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6月12日至19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杂技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在北京天桥剧院举行。一出名为《墨荷·蹬伞》的表演,以独特的编排、精湛的表演,让观众们看得目瞪口呆,赢得满堂彩,顺利捧回了本次大赛的金奖——代表我国杂技艺术最高奖的“金菊奖”。
旁人告诉我,早在去年12月,在文化部主办的第八届全国杂技(魔术)比赛中,浙江曲艺杂技总团选送的魔术《牌影》就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本次杂技《墨荷·蹬伞》的获奖,使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成为拥有魔术和杂技节目全国金奖最多的杂技魔术表演团体之一。
无独有偶,今年10月14日至16日,作为世界休闲博览会项目的第二届中国西湖国际魔术交流大会在杭州红星剧院举行,浙江曲艺杂技总团的精彩表现再次让国内外来宾、同行与观众折服。
人们不禁要问,这个省级演出团体,凭什么获得如此之多的荣誉?
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团长魏真柏用一句话道破其中玄机:“不下水永远不会游泳。”他说,如今总团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成功的转企改制。
老魏的呼喊
魏真柏在江浙沪一带颇有名气,人缘极好,老老少少都管他叫“老魏”。1992年,老魏到杭州明珠电视台“共度好时光”栏目当主持人,做了118期节目,节目创意的新颖和主持人反应的机敏、谈吐的诙谐,无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在许多公共场合,经常会有陌生人向他打招呼,亲热地对他说“老魏,来个笑话”。
作为一个演员,老魏从说评话到说相声,从做节目主持人到演滑稽戏,样样得心应手,靠的是他几十年打下的扎实功底和举一反三的悟性。然而,1984年就当上浙江曲艺团副团长的他,带领一个团队,面临着改革才有出路的现实,却是无可借鉴的。
二十几年来,魏真柏从单一的评弹剧种,一手发展出了相声轻音乐团、滑稽剧团、杂技团。可以说,如今浙江曲艺杂技总团的成绩和规模,凝聚着魏真柏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但是,体制问题却一直缠绕着浙江曲艺杂技总团——作为事业单位,演员们早上打卡报到后再回去刷牙吃饭是常有的事,按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四级演员每个月只能拿到1000多元,于是一些人热衷于到外面演出,不安心剧团的创作排练。而文艺院团没有精品支撑,也就失去了市场竞争力,这些都不是凭魏真柏一个人的力量可以解决的问题。
在2009年的浙江省“两会”上,作为人大代表的魏真柏率先发言。他呼喊:文化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当时,魏真柏颇具前瞻性地说:“如今浙江的教育水平远比过去好百倍,但是现在出的名人却很少。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浙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所以文化体制改革不动则已,一动就要动在前列。政府要加大对文化重视的力度,将文化体制改革在浙江做出成绩。”
年轻人的改变
终于,到了2010年的5月4日,魏真柏等到了。
从那天开始,熟悉老魏的人都会发现他身上一些细微的变化:除了工作日益繁忙、原本有些发福的肚子消瘦下去之外,在他递出的名片上,原来的“团长”头衔变成了“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是的,正是在那天,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列入浙江文化界首批转企改制单位,成为面向市场竞争的主体。
在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有限公司和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三家村”揭牌成立的演讲上,魏真柏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以这次转企改制为契机,继续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决策、人力资源、财务、薪酬、考评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升队伍素质,推出精品力作,开拓演出市场,努力实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的目标。”
但事情并没有如大部分人想象的那么顺利,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改制的第一步,就尝到了艰辛。
2010年5月18日,浙江曲艺杂技总团走出改制后第一步,包下上海宛平剧院,演出剧团的王牌剧目魔幻舞台表演《美猴王》,争抢世博期间旅游演出市场。他们打定主意,要在市场上快速成长,这是一种积极迎战的姿态。
