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今企业纷纷运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来寻求和构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传统的创新模式下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技术研发。随着企业环境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创新发展趋势正由封闭式创新模式向开放式创新模式转变。文章对创新新趋势以及开放式创新产生的背景环境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开放式创新的特征;同时提出开放式创新理论对我国企业创新管理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 封闭式创新 开放式创新 创新模式
哈佛商学院技术管理中心Henry Chesbrough教授经过十余年的观察发现,一些堪称国际上最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却未能从创新中获益,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多采用封闭的模式进行创新,过分地强调对创新的控制,导致企业很多发明创造因自身的能力限制而被束之高阁。为此,Henry Chesbrough在其专著《开放式创新:从技术中获利的新策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开放式创新概念,认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应该改变原有的机械的思维方式,而将外部的和内部的技术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使得企业能够通过技术许可,从外部获得企业需要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激活在封闭的创新环境下可能被抛弃的某些企业的技术,从而获益(Chesbrough,2003)。
一、创新新趋势: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变
如今,企业纷纷运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来寻求和构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传统的创新模式下,他们认为成功的创新需要控制,企业必须自己发明技术、开发、销售,一切依靠自己的力量将其市场化,并进一步提供售后服务,提供财务金融支持。企业通过资助大规模的研究实验室来开发技术,以此作为新产品来源的基础,从中获取高额的边际利润。这种模型是旧式经济下企业取得成功的典型的垂直整合模式,Henry Chesbrough称之为封闭式创新模式。这种模式过分强化和控制自我研究功能,结果意味着一方面那些无力承担大的研究投入的企业因新技术来源障碍而濒于竞争劣势;而另一方面大量的技术因其过度开发或者与市场需求相脱离而被束之高阁。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Henry Chesbrough观察到这种封闭的模式开始发生变化,一种与封闭式创新相反的新理念—开放式创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纳。与将技术紧紧地控制在企业内的封闭式创新不同,在开放式的创新理念下,研究成果能够穿越企业的边界进行扩散,企业的边界被打破了,内部的技术扩散到其它企业发挥作用,外部的技术同样被企业接收、采用。开放式创新的核心理念就在于不再区分创新是来自于内部还是外部,以期以最小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实现创新成果,并获取最大化的效益。开放式创新使得企业能够通过技术许可获得企业需要的技术成果,同时激活一些在封闭的创新环境下可能被抛弃的企业技术,从而获益。
二、开放式创新产生的背景环境
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产生源于企业环境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其中主要原因有四点:
第一,知识的分布特性决定了知识并不是仅仅富集于相应的专业企业研究部门和科研单位之中,而是广泛存在于产品价值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中。由于创新的本质实际上是知识的创造性使用,因此,在当今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时代中,如果希望更大范围地获取知识,从而进行高质量的创新,就必须从更为广泛的开放性渠道中获取创新,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
第二,技术人才的流动性越来越大。由于不断扩大而又高度分散化的知识体系促使行业企业向自己研发事业内投入更多资源,这大大增加了知识工作者的流动性。这意味着,一个企业越来越难以长期拥有所需的技术人才。因此,当企业进行重要的创新过程时,极有可能面临一个局面,那就是最适合解决某个问题的人可能位于企业之外。
第三,风险投资的蓬勃发展使得拥有独特技术力量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外部技术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大大提高。风险投资造就了大批的技术人才,带着自己的创新思路,从实验室、从公司、从学校、从科研机构,走向市场,从而使得技术市场的资源供应大大丰富。
第四,产品生命周期的迅速缩短导致了对创新速度要求越来越快。今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成功的创新不仅在于创新的质量,更在于创新的速度。一个好的创意一经立项,它的命运就是要么尽快面世,要么出局,因此,引入开放式创新,运用拿来主义加快创新速度成了抢占市场机会的关键之一。
在这四项原因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实质上是第一点:知识的广泛分布决定了开放式创新取代了封闭式创新。这是由于创新的本质是知识的创新。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更加激烈,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Prahalad and Hamel,1990)。新产品开发是创造性思维和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在对企业创新的研究中,知识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有学者甚至认为,“技术创新的实质就是知识向人工制品或服务的转化以及新知识的生成过程(王大洲,2001)。”
因此,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对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知识不再仅仅是体现在书本、资料、说明书和报告中的编码知识,也不再是物化在机器设备上的知识,而是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而是固化在组织制度、管理形式和企业文化中的知识。同时,知识也不再仅仅大量富集在研究室、科研院校、企业研发部门等少数专业区域,而是更为广泛地存在于普通顾客、供应商等更大的群体之中。技术的广泛传播形成了强大外溢效应,在公司、消费者、供应商、大学、新建企业之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技术蓄水池。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超越传统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更为重要的资源。Nonak认为知识创新不是简单地处理客观信息,而是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并综合起来加以运用(Nonaka,1991)。
