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6月12日,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会前会见了会议代表。他强调,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西新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书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和科学文化知识传送到千家万户,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文化共享工程成立以来,对基层图书流通也越来越重视了,在2009年我市建立了9个村的农家书屋,今年全市覆盖,共93家,有的乡镇领导亲自到农家书屋建立书舍,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购置桌椅,号召广大干部重视此项工作。配合我们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清点图书数量,分类上架。
说实话,许多市县图书馆在为农村读者服务方面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在普及文化科学知识,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等方面都有许多生动感人的实例,但是,如果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农村,农家书屋图书流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得不使我们产生某些忧虑,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中央和地方的许多政策在基层没有过硬的措施,无法落实。据我们在下乡的调查,有些村基本没有图书室,为了检查就临时挪一间房子,没有图书管理人员就随便找一个,表面上看虽然有人管理实际上是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作用。为了把图书落实到村部,就把其他的房屋临时挪用,各级领导很少过问,更谈不上下大力气抓,因此,有相当一些村基本上没有专设农家书屋的措施。
二、各镇、村农家书屋的管理中存在不少的问题。管理是利用的前提,管理不善也就无法利用。我们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在各镇、村建立了文化室,还有几家文化户,到目前为止,都无法开始工作,更无法借阅了,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管理图书人员素质差,对农家书屋的管理认识不足,对图书管理更缺乏明确的认识。把图书作为是公用的,随便借出,没有什么手续,更谈不上什么记录,押金,时间一长记不清,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虽然上级领导一再声明要管好图书,用好图书,可他们没有这样做到。
2、设备条件差。上级给各村配了一些书柜,村上配的书柜有的村挪作他用,村上连一些最起码的条件都不保障,其后果可想而知。
3、图书丢失严重。图书丢失是各村图书流通中最严重的问题。据我们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到现在丢失的图书反映各不一样,有人为的因素和管理不善丢失的因素,人为的因素主要是人情书和没有登记造成的;也有其他因素,比如:条件差,防盗设备不全等。
三、农家书屋图书流通读者主要是广大农民,还有一些学生,农民读者的因素决定图书流通的效益,通过文化共享工程利用下乡对农民读者群的调查,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农民读者的类型比较复杂,主要是文化程度有限,有一些是高中生、初中生,当然小学生占绝大部分,文盲也占一少部分。农家书屋工作的难度很大,大部分农民读者需要一些养殖业、种植业的书籍,少一部分农民读者需要一些通俗的人物传记、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读者群比较复杂,很难满足农民读者的需要。
2、农民读者的求知欲望不强烈、不明确,他们很少能提出自己需求的图书。农家书屋配送的图书品种已经很丰富了,还是提不起农民读者群的兴趣,这说明农民读者还不是很成熟的读者群。
3、农民读者的文化素质比较低、文化程度低,决定了农民读者的素质,加上文化生活贫乏,环境因素的局限,使农民读者的兴趣提不起来,数量比较少,质量比较差。
四、农家书屋管理的自身问题。农家书屋辐射到村村有图书,是一项惠及村民的文化共享工程。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图书室办起来了,可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要设专业的管理人员,人员的工资谁来付,所以都是一些兼职人员,这就保证不了开放的借阅时间,人家有时间就来开开门,没时间就不开了,这也是提不起农民读者兴趣的原因。从这方面讲,应该有专业人员管理,上级领导应当考虑相应发些工资补偿,保证开放时间,这样才能把农民读者的兴趣提高。
以上都是我们下乡指导农家书屋图书流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当前,农家书屋图书流通工作中有喜有忧,喜的是村村有图书室,有几百种图书。中央到地方领导重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农民文化生活大大提高。忧的是图书室建起来了、书也送来了,可有些村没人重视,设施条件差,必须正视这一现实,解决这些问题还需各方面支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图书馆工作给广大农民读者带来实惠,成为普通百姓脱贫致富的指路明灯。
从文化共享工程成立以来,对基层图书流通也越来越重视了,在2009年我市建立了9个村的农家书屋,今年全市覆盖,共93家,有的乡镇领导亲自到农家书屋建立书舍,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购置桌椅,号召广大干部重视此项工作。配合我们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清点图书数量,分类上架。
说实话,许多市县图书馆在为农村读者服务方面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在普及文化科学知识,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等方面都有许多生动感人的实例,但是,如果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农村,农家书屋图书流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得不使我们产生某些忧虑,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中央和地方的许多政策在基层没有过硬的措施,无法落实。据我们在下乡的调查,有些村基本没有图书室,为了检查就临时挪一间房子,没有图书管理人员就随便找一个,表面上看虽然有人管理实际上是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作用。为了把图书落实到村部,就把其他的房屋临时挪用,各级领导很少过问,更谈不上下大力气抓,因此,有相当一些村基本上没有专设农家书屋的措施。
二、各镇、村农家书屋的管理中存在不少的问题。管理是利用的前提,管理不善也就无法利用。我们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在各镇、村建立了文化室,还有几家文化户,到目前为止,都无法开始工作,更无法借阅了,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管理图书人员素质差,对农家书屋的管理认识不足,对图书管理更缺乏明确的认识。把图书作为是公用的,随便借出,没有什么手续,更谈不上什么记录,押金,时间一长记不清,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虽然上级领导一再声明要管好图书,用好图书,可他们没有这样做到。
2、设备条件差。上级给各村配了一些书柜,村上配的书柜有的村挪作他用,村上连一些最起码的条件都不保障,其后果可想而知。
3、图书丢失严重。图书丢失是各村图书流通中最严重的问题。据我们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到现在丢失的图书反映各不一样,有人为的因素和管理不善丢失的因素,人为的因素主要是人情书和没有登记造成的;也有其他因素,比如:条件差,防盗设备不全等。
三、农家书屋图书流通读者主要是广大农民,还有一些学生,农民读者的因素决定图书流通的效益,通过文化共享工程利用下乡对农民读者群的调查,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农民读者的类型比较复杂,主要是文化程度有限,有一些是高中生、初中生,当然小学生占绝大部分,文盲也占一少部分。农家书屋工作的难度很大,大部分农民读者需要一些养殖业、种植业的书籍,少一部分农民读者需要一些通俗的人物传记、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读者群比较复杂,很难满足农民读者的需要。
2、农民读者的求知欲望不强烈、不明确,他们很少能提出自己需求的图书。农家书屋配送的图书品种已经很丰富了,还是提不起农民读者群的兴趣,这说明农民读者还不是很成熟的读者群。
3、农民读者的文化素质比较低、文化程度低,决定了农民读者的素质,加上文化生活贫乏,环境因素的局限,使农民读者的兴趣提不起来,数量比较少,质量比较差。
四、农家书屋管理的自身问题。农家书屋辐射到村村有图书,是一项惠及村民的文化共享工程。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图书室办起来了,可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要设专业的管理人员,人员的工资谁来付,所以都是一些兼职人员,这就保证不了开放的借阅时间,人家有时间就来开开门,没时间就不开了,这也是提不起农民读者兴趣的原因。从这方面讲,应该有专业人员管理,上级领导应当考虑相应发些工资补偿,保证开放时间,这样才能把农民读者的兴趣提高。
以上都是我们下乡指导农家书屋图书流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当前,农家书屋图书流通工作中有喜有忧,喜的是村村有图书室,有几百种图书。中央到地方领导重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农民文化生活大大提高。忧的是图书室建起来了、书也送来了,可有些村没人重视,设施条件差,必须正视这一现实,解决这些问题还需各方面支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图书馆工作给广大农民读者带来实惠,成为普通百姓脱贫致富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