但是,“市场”却让刚刚改制的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摔了一跤:由于营销对象及思路一开始出现偏差,国外来的世博游客半年前已敲定行程,他们并没有如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所愿走进剧院。
百般无助的团员们,也想过做上海本地人的生意,却没有广告经费,没法在上海的报纸、电视上做大宣传……和电影行业一样,演出也需要制作费和宣传营销费。而宣传营销方案的制定与执行非常冒险,没有人知道哪种营销方式会起奇效,也许一半都打了水漂,只能尽一切手段去尝试。“浙曲杂”找过上海市民网合作,争取过街道的文化惠民项目,请导游、票务公司看演出,到宾馆酒吧发折扣券……
没有资金,能调动的就是本团的人马。于是,在杭州的滑稽剧团所有人马被要求去上海推销《美猴王》。滑稽剧团团长贾冰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当天中午12点接到电话,下午印好名片,我们就到上海来了,半个月没回过杭州。”给名片头衔定的是“业务经理”,每个人都是。这半个月下来他黑了很多,还养成个习惯,见人就递烟,开口就赔笑,“我带我们团的人在城隍庙停车场,一个个扫场子,见到导游司机,就好烟好话伺候着,成职业病了……”
到上海做“业务经理”第一天,滑稽剧团的姑娘小伙很新鲜,带着下基层体验生活的味道,蛮开心。第二天,就遇到了状况。有粗鲁的司机瞪眼骂了:“废什么话,下车!”
“我们是演员,在台上一直很风光。”贾冰理解演员的心理落差,请相关公司的营销高手给演员讲课。高手举例,推销时有人当面把宣传单扔到地上,他捡起来,在白衬衣上擦了擦,又双手递给对方……演员们慢慢接受着,学习着。“我们团一直非常齐心,有劲能往一处使,大家责任感又强,就支撑下来了。”
面对这一切,魏真柏说:“我必须给团里的孩子争一个未来。我们必须走进市场,必须要到这个‘炼狱’里锻炼,就像小孩学走路,不摔学不会。”
这些磨练果然起了作用。在此之前,票房好与坏,与剧团关系不大;而现在有人到票房买票,演员们高兴地谢了又谢,跟饭店迎宾一样对客户鞠躬,“多谢光临”,还在剧院门口一送再送……
活力的迸发
现在的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很忙。当我走进杭州影业路7号,不大的院落丝竹悠扬,排练场内人影穿梭,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景象。就在今年6月24日,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创排的杂技专场《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在杭州首演,这是继2008年魔幻舞台剧《美猴王》之后的又一部大制作,近100名演员参与其中。让观众惊喜的是,舞台现场还变出一架“飞机”,这是浙江文艺院团首次尝试如此高难度的演出。
紧接着,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创排的《蔡锷与小凤仙》,反映浙西新四军与日伪斗争故事的《新琵琶情》,两台作品精彩登场,曲艺杂技好戏连台,让人刮目相看。
魏真柏说:“我们在收入分配上实行年薪制,基本工资占30%,岗位工资占50%,绩效工资占20%,收入全部要靠大家去挣回来,这样能够让创作节目的人安心,让演员们有积极性。”收入分配制度的一系列改革既照顾了创作者,又激发了演员的积极性。创作、演出、营销等步入良性循环。“省曲杂”下属的浙江杂技团团长陆丹说,现在大家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感受到了压力,也有了闯的动力。
因为表演的特殊性,曲艺杂技演职员绝大部分是年轻人,改制打破了大锅饭,生活的改善、梦想的实现与自身努力变得休戚相关,从排练场到舞台,到处可见青春的激情挥洒洋溢。而平均6万元的年薪也吸引了不少人才,今年以来“曲杂”已迎来六七位国内新秀,还有不少人希望进入这个充满活力的院团。
而最新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已经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其下属的浙江杂技团已演出152场,超额完成126场的年度任务;浙江滑稽剧团990场目标已完成971场;浙江曲艺团的年度目标126场也完成近半。
其实,这不是个例,结束本稿采写的前夕,我了解到,浙江话剧团、浙江歌舞剧院等同一批改制的院团,也发生着类似的转变。这不由让人感叹:8年前,浙江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先行一步,拉开文化大省建设的帷幕。8年来,浙江积极推进体制改革,诸多国有院团、文化单位迸发新的生机,产出不少精品项目,还让文化甘霖普洒城乡,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文化产品带来的快乐与充实。
旁人告诉我,早在去年12月,在文化部主办的第八届全国杂技(魔术)比赛中,浙江曲艺杂技总团选送的魔术《牌影》就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本次杂技《墨荷·蹬伞》的获奖,使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成为拥有魔术和杂技节目全国金奖最多的杂技魔术表演团体之一。
无独有偶,今年10月14日至16日,作为世界休闲博览会项目的第二届中国西湖国际魔术交流大会在杭州红星剧院举行,浙江曲艺杂技总团的精彩表现再次让国内外来宾、同行与观众折服。
人们不禁要问,这个省级演出团体,凭什么获得如此之多的荣誉?