企业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知识创新不是研发营销或战略规划部门专有的活动,而是一种行为方式,生存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每个人都是知识的创造者。
因此,当知识不再为少数专业人员、少数专业机构所独占的情况下,封闭式创新从根本上受到了挑战。创新本身就是知识的创造性使用,当知识存在于更为广泛的人群中时,创新也要尽可能地将所有人包括进来。这就要求每个组织与外界组织建立联系,以实现知识在不同组织间的共享,构建知识整合、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网络体系,为组织间的知识交流创造良好的知识环境,推动知识创新活动。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组织在开放式创新中,不但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资源,而且还可以达到双赢的知识创造和共享。
三、开放式创新特征
1、综合利用来自多方面的创新源
现代企业创新是一个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过程。由于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生产周期的日益缩短,使得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在其内部获得所有的全部知识与信息,企业也难以将创新活动的完整价值链纳入到内部中来。为了创新,企业不得不与其它的组织产生联系,来获得发展资源,这些组织可能是其它的公司(如:供应商、客户、竞争企业和合作企业),也有可能是投资银行、政府部门、大学、科研机构等等。通过企业的创新活动,企业与这些组织形成了一个个网络,影响着创新。创新是创新要素互动、整合、协同的动态过程。因此,企业技术创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内的和企业外的因素,所以说仅仅依赖单要素企业是根本不可能进行创新的。任何一项技术都包含不同的组成要素:人、能力、过程和组织;任何一项创新都包括要素的新的组合,有些是新的要素,有些是已有的要素。只有善于获取知识,善于整合自身和他人的要素,才能拥有更强的创新能力。
因此,创新要素(包括知识、技能、资源)在空间和组织上的分离和整合是开放式创新的关键所在。开放式创新的本质就是创新要素的融合和集成。企业充分利用开放式创新模式,能够构建强大的企业创新网络,从而整合创新资源、获得溢出效应、突破技术障碍、减少创新风险。
企业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流资源、能量和信息。企业创新也是一个耗散过程,只有企业获取外部的创新要素大于企业内部耗散的创新要素时,企业才能不断创新,不断成长和发展(Stacey,1996;Stacey,2001)。由于企业通过创新网络获取创新要素,只有当企业创新网络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网络通路时,才能保证企业获取到足够的创新要素。因此,开放式创新模式的核心就是企业与外部建立开放性的创新网络,将更多创新主体涵盖到自身创新体系中来,获得远距离的知识和互补性的资源,并不断向外部开辟新的市场。同时,开放性特征还表现为企业对网络联系的自主控制力,即自主决定网络联系的建立与中断、加强与减弱。
2、技术创新与经营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
开放式创新模式不仅仅是将创新源从组织内部扩大到组织外部,更为重要的是,该模式指出企业要采用与创新相匹配的经营模式将创新转化为产品,最终获取经济效益。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主要通过三种基本经营模式利用创新并获取价值:
将创新应用到公司现有业务中;
将创新转让给其它企业;
建立新的风险投资公司,委托该公司在新的业务领域开发新技术。
经营模式能够建立一个基本的组织框架,把组织资源和技术资源整合起来,并加以优化。经营模式涵盖面较为广泛,涵盖了组织中的各要素,例如:组织要素、制度要素和管理要素等各个方面。这些要素在与技术要素的整合、互动、协同过程中,推动企业通过创新谋求更大发展。
3、通过组织创新实现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组合
技术创新的效率与其组织形式显著相关。企业的内外部具有大量的创新资源,包括技术设备、人力资源、信息等,如何将企业内外部的创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是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关键。因此,需要通过组织要素的创新充分联合和发动价值网络中的创新主体,推动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联想集团这方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它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牌子和计算所的技术与人员起家,先后和HP、TOSHIBA等国外知名企业合作,同时充分利用了国外的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全面将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有效组合起来,提高了创新效率。
近年来,企业组织创新方面的一个新动向是动态联盟(虚拟组织)的出现,动态联盟是企业组织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而演变的必然结果,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产生的适应竞争需要的新型组织形式,是基于市场机会的响应和形成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互补性结合。总之,进行组织要素创新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技术创新的直接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创新效率与创新水平。尽可能多地将社会创新资源纳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之中。每个企业应该综合考虑项目的战略目标、创新项目的规模、创新的技术变革程度、创新的资源条件、创新人员的素质和创新项目面临的市场环境等因素,设计合适的技术创新资源组织方式。
