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能因为年纪的缘故,最近常把青山和乡愁挂在嘴上了,但凡有朋友说去乡下看看,不管有没有杀猪饭,我都是积极响应者。
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公显然是个有眼光的人,不是超前,而是超后。
陈子昂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可理解成是有人在跟他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
孟浩然说“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我想他怎么不叫上我呢,我打个的就过去了。
好在终于有人叫我了。驱车半个小时,就到了一处叫蟠龙山居的地方,一座孤零零的房子,朋友说,这是爷爷留下的祖屋。
爷爷70多,奶奶90多,都是高寿时才走的。奶奶走后老屋就荒芜了,如同我们这个时代荒芜的内心。几年前,父亲说:“要不把这房子退给村里吧,还有五千块钱好拿呢。”朋友想了想之后,最后是他拿出了五千块钱给了父亲,说你帮着去修一修吧。
这一修就是五六年,修一座乡野老屋,修田园之花草瓜蔬,同时也就是修辞和修心。于是就有了这蟠龙山居,有了呼朋唤友,有了觥筹交错。第一次去时还是夏天,一边喝酒,一边喂蚊子。且想,这蚊子也是原生态的吧。山居前一坐,竟不想起身了,极目远山山青云白,叙叨时光之碎片;近观甲虫静卧瓜叶,佯问此山有虎否,笼在何处是否上锁?
你懂的。
我先是被树上的桃子所吸引,一摸二摘三咬,谢老师说,一分钟前魂灵势儿还在树上……我因是孙猴子转世,桃子于我,自然不用多客气了。
抹完嘴巴再打量“蟠龙山居”的题匾,“蟠龙”易写,“山居”难书,是啊是啊,笔画多相对容易,而越是简单越是难,简单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诸如松土浇水,培秧育苗。农人天天在做的,一个文人来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老奶奶在此独居二十年,会是什么感觉呢?今人喜作惊人之语,于是才有“时间都去哪儿”的问题,又不作哲学之追问,那就去问问老奶奶吧。朋友说我们现在说的话,奶奶是能听见的。这么一说,我便有点惴惴然,因为这山里如果没有灯,那这个黑就是无边无际的,虽然星星是不用发愁的,还有一种飞舞的星星也会来陪你讲鬼故事。我们到山居时还是下午,当我拿出手机对着花草瓜蔬咔嚓个不停时,朋友指着一片片镂空的南瓜叶问我,你知道这是谁干的吗,萤火虫!
他还补充说,现在还没有一种农药能治得了它。
换一种视角看,这萤火虫还真是大自然的能工巧匠呢,正如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放在今天还真是一个优势。袁老师说以前这里差不多路都荒了,没人再从这里经过,而现在还真有两三个农夫荷锄而过,真的,这不是台湾校园歌曲中的场景。
还有一方荷池,红荷正开,白莲含苞。莲叶田田,蝉鸣声声。最喜的是悬挂的葫芦,大如灯笼,小如灯炮,绿色好身材,丰满不减肥。而黄瓜们则相对低调,可能因细瘦及满脸的粉刺之故,还尚待阁闺中。或者它也是在想,你们这几个城里人,这里好了往这里跑,吃饱喝足还不拍拍屁股走人?
是啊是啊,出污泥必然有染,但可不可以借这一方山水,一间山居来洗一洗呢?
山居没有养一只鸡,也没有养一条狗,因为平时还是铁将军守门,朋友也只是隔三岔五来此劳作打理。我们刚坐下的时候,是听到过一声鸡叫的,约是从百米开外传来,且是公鸡的叫声,这有点诡异的。可能公鸡是来通知一声,这也是它的势力范围,若有携母鸡者可与它联系。
老子说,鸡犬相闻,老死不相住来,这很可能是他心目中的居住狀态。想想也真是奇怪,莫非老子的时代城市化也已成灾难,那我们不还处在轮回的圈子中吗?“啪”的一声,一只蚊子呜呼了,另一朋友正在屋里写心经呢,那是不是也是一种超度?
烧水沏茶,茶是红茶,朋友说是自制的,我说你学过吗,他说是第一次做。我不懂茶,然观其汤色,甚是可爱,品而有味,味甚甘冽。不说二八少女吧,三八是一定有的,关键是有韵味,茶好一定要水好,说这水是山泉水,泉水经自来水管道而来,这倒是很不错的路径。路径很重要,人到中年之后,真正的朋友反而少了,那就珍惜眼前的吧。
晚餐终于开锅了,水煮花生,凉拌黄瓜,更喜的是南瓜饼,从柴灶上活生生地出炉。酒是木瓜酒,有点清冽,口感甚怪。好久没这么素了,也有荤的,但却不记得了。此时夜已全黑,山风吹灯,像是一出戏的场景。有不少飞虫者,似扮群众演员,前来扑火,灯前的噼啪噼啪声,竟让我暗生联想。我们也曾是扑火者,纸上的扑火者,但现在我们更想有一处山居,来安放我们的身躯和身躯中的灵魂,因为就躯体而言,一凳一床就可矣,而精神层面的则要寻寻觅觅的。其实我们也就是路人甲乙丙丁,今天在山居,明天可能在水边了。所喜的是可随性地边吃边聊,聊文坛掌故,着边际和不着边际的,都在酒杯的碰撞中落进肚里。也有陋习不改者,如我,低头要将这戏现场直播出去。此处还有信号吗?有!朋友大声地说,还有两套信号呢!不过是要输密码的。
密码是多少,来了告诉你。
下山时小风一吹,脚步竟有些轻飘飘了。蟠龙有意念,山居半日闲,都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那此时此刻或斯年斯月,是不是可以叫:留得轻衫在,不愁没才骚。错了错了,还是青山好。
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公显然是个有眼光的人,不是超前,而是超后。
陈子昂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可理解成是有人在跟他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
孟浩然说“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我想他怎么不叫上我呢,我打个的就过去了。
好在终于有人叫我了。驱车半个小时,就到了一处叫蟠龙山居的地方,一座孤零零的房子,朋友说,这是爷爷留下的祖屋。
爷爷70多,奶奶90多,都是高寿时才走的。奶奶走后老屋就荒芜了,如同我们这个时代荒芜的内心。几年前,父亲说:“要不把这房子退给村里吧,还有五千块钱好拿呢。”朋友想了想之后,最后是他拿出了五千块钱给了父亲,说你帮着去修一修吧。
这一修就是五六年,修一座乡野老屋,修田园之花草瓜蔬,同时也就是修辞和修心。于是就有了这蟠龙山居,有了呼朋唤友,有了觥筹交错。第一次去时还是夏天,一边喝酒,一边喂蚊子。且想,这蚊子也是原生态的吧。山居前一坐,竟不想起身了,极目远山山青云白,叙叨时光之碎片;近观甲虫静卧瓜叶,佯问此山有虎否,笼在何处是否上锁?
