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已在各地陆续推行,广大教育工作者为此进行了不断的努力和探究,各种新的教学模式纷纷呈现。然而,不管是探究式、情境式、讨论式、问题式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有效教学
霍姆林斯基认为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搭建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更充分的空间和条件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做法,尝试着用各种方式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药”。
一、确立新观念:“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
曾经以为自己懂得的东西很多,对历史理解的那么深刻,总有强烈的欲望要把这些都灌输到学生的脑袋中去,一节课的时间总觉得太短,滔滔不绝,欲说还休。结果我累了,学生也倦了,课堂一片死气沉沉,偶尔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总是红脸和结巴。传统教学模式下多年的教学似乎已使我成了一个无趣的人,学生也成了木偶一样毫无主见的人。随着课改之风的盛行,我尝试这将课堂还给学生,竟然发现原来课堂上那些不成熟的见解和有些吵闹的声音比我所谓权威式的理论和鸦雀无声的课堂更可爱、更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一个个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说起话来一套又一套,各有千秋。所以,我想,为什么不做一个“懒”老师,培养我的“勤学生”呢?
二、教师搭好台:提高自身素质,欲设和谐课堂
(一)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而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让学生“亲其师”,我想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是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
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有过的硬的专业素质,历史是灵动的,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史教师虽然不可能做到无所不知,但对于中外历史上下五千年必须融会贯通,也应掌握历史学科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其次,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史学动态,及时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再者,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幽默风趣、声情并茂的。在教学中还应辅以必要的仪态、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以强化教学的语言信息和情感信息。
(二)做好课前准备。要创造有效的历史课堂,充分利用好45分中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显得非常重要。对讲授内容要了然于心,理解全面准确,认识具体、到位。
另外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授之多种历史研究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仅靠一本教科书往往难以完成教师预设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向学生介绍大量文献资料,并可列一份书目,指导学生去查阅:上网、上图书馆、读报刊杂志、看影视纪录片、请教专家、实地考察等各种途径去了解相关知识。
(三)营造和谐课堂。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达。师生之间如果情感冷漠、缺乏沟通,老师眼里没有学生,不仅使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会使教学活动失去宝贵的动力源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设, 营造和谐课堂。教师要相信学生,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相信每一位学生具有创造的潜力。总之,和谐的课堂气氛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探求多种教法。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应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讲读议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型教学法、竞赛型教学法等。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历史。此外,还可以开展演讲会、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这些方法既能够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但这种方法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实施,从实际出发,否则,只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唱主角: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多种学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的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就记什么、背什么。结果是“背了大量的知识点,却不会灵活运用,缺乏自己的思想,解题时只会生搬硬套。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变只会啃书本的“听话”的孩子为有自己的思想、懂得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学习方法的人。
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同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主观意识太强,对一个问题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仅仅灌输给学生以教师一人观点或仅是教材观点,那难免会导致学生唯教师是从或唯教材是从,培养出来的只是毫无主见、毫无生趣、毫无主动性、毫无创造性的人。而且历史结论也会有失偏颇。由此可见,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博采众长,才会得到丰富的史料、客观全面的观点。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学习同伴的思维方式、研究方式,从而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并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使学生能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历史认知能力和历史学习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的教育应该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展现!”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有了教师真正的精心准备和引导,学生又能够很好地利用好这个平台做起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敢于思考、大胆质疑、好学乐学,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有效教学
霍姆林斯基认为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搭建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更充分的空间和条件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做法,尝试着用各种方式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药”。
一、确立新观念:“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
曾经以为自己懂得的东西很多,对历史理解的那么深刻,总有强烈的欲望要把这些都灌输到学生的脑袋中去,一节课的时间总觉得太短,滔滔不绝,欲说还休。结果我累了,学生也倦了,课堂一片死气沉沉,偶尔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总是红脸和结巴。传统教学模式下多年的教学似乎已使我成了一个无趣的人,学生也成了木偶一样毫无主见的人。随着课改之风的盛行,我尝试这将课堂还给学生,竟然发现原来课堂上那些不成熟的见解和有些吵闹的声音比我所谓权威式的理论和鸦雀无声的课堂更可爱、更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一个个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说起话来一套又一套,各有千秋。所以,我想,为什么不做一个“懒”老师,培养我的“勤学生”呢?
二、教师搭好台:提高自身素质,欲设和谐课堂
(一)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而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让学生“亲其师”,我想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是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
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有过的硬的专业素质,历史是灵动的,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史教师虽然不可能做到无所不知,但对于中外历史上下五千年必须融会贯通,也应掌握历史学科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其次,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史学动态,及时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再者,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幽默风趣、声情并茂的。在教学中还应辅以必要的仪态、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以强化教学的语言信息和情感信息。
(二)做好课前准备。要创造有效的历史课堂,充分利用好45分中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显得非常重要。对讲授内容要了然于心,理解全面准确,认识具体、到位。
另外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授之多种历史研究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仅靠一本教科书往往难以完成教师预设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向学生介绍大量文献资料,并可列一份书目,指导学生去查阅:上网、上图书馆、读报刊杂志、看影视纪录片、请教专家、实地考察等各种途径去了解相关知识。
(三)营造和谐课堂。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达。师生之间如果情感冷漠、缺乏沟通,老师眼里没有学生,不仅使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会使教学活动失去宝贵的动力源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设, 营造和谐课堂。教师要相信学生,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相信每一位学生具有创造的潜力。总之,和谐的课堂气氛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探求多种教法。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应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讲读议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型教学法、竞赛型教学法等。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历史。此外,还可以开展演讲会、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这些方法既能够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但这种方法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实施,从实际出发,否则,只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唱主角: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多种学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的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就记什么、背什么。结果是“背了大量的知识点,却不会灵活运用,缺乏自己的思想,解题时只会生搬硬套。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变只会啃书本的“听话”的孩子为有自己的思想、懂得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学习方法的人。
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同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主观意识太强,对一个问题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仅仅灌输给学生以教师一人观点或仅是教材观点,那难免会导致学生唯教师是从或唯教材是从,培养出来的只是毫无主见、毫无生趣、毫无主动性、毫无创造性的人。而且历史结论也会有失偏颇。由此可见,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博采众长,才会得到丰富的史料、客观全面的观点。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学习同伴的思维方式、研究方式,从而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并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使学生能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历史认知能力和历史学习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的教育应该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展现!”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有了教师真正的精心准备和引导,学生又能够很好地利用好这个平台做起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敢于思考、大胆质疑、好学乐学,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