4、通过制度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从企业家经营战略的角度提出的,是一种广义的创新。按照他的观点,这种创新包含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重涵义,是要在企业经营中创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企业家要不断实现“生产手段的新组合”。熊彼特的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制度创新(实现工业的新组织)思想,是创新思想的精华,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紧密相联,相互影响。一方面,技术创新导致了制度创新,另一方面,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技术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不是凭空发生的,资金投入、精心的技术管理、人才保障都只是创新实现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完善的企业激励制度、人才培养制度、人才选拔制度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是实现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之间紧密结合的重要保障。
四、开放式创新理论对我国企业创新管理实践的启示
创新的本质是知识的创新,当今时代知识的广泛分布决定了开放式创新必然要取代封闭式创新。随着“自主创新”时代的来临,国内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企业广泛利用多种知识资源,从而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究竟怎样才能够将对知识的获取、应用转化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呢?这是广大企业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开放式创新理论的提出正为我国企业的创新管理实践提出了解决之道。可以说,开放式创新的四个关键特征正是其中的关键之处。
首先,企业必须综合利用来自多方面的创新源,这就要求企业尽可能的与外界组织建立联系,以实现知识在不同组织间的共享,构建知识整合、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网络体系,为组织间的知识交流创造良好的知识环境,推动知识创新活动。
其次,技术创新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整合在产品中提供给顾客从而实现创新价值。因此,技术创新必须与经营模式创新有机结合。
最后,企业通过组织创新能够实现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组合,通过制度创新能够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只有在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所构建的管理基础之上,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才能够得到正确的推广和执行。
【参考文献】
[1]Innovation is a result of an interactive learning process that involves often several actors from-inside and outside the companies,E-UROPEAN COMISSION(EC),1996.
[2]Prahalad,C.K.& Hamel,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3]Chesbrough,H.W.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4]Nonaka,I: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J],HarvardBusiness Review,1991.
[5]Stacey,R.D.:Complexity and C-reativity in Organizations[M],San Francisco:Berrett-Koehler,1996.
[6]Stacey,R.D.:Complex Responsi-ve Processes in Organizations:Learning and Knowledge Cre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7]王大洲: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对知识的运用——中西比较与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1.
【关键词】 封闭式创新 开放式创新 创新模式
哈佛商学院技术管理中心Henry Chesbrough教授经过十余年的观察发现,一些堪称国际上最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却未能从创新中获益,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多采用封闭的模式进行创新,过分地强调对创新的控制,导致企业很多发明创造因自身的能力限制而被束之高阁。为此,Henry Chesbrough在其专著《开放式创新:从技术中获利的新策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开放式创新概念,认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应该改变原有的机械的思维方式,而将外部的和内部的技术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使得企业能够通过技术许可,从外部获得企业需要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激活在封闭的创新环境下可能被抛弃的某些企业的技术,从而获益(Chesbrough,2003)。
一、创新新趋势: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变
如今,企业纷纷运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来寻求和构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传统的创新模式下,他们认为成功的创新需要控制,企业必须自己发明技术、开发、销售,一切依靠自己的力量将其市场化,并进一步提供售后服务,提供财务金融支持。企业通过资助大规模的研究实验室来开发技术,以此作为新产品来源的基础,从中获取高额的边际利润。这种模型是旧式经济下企业取得成功的典型的垂直整合模式,Henry Chesbrough称之为封闭式创新模式。这种模式过分强化和控制自我研究功能,结果意味着一方面那些无力承担大的研究投入的企业因新技术来源障碍而濒于竞争劣势;而另一方面大量的技术因其过度开发或者与市场需求相脱离而被束之高阁。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Henry Chesbrough观察到这种封闭的模式开始发生变化,一种与封闭式创新相反的新理念—开放式创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纳。与将技术紧紧地控制在企业内的封闭式创新不同,在开放式的创新理念下,研究成果能够穿越企业的边界进行扩散,企业的边界被打破了,内部的技术扩散到其它企业发挥作用,外部的技术同样被企业接收、采用。开放式创新的核心理念就在于不再区分创新是来自于内部还是外部,以期以最小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实现创新成果,并获取最大化的效益。开放式创新使得企业能够通过技术许可获得企业需要的技术成果,同时激活一些在封闭的创新环境下可能被抛弃的企业技术,从而获益。
二、开放式创新产生的背景环境
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产生源于企业环境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其中主要原因有四点:
第一,知识的分布特性决定了知识并不是仅仅富集于相应的专业企业研究部门和科研单位之中,而是广泛存在于产品价值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中。由于创新的本质实际上是知识的创造性使用,因此,在当今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时代中,如果希望更大范围地获取知识,从而进行高质量的创新,就必须从更为广泛的开放性渠道中获取创新,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
第二,技术人才的流动性越来越大。由于不断扩大而又高度分散化的知识体系促使行业企业向自己研发事业内投入更多资源,这大大增加了知识工作者的流动性。这意味着,一个企业越来越难以长期拥有所需的技术人才。因此,当企业进行重要的创新过程时,极有可能面临一个局面,那就是最适合解决某个问题的人可能位于企业之外。
第三,风险投资的蓬勃发展使得拥有独特技术力量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外部技术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大大提高。风险投资造就了大批的技术人才,带着自己的创新思路,从实验室、从公司、从学校、从科研机构,走向市场,从而使得技术市场的资源供应大大丰富。
第四,产品生命周期的迅速缩短导致了对创新速度要求越来越快。今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成功的创新不仅在于创新的质量,更在于创新的速度。一个好的创意一经立项,它的命运就是要么尽快面世,要么出局,因此,引入开放式创新,运用拿来主义加快创新速度成了抢占市场机会的关键之一。
在这四项原因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实质上是第一点:知识的广泛分布决定了开放式创新取代了封闭式创新。这是由于创新的本质是知识的创新。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更加激烈,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Prahalad and Hamel,1990)。新产品开发是创造性思维和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在对企业创新的研究中,知识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有学者甚至认为,“技术创新的实质就是知识向人工制品或服务的转化以及新知识的生成过程(王大洲,2001)。”
因此,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对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知识不再仅仅是体现在书本、资料、说明书和报告中的编码知识,也不再是物化在机器设备上的知识,而是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而是固化在组织制度、管理形式和企业文化中的知识。同时,知识也不再仅仅大量富集在研究室、科研院校、企业研发部门等少数专业区域,而是更为广泛地存在于普通顾客、供应商等更大的群体之中。技术的广泛传播形成了强大外溢效应,在公司、消费者、供应商、大学、新建企业之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技术蓄水池。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超越传统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更为重要的资源。Nonak认为知识创新不是简单地处理客观信息,而是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并综合起来加以运用(Nonaka,1991)。
企业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知识创新不是研发营销或战略规划部门专有的活动,而是一种行为方式,生存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每个人都是知识的创造者。
因此,当知识不再为少数专业人员、少数专业机构所独占的情况下,封闭式创新从根本上受到了挑战。创新本身就是知识的创造性使用,当知识存在于更为广泛的人群中时,创新也要尽可能地将所有人包括进来。这就要求每个组织与外界组织建立联系,以实现知识在不同组织间的共享,构建知识整合、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网络体系,为组织间的知识交流创造良好的知识环境,推动知识创新活动。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组织在开放式创新中,不但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资源,而且还可以达到双赢的知识创造和共享。
三、开放式创新特征
1、综合利用来自多方面的创新源
现代企业创新是一个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过程。由于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生产周期的日益缩短,使得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在其内部获得所有的全部知识与信息,企业也难以将创新活动的完整价值链纳入到内部中来。为了创新,企业不得不与其它的组织产生联系,来获得发展资源,这些组织可能是其它的公司(如:供应商、客户、竞争企业和合作企业),也有可能是投资银行、政府部门、大学、科研机构等等。通过企业的创新活动,企业与这些组织形成了一个个网络,影响着创新。创新是创新要素互动、整合、协同的动态过程。因此,企业技术创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内的和企业外的因素,所以说仅仅依赖单要素企业是根本不可能进行创新的。任何一项技术都包含不同的组成要素:人、能力、过程和组织;任何一项创新都包括要素的新的组合,有些是新的要素,有些是已有的要素。只有善于获取知识,善于整合自身和他人的要素,才能拥有更强的创新能力。
因此,创新要素(包括知识、技能、资源)在空间和组织上的分离和整合是开放式创新的关键所在。开放式创新的本质就是创新要素的融合和集成。企业充分利用开放式创新模式,能够构建强大的企业创新网络,从而整合创新资源、获得溢出效应、突破技术障碍、减少创新风险。
企业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流资源、能量和信息。企业创新也是一个耗散过程,只有企业获取外部的创新要素大于企业内部耗散的创新要素时,企业才能不断创新,不断成长和发展(Stacey,1996;Stacey,2001)。由于企业通过创新网络获取创新要素,只有当企业创新网络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网络通路时,才能保证企业获取到足够的创新要素。因此,开放式创新模式的核心就是企业与外部建立开放性的创新网络,将更多创新主体涵盖到自身创新体系中来,获得远距离的知识和互补性的资源,并不断向外部开辟新的市场。同时,开放性特征还表现为企业对网络联系的自主控制力,即自主决定网络联系的建立与中断、加强与减弱。
2、技术创新与经营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
开放式创新模式不仅仅是将创新源从组织内部扩大到组织外部,更为重要的是,该模式指出企业要采用与创新相匹配的经营模式将创新转化为产品,最终获取经济效益。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主要通过三种基本经营模式利用创新并获取价值:
将创新应用到公司现有业务中;
将创新转让给其它企业;
建立新的风险投资公司,委托该公司在新的业务领域开发新技术。