你懂的。
我先是被树上的桃子所吸引,一摸二摘三咬,谢老师说,一分钟前魂灵势儿还在树上……我因是孙猴子转世,桃子于我,自然不用多客气了。
抹完嘴巴再打量“蟠龙山居”的题匾,“蟠龙”易写,“山居”难书,是啊是啊,笔画多相对容易,而越是简单越是难,简单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诸如松土浇水,培秧育苗。农人天天在做的,一个文人来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老奶奶在此独居二十年,会是什么感觉呢?今人喜作惊人之语,于是才有“时间都去哪儿”的问题,又不作哲学之追问,那就去问问老奶奶吧。朋友说我们现在说的话,奶奶是能听见的。这么一说,我便有点惴惴然,因为这山里如果没有灯,那这个黑就是无边无际的,虽然星星是不用发愁的,还有一种飞舞的星星也会来陪你讲鬼故事。我们到山居时还是下午,当我拿出手机对着花草瓜蔬咔嚓个不停时,朋友指着一片片镂空的南瓜叶问我,你知道这是谁干的吗,萤火虫!
他还补充说,现在还没有一种农药能治得了它。
换一种视角看,这萤火虫还真是大自然的能工巧匠呢,正如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放在今天还真是一个优势。袁老师说以前这里差不多路都荒了,没人再从这里经过,而现在还真有两三个农夫荷锄而过,真的,这不是台湾校园歌曲中的场景。
还有一方荷池,红荷正开,白莲含苞。莲叶田田,蝉鸣声声。最喜的是悬挂的葫芦,大如灯笼,小如灯炮,绿色好身材,丰满不减肥。而黄瓜们则相对低调,可能因细瘦及满脸的粉刺之故,还尚待阁闺中。或者它也是在想,你们这几个城里人,这里好了往这里跑,吃饱喝足还不拍拍屁股走人?
是啊是啊,出污泥必然有染,但可不可以借这一方山水,一间山居来洗一洗呢?
山居没有养一只鸡,也没有养一条狗,因为平时还是铁将军守门,朋友也只是隔三岔五来此劳作打理。我们刚坐下的时候,是听到过一声鸡叫的,约是从百米开外传来,且是公鸡的叫声,这有点诡异的。可能公鸡是来通知一声,这也是它的势力范围,若有携母鸡者可与它联系。
老子说,鸡犬相闻,老死不相住来,这很可能是他心目中的居住狀态。想想也真是奇怪,莫非老子的时代城市化也已成灾难,那我们不还处在轮回的圈子中吗?“啪”的一声,一只蚊子呜呼了,另一朋友正在屋里写心经呢,那是不是也是一种超度?
烧水沏茶,茶是红茶,朋友说是自制的,我说你学过吗,他说是第一次做。我不懂茶,然观其汤色,甚是可爱,品而有味,味甚甘冽。不说二八少女吧,三八是一定有的,关键是有韵味,茶好一定要水好,说这水是山泉水,泉水经自来水管道而来,这倒是很不错的路径。路径很重要,人到中年之后,真正的朋友反而少了,那就珍惜眼前的吧。
晚餐终于开锅了,水煮花生,凉拌黄瓜,更喜的是南瓜饼,从柴灶上活生生地出炉。酒是木瓜酒,有点清冽,口感甚怪。好久没这么素了,也有荤的,但却不记得了。此时夜已全黑,山风吹灯,像是一出戏的场景。有不少飞虫者,似扮群众演员,前来扑火,灯前的噼啪噼啪声,竟让我暗生联想。我们也曾是扑火者,纸上的扑火者,但现在我们更想有一处山居,来安放我们的身躯和身躯中的灵魂,因为就躯体而言,一凳一床就可矣,而精神层面的则要寻寻觅觅的。其实我们也就是路人甲乙丙丁,今天在山居,明天可能在水边了。所喜的是可随性地边吃边聊,聊文坛掌故,着边际和不着边际的,都在酒杯的碰撞中落进肚里。也有陋习不改者,如我,低头要将这戏现场直播出去。此处还有信号吗?有!朋友大声地说,还有两套信号呢!不过是要输密码的。
密码是多少,来了告诉你。
下山时小风一吹,脚步竟有些轻飘飘了。蟠龙有意念,山居半日闲,都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那此时此刻或斯年斯月,是不是可以叫:留得轻衫在,不愁没才骚。错了错了,还是青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