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对马丁·特罗教授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了解,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简单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在以马丁·特罗教授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为基础,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提出了一系列的反思。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矛盾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高等教育学家马丁·特罗在研究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框架。马丁·特罗认为只要毛入学率达到15%就是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随着大众化理论逐渐进入中国,中国也在向中国特色的大众化阶段迈进。大约2005年左右,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这一指标。但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这个重要性的指标对中国而言就存在了很大的问题。
一、规模与质量的矛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达19%,这表示着我国高等教育达到了大众化阶段。1998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4万人,到1999年人数增至159.7万人,扩招比例高达48%。到2005年,我国高校总人数达到2300万人,增长率高达357%。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正在以为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扩大。
马克思说,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是在一个特殊背景之下,我国的教育资源的发展速度却远远跟不上教育扩张的速度,使得原本有限的教育资源就更加紧缺,根本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教育质量下降就成为了必然结果。
如何协调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不是为了保证质量就不实行扩招呢?还是实行扩招不顾质量问题?高等教育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其大众化,所以高等教育的規模必须是有用一定质量的规模,那样的高等教育才是成功进入大众化阶段。规模的扩张必须有个度,那样才能保证一个有质量的高等教育。
二、发展与投入的矛盾
经济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两者相互牵制,相互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没有跟上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国家仍然在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企图用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连带的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我国的教育相关数据表面,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单靠发展相对落后的经济推动,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定的经济基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经济发展的好坏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和速度。如果高等教育发展速度缓慢,就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需求;如果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过陕,高等教育筹资能力不强,则可能出现教育过度、学历贬值等现象,这些又会反过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当前,对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相对有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这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基本矛盾。
三、招生与就业的矛盾
只顾及到招生人数的增加,没有考虑将来的就业问题,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学生、家长对就业的准备工作不足,导致扩招后的就业难问题。近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毕业生就业率低更是其中突出的问题。按照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主持的“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划分标准,就业率在90%以上表示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在50-70%之间表示就业有一定压力;就业率在30-50%之间表示就业有一定困难;就业率在30%以下表示可能产生就业危机。从2004年起,就业率均在70%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已直接影响到高校改革与发展,影响到家庭与社会的稳定。当前急需对人才需求做出较为科学的预测,需要切实转变学生和家庭的就业观念,政府需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四、大众化的精英教育与传统的精英教育的矛盾
传统的精英教育即是极少数人享受的一种教育,而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则是一种讲究质的教育,也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育,它是一种高标准的教育,是建立的高深学问基础之上的,是把培养高科技人才,各行各业的栋梁和骨干为己任的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迅速。不光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知识、社会信息、各个学科之间迅速交叉渗透,这就增强了社会需要精英人才的渴望。这就表示只有不断培养精英人才,满足社会和政府、行业等不同的管理部门的需求,才能推动社会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所以,在中国,“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5%的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不仅缺少理论基础,也缺乏现实条件的支持,更严重的是它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步入了一个误区。那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真正衡量标准是什么?著名高等教育学专家潘懋元教授曾提出教育(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那就是教育必须与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系统发展协调一致,健康的教育必定在为社会进步提供精神、智力支持等方面是高效率的。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试论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J],高等教育研究,2001,(2):6.
[2]谢作栩,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45.
[3]王雁琳,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投入问题Ⅲ,江苏高教,2001,(1).
[4]潘懋元冲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设,2008,(12).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矛盾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高等教育学家马丁·特罗在研究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框架。马丁·特罗认为只要毛入学率达到15%就是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随着大众化理论逐渐进入中国,中国也在向中国特色的大众化阶段迈进。大约2005年左右,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这一指标。但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这个重要性的指标对中国而言就存在了很大的问题。
一、规模与质量的矛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达19%,这表示着我国高等教育达到了大众化阶段。1998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4万人,到1999年人数增至159.7万人,扩招比例高达48%。到2005年,我国高校总人数达到2300万人,增长率高达357%。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正在以为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扩大。
马克思说,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是在一个特殊背景之下,我国的教育资源的发展速度却远远跟不上教育扩张的速度,使得原本有限的教育资源就更加紧缺,根本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教育质量下降就成为了必然结果。
如何协调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不是为了保证质量就不实行扩招呢?还是实行扩招不顾质量问题?高等教育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其大众化,所以高等教育的規模必须是有用一定质量的规模,那样的高等教育才是成功进入大众化阶段。规模的扩张必须有个度,那样才能保证一个有质量的高等教育。
二、发展与投入的矛盾
经济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两者相互牵制,相互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没有跟上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国家仍然在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企图用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连带的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我国的教育相关数据表面,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单靠发展相对落后的经济推动,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定的经济基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经济发展的好坏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和速度。如果高等教育发展速度缓慢,就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需求;如果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过陕,高等教育筹资能力不强,则可能出现教育过度、学历贬值等现象,这些又会反过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当前,对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相对有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这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基本矛盾。
三、招生与就业的矛盾
只顾及到招生人数的增加,没有考虑将来的就业问题,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学生、家长对就业的准备工作不足,导致扩招后的就业难问题。近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毕业生就业率低更是其中突出的问题。按照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主持的“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划分标准,就业率在90%以上表示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在50-70%之间表示就业有一定压力;就业率在30-50%之间表示就业有一定困难;就业率在30%以下表示可能产生就业危机。从2004年起,就业率均在70%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已直接影响到高校改革与发展,影响到家庭与社会的稳定。当前急需对人才需求做出较为科学的预测,需要切实转变学生和家庭的就业观念,政府需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四、大众化的精英教育与传统的精英教育的矛盾
传统的精英教育即是极少数人享受的一种教育,而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则是一种讲究质的教育,也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育,它是一种高标准的教育,是建立的高深学问基础之上的,是把培养高科技人才,各行各业的栋梁和骨干为己任的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迅速。不光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知识、社会信息、各个学科之间迅速交叉渗透,这就增强了社会需要精英人才的渴望。这就表示只有不断培养精英人才,满足社会和政府、行业等不同的管理部门的需求,才能推动社会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所以,在中国,“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5%的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不仅缺少理论基础,也缺乏现实条件的支持,更严重的是它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步入了一个误区。那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真正衡量标准是什么?著名高等教育学专家潘懋元教授曾提出教育(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那就是教育必须与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系统发展协调一致,健康的教育必定在为社会进步提供精神、智力支持等方面是高效率的。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试论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J],高等教育研究,2001,(2):6.
[2]谢作栩,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45.
[3]王雁琳,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投入问题Ⅲ,江苏高教,2001,(1).
[4]潘懋元冲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