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团长魏真柏用一句话道破其中玄机:“不下水永远不会游泳。”他说,如今总团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成功的转企改制。
老魏的呼喊
魏真柏在江浙沪一带颇有名气,人缘极好,老老少少都管他叫“老魏”。1992年,老魏到杭州明珠电视台“共度好时光”栏目当主持人,做了118期节目,节目创意的新颖和主持人反应的机敏、谈吐的诙谐,无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在许多公共场合,经常会有陌生人向他打招呼,亲热地对他说“老魏,来个笑话”。
作为一个演员,老魏从说评话到说相声,从做节目主持人到演滑稽戏,样样得心应手,靠的是他几十年打下的扎实功底和举一反三的悟性。然而,1984年就当上浙江曲艺团副团长的他,带领一个团队,面临着改革才有出路的现实,却是无可借鉴的。
二十几年来,魏真柏从单一的评弹剧种,一手发展出了相声轻音乐团、滑稽剧团、杂技团。可以说,如今浙江曲艺杂技总团的成绩和规模,凝聚着魏真柏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但是,体制问题却一直缠绕着浙江曲艺杂技总团——作为事业单位,演员们早上打卡报到后再回去刷牙吃饭是常有的事,按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四级演员每个月只能拿到1000多元,于是一些人热衷于到外面演出,不安心剧团的创作排练。而文艺院团没有精品支撑,也就失去了市场竞争力,这些都不是凭魏真柏一个人的力量可以解决的问题。
在2009年的浙江省“两会”上,作为人大代表的魏真柏率先发言。他呼喊:文化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当时,魏真柏颇具前瞻性地说:“如今浙江的教育水平远比过去好百倍,但是现在出的名人却很少。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浙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所以文化体制改革不动则已,一动就要动在前列。政府要加大对文化重视的力度,将文化体制改革在浙江做出成绩。”
年轻人的改变
终于,到了2010年的5月4日,魏真柏等到了。
从那天开始,熟悉老魏的人都会发现他身上一些细微的变化:除了工作日益繁忙、原本有些发福的肚子消瘦下去之外,在他递出的名片上,原来的“团长”头衔变成了“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是的,正是在那天,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列入浙江文化界首批转企改制单位,成为面向市场竞争的主体。
在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有限公司和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三家村”揭牌成立的演讲上,魏真柏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以这次转企改制为契机,继续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决策、人力资源、财务、薪酬、考评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升队伍素质,推出精品力作,开拓演出市场,努力实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的目标。”
但事情并没有如大部分人想象的那么顺利,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改制的第一步,就尝到了艰辛。
2010年5月18日,浙江曲艺杂技总团走出改制后第一步,包下上海宛平剧院,演出剧团的王牌剧目魔幻舞台表演《美猴王》,争抢世博期间旅游演出市场。他们打定主意,要在市场上快速成长,这是一种积极迎战的姿态。
但是,“市场”却让刚刚改制的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摔了一跤:由于营销对象及思路一开始出现偏差,国外来的世博游客半年前已敲定行程,他们并没有如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所愿走进剧院。
百般无助的团员们,也想过做上海本地人的生意,却没有广告经费,没法在上海的报纸、电视上做大宣传……和电影行业一样,演出也需要制作费和宣传营销费。而宣传营销方案的制定与执行非常冒险,没有人知道哪种营销方式会起奇效,也许一半都打了水漂,只能尽一切手段去尝试。“浙曲杂”找过上海市民网合作,争取过街道的文化惠民项目,请导游、票务公司看演出,到宾馆酒吧发折扣券……
没有资金,能调动的就是本团的人马。于是,在杭州的滑稽剧团所有人马被要求去上海推销《美猴王》。滑稽剧团团长贾冰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当天中午12点接到电话,下午印好名片,我们就到上海来了,半个月没回过杭州。”给名片头衔定的是“业务经理”,每个人都是。这半个月下来他黑了很多,还养成个习惯,见人就递烟,开口就赔笑,“我带我们团的人在城隍庙停车场,一个个扫场子,见到导游司机,就好烟好话伺候着,成职业病了……”
到上海做“业务经理”第一天,滑稽剧团的姑娘小伙很新鲜,带着下基层体验生活的味道,蛮开心。第二天,就遇到了状况。有粗鲁的司机瞪眼骂了:“废什么话,下车!”
