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准确地把握意象的内涵,学会分析意境能有效地提高诗词鉴赏的水平。
一、意象的定义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
二、如何培养鉴赏诗歌中的意向
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重要的是要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一)理解意象的时代特征
诗歌中常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理解意象的时代特征,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如“梅”,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表达归家之念,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与乡思乡愁有关;杜康是酒的代称,贾生、屈原多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等。
(二)理解意象的个性特征。
一个出色的诗人,往往有自己特有的意象群。如屈原常用美人、香草、凤凰等,李白的诗中多黄河、大鹏、明月、剑侠等意象。这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理解典型意象的解释
由于历史文化的积淀,诗词中的一些意象具有了某种特殊的、较为固定的含义。对这些意象就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进行想象和理解,而应融进历史文化的因素。比如,通常诗歌中出现的“柳”这一意象,就不仅仅是指一棵柳树,而含有“送别”之意。这是因为从汉代开始民间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影响到诗文创作,就使得“柳”这一名词产生了一种物质属性之外的文化意味。例如,相传为李白所作《忆秦娥·箫声咽》词中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之语,以年年如故的灞陵柳色概括了人生代代无穷已的离别感伤之情。类似的情况有很多,再比如“蛾眉”一词,本指女子弯弯的眉毛,但因为屈原的《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把它引申比喻为一个人才德志意的美好,开创了香草美人的诗歌传统,于是这个词也就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代表人美好品德的符号。读者如果没有较为丰富的文学、文化知识积累,是不能明了这些意象中所蕴含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味的,当然也就影响到对诗歌情意的深刻理解。这样,教师就应该从一个引导者变为授课的主体,对这些独特的符号进行意义的解释。在讲解了这些特殊意象的含义之后,让学生再一次对作品进行欣赏,就会有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在鉴赏诗歌意象时,要充分展开想像和联想
诗歌的语言很凝炼,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只看见诗歌的一词一句,一鳞半爪,缺乏整体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联想想象,把意象进行补充和联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才能真正体会诗人的思路和情感。比如《天净沙·秋思》一连叠用九个意象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彷徨悲苦的情怀,那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等意象,都传递着作者的羁旅愁思。“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这些最能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通过联想想象,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有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能走进诗歌的意境中,真正体味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反复揣摩、把握意象和积累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充分展开想像和联想,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正确理解诗歌的关键。
诗歌欣赏则是一个十分复杂、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所涉及的也只是如何进行诗歌欣赏教学即对于诗歌情意的探索,还有许多重要方面和教学环节非本文所能尽述。同时,诗歌欣赏又是一个需要欣赏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工作,故其欣赏的步骤并不是刻板不变的。而且每一首诗歌所运用的艺术技巧不同,所蕴含的情感不同,因此也不能采用固定的程式去赏析,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意象的定义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
二、如何培养鉴赏诗歌中的意向
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重要的是要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一)理解意象的时代特征
诗歌中常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理解意象的时代特征,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如“梅”,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表达归家之念,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与乡思乡愁有关;杜康是酒的代称,贾生、屈原多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等。
(二)理解意象的个性特征。
一个出色的诗人,往往有自己特有的意象群。如屈原常用美人、香草、凤凰等,李白的诗中多黄河、大鹏、明月、剑侠等意象。这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理解典型意象的解释
由于历史文化的积淀,诗词中的一些意象具有了某种特殊的、较为固定的含义。对这些意象就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进行想象和理解,而应融进历史文化的因素。比如,通常诗歌中出现的“柳”这一意象,就不仅仅是指一棵柳树,而含有“送别”之意。这是因为从汉代开始民间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影响到诗文创作,就使得“柳”这一名词产生了一种物质属性之外的文化意味。例如,相传为李白所作《忆秦娥·箫声咽》词中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之语,以年年如故的灞陵柳色概括了人生代代无穷已的离别感伤之情。类似的情况有很多,再比如“蛾眉”一词,本指女子弯弯的眉毛,但因为屈原的《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把它引申比喻为一个人才德志意的美好,开创了香草美人的诗歌传统,于是这个词也就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代表人美好品德的符号。读者如果没有较为丰富的文学、文化知识积累,是不能明了这些意象中所蕴含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味的,当然也就影响到对诗歌情意的深刻理解。这样,教师就应该从一个引导者变为授课的主体,对这些独特的符号进行意义的解释。在讲解了这些特殊意象的含义之后,让学生再一次对作品进行欣赏,就会有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在鉴赏诗歌意象时,要充分展开想像和联想
诗歌的语言很凝炼,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只看见诗歌的一词一句,一鳞半爪,缺乏整体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联想想象,把意象进行补充和联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才能真正体会诗人的思路和情感。比如《天净沙·秋思》一连叠用九个意象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彷徨悲苦的情怀,那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等意象,都传递着作者的羁旅愁思。“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这些最能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通过联想想象,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有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能走进诗歌的意境中,真正体味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反复揣摩、把握意象和积累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充分展开想像和联想,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正确理解诗歌的关键。
诗歌欣赏则是一个十分复杂、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所涉及的也只是如何进行诗歌欣赏教学即对于诗歌情意的探索,还有许多重要方面和教学环节非本文所能尽述。同时,诗歌欣赏又是一个需要欣赏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工作,故其欣赏的步骤并不是刻板不变的。而且每一首诗歌所运用的艺术技巧不同,所蕴含的情感不同,因此也不能采用固定的程式去赏析,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