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t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统计与概率”学习中的重要目标,更全面地了解统计和概率。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借助生活经验,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应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统计与概率 统计观念 应用探索
  统计与概率在小学数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是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结合点。通过统计与概率原则和特点的介绍,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统计和概率。《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把“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学习的四个领域之一,在小学数学实践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将其当做工具性知识要求学生学习与掌握,如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表等操作技能要求。为此,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不要仅仅当做是一种技能让学生掌握,更要让学生认识生活实际,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处理生活中某些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统计与概率”课程标准设计特点
  小学数学中的统计和概率既有普通特点又有其特殊性,与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关。
  1.强调“统计与概率”过程性目标。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统计过程中,在统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运用数据处理方法处理问题(统计图表或统计图形),用图表或图形分析数据,发现规律,从而得到结果。与同学分享,取长补短,优化个人处理方法,这种处理过程是学生形成数据观最有效的方法。
  2.强调对统计表特征和统计量实际意义的理解,并且注意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
  小学生已经开始学习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和计算器的普及,为统计和概率学习提供了方便。计算机可以大大增强数据整理和显示的效果,在建立、记录和研究信息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工具,可以使学全有充足的时间探究统计的实质。将计算机模拟应用到学生实验中,让学生的实验结果得到充分印证。因此,复杂的数据通过工具完成,避免过多精力用到数据处理上,从而使学生更多的掌握方法和思路。
  二、帮助学生确立“统计与概率”学习中的重要目标
  “统计与概率”教学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统计观念,建立随机思想。要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就应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让他们知道要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可以用统计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收集、处理、分析和描述数据,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学生初步建立随机思想,就必须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的随机环境中,亲身体验问题的随机性,研究问题随机性的过程。如果不注意事物的随机性,而冒昧采集数据,那么势必会影响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影响决策的合理性。
  三、“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在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应注意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同时强调以下原则。
  1.实践性原则。
  统计和概率的研究对象是生活常见的东西或事件。如学生喜爱的对象:花草树木、水果;比较熟悉的一些动物的奔跑速度;濒临灭绝的物种及数学的出生年月;戴眼镜的人数;一天的体温变化记录。
  2.过程性原则。
  一些著名的河流的长度;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臂长等;气温、雨量记在小学阶段的各个概念计的结果。应该注重形成概念的全过程,培养以随机的观点理解世界的观念。
  3.趣味性原则。
  我们不能把“概率与统计”的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而应以有趣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数据信息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有利于他们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及对数据信息的理解、推理和判断。
  四、“统计与概率”学习活动中的应用
  1.指导学生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
  设计统计活动是统计知识的综合运用,它包括设计的主题,实施的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分析等。在指导学生进行这一活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设计统计活动的主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
  调查的范围在同一个班内,学生容易实施。在调查前,以小组为单位,先设计一个调查表,然后实施调查。在生活中这样的实例很多,例如,调查班内某个同学上学路上所用的时间;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每天做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等等。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设计时,经常运用他们身边的实例作为主题,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统计活动的设计方法。
  (2)设计统计活动应与预测相结合
  预测是判断某一事物,判断是否精确与判断中的知识和掌握的数据有密切关系。学生预测能力的提高,对于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提高学生预测能力的目的,教学中需要设计统计活动,先进行预测,再统计论证。以生活中常见的白色污染(塑料袋)调查为例,在学生调查活动开始之前,先预判一下调查结果,然后公布调查数据,从而验证调查结果。预测结果出来后,让学生分析预测对与错的原因,从而得出预测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指导学生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锻炼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之一——交流和解释统计结果。这种能力的锻炼是深一步研究的基础。解释统计结果应该是学生熟悉的活动。如果其内容不是他们熟悉的,对它没有感性认识,他们就不感兴趣,也不容易解释清楚。例如,某班40人,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有8人;30~39分钟的有26人;40~59分钟的有4人;20~29分钟的有2人。从这些统计数据结果分析,60分钟以内的占大多数,做家庭作业用的时间在30~39分钟说明老师留家庭作业的量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有学生用的时间比较长,就要考虑他们学习上有没有困难。
  五、结语
  通过对统计与概率特点的讨论可知,只有遵循教学原则,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确立“统计与概率”学习中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联系生活事例,借助生活经验,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应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李雨卓.小学数学教材螺旋上升编排方式探析——以统计与概率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4).
  [2]张东辅,唐华军.上海与加州数学课程标准小学“统计与概率”比较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6(06).
  [3]杜红梅.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8).
  [4]柏永红.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2006(6).
  [5]蔡晓霞.信息技术整合给数学教学教学带来的变革[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4).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新课改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师要利用好数学课堂,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师生关系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课堂结构  数学新课改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才能提高
摘 要: 现在情感教育已经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成为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中专学生数学厌学现象严重,师生关系不融洽,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情感激励的作用不可忽视。情感激励能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阐述了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激励的一些做法,以期为中专数学情感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情感激励 中专数学教学 教学运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让人从平实中发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赋予人以热情和毅力,它能增强人的勇气和信心。“兴趣”是孩子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以充分调动,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由“要
摘 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基于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尽量选取贴近小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搭建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 生活数学观 问题解决 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兴趣  所有的知识均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知识自然也不例外。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如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呢?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当今教师的追求。我认为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在生活中充分应用数学知识。  一、体验原初的学习状态  创设一个有利于整体感知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第一次接触中获得原初而有生命灵性的内心体验,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