“我们是演员,在台上一直很风光。”贾冰理解演员的心理落差,请相关公司的营销高手给演员讲课。高手举例,推销时有人当面把宣传单扔到地上,他捡起来,在白衬衣上擦了擦,又双手递给对方……演员们慢慢接受着,学习着。“我们团一直非常齐心,有劲能往一处使,大家责任感又强,就支撑下来了。”
面对这一切,魏真柏说:“我必须给团里的孩子争一个未来。我们必须走进市场,必须要到这个‘炼狱’里锻炼,就像小孩学走路,不摔学不会。”
这些磨练果然起了作用。在此之前,票房好与坏,与剧团关系不大;而现在有人到票房买票,演员们高兴地谢了又谢,跟饭店迎宾一样对客户鞠躬,“多谢光临”,还在剧院门口一送再送……
活力的迸发
现在的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很忙。当我走进杭州影业路7号,不大的院落丝竹悠扬,排练场内人影穿梭,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景象。就在今年6月24日,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创排的杂技专场《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在杭州首演,这是继2008年魔幻舞台剧《美猴王》之后的又一部大制作,近100名演员参与其中。让观众惊喜的是,舞台现场还变出一架“飞机”,这是浙江文艺院团首次尝试如此高难度的演出。
紧接着,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创排的《蔡锷与小凤仙》,反映浙西新四军与日伪斗争故事的《新琵琶情》,两台作品精彩登场,曲艺杂技好戏连台,让人刮目相看。
魏真柏说:“我们在收入分配上实行年薪制,基本工资占30%,岗位工资占50%,绩效工资占20%,收入全部要靠大家去挣回来,这样能够让创作节目的人安心,让演员们有积极性。”收入分配制度的一系列改革既照顾了创作者,又激发了演员的积极性。创作、演出、营销等步入良性循环。“省曲杂”下属的浙江杂技团团长陆丹说,现在大家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感受到了压力,也有了闯的动力。
因为表演的特殊性,曲艺杂技演职员绝大部分是年轻人,改制打破了大锅饭,生活的改善、梦想的实现与自身努力变得休戚相关,从排练场到舞台,到处可见青春的激情挥洒洋溢。而平均6万元的年薪也吸引了不少人才,今年以来“曲杂”已迎来六七位国内新秀,还有不少人希望进入这个充满活力的院团。
而最新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已经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其下属的浙江杂技团已演出152场,超额完成126场的年度任务;浙江滑稽剧团990场目标已完成971场;浙江曲艺团的年度目标126场也完成近半。
其实,这不是个例,结束本稿采写的前夕,我了解到,浙江话剧团、浙江歌舞剧院等同一批改制的院团,也发生着类似的转变。这不由让人感叹:8年前,浙江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先行一步,拉开文化大省建设的帷幕。8年来,浙江积极推进体制改革,诸多国有院团、文化单位迸发新的生机,产出不少精品项目,还让文化甘霖普洒城乡,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文化产品带来的快乐与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