·质疑’部分的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上,教师接着说“一滴水中就含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假设1 s数4个水分子,那么1个人一天24 h不停的数需要数1.35×1013年才能数完一滴水中的分子数”这庞大的数字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说“既然水分子数目那么多,我们该如何既科学又方便的知道一定量的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在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这样的课堂教学过渡语虽然简捷却大有作用,能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求知欲,迅速融入课堂之中。
  三、温故知新,对比式过渡
  温习旧知识常能对旧知识产生新的见解。对比式过渡强调在对比两个知识点相同之处的同时突出二者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彼此的相关性,从而把关注点由一个知识点转向另一个知识点,起到衔接紧密的作用。新旧知识关联的对比学习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电解池这节课时可通过对原电池和电解池进行对比从而过渡到电解池的教学。将原电池基础性的知识点以表格(见表1)的形式列出,提问学生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电极名称的确定、电极反应、电子流向、能量转化等知识点。使学生回顾起已学知识,并通过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发现二者的联系点。
  四、聚焦重点,小结式过渡
  小结式过渡强调的是抓住教学重点,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在教学环节之间或者教学结束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基于艾宾浩斯的遗忘理论,及时复习旧知识能够防止知识的遗忘、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这种小结有利于学生在保持短时记忆的同时不断向长时记忆转移。小结式过渡不仅能唤起学生的记忆,还能自然地过渡到接下来的教学中并将教学环节有序地衔接起来。
  笔者有幸在福州市的某所高中听了一位化学教师讲的一节“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课,该教师十分善于采取小结式过渡。该教师在讲完氧化铝的知识点后是这样过渡的:“我们了解了铝的氧化物性质后知道Al2O3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碱发生反应,所以将它称作是两性氧化物,那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铝的氢氧化物是否也具有两性呢?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认识一下Al(OH)3的性质。”简单的两句话既突出了要点,又构建前后知识点的联系。这样的过渡方式可以给学生启发,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和发散思维。
  总之,过渡语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连接轴。科学、合理的使用过渡语能更好地激发、引导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探究、创新,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和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参与课堂,享受学习的乐趣。
  
  (收稿日期:2019-01-15)
其他文献
适量而优质的习题设计与练习是高三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成习题,学生可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促进对已有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学以致用。然而,当前各种流行教辅资料和习题集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效率低下。所谓基于“话题”的习题设计,是指习题设计应围绕某个中心话题,由此引入并展开一个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基于该话题设计若干习题链。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基于某一学科重大话题的、形式新颖的习题链,促进其对知识的系
期刊
新课改素质教育下的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也逐步的改变,更加注重对学生化学素养的考查。高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素质教育下的化学实验考查趋势无疑是教师和学生重点关注的问题,认真分析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趋势不仅能指引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本文对高考化学實验试题的考查趋势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学习启示。  一、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考查趋势  趋势一:综合性增强,考查学生的
期刊
正是由于WWW的普及才使得Internet能够飞速发展,Internet的飞速发展又使得诸如网上拍卖、网上商场、网上炒股、信息管理、数据库操作等基于WWW的应用层出不穷。与此同时,诸如Web页面被非法篡改、信用卡号被盗、Web服务器上机密信息泄漏、客户端被恶意页面攻击等WWW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安全问题已经限制了某些WWW应用。本文分析了Web应用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根据
期刊
近年全国卷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几乎每年都会考查到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其考查形式多样、考查手段灵活,能较好测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分度较高。对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这部分内容也是高考化学复习备考中的难点和易错点。下面主要通过分析2018年全国3套卷中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追根溯源,为化学平衡计算问题的备考提出合理方法与建议。  一、试题分析  1.基本类型的平衡常数计算  例1 (2
期刊
平衡常数的意义之一是平衡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小。一般地说,K>10°时,该反应进行基本完全了。下面从平衡常数角度剖析几个特殊的复分解反应能由弱酸制得强酸的特例。  复分解反应规律之一由强酸制弱酸,学生都熟知,但也有几个由弱酸生成强酸的特例。如实验室制乙炔时除杂质H2S气体就是用C
期刊
化学平衡观念的建立不但抽象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高考命题时经常设置一些陷阱。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分,现将“七个陷阱”归纳总结。  一、判断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原则”  1.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标志——“等”和定”  “等”指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定”指化学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前者是化学平衡的本质,后者是化学平衡的结果,只要抓住这两个本质特征,就可以做出正确判断
期刊
金属晶体中原子堆积方式复杂,每种堆积中原子空间利用率不尽相同,掌握金属晶体里晶胞中原子空间利用率对于解决所有晶胞的原子空间利用率问题具有触类旁通的作用。研究金属晶体里晶胞中原子空间利用率,首先应该掌握求算它的基本步骤:先找到晶胞中所含原子数,然后根据晶胞中紧邻原子的位置关系找到原子半径与晶胞边长的关系,再根据空间利用率的求算方法即晶胞中原子所占的实际体积与晶胞中原子围成的几何图形的体积之比,求得空
期刊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进步和经济腾飞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专利机制则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强大推动力。专利是一种无形的知识产权,世界上许多高科技公司都非常重视本行业技术专利工作,并在这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否重视专利工作,意味着它是否有长期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信心。经常开展对本行业现已公开专利的调查分析,不仅可以摸清竞争对手在技术上的研发水平,制定自
期刊
一、伪情境问题之提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生动的场景称为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引起学生高度的关注,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的优化与发展。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常常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和生活体验,结合明显的实验现象或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等创设化学情境,以此引导学生主观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产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以促进
期刊
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和“关于记忆持久性”的两个著名心理实验。他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一个人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