经营模式能够建立一个基本的组织框架,把组织资源和技术资源整合起来,并加以优化。经营模式涵盖面较为广泛,涵盖了组织中的各要素,例如:组织要素、制度要素和管理要素等各个方面。这些要素在与技术要素的整合、互动、协同过程中,推动企业通过创新谋求更大发展。
3、通过组织创新实现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组合
技术创新的效率与其组织形式显著相关。企业的内外部具有大量的创新资源,包括技术设备、人力资源、信息等,如何将企业内外部的创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是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关键。因此,需要通过组织要素的创新充分联合和发动价值网络中的创新主体,推动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联想集团这方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它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牌子和计算所的技术与人员起家,先后和HP、TOSHIBA等国外知名企业合作,同时充分利用了国外的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全面将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有效组合起来,提高了创新效率。
近年来,企业组织创新方面的一个新动向是动态联盟(虚拟组织)的出现,动态联盟是企业组织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而演变的必然结果,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产生的适应竞争需要的新型组织形式,是基于市场机会的响应和形成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互补性结合。总之,进行组织要素创新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技术创新的直接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创新效率与创新水平。尽可能多地将社会创新资源纳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之中。每个企业应该综合考虑项目的战略目标、创新项目的规模、创新的技术变革程度、创新的资源条件、创新人员的素质和创新项目面临的市场环境等因素,设计合适的技术创新资源组织方式。
4、通过制度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从企业家经营战略的角度提出的,是一种广义的创新。按照他的观点,这种创新包含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重涵义,是要在企业经营中创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企业家要不断实现“生产手段的新组合”。熊彼特的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制度创新(实现工业的新组织)思想,是创新思想的精华,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紧密相联,相互影响。一方面,技术创新导致了制度创新,另一方面,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技术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不是凭空发生的,资金投入、精心的技术管理、人才保障都只是创新实现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完善的企业激励制度、人才培养制度、人才选拔制度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是实现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之间紧密结合的重要保障。
四、开放式创新理论对我国企业创新管理实践的启示
创新的本质是知识的创新,当今时代知识的广泛分布决定了开放式创新必然要取代封闭式创新。随着“自主创新”时代的来临,国内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企业广泛利用多种知识资源,从而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究竟怎样才能够将对知识的获取、应用转化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呢?这是广大企业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开放式创新理论的提出正为我国企业的创新管理实践提出了解决之道。可以说,开放式创新的四个关键特征正是其中的关键之处。
首先,企业必须综合利用来自多方面的创新源,这就要求企业尽可能的与外界组织建立联系,以实现知识在不同组织间的共享,构建知识整合、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网络体系,为组织间的知识交流创造良好的知识环境,推动知识创新活动。
其次,技术创新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整合在产品中提供给顾客从而实现创新价值。因此,技术创新必须与经营模式创新有机结合。
最后,企业通过组织创新能够实现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组合,通过制度创新能够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只有在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所构建的管理基础之上,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才能够得到正确的推广和执行。
【参考文献】
[1]Innovation is a result of an interactive learning process that involves often several actors from-inside and outside the companies,E-UROPEAN COMISSION(EC),1996.
[2]Prahalad,C.K.& Hamel,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3]Chesbrough,H.W.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4]Nonaka,I: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J],HarvardBusiness Review,1991.
[5]Stacey,R.D.:Complexity and C-reativity in Organizations[M],San Francisco:Berrett-Koehler,1996.
[6]Stacey,R.D.:Complex Responsi-ve Processes in Organizations:Learning and Knowledge Cre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7]王大洲: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对知识的运用——中西比较与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1.